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被人輕賤的前因後果

南懷瑾老師  2015/11/10  大字體  護眼色

被人輕賤的前因後果

【復次。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此經。若為人輕賤。是人先世罪業。應墮惡道。以今世人輕賤故。先世罪業。即為消滅。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金剛經)

這是個大問題啊!佛告訴須菩提,假使有人誠誠懇懇學佛,研究金剛經,結果一輩子倒楣,為人輕賤。有人事業很好,生意也做的很大,功名也很好,偏要跑來學佛,我說你不要搞啊!這個事情不是好玩的,學佛就要倒楣的。他說菩薩會保佑發財;我說佛不管這個事,因為佛學是空道,你要學只有放下。當然也有些人學佛反而發了財,大部分都是遭遇更多困難。不但學佛如此,信別的宗教也是一樣的,很多人說自己一輩子作好事,結果倒楣透頂,什麼壞事都到他身上。

歷史上司馬遷也懷疑這個問題,善人做好事,偏要倒楣;壞蛋個個好得很,身體又健康,精神又好又發財,又有辦法,這個世界上因果報應到那裡去了呢?這是個大問題。

首先我們要了解,佛法的基礎是建立在三世因果,六道輪迴上。佛法講的因果是講三世,認為生命是連續不斷的,不是現在這一生,佛在別的經典裡答覆過這個問題。有人問過佛說,為什麼世界上有許多人做好事,結果卻那麼慘呢?佛說因為他過去的惡業還沒有報完,所以先還這個惡報的債。他現在又做好人又做好事,那是將來或他生來世要去收帳的。

講到三世因果,大家很不容易相信,因為看不見的原故。其實很容易看,我告訴你一個辦法,可不是神通啊!不要瞪起眼睛,以為有個法子傳你。

你只要看看我們自己一生就曉得了,尤其我們在座中年以上的朋友,我們中年所遭遇的環境,是年輕時候已經埋伏下的因;晚年所得的果,也就是年輕及中年自己所作所為的結果。把人生分三個階段,二十歲前當前生,二十到四十當這一生,四十到六十當後生。這個三世因果也差不多了。或者看近一點,昨天就是前生,今天就是現在生,明天就是來生。

我們很多同學常常跑來跟我開玩笑,老師啊!我前生究竟是什麼變的?我又沒有神通,但是你自己可以看得見啊,「欲知前生事,今生受者是」。你這一生所遭遇的事,就是前生的果報,「欲知來生事,今生作者是」。佛法最難之處就是這個三世因果,六道輪迴,它承認生命是永恆的,但生命的現象則是變來變去的。

中國文化易經也講因果,可是易經的因果,與三世不同。像代表儒家的孔孟學說,與代表道家的老莊學說,個個都談到因果的道理。金剛經的這一節,特別提出來,假使有人讀念這個經典,結果為別人輕賤,被人家看不起,就是笑你,甚至說現在的時代,最落伍的是學佛的人。

隨便搞一個玩意都好,怎麼去學佛?好像一學佛,這個人在社會上已經被打出去了,落伍到極點,處處被人家輕賤、看不起。佛說你要知道,以因果報應來講,是因為這個人先世的罪業,應該墮於惡道,「以今世人輕賤故,先世罪業,即為消滅」,換句話說,將功摺罪,抵那個罪。因為現在做好人、做好事,把過去生的業報減輕了,消滅了,而另外得一個果報;這一個果報太不容易了,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大徹大悟,要成佛。

我們聽了佛這個話,只好對他老人家說,你老人家說的是對啦!但是我是不敢啦!只好客氣一點。你要曉得,世間的福報已經不容易了,何況要想大徹大悟而成佛呢! 但是禪宗的頓悟觀念很流行,一般人都想學禪,而且每個年輕人學禪,都等在那裡開悟。還有個同學說,已經坐了一個月了,怎麼還沒有開悟?我說慢慢等吧!再等下去吧!

金剛經現在告訴你,你看懂了吧!要把過去、現在,自己身心的業報清理完了,開悟的那一點消息才會來,所以永嘉禪師說:「了即業障本來空,未了還須償宿債」。我們人生在世,一切的因果和遭遇,本身一定有其必然的原因,才有其必然的結果。所以金剛經這一點,大家不要輕易的看過去了,這是反轉來告訴我們,要如何修持才有結果;必須先要真修行消掉自己的業報,智慧才能啟發。過去生的業報沒有消減,智慧是啟發不了的;因為你還在受罪,所以不會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會大徹大悟。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南懷瑾老師文章列表

惡果源於內心的失衡

我們所處的這個時代,一方面,物質極大豐富,技術突飛...

對待子女,寬嚴把握要有度

我們對待子女,寬嚴把握要有度。對不同年齡段的孩子,...

轉定業與因果律的悖論

我曾經講過,定業要是可轉,沒有因果了;定業不可轉,...

亂倫的丑惡悲劇

大家都知道邪淫是丑惡的,如果邪淫而至亂倫,那更是丑...

沃爾瑪老總的故事

薩姆沃爾頓出身貧寒。他的父親是一名油漆工。靠著微薄...

在家人可以披袈裟嗎

在佛門裡,袈裟是代表佛陀的傳承,佛法的正傳。所以沒...

善護口業

一日,佛陀與阿難到王舍城中托缽乞食,結束後走出城門...

出現恐懼的時候,千萬要緊抓這句佛號

我們閉關念佛,很多人就談到,他一入關就覺得很害怕。...

輪迴路險,用功鬚生處轉熟

古代趙州禪師,三十年不雜用心,這三十年功夫都不打失...

極樂世界的這個特色,是諸天做不到的

即所說彼土之導師,以四十八願接信願念佛眾生,生極樂...

菩薩云何應住,你安住了沒有

我們今天身為一個淨土宗的人,把自己的內心準備好,這...

念佛人的四類朋友

每個人,依過去世的種種因緣,總會認識一些朋友。念佛...

【推薦】調伏慳貪得殊勝妙果

佛陀曾有一段時間住在王舍城的迦蘭陀竹園(又稱竹林精舍...

獼猴入海喻

過去,在一海岸邊有樹林,方圓數十里中住了五百多隻獼...

敲木魚的由來

僧人誦經時用木錘敲擊木魚,便發出清脆的聲音,用於掌...

若能心自在,雖住生死界,實同出生死

很少人能夠在面對生離死別時若無其事,以我自己來說,...

你跟著妄想走,如何能感應道交呢

念一句佛號可以滅八十億劫的生死重罪,那我們如何念一...

念佛三昧的第一妙法

文鈔原文: 欲攝妄念,第一要心存恭敬,常若身在佛前,...

憑一隻死鼠致富的乞兒

佛陀廣開法門,希望弟子能通達佛知見、力行佛本懷之法...

執滯之著不可有,執持之著不可無

【原文】 人恆病執著,然亦不可概論。良由學以好成,好...

【推薦】「自我」只是虛張聲勢的皮包公司

佛教博大精深,而又簡明透徹,在指點人生、透析塵寰方...

能治或不治之病,皆宜服阿伽陀藥

接手書,知夫人身嬰貴恙,已經月餘。用藥頗難,諸醫束...

【佛教詞典】布字品

指大日經三十一品中第十七品之名,即將迦、佉等種子布...

【佛教詞典】九事

【九事】 p0088 瑜伽三卷十六頁云:應知諸佛語言,九事...

【視頻】布施供養香花塗香的功德

布施供養香花塗香的功德

【視頻】夢參老和尚《佛說阿彌陀經》

夢參老和尚《佛說阿彌陀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