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追求名利的同時,快樂只會越來越遠

學誠法師  2015/07/24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追求名利的同時,快樂只會越來越遠

人生的際遇是由業果決定的,這一生有福無福,取決於過去有沒有積福、造福。因果通三世,今生的命運很大程度上受到過去世的因影響,而今生的行為又為來世種下了種子。生命中不要怕被人看不起,只要自己好好努力,命運是可以改變的。

人生大多是目標是追求成功。什麼是成功,取決於自己的價值觀、人生觀。很多人把「人生」就理解為這一生,而這一生最終的歸宿是死亡,所以人們會盡力追求有生之年的快樂;然後,又把「快樂」定義為滿足這個身體:吃好、睡好、玩好;而滿足這些享樂的直接途徑似乎是財富、地位,所以人們拚命為了名利而掙扎。

但是,在追求名利的過程中,快樂不是離得越來越近,而是離得越來越遠了。即使滿足了自己的慾望,那種快樂也不過轉瞬而逝,更多時候我們是被莫名的厭倦和煩躁包圍,於是我們感嘆:真正的快樂只存在於童年。其實,步步回溯我們迷惑的原因,根源在於對快樂的理解、對人生的認識。

其實,我們反觀自心會發現,想解除他人的痛苦而勸解是悲心;若因看不慣而勸誡是嗔心;若因對方不接受而生氣,認為「我好心勸你,你還不領情,真是無藥可救」就是執著;不分時機、對像、場合去勸解是缺乏智慧。所以不是簡單的「執著」與否的關係,而是要認得自己的心相,向著悲智兼具的方向努力。

佛法告訴我們,人是色受想行識五蘊和合而生,身體只是五分之一,人真正的生命在於心識,快樂與痛苦的根源也是在我們內心,心若平靜、純淨、安定,才會有發自內心的深層的快樂;對人生看得越遠、越寬廣,內心也才會越清明、堅定。對於修行人來說,「成功」就是「成就慈悲與智慧的功德」。

一切都沒有,我們往往習慣用妄想的絲給自己織一個牢籠,把自己的心緊緊綁住「作繭自縛」。培養正念就是消解妄念,如同陽光照耀冰山。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聖嚴法師《方向感》

建立生命的方向感是我這幾年所積極提倡的一個觀念,我...

佛門素宴悟心境

我獨自在外打拼,經歷不少坎坷,心高氣傲的我,看到周...

明智的處世之道是以「愚」自居

聰明睿智的人明智的處世之道是以愚自居;講究道德的人...

把握每一次的機會

有個老和尚帶了小沙彌去山裡拾柴火,突然間小沙彌看見...

地之穢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無魚

明朝奇書《菜根譚》誕生於明朝萬曆年間,此書將儒家的...

人品才是決定我們能走多遠的一種標誌

修行還有主要的一個,人格的完善是很重要的。一個人人...

捨多就少---做人的智慧

捨多就少---等到真能悟出了,代表著智慧已達巔峰,但等...

我們所需要的一切都不能離開佛法

出家三十多年,感覺每天一轉身就是一個白天,睡一個晚...

【大藏經】大般若波羅蜜多經(600卷)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一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二 大般...

【大藏經】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如是我聞:一時,婆伽婆入於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

【大藏經】瑜伽師地論(100卷)

瑜伽師地論卷第一 瑜伽師地論卷第二 瑜伽師地論卷第三...

【大藏經】【註音版】朝時課誦

根據《靈岩山寺專修淨土道場念誦儀規》(印光法師鑒定...

什麼是佛法當中的真富貴

問: 什麼是佛法當中的真富貴?它的含義是什麼? 惟覺...

倓虛大師開示隨息念佛法

還有一種最方便的法子,就是呼吸念佛。 行人端身正坐,...

法清法師:佛教為什麼要叫人修忍辱

問: 俗話說,士可殺不可辱!可佛家卻叫人修忍辱,為...

法性本來空寂,是誰造業?誰來受果報呢

『由此故知,定無實我,但有諸識,無始時來,前滅後生...

果一老和尚改變了我的一生

東林寺前方丈果一上人(1922-1994) 我與東林寺的緣 一...

彌勒菩薩的樂觀精神

寬卻肚皮需忍辱,豁開心地任從他。若逢知己需依分,縱...

遇到任何是非,首先想到這是自己的錯

作為具有正見的修行人,凡遇到任何是非,首先想到這是...

忍力不堅固,而欲度眾生的尷尬下場

為什麼要往生西方?因為從佛教的根本情懷來講,是為了...

窮微極妙的蓮華座

《觀經》講那個蓮華座,你看看它窮微極妙到什麼程度?...

參禪與念佛有何區別

問: 參禪與念佛有何區別? 紹雲老和尚答: 現在有些學...

西方三聖的形象

念佛法門雖分實相念佛、觀像念佛、觀想念佛,和持名念...

世上沒有無用功,竹籃打水也不空

山裡的農場住著祖孫倆,每天早晨,爺爺都會早早起來,...

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

我們每天在晚間所念的 警眾偈,是普賢菩薩所說的。在中...

容易發怒

有一位經理非常能幹,又善於領導人,就是脾氣太大了,...

社交場合所忌諱的27個習慣

每個人都出生在不同的家庭,在不同的生活環境成長,有...

微縷供佛,得成佛道

佛告舍利弗,菩薩摩訶薩為求無上佛菩提,精勤修學佈施...

【佛教詞典】平等意趣

(術語)四意趣之一。謂如來據秘密之意趣,平等之理,...

【佛教詞典】所知有五種

【所知有五種】 p0741   雜集論三卷二頁云:謂所知有...

【視頻】妙境法師《佛教徒和非佛教徒做功德的差別》

妙境法師《佛教徒和非佛教徒做功德的差別》

【視頻】妙境法師《貪瞋癡變現的都不是好東西》

妙境法師《貪瞋癡變現的都不是好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