佛弟子文庫

《善生經》對幸福人生的啟示

依淳法師  2013/05/17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善生經》對幸福人生的啟示

家庭有四種倫理,一種是父母與子女的倫理,一種是夫妻間的倫理,一種是兄弟姐妹間的手足倫理,一是父母子女、兄弟子姐妹以外的親眷倫理。佛陀將家庭倫理中父母與子女的倫理擺在第一位,應有特殊的意義。

父母子女具足才能成為一個完整的家庭,才能延續家庭倫理,父母與子女有相互恩酬的道理,這種相互恩酬的道理如法實踐,才能維護家庭的綱常;家庭的綱常維護住,家庭才能和樂幸福;家家和樂幸福,自然社會安和有秩。否則家庭不安、不樂、不幸,成員彼此仇怨,家即不成家;失秩的家庭多了,必造成嚴重的社會問題。為此,佛陀為在家人訂定了父母與子女間的基本規範,讓世間父母子女各有依規,各盡本份,以維持彼此的倫理,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中阿含.善生經》:「聖法、律中有六方:東方、南方、西方、北方、下方、上方。……如東方者,如是子觀父母,子當以五事奉敬供養父母。云何為五?

一者增益財物,二者備辦眾事,三者所欲則奉,四者自恣不違,五者所有私物盡以奉上。子以此五事奉敬供養父母,父母亦以五事善念其子。云何為五?一者愛念兒子,二者供給無乏,三者令子不負債,四者婚娶稱可,五者父母可意所有財物盡以付子。父母以此五事善念其子。居士子!如是東方二俱分別。居士子!聖法、律中東方者,謂子、父母也。居士子!慈孝父母者,必有增益,則無衰耗。」《長阿含.善生經》:「當知六方,云何為六方?父母為東方,師長為南方,妻婦為西方,親黨為北方,僮僕為下方,沙門、婆羅門、諸高行者為上方。

善生!夫為人子,當以五事敬順父母。云何為五?一者供奉能使無乏,二者凡有所為先白父母,三者父母所為恭順不逆,四者父母正令不敢違背,五者不斷父母所為正業。善生!夫為人子,當以此五事敬順父母。父母復以五事敬親其子。云何為五?一者制子不聽為惡,二者指授示其善處,三者慈愛入骨徹髓,四者為子求善婚娶,五者隨時供給所須。善生!子於父母敬順恭奉,則彼方安隱,無有憂畏。」

綜合二經的內容,人子對父母的親愛供養責任有五:(一)子女要光大家業、門庭和財富;(二)不斷父母正業,不讓父母蒙羞,不作敗家之子;(三)要供養父母一切飲食、衣服、臥具、醫藥、快樂等生活所需,讓父母生活順心愉悅;(四)不背逆父母之正教,有事告知,不令父母擔心;(五)對父母尊重恭敬,父母除生活所需外,如有其他想望,應盡量滿足父母,把自己所有的財物奉獻給父母。第五點或許多數現代人會有意見,認為無法執行,但是如果對照佛陀為父母所訂定的基本規範來看,這是合理的;在父母與子女都具足平等心、相互恩酬心、相互行慈悲喜捨的前題下,這一點是行得通的。

父母對子女的親愛責任有五:(一)親愛憐念兒女,隨時提供子女成長生活一切所需;(二)教之以善知識,引入善道,制止子女為非作歹,步入惡途;(三)教令子女學習工作,經營事業,不負債務;(四)為子女完成婚嫁,協助子女成家立業;(五)父母所可意之財物盡付子女。

同樣的這第五點在現代社會也難以行得通,因為這條也是在子女盡心盡力恩報父母的條件下所建立的規範,現代人如果缺乏相互恩酬的觀念,又對子女缺乏安全感,這一條也就滯礙難行而必須適度隨緣修改了。再者,從佛經的一些內容看,佛在世時,的確存在不少父母與子女之間的問題,的確有人鄙吝,既捨不得供養兒女,也捨不得供養父母,死時留下許多財富,連子女親人都不知道,所以佛陀才訂下這一規範。筆者想,佛陀如果仍住世,應該也會同意修改這一規範。

有關家庭的不幸事件,不外乎家庭的每個份子未能安守本位,未能努力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未能如實提升自己的福德因緣,未能感恩造福家人而致之。更甚者,把家人當成出氣筒,當成冤家,當成泄怒、泄忿、洩慾的工具,當成金錢的供應站,或債主。如果父母與子女能依循佛制的倫理,相親相愛,相照顧,相造福,相恩酬,相體恤,相成就,一定家庭和樂,幸福美滿。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既需面對時,就勇敢承擔吧

修行者問布袋和尚,什麼是佛法的大意?和尚放下布袋,...

人生的境界,有四個觀點

現在這個社會,壽終正寢也辦不到了;當然,最好是無疾...

沒有一番靜氣,人生就過得很忐忑

靜,是一種至味。至味才雋永、綿長。 就跟我們吃素一樣...

聖賢不怕困於陋巷,英雄不怕出身寒微

黃金藏在地下,大魚游於深水;君子隱居於山林,喬木生...

快樂不是一個地方,而是一個方向

從前看童話書,有許多是關於王子和公主的故事。這種故...

佛陀僧團論苦的根源

人生什麼是苦?什麼是樂?根本沒有一個標準可以衡量,...

在世間上要完成四個緣

通過跟三寶學,你就是世間的楷模,就是菩薩。攝律儀戒...

外在的世界是你內心創造出來的

我們從世俗諦來看,從世俗諦來看,你從什麼地方來。你...

【大藏經】佛說九橫經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佛便告比丘:「有九輩九因緣...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三十五佛名禮懺文

佛說三十五佛名禮懺文...

【大藏經】【註音版】延生普佛儀規

延生普佛儀規...

【大藏經】佛遺教經

佛垂般涅槃略說教誡經(亦名遺教經) 釋迦牟尼佛初轉法...

在現代社會中,如何修學佛法

問: 在現代社會中,如何修學佛法? 傳印長老答: 不論...

你跟著妄想走,如何能感應道交呢

念一句佛號可以滅八十億劫的生死重罪,那我們如何念一...

省庵大師:四念處頌

四念處頌(並敘) 佛垂涅槃,囑諸比丘,依四念處住,如...

網絡學佛必須痛戒的弊病

在現在這個科技發達的時代,網絡是宣傳佛法的一個特殊...

佛弟子最大的事情是什麼

在《法華經》裡面佛陀告訴我們,釋迦佛以一大事因緣出...

【推薦】地藏占察懺完整儀軌

末法時期,學佛的路上,有種種的困惑。學佛很久了,感...

在家念佛的三項事

今天佛七圓滿,明天大家就回去了。我有幾樣事情須要和...

三障未除,不可安眠

這以下分三段,別釋當中分三小段,第一小段 約果報,報...

居士入寺規矩禮儀

佛陀教誡四眾弟子,形儀必須莊嚴整肅,內檢其心,外束...

印光大師:藥師法門儀軌

欲修持藥師如來法門者,應供藥師如來像。上海佛學書局...

學佛修行的11大禁忌

1、永遠都要記住學佛就是修心;就是勤修戒定慧、熄滅...

業能縛住心,心也能轉變業

心能造業,心也能轉變業;業是由心造的,業也能隨心轉...

有病治不好就要發大慚愧心

有些佛教徒常生病,當然有病就要看病,假病也要假藥來...

成佛之道的兩個階位

智者大師把整個成佛之道簡單地判作兩個階位:一個是般...

佛教徒應以怎樣的心態對待錢財

問: 請開示:作為佛教徒、學佛者,應該有怎樣的心態...

石頭與奶油

某天,有個年輕人哭泣不止地來到佛陀面前。佛陀問他:...

【佛教詞典】妙奢摩他

即最高之禪定。妙,即不可思議、絕對、無比之意。奢摩...

【佛教詞典】分別事識

意識之別名。略稱事識。大乘起信論以眼、耳、鼻、舌、...

【視頻】沙畫中的佛學:舍利弗尊者

沙畫中的佛學:舍利弗尊者

【視頻】龍王慈忍的故事

龍王慈忍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