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具此三心者,必生極樂國

大安法師  2016/10/23  大字體  護眼色

具此三心者,必生極樂國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上品上生者。若有眾生願生彼國者,發三種心,即便往生。何等為三?一者至誠心,二者深心,三者迴向發願心。具三心者,必生彼國。——《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如果十方世界有眾生願意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要發三種心。發心很重要,這三種心一發起來,即便往生,決定往生。是哪三種心呢?

一者至誠心。至誠心,大家注意呀!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往生條件。我們厭離娑婆、欣求極樂,一定要從至誠心裡面出來。至誠,就是真誠到極點的心,沒有一點虛假,沒有一點造作,沒有一點玩心機手段。

講這個至誠心,實際上對我們這個世界的眾生來說,都是很有挑戰性的。我們由於對利益的追求,由於競爭,由於知識技能的科技,使得我們的心越來越充滿機心狡詐。所以這個世間的眾生都是講假話,坑矇拐騙成風的一個時代,好像你做一個老實人,做一個真誠人,還成了不一樣的人、被人嘲笑的人,是這麼一個時代。這樣不良的社會風氣一定會對我們產生影響,所以可能我們就會不真誠。

善導大師對「不真誠」有一個判語——「外現賢善精進之相,內懷虛假」,外面顯得很持戒很有道德很講修行,但是裡面是虛假的,口業裡面說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心裡都是想著世間的東西。厭離,你一定要在真誠心裡面厭離。但有時候你做不到啊!很多人說:「好,厭離娑婆!」但叫他一天念一萬聲佛號,他都說:「我沒有時間,我工作很忙,我這樣那樣…」 一天24個小時,讓他兩個小時念佛,他都說沒有時間,你怎麼說你就有真實的厭離娑婆、欣求極樂的心呢?所以我們很多的行為語言都不真誠。

但佛法不能像世間人一樣,去玩手段、不擇手段的。佛法是你有一份真誠,就得一份利益。你的虛假騙得了一般的凡夫,但是騙不了自己的心,更騙不了佛菩薩,騙不了天龍八部。所以,我們修淨土法門的人、修道的人一定要誠實。如說修行,如行而說,如說而行,心、行、說,一定要統一,不能虛假。

你如果是虛假的心,縱然你精進修行,這種善都是雜毒之善,夾雜著毒的善。以雜毒之善、虛假的心,想要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是不可以的,做不到的。因為阿彌陀佛名號就是從至誠心裡面出來的,你要跟至誠心感應,你也得要有至誠心,兩誠相感。所以第一要至誠心。

第二是深心。深心就是深信之心,對淨土法門要有深切的信心,深信之心,善導大師把它理解為兩面。第一,要深信自己現是罪惡生死凡夫,無量劫以來常沒常輪轉,靠自己的力量不能解決生死問題。一定要深信這個,這就是自知之明,這就是蓮池大師在這個發願文講的「染心易熾,淨德難成,造作罪垢,無量無邊」,我們就是這樣的眾生。所以深信自己業力深重,靠自己力量解決不了問題,這時候才會去依托佛力。第二個深信,阿彌陀佛的四十八大願就登上了主角,深信彼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決定救我,沒有懷疑,沒有憂慮,決定往生。深信要包含這兩個內容。

第三是迴向發願心。我們學蓮池大師的《西方發願文》,就是解決第三個問題。我們把所有誦經、念佛、放生等世間的福德和出世間修行的功德,全都迴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然後到極樂世界再回來度眾生,迴向發願心成就大悲心。

如果一個淨業行人具備這三種心,一定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但注意了,這個三種心固然是上品上生的條件,同時它也是九品往生的共同具備的條件,都要具備這個發心。這是從發心來看,淨土往生一法你發心就能往生。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大安法師文章列表

《臨終三要》的重要開示

《臨終三要》,這個是印光大師很重要的開示:第一個,...

念佛人有病當全身放下念佛求往生

汝母年高,於淨土一法,未能認真修持。宜常與談說六道...

【推薦】這是佛祖給我們的考驗

末學以前在醫院,看了一位十七歲的男孩子,他是埔裡高...

怎樣念佛才容易成就

我們學佛是以佛的心願、佛的行為、佛的慈悲心來開發我...

如何才是一門深入

問: 請問一門深入,如何是一門深入,是讀一部經還是...

一生念佛,為何臨終未必往生

問。見有一生念佛。臨終未必往生。何也。答。良由一生...

淨土在哪裡與存在的根據

我們這個世界被稱為「娑婆世界」;「娑婆」也就是「堪...

念《阿彌陀經》,等於到極樂世界走了一遍

我們上晚殿主要是念佛,念阿彌陀佛。這樣安排的目的,...

大安法師:往生到邊地疑城

我們看到《無量壽經》裡面講邊地疑城有這麼一種情況,...

有三種福田要去耕耘

聖人告訴我們,有三種福田我們要去耕耘,會有好的報應...

臨終千鈞一髮之際,要幫助病人心無二念

不要把念佛往生看得那麼容易,感應不上,也是往生不了...

淨土法門應謹防兩種誤區

目前須謹防兩種誤區:一是說末法眾生是持不了戒的,阿...

修了多劫的福報善根,才能得人身聞佛法

佛家常說,人身難得,佛法難聞,得人身非常不容易,在...

大悲咒的由來

大悲咒,是觀世音菩薩的大慈悲心、無上菩提心,以及濟...

入禪之門第四講:六祖禪法

今天講的題目是六祖慧能之禪法。各位都知道,六祖大師...

一心念佛得佛助 不解佛力苦勞碌

我們由前世到今生必定欠了眾生很多的債務,債務包括了...

世間的快樂為什麼是痛苦呢

我們應該對輪迴要有所了解,不能一廂情願地活在自己的...

心的容量

古時候,一位老和尚有個老是愛抱怨的弟子,老和尚決定...

你心裡的苦惱和困惑是誰放進去的

看到這樣一則小故事,說有個人總是非常苦惱,他聽說佛...

人是如何來投胎的

人做人的時候,是由第八識先來的。這個第八識,就是這...

四種可代茶飲的中藥

熬中藥喝都覺得苦,有時候調理身體卻不得不需要一些中...

如何對治自我意識

自我意識就是我們的第六意識在斷惡修善的時候,我們有...

【佛教詞典】五種心散動法

【五種心散動法】 p0273 瑜伽七十七卷十五頁云:世尊!...

【佛教詞典】摩頂

頂,頭頂。指佛為囑付大法,以手摩弟子之頂,或為預示...

【視頻】南無地藏王菩薩(奕睆居士)

南無地藏王菩薩(奕睆居士)

【視頻】佛菩薩殊勝功德日:韋馱菩薩聖誕

佛菩薩殊勝功德日:韋馱菩薩聖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