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賺錢與修行--對生意者的忠告

2014/12/31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賺錢與修行--對生意者的忠告

很多居士會認為:我沒有時間修行。因為我要去掙錢,等我掙了很多錢之後,就可以供養三寶,可以為佛教作貢獻。佛經裡說:對早期修行人來說,財產太多就是修大乘佛法的一個違緣。

所謂佛教,就是智慧和慈悲。慈悲和智慧不像衣食等商品,是不可能用錢去買賣交易的。雖然在家人應該為弘揚佛法出些錢,但這並不是最重要的事情。如果真正想為佛教作事情,就是要自己修行,之後盡量去傳播真正的佛法。除此之外,那些身前身後的浮雲名利都是無關緊要的。修行不是什麼神秘的東西,而是要實實在在地下工夫,這很重要。

雖然在家人需要養家餬口,但畢竟上班也就是八個小時,還是有剩餘時間可以由我們自己安排。想自欺欺人,自己給自己找藉口是沒有用的。在修行上面,一定要多投入,這樣才會有豐厚的回報。年輕時候就開始修行是最理想的,年紀大了以後,思維能力會衰退、體力也會減弱,就會感到心有餘而力不足了。

所以,佛經裡說:對早期修行人來說,財產太多就是修大乘佛法的一個違緣。華智仁波切在《大圓滿前行》中講:象天一樣高,象天人一樣美,象龍王一樣富有,實際全是無常的,不可靠的,只有修持正法才是真正有意義的。佛菩薩他們希望我們的是,只要生存沒有太大的困難,就一心一意去修行,竭盡全力地把握住自己的生死,這是我們目前的工作。

當然,如果對這些財產沒有任何執著,並能把財產用來利益眾生的話,則沒有問題,但一般修行不到位的凡夫不太可能沒有執著,所以,錢財對修行來說還是有一定的影響;如果還有執著的話,那就是錢財愈多,牽掛愈多,這就更是修行的阻礙了。

下面這個故事很有深意,有緣者仔細體悟:

從前,有個商人成為岡波巴(米拉日巴的法嗣)的信徒。這個商人告訴岡波巴,多年來他以買賣佛像、軸畫、佛經以及法器為生。他很明白這種行業不是佛陀勸告在家人應該做的「正命」(正確的行業)。所以,商人請問上師如何才能清淨自己積聚的惡業。他害怕因為這惡業妨礙他走上解脫開悟之道。

岡波巴勸他改行其他正當行業,等到賺的錢和現在一樣多了,再把所有的利潤用來建廟。

商人遵照上師的交待,幾年以後,他蓋了一座華麗的寺廟。但是在這段時間裡,商人因為要忙很多事,根本無暇祈禱或打坐。他很發愁,前去見岡波巴說:「法師尊者,現在我已清淨了我的業,但這座寺廟還需要很多佛經、佛像和唐卡來使寺廟莊嚴,才能成為人們能進行禮拜的真正聖殿。所以接下去要做的事情還很多,我沒有時間禪修。可是如果不禪修,在正道上怎麼進步呢?」

岡波巴回答:「你不用再裝飾寺廟,虔誠的人們自然會照料一切。如果你能透過大手印(究竟實相)的淨光,維持著即使哪怕一剎那的空性覺知,你所有的業與情感就能立刻淨化,自然不再需要費心地去積聚世間的善行,也不需要一味地尋求精神進步的虛幻徵兆。至於大手印之道,只要安住於自然與單純,覺知自己本具的佛性,那麼佛就在掌中。讓自己保持自在,超越為與無為的二分法,不要嘗試去完成或算計什麼事情,當事情過去時就讓它過去。讓自己的佛性展現,讓一切如其所然,這樣就可以享受一切。」

商人頓時明瞭佛性所在,因而開悟了。從此,他不再僅僅珍視雕刻的偶像。

也許上面這個故事還是顯得那麼高深沒看懂,對一般人來說還是覺得並不適用,那麼淺顯來說回到世間做生意需要注意哪些呢,在大圓滿前行中教導我們:

做生意也要注意,避免佔盡十種不善業!

比如,在銷售過程中,本來自己賣的是低劣商品,卻巧舌如簧地說:「我自己買進時,成本也是花了多少錢。先前某人說給怎樣的價,我都沒有賣。但如果你要,算了,看在你的面子上,我就不賺錢了,賠一點也可以……」全是一派胡言,這就是妄語。

別人在進行交易時,自己如果也很想買,就謊稱這個物品不好,在買賣雙方之間製造不和,最終使自己得利,這是離間語。

口出不遜地說對方質量太次、數量不對,或因欠款不還而吵得天翻地覆等,這是惡語。不過也有公司規定:在接待客戶時,不能說惡語,態度要溫和。有些商場還要求:不能跟顧客吵架。所以,個別人雖然很想吵,嘴皮也一直在動,但還是盡量壓著。按照他們的規定,只要口中不說出來,心裡生嗔恨是不「犯戒」的。

毫無意義地評論價格太高,本來不想買也與對方討價還價等,屬於綺語。

想盡一切辦法欺騙別人,野心勃勃想把對方的財物據為己有,這是貪心。

希望他人一敗塗地,這是害心。生意人很容易起這種心,所謂「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一直想把別人吞下去。

殺羊、殺魚、殺雞等還有餐廳等做買賣,就是殺生。

可見,在經商的時候,十不善業除了邪見、邪淫以外,其他都已直接具足了。當然,間接也可具足這二者,比如為了談生意,踏入不正當的場所,這是邪淫;生意做久了,不好好聞思修行,自然就會詆毀因果、三寶,這就是邪見。如《大寶積經》云:「貪著他資財,數起於瞋恚,興種種邪見,是人趣惡道。」假如貪著別人的財產,數數生起嗔心及邪見,此人逐漸會毀壞自己的道心,將來定會墮入惡趣。

除了造不善業之外,做生意如果經營不順利,還會傾家蕩產,使大家深感痛苦,最終損人害己,甚至落得個餓死的下場。如果搞得好,生意稍有起色,那不論賺了多少也不知足,一直貪得無厭,就算是財產與多聞天子不相上下,也仍舊興致勃勃從事罪大惡極的經商。現在許多人都是這樣,即使擁有幾千萬、幾億,但還是不斷在投資,一輩子既沒為社會做什麼事,也沒享受過一天的快樂。到頭來,就這樣在忙忙碌碌、散散亂亂中,壽命已經到了盡頭。由於畢生沒有行持過善法,每天都大吃大喝,殺害了無量眾生,也欺騙了無量眾生,臨終時只能是手抓胸口,悲慘地墮入三惡趣。誠如《正法念處經》所言:「若人為惡貪,常覆其心者,恆入於地獄,及在餓鬼等。」

因此,有錢人的生活看似充滿歡歌笑語,但因為他們造的業太多了,這些快樂只是暫時的。要知道,凡是生意場上的人,總是懷揣惡念、居心叵測,心裡裝著各種陰謀詭計,像刀刃、矛尖、針尖一樣與人針鋒相對,特別惡毒。所以,有些做生意的人一旦出家,在很長時間中,恶心都轉不過來,即使身處於清淨的僧團,也還是用世間方法來對待僧眾,甚至對三寶的財產不懂取捨,完全背離了饒益他眾的菩提心,結果只能使無邊的惡業一增再增。

那麼,既然做生意的過患這麼大,或許有人會問:「出家人若為寺院弘法利生做些生意,在家人為了維持生活而經商,是否都不如法呢?」

這也不能一概而論。出家人做生意,若是為了利益眾生、護持僧眾,佛陀在《毗奈耶經》中有開許。《瑜伽師地論》講十一種利他事業時,也說過:「或是出家,便有營為衣缽等業;或是在家,便有無倒商估營農仕王等業。」出家人為了基本的衣食,可以做些生意;而在家人的話,依靠務農、經商、做官等維生,也是可以的,只要不特別顛倒就行。例如,你到批發市場進一些貨物,再拿到小賣部去賣,從中賺取利潤是很正常的。

還有,《雜阿含經》中也講得比較清楚:「始學功巧業,方便集財物,得彼財物已,當應作四分:一分自食用,二分營生業,餘一分藏密,以擬於貧乏。」一個人通過學習工巧技術,可將其作為一技之長來謀生,依靠這種方便積累財富後,應將賺來的錢分為四份:一份自己使用;兩份用於投資;最後一份儲存起來,以備不時之需。但現在許多人不懂這一點,賺了錢以後,自己不捨得用,又全部投資進去,最後連本錢都拿不回來。所以,大家應該學學佛陀的這個方法,比如你賺了四百萬時,其中一百萬自己使用,兩百萬作為運轉資金,還有一百萬就放著不動,一旦出現經濟危機、金融風暴,便可以用它來應急。

發願:四無量心

願諸眾生永具安樂及安樂因

願諸眾生永離眾苦及眾苦因

願諸眾生永具無苦之樂,吾心怡悅

願諸眾生遠離貪嗔之心,住平等捨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欲除煩惱,當行正念

又問:欲除煩惱,當何所行? 說我也是願意滅除煩惱,怎...

一用功便有境界,此實多半是魔境

問: 小女現年廿二歲,矢志不嫁,吃素念佛,業已數年...

【推薦】法身功德在無漏 諸漏盡時法身成

杜漏歌 法身功德在無漏 諸漏盡時法身成 邪思妄想沉陰...

星雲大師《如何處貧居富》

同樣是人,為什麼有的人很富有,有的人很貧窮?我們又...

真實辦道方能獲得法益

往昔古人參訪善知識,動輒需跋山涉水數月,艱辛之至。...

每一次的付出,都為心中砌一條大道

有三個工人在工地上砌牆磚,有人問他們在做什麼。 第一...

調整心態養成佛陀的思考智慧

我們現在做為一個生死業障凡夫,第一件事情就是趕快調...

「錢」字的含義

中國人寫這個錢(錢)字,繁體字,一個金,那邊是兩個...

【大藏經】普賢行願品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四十 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三十五佛名禮懺文

佛說三十五佛名禮懺文...

【大藏經】佛遺教經

佛垂般涅槃略說教誡經(亦名遺教經) 釋迦牟尼佛初轉法...

【大藏經】淨土十疑論

淨土十疑論序 宋、無為子楊傑述 愛不重不生娑婆,念不...

業障和魔障有何區別

魔障與業障,如何分辨呢? 第一、如果某些異常狀況忽然...

【推薦】識者知是佛性,不識喚作精

今天是打七的最後一天,我們打七的目的,是用參禪的方...

大寂法師:明白自己今世貧窮或富有的原因

為什麼有的人會出生在貧窮人家,有的人會生長在富貴人...

在家人是否比出家人更能利益眾生

問: 我認為我們修行實際上是修心的過程,要在生活中...

每天一萬聲佛號是淨業行人的底線要求

每天念一萬聲佛號是對我們淨業行人的底線要求。雖然有...

捉賊啊

寺院裡剛來了一批小沙彌。有天夜裡,當新來的小沙彌們...

念佛人為何要吃素呢

念佛之人為什麼要吃常素呢?由於念佛一法是大乘佛法,...

佛教徒應該用什麼方式祭奠亡靈

佛教主張給亡靈焚燒紙錢嗎? 作為寺院來講,清明節一般...

想度眾生,你得趕緊去了才能回來

問: 請問法師,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中的第十五願,叫壽命...

不向此生生淨土,投胎一錯悔時難

委骸回視積如山,別淚翻成四海瀾, 世界到頭終有壞,人...

修行要發這四種力量

我們明白了修行沒有退路,應該怎麼精進呢?發四種力量...

身為苦本

一位出家人坐在石窟裡面,結跏趺坐,斂目攝心,屏除一...

用佛的慈悲智慧來包容別人

從前有座山,山裡有座廟,廟裡有一個小和尚講故事。這...

如何對待世間種種困難障礙

俗話說人生在世,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在人生的道路上...

釋提桓因的忍辱

有一天,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對比丘們開示:很久...

阿彌陀佛光明的力用

是故無量壽佛,號無量光佛、無邊光佛、無礙光佛、無對...

【佛教詞典】恭敬

(術語)謙退雲恭,推尊其德雲敬。法華經嘉祥疏二曰:...

【佛教詞典】慧力

智慧有消除煩惱的力量,為五力之一。...

【視頻】大安法師《佛說阿彌陀經疏鈔》MP3

大安法師《佛說阿彌陀經疏鈔》MP3

【視頻】明安法師《寶篋印陀羅尼經》

明安法師《寶篋印陀羅尼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