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慈忍治瞋恚

見羲法師  2010/12/16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紅塵白浪兩茫茫,忍辱柔和是妙方。到處隨緣延歲月,終身安分度時光。」滾滾紅塵中,人往往被境界浪花裡的是非曲直打得昏暗迷茫,唯有以一顆慈悲忍辱的心腸,隨緣盡分的對待週遭的人事物,才是最巧妙的處世之方。

在唐朝武則天當政之時,曾有一位名叫婁師德的賢臣,其為人謹慎小心,由於婁師德曾經向武后推薦狄人傑的才能,才使得狄人傑順利的擔任宰相一職;然而,狄人傑卻不知道是誰在背後薦舉他做宰相的。當上宰相之後,狄人傑對婁師德總是看不順眼,且時常想排擠婁師德。直到武后有一次拿出過去舉薦丞相的舊奏章給狄人傑看,並說出婁師德對他的誇讚,狄人傑才滿臉緋紅,慚愧萬分的說:「吾不及婁公遠矣!」於是對婁師德的寬厚氣度大為讚佩,兩人從此成為好友。

憨山大師云:「從來硬弩弦先斷,每見鋼刀口易傷。是非不必爭人我,彼此何須論短長。」事實上,婁師德的寬厚氣度是眾所皆知的事。他與李昭德每天同時上朝,因為他身體肥胖,不免行動遲緩,李昭德等得不耐煩,破口大罵「田舍夫」(唐朝時罵人的術語,意思是粗裡粗氣的鄉巴佬),婁師德也不生氣,反而笑著說:「對,師德不為田舍夫,誰是田舍夫?」

一天,婁師德的弟弟正準備前往代州就任刺史一職,婁師德對他弟弟說:「我備位宰相,你又為州牧,我們當如何避免被人忌妒呢?」他的弟弟回答說:「今後如果有人朝我臉上吐口水,我也不發怒,只是默默的擦掉它。」婁師德一聽,卻說:「不成,人家朝你吐口水,你擦乾了,就是違背人家的意思,這樣只會讓他更憤怒;你應該笑而受之,令面自幹。」這就是成語「唾面自乾」的由來。當然,這或許聽起來有些誇張,但武后朝中正因為有這樣的賢臣,難怪國富民安。

「柔弱生之徒,老氏戒剛強。」一般人做人做事多半不肯吃虧,好勝而剛強,認為柔和並非生存之道。殊不知,疾風知勁草,往往看起來柔弱不起眼的小草,在強風的吹襲下,竟然還比高大的樹木更為堅韌;相反的,高大挺拔的樹在暴風襲卷之後,往往被吹得東倒西歪,遍地的斷枝殘葉。同樣的,婁師德的處世之道,就像小草般的堅強,韌性十足,所謂吃虧就是佔便宜,人生在世也是如此,也就是「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

而身為一個修行人,更必須時時穿著一襲柔和忍辱衣,時刻化除心中的瞋恚熱惱。進一步的解釋,「柔和」就是一種慈悲,並非懦弱,因為懦弱者無勇,不能忍受挫折的打擊;選擇遷就他人無禮的對待,柔和忍辱的慈悲,是「犧牲小我完成大我」的一種智慧,是無我的、平等的、心量廣大而無礙的。能遠離私我的愛憎,乃至於自艾自憐的心態,必能面對挫折逆境的打擊,處處以大局為重。以慈悲心將個人的名利得失拋諸於後,換得他人及團體的成就,這就是真正的慈忍,不但能降服心中的瞋怒,兼能利導眾生,拔一切眾生苦。

「吃些虧處原無礙,退讓三分也不妨」,面對過去冤家、仇家逆境的考驗時,應布施慈悲歡喜,或思惟「報冤行」,不怨天尤人,甘心甘受,處處以慈忍來對治嗔心。「慈能予樂,悲能拔苦」,唯有慈悲才能拔眾生苦,令眾生歡喜。用慈悲心關懷大眾,處處為人著想,則人見歡喜。慈悲心能令自己心量廣大,產生容人的雅量,可以化干戈為玉帛,化暴戾為祥和,解冤釋結。若能進一步明白眾生與己身真如平等、自他無二,就能做到冤親平等,不念舊惡,不憎惡人。

儒家說:「積善之家必昌,昌未至是有餘殃,殃去則昌;積不善之家必殃,殃未至必有餘昌,昌去則殃。」道家亦云:「禍福無門,為人自招。」在在說明因緣果報,皆是自取自受。心中起一念慈悲,就能啟發本具的光明,驅走心中瞋恚的昏暗,能夠感招光明如意的人生,就算眼前尚有惡劣餘報,終不會久滯;反之,心中起一念瞋恚,則有災禍之殃,所謂「一念嗔至,萬障門開」,縱使目前享有善果,也只是餘報之善,不久終會失去光彩。

人生的順逆得失,皆不離因果,了達此理就應時時以慈忍的法藥來對治瞋恚,以致安心無為,超越「功德、黑暗」相互隨逐的苦樂二境,如此才是處世的要妙之方。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化干戈為玉帛

當美國第一任總統華盛頓還是一位上校的時候,他率領著...

【佛學漫畫】持安忍

持安忍...

常行堪忍者,於當來世無多怨敵有多喜樂

世人都知道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的道理,可...

宣化上人:改過遷善最吉祥

各位啊!我祝你們都新年快樂!不要新年憂愁,不要新年...

惟覺老和尚:放縱慾念及嗔心的後果

佛法裡有句話:一念嗔心起,百萬障門開。又說:火燒功...

星雲大師《六波羅蜜自他兩利之評析》

前言 佛教是舉世公認的世界宗教之一,但是佛教的教義...

夢參老和尚:當你在怒氣上就想一想佛

如果你在日常生活當中,能夠用三寶對治煩惱,或者人家...

你是要面對太陽還是面對黑暗

如是菩薩所有戒、忍、精進、靜慮、般若意樂,猶無厭足...

【大藏經】文殊菩薩心咒

文殊菩薩心咒: 嗡ong 阿a 喇la 巴ba 札zha 那na 諦d...

【大藏經】【註音版】楞嚴經四種決定清淨明誨

(印光大師校印本)...

【大藏經】餓鬼報應經

尊者大目揵連,從佛在耆闍崛山中,遊行恆水邊,見諸餓...

【大藏經】佛說九橫經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佛便告比丘:「有九輩九因緣...

能修此十一種法,道業必有成就

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化時,有一天,為比丘眾開...

群牛喻人

佛陀在羅閱祇國的竹林精舍時,有一天接受居士的祈請,...

【佛學漫畫】食存五觀

愛物惜福,本是生活的美德,但是現代社會,經濟繁榮,...

修持大悲咒的感應和心得報告

特別提示:大悲咒的感應真是太多了,但這篇小文章的修...

女人為什麼不能塗香水

香水是怎麼來的,以前法國的貴婦很懶,不經常洗澡,身...

助念時需要給亡者和冤親債主立牌位嗎

問: 有很多助念團在助念時,若感覺助念現場的氛圍不大...

沉默的美好

已是許久沒有讀書了,只因心總被瑣碎的煩惱充溢,沒有...

能夠弘揚因果輪迴觀念,他的功德是巨大的

為什麼清末民初的知識分子那麼痛恨儒家?實際上它最遠...

知命認命,是改命的前提

佛教的思想是因緣觀,先知命而後認命。很多人一學佛就...

往世惡業,今生病因

我們如果生病了,我們要思惟,它不是無緣無故的。生病...

找到成佛的因地

馬祖道一禪師,出家以後很喜歡打坐。他剛出家,什麼事...

三種持戒之人

智者大師將持戒清淨的相貌分為三種: 第一種上品持戒...

鞋匠變國王

有位國王每天聽取大臣們報告政務,處理各項國事,忙碌...

有修行了,自然會有人護持你

以前去太平岩寺聽課,有個比丘尼法師開示,他說他常常...

大寂法師:明白自己今世貧窮或富有的原因

為什麼有的人會出生在貧窮人家,有的人會生長在富貴人...

修六念法門,把念頭安住於正見

我們講念佛、念法、念僧,我們是念自、念私、念怨。念...

【佛教詞典】香為信心之使

(雜語)資持記下三之三曰:賢愚經六云:佛在舍衛,放...

【佛教詞典】七情

情者,乃是非之主,利害之根。或指喜、怒、哀、樂、愛...

【視頻】妙境法師《阿難尊者看到的事情》

妙境法師《阿難尊者看到的事情》

【視頻】界詮法師《出家眾問答》限出家眾觀看

界詮法師《出家眾問答》限出家眾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