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諸苦根源,皆在於貪

2014/02/03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諸苦根源,皆在於貪

佛說,人生諸苦的根源,皆在於人的貪心。 《佛遺教經》曰:「多欲之人,多求利故,苦惱亦多;少欲之人,無求無慾,則無此患。」人的貪心,往往表現在不知足,總是對沒得到的夢寐以求。盡管魚與熊掌不可得兼得幾成真理,但得隴望蜀依舊是人之常性。

一位事業有成的朋友說,如果時光能倒流,他願回到十年前,他會重新進行取捨,可以不要現在這麼多錢,而願意花精力和時間去打磨許多金錢以外的東西。一位生活得波瀾不興的朋友則說,如果時光能倒流,他也願回到十年前,他會重新進行取捨,想告別了現在的平淡庸碌,願意用年少青春去拼出一番事業。

生活就是這樣,你在得到一些東西時,就必須放棄另一些東西。健康,親情,愛情,友情,學問,金錢,權力,名譽……一個人一生面臨取捨的,無非就是這些,想得到的,就會視它為第一位,會竭盡全力去得到它。有的人為了健康耗盡家財,有的人為了親情割肝取腎,有的人為了愛情超凡脫俗,有的人為了友情淡泊名利,有人為了學問甘守清貧,有的人為了金錢不擇手段,有的人為了權力出賣靈魂,有的人為了名譽掩藏真心……

在漫漫人生歷程中,一個人心中的魚與熊掌的概念,也漸漸隨境而遷了。此時以為的「魚」,在若干年後,沒準就成了珍貴的「熊掌」。此時以為的「熊掌」,在若干年後,沒準就成了可捨可棄的「魚」。事業有成的那位朋友,在十年的打拼中,付出過無數的艱辛,放棄了許多平常瑣碎的幸福,就連和家人共享一頓晚餐,都是件奢侈的事。波瀾不興的那位朋友,在十年的閑適中,薪水不高,僅夠溫飽,但妻賢兒乖,一家三口倒也其樂融融。但十年過去,他們心中的魚與熊掌顯然已有所易位,他們把沒得到的都當成了熊掌,而把已擁有的漠視成了魚。

其實,因為心態的不同,熊掌可以如鏡花水月可望而不可及,亦可如甕中之鱉任由抓握。如果人心永遠不足,總以為得到的是魚,得不到的即是熊掌,那麼生活就會在不快樂的泥淖中越陷越深。正如佛家語云:知足之人,雖臥地上,猶為安樂;不知足者,雖處天堂,亦不稱意。

台灣主持人吳宗憲說過一句話,「當紅時,享受成功,不當紅時,享受生活」。的確,擁有什麼就享受什麼,把擁有的即當成熊掌,我們會快樂許多,此亦合了佛的「無病最利,知足最富,厚為最友,泥洹最樂」。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波斯匿王減肥記

有一天,波斯匿王來到只樹給孤獨園,他頂禮佛陀後便坐...

人生旅途要隨緣

生命是一個緣生的歷程。有過去的因,還得有現在的緣才...

人生聚散總是緣

因緣實在是宇宙人生最奇妙的真理!世間萬事,成也因緣...

不要覺得人生虧欠了我們

不是說我們觀了無常觀、觀了因緣觀就能夠放下,但至少...

學佛的失獨老人很痛苦,應該如何面對

問: 弟子跟您學佛十年,並皈依,已60歲。最近獨子不幸...

撲滅心頭燃燒的嫉妒火

嫉妒心,是指對強於自己、超過自己的人心懷忌妒,是對...

理財十事

談情、做人、理財、處事,似乎是人生必備的基本能力,...

做更好的自己

一種花生於深山幽谷,其態,從容優雅,其味,芳香遠播...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療痔病經

佛說療痔病經...

【大藏經】【註音版】楞嚴經四種決定清淨明誨

(印光大師校印本)...

【大藏經】佛說分別善惡所起經

佛在舍衛國祇洹阿難邠坻阿藍。時佛傷哀諸所有生死之類...

【大藏經】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楞嚴經共10卷)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室羅筏城祇桓精舍...

修福從珍惜一粒米開始

一粒米在現代人眼中,談不上有什麼價值,但要知道需多...

沒有人可以傷害你的心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可以聽到諸如此類的話語:你說...

說誠實言--佛教戒規

在《佛說阿彌陀經》中,佛陀反覆提到了諸佛說誠實言一...

求生淨土者,亦需發菩提心

佛教中常說的菩提心全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又作無...

我們的心要安住在什麼地方

我們的心要安住在什麼地方?你看《金剛經》是怎麼展開...

真正修行的人應該做什麼

真正的修行不在山上,不在廟裡。不能脫離社會,不能脫...

不要被愛情沖昏了頭

要認識一個人的真實面目,好像愈來愈不容易,有個女孩...

聖嚴法師:家庭暴力是否要忍耐

問: 最近家庭暴力問題很受重視,許多人都有這樣的煩...

受五戒後飲酒需要重新受戒嗎

問: 弟子已受過五戒,但在年終的年會上不得已喝了酒...

誦持普門品的感應--保住了清淨道場

台中市南普陀寺,開山方丈國強法師,七十四年應祖國師...

如何化解情緒不穩定

問: 心情起伏不定,如容易生氣、衝動,面對這樣的情緒...

用功辦道這件事,心要細,膽要大,氣要剛

你們聽《楞嚴經講義》,你們應該把這個講義銷歸自心,...

天魔出現往往有這幾個特色

一般我們除非深入教理,否則很難從魔所說的相似法教理...

活在當下

從前,寺院裡住著一老一少兩個僧人。老僧才學廣博,聲...

常吃山藥的益處多

自古以來,山藥一直被視為物美價廉的補品。雖然貌不驚...

念佛法門的關鍵在哪裡

佛陀宣說神咒以後,佛陀沒有親自去救阿難尊者,佛陀命...

【佛教詞典】勤苦

(雜語)勤而苦也。無量壽經下曰:愛念相隨,勤苦若此...

【佛教詞典】微細生死

為「變易生死」之異名。大乘義章卷八(大四四·六一五...

【視頻】淨界法師《不要太相信直覺,要先否定自己》

淨界法師《不要太相信直覺,要先否定自己》

【視頻】十大弟子-目犍連尊者

十大弟子-目犍連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