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行願法師《虛擬犯罪不可為 自淨其意利社會》

行願法師  2010/01/22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近來,網上流行「殺人、偷菜」的遊戲,人們就「虛擬網絡遊戲中殺人、偷竊等行為是否存在罪業和果報?」這個問題掀起了一番爭論,吸引大眾的關注,我覺得有必要來討論一下。

二十一世紀是網絡的時代,人們充分地享受著網絡帶給大眾在生活、工作、娛樂等諸多方面的便利。俗話說:有利必有弊。便利的網絡既成就人們工作效率的不斷提高,同時,也成就某些人不斷的犯罪,例如:網上盜竊、病毒入侵、譭謗他人等犯罪行為嚴重威脅到人們的正常工作和生活。如今,網上流行的虛擬殺人、偷竊遊戲讓不少人沉溺其中,樂此不疲,因而丟掉工作,甚至影響正常家庭生活。

在網絡上,虛擬世界中的犯罪行為是不是造業?是否存在罪業和果報?如果存在是否和現實生活中的相同?針對虛擬犯罪與現實世界的差異,我們可以挖掘虛擬犯罪的根源——意識問題,從人們的意根下手,這個問題的解答就顯而易見。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自己的身心狀況,為什麼有的人在內心喜歡偷盜、殺人的遊戲?這是源於人內心種種的不淨和惡習。依佛法說:我們的身心是由身、口、意三業組成,互相依存。每一個人做任何事情都必須先經過意識——大腦思考後,才說出口,發為行動,這就是人的身心結構。當我們在意識裡不斷熏習,種下殺人、偷盜的壞種子,並且不斷地在虛擬世界中上演這種損害自己身心健康的遊戲,那麼,這種惡劣的心靈污染日積月累遲早會形成一種強大的惡習推動力。當某一天,在現實中遇到不順利、不如意時,這種殺人的怨恨心態就馬上現行,造成不必要的自傷和社會傷害。

前幾天,一位善信告訴我:她的一位好友玩虛擬「偷菜」遊戲上了癮。一天,她們去郊遊,看到農民的蔬菜非常好,這位習慣玩虛擬「偷菜」遊戲的人就忍不住偷農民的菜。結果,偷得太多,被人發現後抓住差點挨打,最後,賠錢才算了結。這個偷菜的人以前品質不錯,就是因為玩虛擬「偷菜」遊戲上癮,分不出虛擬與現實,結果,遇到可以偷的菜就情不自禁下手偷盜,這就是偷盜惡習的表現。至於殺人的遊戲,亦是如此。君不見一些少年罪犯因為長期玩虛擬殺人遊戲,模仿殺人,結果,在現實生活中,遇到不順時,瞋心大發就持刀殺人,手段之殘忍是人們意想不到的。這種種的犯罪行為哪一個不是從意識——「虛擬殺人、偷盜遊戲」潛移默化熏陶而來?

第二,虛擬犯罪中的偷盜、殺人或者自殺等遊戲都是模擬現實生活情景的犯罪,是人們貪、瞋、癡的表現,也是人們在實際生活中心理不健康、充滿污垢、心地邪惡、不清淨的具體呈現。盡管,人們是通過玩網絡虛擬遊戲來發泄自己意識中的污垢,沒有在現實中殺人、偷盜,但是,從一個人心靈的健康來說,這已經是一種病態心理,值得關注。而且,網絡虛擬犯罪是不斷對自己的意識進行惡習熏陶,總有一天,藏於心靈中的垃圾會遇到外緣而爆發出來,從而對自己與他人造成不必要的傷害。

所謂熏陶,就是「近香者香,近臭者臭。」同樣的人生,為什麼我們不親近心靈芳香之人、做心靈芳香之事,而選擇造惡,讓自己的意業不淨而損傷自己呢?這種虛擬殺人、偷盜的遊戲於現實的人生是有百害而無一利,又何必為之啊?

不錯,虛擬犯罪與現實生活是存在著差異,但是,從人們心靈健康清淨方面來說,虛擬殺人是意業不淨,已經造成人們內心的染污。只要人們在內心存著諸多惡習種子,在強大惡習心理的推動下,遲早遇到外緣,種子就會發芽、開花、結果。那時,後悔已經來不及。《大般涅槃經》說:「人生難得,佛法難聞,如盲龜值浮孔。」珍惜人生的時光,善用人生,自利利他豈不是更好?何必把大好的光陰浪費在虛擬「積惡習、造惡意」持續染污自心的遊戲中,毀掉自己的光明前途呢?

第三,對於電子遊戲一類,本人從來沒有興趣,更沒有時間。我們應該活在當下的現實中,作自己的本份事,既能自利又能利他。當然,俗世中人都有選擇娛樂的自由。不過,從人們身心健康出發,倘若是比較注重心靈健康的人,即使是玩樂,也會作一些道德道義的抉擇,至少不會選擇專門模擬殺人、偷盜的惡遊戲。佛教的七佛通偈說:「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這就告訴我們,自己內心的清淨至為重要,一切行動源於內心,只有自己的心靈清淨了,才能自利利他,利於社會人群。值得注意的是:我們的心靈需要小心的呵護,常常與善友相聚,與善法相應,並「從善如流」,這樣的人生才是善業善報。正如《維摩詰經》中說:「隨其心淨則國土淨」。

那麼,如何才能自淨其意?依佛法說:親近善知識,受持三歸、五戒,以戒、定、慧三增上學次第如法修行,就能趨向善行,離苦得樂。而且,佛教有八萬四千法門,諸多善知識,因緣際會遇到善知識指點迷津,任何一個法門都極其殊勝,都值得我們認真學習。這些法門帶給我們身心的喜悅殊勝於世間的一切娛樂,也就是說:佛弟子修學以自淨其意為重心,沒有必要沉溺於與生死解脫無關的網絡虛擬遊戲中,耽誤自己的修行,畢竟人生有限,光陰珍貴。只有對自己的生命抱持負責的態度,進而才能對社會他人有利。何況,娛樂的方式很多,為什麼一定要選擇殺人、偷盜的網絡虛擬遊戲呢?

最後,摘抄印順導師的《淨業頌》供養諸位有緣讀到此文的人:

「心淨眾生淨,心淨國土淨,佛門無量義,一以淨為本。
 戒以淨身口,定以淨塵欲,慧以淨知見,三學次第淨。
 貪淨三昧火,瞋淨悲願風,癡淨般若火,性地本來淨。
 無邊染業淨,一切淨行集,即此淨心行,莊嚴極樂國。」

願一切眾生離苦得樂,清淨自在!願一切眾生趨向光明,法喜充滿!(作者:行願法師)

來源:佛教研究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情慾如水,因果輪迴如堤壩

原文: 譬如長江大河,由有堤圩,故不橫流。人情如水,...

現代人的報應,為什麼來得快來得猛

因果報應,是宇宙間永遠不會改變的永恆真理。不管人們...

一切殃福終不朽敗

我曾這樣聽聞的:當時,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

現代人造業有四種特點

現代人造業有以下幾種顯著的特點,和以往時代迥然不同...

面對誘惑,孿生兄弟不同的命運迥異

今天這則故事,出自《人鑒》,編者為李圓淨。李圓淨(...

女眾夏天到寺院不能不知道的事

寧攪千江水,不動道人心;夏天到了請收起您的性感。 進...

【推薦】懺悔---再重的罪業也能消除

一位朋友談他學佛的感受時,說他本以為學佛就是多做善...

六道的每一道中又各含有六道

【原文】 六道之中,復有六道。 且以人言之:有人而天...

【大藏經】金光明最勝王經

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

【大藏經】菩薩行五十緣身經

佛在羅閱祇耆闍崛山中,時與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比丘...

【大藏經】佛說盂蘭盆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大目乾連始得六...

【大藏經】僧伽吒經

僧伽吒經卷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婆伽婆,在王舍城靈鷲...

轉凡成聖並不遙遠,只在一念之間

一聲大磬響,妄想頓時亡,思惟真心與妄想,又是怎麼樣...

寶靜法師:略說天台宗大旨

天台宗教義,浩如汪洋,非一言所能罄,今僅作概要之敘...

《大悲咒》的相貌

在漢地,流傳最廣的長咒是《大悲咒》。我第一次知道有...

說說出家人衣服上補丁的事兒

昨天公眾號後台收到居士的留言,問能不能說說衣服的事...

發願

佛教常說的發願,就是樹立學佛目標。每個人發心不同,...

大安法師:只拜西方三聖就行嗎

問: 我的佛堂供有西方三聖外,還有藥師佛和地藏菩薩...

何謂「世間食」與「出世間食」

世間食有四食,即: (1)段食,亦作揣食、摶食、見取...

修行不能離開善知識

有一次,尊者阿難從禪修中起來,去見佛陀報告他的心得...

極樂世界的人死後又去哪裡呢

問: 西方世界的人有些也是有生命界限的,那麼他們在西...

如何懺悔以前的過失

問: 如何懺悔以前的過失? 慧律法師答: 你就記得,佛...

不求生淨土,會產生兩種過失

假設我們今天不考慮求生淨土,菩薩會產生兩種過失: 第...

念觀音菩薩能不能使命不苦呢

有一個居士來問我,他說:我覺得我的命非常的苦。命苦...

終極的敵人是人心中的惡

不要用自己的標準去要求所有人。我們看不慣的人和事,...

惟賢長老《佛教哲學的現實意義》

一、現實的定義 現實的定義:顧名思義,現,就是現在...

用計數念佛還是清淨心念佛好

問: 用計數念佛還是清淨心念佛好? 大安法師答: 這...

有什麼好爭的

世間萬物萬象,放得下,自然爽心怡神,萬丈洪岩倚碧空...

【佛教詞典】不淨行

(術語)又云非梵行。梵者清淨之義。非梵行謂淫事也。...

【佛教詞典】沒檗藍

梵語 mudgara。為密教法器之一,乃屬具有鉤之棓、杵等...

【視頻】十小咒(妙喜居士念誦)

十小咒(妙喜居士念誦)

【視頻】皈依大願地藏王菩薩

皈依大願地藏王菩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