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積集福德資糧最快速的方法

淨界法師  2013/06/26  大字體  護眼色

積集福德資糧最快速的方法

我們都知道大乘佛法跟小乘佛法一個很大的差別:小乘佛法偏重智慧,他修無常、無我的智慧,他不偏重修福德;但是大乘佛法為了要廣度眾生,他修智慧、要修福德,叫二足尊,你一定要二隻腳才站得平穩。因為有福德,你才有堪能性。

我們舉一個例子來說明:佛滅度以後一百年,印度有一個轉輪聖王出現叫阿育王,阿育王這個人是佛陀在經典預言的轉輪聖王,他的威德力,把整個五印度統一了,當然這個過程當中造了很多殺業,後來他歸依三寶,就至誠的懺悔他的殺業。

有一次他想:我如果能夠向佛陀的舍利子懺悔,這是我心中最大的願望。這個時候他就問大臣說:佛陀滅度以後,那些舍利子都跑到哪裡去了?大臣們說:佛陀的舍利子大部分都被龍王請走,都到龍宮去了。阿育王就想: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我身為一個轉輪聖王,我有這個資格跟龍王要一點舍利子,這不為過的。

他就浩浩蕩蕩帶著廣大的三軍,到大海旁邊吶喊,叫龍王出來見他,而龍王根本就不甩他,他也沒辦法,難到你要到大海去跟他理論嗎!他只好回來。

回來以後他很沮喪,就找他的師父,他的師父是一個阿羅漢,那阿羅漢一入定就知道怎麼一回事。這個阿羅漢就跟阿育王說:大王啊,你是一個國王,他是一個龍王,你不要小看這個龍王,這個龍王因為過去生持戒不清淨,墮入龍身,但是這個龍王前生喜歡修福報,他這個龍福報修得很大,他的福報比你還大,所以你叫他出來,他不會甩你的。

阿育王不服氣的說:我是轉輪聖王,它只是一個龍王,它的福報怎麼會比我大呢?阿羅漢說:你要不相信,你用二個同樣一公斤的黃金,一個打造成你阿育王的形相,一個打造成龍王的形相,你放在天秤上看哪一個重?同樣是一公斤的!當這個相狀一出現的時候,誒,果然龍王的形狀比較重。這個阿育王就服氣了,福報不可思議,同樣一公斤,二個是一樣重的,但是相狀變化的時候,龍王就比較重。

阿育王心中求舍利子的心非常的切,他就問他師父說:師父啊!有沒有什麼辦法能夠讓我急速的增長我的福德?因為我要趕快折伏這個龍王,我要請到舍利子。

他師父說:有二個方法是最快的,第一個供養大眾師,佛陀滅度以後,這個大眾師住持正法,是大福田;第二個修習十善業。一個是布施、一個是持戒。你從現在開始,你的話不要隨便講、行為要注意、起心動念都要注意,這樣子是積集福德資糧最快速的方法。

當然,一個人心中有目標以後,他修行善業的力量是很強大,他就趕快收攝自己的身口意、供養大眾師。後來二個天秤一樣重了,再繼續的用功下去,阿育王的重量已經超過龍王。

那個時候他師父說:你不要帶大軍隊去,這樣是沒有用的,你只要帶著一個侍者去就好,龍王就會出來見你。這個時候阿育王到了大海旁邊,三彈指,龍王就出現了。龍王出現當然不是現龍的身體,是變現一個年輕人的樣子,就跟阿育王問訊說:大王!你有什麼指示啊?他說:我要請一些舍利子。龍王就分一部分的舍利子給阿育王。

我們現在思惟緣起:剛開始阿育王到大海去叫囂的時候,為什麼龍王不為所動?後來的三彈指,龍王聽到這個聲音就不安了,為什麼?因為阿育王那個三彈指,有他強大布施、持戒福德力量的心力灌在裡面。

我跟諸位講一句實在的話:就著解脫的角度,那是智慧的問題;如果你有一個願望要到眾生的世界,在一個沒有佛法的地方建立佛法,要讓眾生歸依你、相信你所說的話,我告訴大家──你的福德非常重要,因為福德是有堪能性的。

大家會想:在積集福德資糧的時候,什麼是最殊勝的福田呢?那當然是佛陀,十法界中佛陀的福田是最殊勝的。龍樹菩薩說:一個眾生如果能夠生長在佛世,親自供養佛陀,不但有來世的安樂,你今生就會有安樂的果報出現,不用到來生。

我們一般的持戒,你說持戒成就尊貴身,但是你現在不一定尊貴!因為你現在持戒是得來世福。

但是你供佛的時候,你今生的福報就會出現。為什麼?龍樹菩薩說:因為供佛會使令你心強境勝。因為你看到佛陀,那個境界太殊勝了,會刺激你強大的布施心,能布施的心強,所布施的境界也殊勝。

那你在娑婆世界,你不可能供佛的。

所以我們要知道:身為一個資糧位的菩薩,我們要積集福德資糧,我們常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你果報體的功能是很重要的。

這個地方就值得我們去思惟,就是說我們在極樂世界的安樂果報當中,我們能夠供養他方十萬億佛,能夠快速的成就自己在菩薩道所需要的廣大福德資糧。

而這樣的一個功德果報,是在念念的念佛當中,念念的成就的,我們對這件事情要深信不疑。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淨界法師文章列表

短短的六個字,把修行的方法都告訴我們

二佛神咒裡面有勤轉念,證菩提這兩句話。雖然只是短短...

福報是從眾生身上得來的

有的人會說。我很窮,根本沒東西布施,你就布施微笑吧...

福、惜福、如何惜福

什麼叫做福,福是禍的相反。什麼叫做禍呢?禍是災殃、...

享清福最難

走出世間是清淨,走入世間是紅塵。紅塵滾滾,這個世界...

【推薦】證嚴法師《懂得修福的人》

人應互相幫助、彼此關懷。我們看看這個人字,恰好只是...

偷懶實際是損了自己的福報

在《閱微草堂筆記》裡面,清朝的紀曉嵐記載了一個公案...

二塊磚的福報

諸位今天能夠來佛堂打佛七,住在道場,安坐佛堂裡,都...

不求世間福報,而自得世間福報

原文: 又舉凡禮拜讀誦大乘經典,及作一切於世於人有益...

晚年能不能往生,有兩個指標

《阿含經》講三個法門: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

人生的意義何在

人生的意義何在?這是個大問題。人從有生以來,很快的...

厭離娑婆有兩個方法

從生命的差別因緣當中,我們的生命有兩個選擇:第一個...

福業與波羅密有什麼差別

問: 請問尊者,什麼是福業?什麼是波羅密?它們兩者...

五陰身不可以離開法身,法身也不能離開五陰身

如果如來的清淨法身與五陰身不異,就是兩個是平等的,...

何為「三淨肉」

這是對於一般學佛弟子,一時無法馬上改過吃素的人,個...

佛說人在臨終時投胎到哪一道的現象

《守護國界主陀羅尼經》第十卷阿闍世王受記品記載:...

工作要趕,而不要急

積極這兩個字,我們通常都會把它和樂觀、開朗、進取連...

淺說佛教生財及理財之道

中國人近年在海外對奢侈品的購買力驚人,根據匯豐銀行...

星雲大師《擁有全面的人生》

世間沒有十全十美的事情。人生往往只能擁有一半,不能...

要學佛道,先結人緣

兜率從悅禪師,參訪密行的清素禪師,非常禮敬,有一次...

菩薩如何平等饒益一切眾生

如是等類。我皆於彼隨順而轉,種種承事,種種供養,如...

令休法師五台山求見文殊大士

隋朝僧人釋令休,隸籍河南,平日裡很樂於四處尋訪勝跡...

在六十劫中布施眼睛,最終證得眼識圓通

《心經》這部經文宣揚空性和般若,被認為是大乘佛教第...

【佛教詞典】難勢

(雜語)難問異義之氣勢也。法華文句記十曰:廣立難勢...

【佛教詞典】聖印

聖道的法印,如三法印和實相印等是。...

【視頻】慧律法師-透視人生

慧律法師-透視人生

【視頻】佛教動畫:三皈依

佛教動畫:三皈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