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讓心定下來

2012/11/22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現今社會,一般人都在追求物質生活的提升,當六根接觸六塵時,難免會起心動念,但起的是煩惱心、動的是煩惱念,導致空虛、妄想、顛倒,迷失了本具的清淨心。「攀緣」是一切煩惱之根源,煩惱亦出自於「癡」;有這分癡迷的心,貪、嗔、慢、疑等煩惱就會跟著生起而無法作主,自然就無法成就事業、家庭及道業。

修行可以讓心定下來,保持清楚明白,不分別、不執著,誠如導師 上惟下覺大和尚所開示:「假使我們把煩惱化掉,執著破除,那麼這念心就像一潭止水一般,紋風不動,像一面鏡子一樣,不落一點塵垢,煩惱化掉以後,心就定下來。」心定,專注力相對提升,應付繁忙的事情就會有條不紊,作決策時也不容易出錯,做起事來相對事半功倍。

「佛者,覺也。」學佛,即是學習佛陀清淨的身口意。如能從言行中反觀自照,藉由持守戒律,以攝諸根,散亂之心即能消止,終能淨心、明心,回複本具的清淨心。所以,修行除了要有戒、有定,更要覺察自己的起心動念,時時檢討反省,心與境都能鑒別,看任何事情都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自然不會被外境所轉;做事自然事半功倍,修行亦能有所成就。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推薦】整個身心世界就是一念心所變現出來的

我們再看第三個,業果的問題。 如是擾亂,相待生勞。 ...

濟群法師:在浮躁時代中尋找調心之道

很多人都在說,今天是一個浮躁的時代。這種浮躁表現在...

功名富貴如何能求得呢

【餘進曰:孟子言:求則得之,是求在我者也。道德仁義...

大安法師:散亂心念佛能往生嗎

問: 清珠投於濁水,濁水不得不清。佛號投於亂心,亂...

把心放開,不比較不計較

一年輕女孩前來哭訴說:種種事情都不如意,感情、金錢...

宣化上人:淨土宗--諸大菩薩讚歎的法門

你這個心哪,它忙得很,一天到晚要找工作,不會休息的...

淨界法師:淨心與淨土

第1講 第2講 第3講 第4講 第5講 第6講   第1講 這次...

保持一顆「不動心」

一位朋友,研究生畢業時,先主動地選擇留校做學問。周...

【大藏經】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

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

【大藏經】【註音版】大佛頂首楞嚴經五十陰魔章

楞嚴經五十陰魔章...

【大藏經】六度集經

六度集經卷第一 布施度無極章第一(此有一十章) 聞如是...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阿彌陀經要解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

佛並沒有涅槃

圓教和禪宗是一致的,佛說的法是對機不同,目的都是明...

測測自己的寬容度

請對下列問題作出是或否的選擇,每題答是記1分,答否...

追求物質的樂受是無底洞

你生活的快樂不快樂,活得幸不幸福,你是不是有一個正...

找到幸福的開關

一直到現在,我每看到在街喧喝汽水的孩童,總會多注視...

未悟的人,猶如瞎子一般

沒有悟的人,與大悟以後的人,前途各有不同。大略替你...

虛雲老和尚《但盡凡心別無聖解》

現在這裡的和平法會。已舉行幾天了。這是很希有難得的...

一本佛經改變了我的整個想法

有人說過年是年關,年紀愈長,愈覺得過年是一個關卡;...

外面境界沒有錯,錯的是自己

世出世間法都是因果的定律,若能明乎此理,見解就正確...

悟苦修淨業,緣熟徑生西--張老居士往生紀實

張水金老居士,江西景德鎮人,是一位虔誠的菩薩戒弟子...

七位高僧大德的臨終開示

印光大師 印光大師臨終時當晚對身邊的弟子說: 淨土法...

不念彌陀更念誰

念佛一法具有這麼大的利益,阿彌陀佛以他的同體大慈悲...

學會忘記,留一份淡泊給自己

人生如戲,為了生存,為了理想,為了情緣,每個人都在...

情執放淡一分,功夫前進一分

古人說:嚼得菜根香,修道方有分。其實這個話是從果上...

范仲淹誦經救母

宋朝範文正公仲淹,他的母親去世後二十一天,夢見亡母...

三則高僧感應事蹟

癘疾獲瘳 齊代高僧僧遠法師,常住梁州薛寺。法師平日不...

懺雲法師談慾念

眼觀色、起心動念;耳聽歌舞倡伎。眼看舞,耳聽唱,戴...

【佛教詞典】菩薩五智

(名數)一通達智,能覺夢而通達諸法之智也。二隨念智...

【佛教詞典】多字成一

為「一字成多」之對稱。密教所立十六玄門之一,十六玄...

【視頻】廣欽老和尚的忍辱之道

廣欽老和尚的忍辱之道

【視頻】宏海法師《大方廣佛華嚴經》概論

宏海法師《大方廣佛華嚴經》概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