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無瞋才是最好的供養

寬運法師  2014/09/23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無瞋才是最好的供養

我們可以看見這世間上,每天報章新聞不知多少人被殺或遇害,無論是暗殺、明殺、仇殺或恨殺,總離不開「瞋恨」二字;但這個「瞋恨」到底從何而來?對社會、現實人生有多大的影響?我們到底有沒有認真思考過?

一、 瞋心的起因

依佛法來說,「瞋」是根本煩惱之一,又作瞋怒、瞋恚等,指仇視、怨恨和損害他人的心理。《大乘五蘊論》中說:「云何為瞋?謂於有情樂作損害為性。」據《俱舍論》、《成唯識論》載,對違背己情的有情生起憎恚,使身心熱惱,不得平安的精神作用,名為瞋。又忿、恨、惱、嫉、害等隨煩惱,都是以瞋的部分為體,是六根本煩惱、十隨眠、五蓋、五鈍使之一。

又《成唯識論》中說:「瞋者,於苦、苦具,憎恚為性,能障無瞋,不安穩性,惡行所依為業。」在現實生活中,如果我們起了瞋心,那麼在為人處事之時,若不順己意就會生氣、發怒,由此而引發其他種種的煩惱,所以佛教認為這瞋心的危害性非常大。如《大智度論》中說:「瞋恚其咎最深,三毒之中,無重此者;九十八使中,此為最堅;諸心病中,第一難治。」

瞋有三種相,即:

一、非理瞋:他不來惱,而自生瞋。

二、順理瞋:他人來惱,爾乃生瞋。

三、諍論瞋:己法言是,他法言非。

瞋的產生與作用與貪正好相反。貪是由對事物的喜好而產生無厭足的追求與佔有的心理慾望。而瞋卻是由對眾生或事物的厭惡而產生憤恨、惱怒的心理和情緒。佛教認為這樣對違逆自己心願的人、事、物,而生起怨恨之情,會使眾生身心產生熱惱、不安等精神作用,對佛道之修行是很大的損害及障礙──瞋可以說是修行的大敵。

瞋心對修行而言是固然是很大的障礙,若是對他人或社會而言,其危害就更大了。在一切人際關係之中,小至家庭不和、社會上人與人之間的衝突;大至團體與與團體之間、種族與種族之間,乃至國與國之間的爭鬥,造成諸多惡業的因緣,歸根結底都與瞋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二、瞋心的過患

我們學佛的人都知道:「瞋是欲中火,能燒功德林」,也就是說,由瞋心而引起的熱惱情緒如同火一樣,可以把我們積德行善而來的功德之林悉數燒盡,完全銷毀。所謂「一念瞋心起,百萬障門開」,由於人在發怒或生氣的時候,情緒激動,思維就很容易混亂,此時所說所行大多不夠理智,一些在平時可能很容易處理的事情,到這時就處理不好了,由此就會給自己和別人帶來很多的麻煩和矛盾。可是,抱怨、發怒、發脾氣真的能解決問題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華嚴經》說:「一切惡中,無過是瞋,起一瞋心,則受百千障礙法門。」《法苑珠林》亦云:「瞋是失諸善法之根本,墮諸惡道之因緣,法樂之怨家,善心之大賊,惡口之府藏,禍患之刀斧。」由是可知,瞋是修學佛道上最大的障害。因此,經論中常常告誡我們,如《佛遺教經》說:「瞋恚之害,能破諸善法,壞好名聞,今世、後世,人不喜見。當知瞋心甚於猛火,常當防護,無令得人。劫功德賊,無過瞋恚。」《大智度論》亦載:「當觀瞋恚,其咎最深,三毒之中,無重此者;九十八使中,此為最堅;諸心病中,第一難治。瞋恚之人不知善,不知非善,不觀罪福,不知利害,不自憶念,當墮惡道。」

所以,《正法念處經.觀天品》說,瞋怒如毒蛇、如刀、如火,有智慧的人,應當要以忍滅瞋──當我們身處逆境、遭遇惡人、被人誤解或利益受到侵損之時,就要心平氣和地冷靜處理,這樣我們才不致失去智慧,從而找到問題的根源所在,針對根源再去解決問題,這樣才能化解自己和對方的瞋心。

三、瞋心的果報

據《地持論》載,身苦多瞋恚,死後當墮於三惡道。縱然生於人中,亦會得到二種果報:

一、常為一切求其長短:因前世瞋惱別人,不能含容,故感今生被人伺求長短,而動輒得咎。

二、常為眾人之所惱害:因前世瞋惱別人,令不安穩,故感今生亦為他人惱害。

還有,一般人認為火災、水災、風災是一種天災地變,卻不知道天災地變是由每個人內在的貪心、瞋心、癡心所招感來的。覺悟了這個道理,各人自然會慢慢地將自己內在的貪心、瞋心、癡心息滅,這個世界的戾氣、怨氣自然就會消除,災難自然就會減少,風雨自然就會調順,娑婆世界就會成為人間淨土。

所以,我們要知道,瞋心不但對自己的身心有所危害,而且將來還要受到業報。就好像下面的例子:

東漢時有位安世高,他原是安息國的太子,因為看破世間的虛幻無常,所以將皇位讓給叔叔,自己選擇出家修行的道路。由於他精進修行,不久就證得了宿命通,知道自己過去生的種種往事。由於和中國有緣,安世高決定到中國來游化,他帶來許多佛經,並且將之翻譯成中文;他的文采極高,譯有多部經典。

有一次,安世高游化到江西廬山。廬山附近有個共亭湖,湖裡住了一條大蟒蛇,牠常常興風作浪,為害百姓。凡是想乘船過湖的人都必須準備好貢品去供養大蟒蛇,以祈求風平浪靜;如果沒有貢品,蟒蛇就瞋心大發,狂風大作,使船隻翻覆、船上的人喪命。

安世高聽到百姓說蟒蛇擾民的這件事,以宿命通觀察,知道蟒蛇的前世是自己的同參道友,這位修行人雖然精進用功,但是瞋心、忌妒心很重,只要有一點小事不如意,就會大發脾氣、怨天尤人。因為瞋恚的業障,所以死後就墮入畜生道成為大蟒蛇繼續造作惡業。

想到過去是道友之誼,安世高不忍心蟒蛇繼續造業,累世受苦,於是來到蟒蛇所藏之處,為牠開示前世因緣及三世因果的道理,並且為牠授三皈、五戒。蟒蛇聽了法師的開示,頓時生起起了慚愧心,實時捨報往生,不再興風作浪為害無辜的百姓。

這個故事給我們的啟示是:無論任何人都必須戒除瞋心,否則隨之而來的必然是三惡道的苦果。一個人無論是做學問,或從事任何行業或在道業上修行,都必須化除忌妒心和瞋恚心。

四、瞋心的對治

瞋之為害,實在說之難盡;要獲得安穩無憂,唯有滅瞋、殺瞋。如《大智度論》載,「殺瞋心安隱,殺瞋心不悔。瞋為毒之根,瞋滅一切善。殺瞋諸佛讚,殺瞋則無憂。」那麼,要如何對治瞋心呢?《正法念處經》載:能忍之人,則具第一善心。能捨瞋恚,即為眾人所愛,眾人樂見,人所信受,顏色清淨,其心寂靜,心不躁動,善淨深心,離身口過,離心熱惱,離惡道畏,離惡名稱,離於憂惱,離怨家畏,離於惡人惡口罵詈,離於悔畏,離於惡聲畏,離無利畏,離於苦畏,離於慢畏,具足一切功德,名稱普聞,得現在未來二世之樂。

又《攝論》載,由觀五義可以去除瞋恚:

一、觀一切眾生無始已來於我有恩。

二、觀一切眾生常念念滅,何人能損?何人被損?

三、觀唯法無眾生,有何能損及所損?

四、觀一切眾生皆自受苦,云何復欲加之以苦?

五、觀一切眾生皆是我子,云何於中欲生損害?

因此,若要做到「不瞋」,首先就要學會克制自己。

一個久戰沙場的將軍,已厭倦戰爭,專程到大慧宗杲禪師處要求出家,他向宗杲禪師道:「禪師!我現在已看破紅塵,請慈悲收留我出家,讓我做你的弟子吧!」宗杲禪師:「你有家庭,有太重的社會習氣,你還不能出家,慢慢再說吧!」將軍:「禪師!我現在什麼都放得下,妻子、兒女、家庭都不是問題,請您即刻為我剃度吧! 」宗杲禪師:「慢慢再說吧!」將軍無法。

有一天,將軍起了一個大早,就到寺裡來禮佛,大慧宗杲禪師一見到他便說:「將軍為什麼那麼早就來拜佛呢?」將軍模仿著用禪語詩偈說道:「為除心頭火,起早禮師尊。」沒想到禪師竟然開玩笑,用偈語回答說:「起得那麼早,不怕妻偷人?」將軍一聽這話,非常生氣,頓時勃然大怒,罵道:「你這老怪物,講話太傷人了!」大慧宗杲禪師哈哈一笑道:「輕輕一撥扇,性火又燃燒,如此暴躁氣,怎算放得下?」

將軍確實是真心改惡向善,所以他非常用心地起早來禮佛,但是,光有一顆向善的心還不夠,在不快和怒火生起之時,還要學會以慈悲的心來克制自己的瞋恚情緒,不要發火、憤怒。古德說:「當別人忤逆我們時,只要靜靜的省思片刻,便可以達到順境和心胸開闊的境界。」克制瞋心的方法因人而異,其中一個頗具效果的方法便是:「時間延宕法」。湯瑪士.傑佛遜給這個方法下了結論:「生氣時,在開口前數十下:如果異常憤怒,那就數到一百吧!」待一百下數完後,這個怒氣自然就全消了。

由此可知,如何化除瞋恚心呢?就是用慈悲心,慈悲是化除瞋恚最好的良藥!我們應時時反省檢討自己有沒有慈悲心?慈悲心就是對治瞋心的最佳方法;慈悲心成就了,瞋心自然就會消除。

總而言之,本著「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精神來化解,對所有惡人、壞人乃至損傷我們的人,我們都不起一念瞋恚;正如《雜阿含經》所說:「以瞋報瞋者,是則為惡人;不以瞋報瞋,不瞋勝於瞋。 」

唯有「不瞋」,一切煩惱的問題自然迎刃而解。

五、無瞋就是最好的供養

對於不瞋、無瞋,佛教裡有一首偈語說得非常好:

面上無瞋是供養,口裡無瞋出妙香,心上無瞋無價寶,不斷不滅是真常。

所以我們為人處事要做到「面上無瞋是供養」,面容上不要有瞋恨的樣子,時常保持笑容。世界上最美的是微笑,世界上最好的是佈施,因此,最好的供養就是以微笑來佈施。有些人以為信佛、學佛了,一定要用很多的錢去佈施,用很多財富去做功德,其實並不是這樣,只要我們對人多一點真誠的笑容,那就是對人間最好的佈施,也是最好的供養!

佛教中供養的種類很多,有飲食、衣服、臥具、湯藥等四事供養,也有香、花、燈、塗、果、茶、食、寶、珠、衣等十供養,更有身、口、意三業供養,然而,真正最上乘的供養是心香一瓣!發自我們心底的歡喜,表現在笑容上,就是最好的供養。

「口裡無瞋出妙香」,與人相處說話時,沒有諷刺,沒有惡口、妄言、綺語、兩舌,如《金剛經》所說的「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所以,我們要向如來學習,口中說出的話不含譏毀諷刺,不傷害到別人;那麼,言語說話就是口出妙香了!

「心上無瞋無價寶」,內心要能不輕易起瞋恨心,先從臉容上不表現瞋恨,再從口裡不出惡言,然後發自內心做到沒有一絲瞋恨的念頭。心上無瞋,起心動念常常不忘給人利益、為人服務。心上沒有瞋恨,就是無價的珍寶!

我們能安身立命在沒有瞋恨的身、口、意中,身心自然柔和、喜悅與自在,那就是「不斷不滅是真常」的意境了;如此要實現自在人生,喜悅生命的境界,自然就很容易了。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寬運法師文章列表

貪心和嗔心的對治方法

在佛法中,對於貪心和嗔心都有具體對治方法。其中,關...

一生的修持資糧換成了三惡道的蛇身

貪煩惱能引生痛苦,但不一定不安穩,但這個瞋煩惱是不...

道秀法師嗔心墮為蟒蛇

在《高僧傳》上說:南北朝有一個道秀法師。這個道秀法...

買智慧

有一個國家很富有,擁有全天下的東西,但是他們的國王...

學佛的人先從控制情緒開始

常言道好言一聲三冬暖,惡言一句六月寒。這個說好話說...

面上無嗔供養具,口裡無嗔吐妙香

無著文喜禪師是唐代著名禪師,他七歲出家,參訪善知識...

慈忍治瞋恚

紅塵白浪兩茫茫,忍辱柔和是妙方。到處隨緣延歲月,終...

【推薦】瞋恚的習氣最為害人

富貴人更容易瞋恚,稍不稱心,就要發火,輕則口出惡言...

【大藏經】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

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卷第一 佛在王捨國靈鷲山中,與...

【大藏經】佛說出家功德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毘舍離國。食時到,入城乞食。時毘...

【大藏經】地藏菩薩本願經

覺林菩薩偈 華嚴第四會,夜摩天宮,無量菩薩來集,說...

【大藏經】過去莊嚴劫千佛名經

三劫三千佛緣起(出《觀藥王藥上經》) 宋畺良耶舍譯 爾...

念佛至誠懇切的心發不出來怎麼辦

問: 法師好。念佛至誠懇切的心不會發,不知道心在哪裡...

肉食與素食者巔峰對決:吃什麼才對

美國德克薩斯州的大廚TimLove走訪了CNN的5對5熱坐,並...

見其生,不忍見其死

紀曉嵐曾經被流放至新疆,所以他著的《閱微草堂筆記》...

積集福德資糧最快速的方法

我們都知道大乘佛法跟小乘佛法一個很大的差別:小乘佛...

各宗要略——三論宗

史略 宗是宗旨,一人所主張的學說,一部經論的理論系統...

二六時中該怎麼念佛

朝暮於佛前禮拜持誦,隨自身閑忙,立一課程。此外,則...

一邊念佛一邊追劇,這樣是沒用的

念佛就要時時刻刻心中要有佛,用這個聲音先攝住我們的...

我們怎樣為死亡做準備

龍舒居士在這裡用起興的手法,最後落實在我們平時沒有...

耐心等待成功的到來

一位著名的推銷大師,即將告別他的推銷生涯,應行業協...

煩惱不懂得擺平,有誰能保佑你呢

沒有正知正見,你會去求神、擲杯筊、燒香,燒很多的冥...

廣發菩提心,成就佛功德

佛功德不可量。究竟佛功德在何處呢?在我們心中,佛即...

不去對治昏沉,你就在不斷增長愚癡

關於昏沉和掉舉的過失,《宗大師》說昏沉的自體是癡。...

人們為什麼會懼怕死亡

人都害怕生病,害怕死亡,因此長生不老是很多人的願望...

掃地的人能成就五種功德

古印度時期,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化之時,有一...

聖嚴法師《何謂修行》

修行就是徹底改變自己的習氣, 讓自己做一個有理性、...

迴向的意義

迴向,又作迴向、轉向、施向。以自己所修之善功德,回...

【佛教詞典】四曼相大

四曼,為四種曼荼羅之略稱;相,謂相狀差別;大,謂周...

【佛教詞典】三輪

佛之身口意三業,謂之三輪。佛以三業,碾推眾生之惑業...

【視頻】南無阿彌陀佛(妙蓮老和尚領眾)

南無阿彌陀佛(妙蓮老和尚領眾)

【視頻】寺院生活儀軌(明海大和尚)

寺院生活儀軌(明海大和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