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高僧大德對夫妻情愛的開示

2014/03/10  大字體  護眼色

高僧大德對夫妻情愛的開示

一般守五戒的佛教徒,尤其是淨宗的同修們,一定會深自慶幸守身如玉,以對配偶的忠實而引以為榮。當然,想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守五戒、行十善,是最最起碼的條件,可是僅僅念佛、誦經、守五戒、斷邪淫,就能保證一定往生嗎?讓我們看看近代的高僧大德,對於正常夫妻的情愛,有著什麼樣的開示:

【廣欽老和尚】

如果情執不斷,嘴裡念佛,念念還是墮娑婆。如果懇切至誠放下萬緣,那麼一念之間便能到西方。萬緣牽扯,割捨不下,那麼百年萬年還是在三界內。(詳見和裕版《廣欽上人行持語錄》第三十二頁)

我們這裡能看到十方人,形形色色,雙雙對對。年輕出家眾愛情惜別之念較重,看到情侶時,若被環境所轉,對他們生起羨慕之心,則是沒有道心。若認為他們這樣下去會墮落的,才是有道心。(詳見和裕版《廣欽上人行持語錄》第二0一頁)

愛情惜別,千萬劫也是在輪迴這些,也是為這些在輪迴。(詳見和裕版《廣欽上人行持語錄》第二二三頁)

【妙蓮長老】

六道眾生都在生死輪迴中,不知生從何來死往何去?一般人只知是從媽媽肚子來,不錯,是從媽媽的肚子來,但為什麼人會到媽媽肚子呢?因為有情慾,顛倒想,一有了顛倒想,霎時昏蒙就徑直投胎了。

什麼是顛倒想呢?【顛倒想就是慾念】。人就是從動淫念而來,也就是中陰身來投胎時有此慾念。因為有情有愛,有愛就造「生」因,有生必有「死」,生死是個大苦趣呀!你想斷絕苦,就要斬情斷愛,千萬不可再有顛倒想。

要想了生死,不受凡夫之苦就不要生,不生才不滅,那就決定要斷淫慾,斷淫慾才是出世之道。所謂「三界無安,猶如火宅」,我們修行一定要出離三界。如果守五戒不邪淫,只可保人身,一定要不淫才能真正了生脫死,出離三界。(詳見《五戒是良師》第三十九頁至第四十二頁)

說到願生西方,念佛的人誰不願往生呢?可是這裡頭還有個重要的問題:願有兩種意義:【一是欣求──要歡喜生西方,二是厭離──要厭離這個世界。】要厭離它啊!什麼情情愛愛的,那都是魔,殺你法身慧命的魔,你還當它是怎樣的好,捨不得,說什麼我們要白頭偕老,長相廝守,死在一起…。世間這一切不厭離,怎能生西方去?所以重在要「厭離」,那生西方就決定成就了。(詳見《法海釋疑》第三十三至第三十四頁)

當有人拉你(你)作惡或找你(你)麻煩時,沒有關係!只要念句「阿彌陀佛」就沒事。但怕的就是人家對你(你)好,就情情愛愛的沉迷下去…,我們凡夫一定要突破情感這一關,此關若不破,生死難了啊!

對於男女間的情愛,當用金剛利劍來斬,要斬情絕愛不可藕斷絲連,只要有一絲情愛在,就會被束縛住。是誰縛你?是你(你)自己啊!(詳見《往生有分》第九十二至第九十三頁)

【宣化上人】

千經萬論,三藏十二部,都是講這個「欲」的問題。我們初發心修行,最障礙我們用功的,就是男貪女,女貪男的淫慾心,這是最根本的問題。《楞嚴經》上說的很清楚:「淫心不除,塵不可出」,如想不除淫心而能成道,就像蒸砂欲想它成飯一樣,是不可能的事。(詳見《宣化上人法語開示》第九十至第九十一頁)

什麼是「無明」?較文雅的說,就是愚癡;若往顯明露骨來說,就是「淫慾心」。有了無明,就會發生男女的性「行為」,發生之後,就有了「識」(父精母血的胎兒),有「識」之後便有「名色」(名是心理,色是生理)。有了「名色」之後,便生「六入」(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具全,十月期滿,出生於人間,便有「觸」的感覺,能分別冷暖軟硬,有了感觸之後,便生「領受」的作用,在順境曉得快樂,在逆境曉得痛苦,隨時隨地生起「愛憎」的感情。有了愛心,就生出自私心,要佔為己有。人貪戀財貨異性,而生出種種慾望。有了愛心,乃想盡方法,為達目的,不擇手段,因此盡造不清淨的身、口、意三業。(詳見《宣化上人法語開示》第一百五十二頁至第一百五十三頁)

愛慾是一件很麻煩的事,從無始劫以來,生死不了,為什麼?就因為被「情愛」二字所害。若能斷欲去愛,才能超出三界,了生脫死。(詳見《宣化上人法語開示》第二百二十一頁)

【印光大師】

若當臨命終時,一心念南無阿彌陀佛,以此至誠念佛之心,必定感佛大發慈悲,親垂接引…大家輪班助念佛號時,若見悲痛哭泣,則情愛心生,佛念便息矣。隨情愛心去,以致生生世世,不得解脫,欲生西方,萬無有一也。(詳見《印光大師文鈔菁華錄》第一百四十四頁)

【虛雲老和尚】

《楞嚴》一經由阿難發起作我們的模範。全經著重說一「淫」字,由這「淫」字,說出很多文章來。(詳見《虛雲老和尚方便開示》第一百一十三頁)

《圓覺經》說:「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由有種種恩愛貪慾,故有輪迴。若諸世界,一切種性,卵生、胎生、濕生、化生,皆因淫慾而正性命。當知輪迴,愛為根本」,所以說:「三界輪迴淫為本,六道往還愛為基」。(詳見《虛雲老和尚方便開示》第一百三十一頁)

【來果禪師】

要知身為淫本。防淫如防火,防愛如防賊;火不防既成灰燼,賊不防悉為賊有。(詳見《參禪普說》第六十九頁至第七十頁)

無始劫來攀情扯愛,極惡深交,致使改頭換面不知凡幾,直到今天再隨情慾轉去,辜負佛祖父母師長,何臉見人?(詳見《參禪普說》第八十六至第八十七頁)

【寶靜大師】

古今多少英雄漢,誰不於此茫茫慾海中,為恩愛奴,作色情魔?所謂:「汝愛我心,我憐汝色」。恩愛綢繆,曠劫相纏,無有了期。悲夫!色慾之害人,實甚於猛獸橫流,吾儕凡夫,應當猛省而討斥之…(詳見《修習止觀坐禪法要講述》第六十九至第七十三頁)

世無無因之果,果必有因。如桃樹由桃核而來,現在生死,由貪慾而生,吾人最初受生,亦由一念愛心而來,納想為胎,流愛成種。

吾人來世如何,不必問他人,問自心便知。吾等現須看破一切,斷去貪慾,切不可被其所迷,於無量劫中為恩愛奴。

所謂若欲放下即放下,欲待了期無了期,自己要向自己度,求人不如求自己。(詳見《寶靜大師全集》第九百五十六頁至第九百六十一頁)

【慈舟大師】

殺我、盜我、騙我者,作隨緣消舊業想。唯有「淫」,是不能作隨緣消舊業想的,這個業是不能隨緣消業的。別的戒自不犯,他犯只是片面的。淫戒,我淫他(她),他(她)也淫我,雙方犯戒,這個因果無有了期定規,要從此一刀兩斷,絕對不淫才好。(詳見《慈舟法師開示錄》第三十頁)

《楞嚴經》云:「汝愛我心,我憐汝色,以是因緣,經百千劫,常在纏縛。」假如學佛法不劃清道路,就不能了生脫死。望大家念念之間,念茲在茲,將生死斬斷兩截,精進勇猛的修行。(詳見《慈舟法師開示錄》第三十五頁)

以上九位高僧大德的開示,相信對同修們來說,不僅是暮鼓晨鐘,簡直就是當頭棒喝!尤其是淨空法師更是明白的指出:「為什麼一天念十萬聲佛也不能往生?為什麼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問題就在這裡!」祖師大德們怕我們這些有情眾生,接受不了猛藥,所以很慈悲的用迂迴的方式開導我們,譬如用《無量壽經》的「清淨心」,《壇經》的「明心見性」,以及《心經》的「五蘊皆空」,和《金剛經》的「諸相非相」來點化我們,希望我們能循序漸進的有所領悟。但是在末法時期,若真下定決心要在今生往生,只有傚法維摩詰居士的「雖有妻子,常示梵行」,以「誠敬心」服下這帖猛藥,才能拔愛樁,破情牢,了生脫死,親覲彌陀。

最後,謹以中峰國師的淨土偈,與同修們共勉之:

報君今日是十五,遙觀落日知懸鼓,

收拾身心歸去來,蓮花世界無諸苦。

報君今日是十六,念佛須當戒淫慾,

淫慾斷時生死斷,便是如來親眷屬。

(註:陰曆十五是滿月,表示往生成就。陰曆十六表示己錯過往生,原因是未能斷淫慾心,對此五濁惡世仍有留戀。)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堵車時最不該做的事

堵車時最不該做的事 所謂放下執著,並非指不生活了,...

不論在哪裡,心變了一切都變

出世的心就是出離世界的心,入世的心就是來到世界的心...

在輪迴裡,我們只是一個過於投入的演員

一個年輕的戲子跟著師傅學藝,並到處演出,也參與演了...

大迦葉尊者與妙賢女

佛經裡的種種公案,一個是教化我們,一個是啟發我們,...

夫妻之間多留一些空間

王輝在上大學的時候,和阿梅相愛,兩人感情很好。畢業...

為妻之道與七種妻子

佛陀在【玉耶女經】中對玉耶女說了為妻之道: 1、不要...

糞窟夫妻

過去,佛陀在舍衛國只樹給孤獨園弘法。一日清晨,佛陀...

情,為什麼那麼難以放下

佛法是如何理解愛情的? 世間的男男女女都會因為感情的...

【推薦】佩帶誦持楞嚴咒有八大功德

在本經經文當中講到:不論佩帶楞嚴咒也好、誦持也好,...

淨界法師:讓罪業有釋放的管道

中國文化最高的就是《易經》。《易經》的根本思想,它...

如何在布施中達到三輪體空

修布施,最重要的是了解三輪體空的道理。三輪乃指:布...

佛法是世界之光

過去有些人有誤解,說佛教是封建的、迷信的、消極的,...

人體自身擁有的31味心藥

為了充分發揮心藥作用,31個心你必須知道,這就是開心、...

出家人托缽乞食的含義與由來

乞食,又稱為托缽、分衛、行乞,是比丘為資養自己色身...

聖嚴法師《日日是好日》

一、日日是好日 日日是好日,你們看過這句話吧。日日...

內心是最好的龍穴

佛教對於世間萬象,都有深入的觀察,了知天有天理,地...

持戒的人能圓融一些嗎

問: 關於葷腥的問題,這一階段都在困擾我。我婆婆也是...

不為外境所動

佛在舍衛國只樹給孤獨園時,有一天夜晚,帝釋天王釋提...

聖嚴法師:多情須講理

「有理不一定走遍天下」、「愛他往往反而傷害他」,在...

持不殺戒的功德

大乘以不殺戒為首,淫戒次之。小乘以淫戒在先,殺戒居...

宣化上人:傚法地藏菩薩的精神

何謂地藏菩薩?這位菩薩,猶如大地,含藏萬物。一切萬...

菩薩能自利利他的八法

善生言:世尊,菩薩摩訶薩具足幾法,能自他利? 善男...

【佛教詞典】修行道地經

梵名 Yoga-cārya-bhūmi-sūtra。凡七卷。略稱修行經...

【佛教詞典】觀音曼荼羅八大菩薩

(圖像)一、金剛觀自在菩薩。二、與願觀自在菩薩。三...

【視頻】《佛說戒香經》楮訾

《佛說戒香經》楮訾

【視頻】宏海法師《高僧倓虛法師》

宏海法師《高僧倓虛法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