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嚴經》告訴我們怎麼修不生滅心,就是說我們必須要先觀察我們生命的本來面目是什麼。在禪宗的傳承當中我們看到一個很重要的傳承就是初祖達摩祖師傳給二祖這一塊是一個很重要的關鍵。達摩祖師從印度來到中國,那個時候他看眾生都喜歡修事相的東西,沒有人願意修理觀,所以他就沒有因緣,他就到少林寺去進修,所以面壁九年。這個時候有一個慧可禪師很有善根,他就立雪斷臂,站在雪中求法,在《高僧傳》說,慧可禪師站在雪中那個雪下到了膝蓋,他如如不動。
達摩祖師被他感動了,就從寮房裡面走出來,他說:仁者,你來這個地方到底有何所求?那麼慧可禪師說:我希望和尚大開甘露法門,達摩祖師說佛法哪是那麼輕易就可以傳授的呢?慧可禪師斷臂表示他的誠意,斷臂以後達摩祖師被他感動了,他說你現在希望修哪一種法門?佛法法門很多啊,慧可禪師說:弟子心不安,請和尚安心。就是安住,我怎麼安住?我們生生世世在三界流轉,我們曾經有很多次的生命,每一次的生命都打了很多的妄想,到現在我們的心都已經很複雜了。
我們在這麼多的情緒、煩惱、複雜當中,我們怎麼安住我們的內心?達摩祖師說,你先迴光返照去找,將心來,我於汝安,你把你那個打妄想的心找出來,結果迴光返照覓心了不可得,達摩祖師說我已經幫你安好了。那麼覓心了不可得是整個禪宗的根本傳承,整個《楞嚴經》講了三卷半就在講在這個觀念,就是達妄本空,知真本有。
我們臨命終的時候絕對不是一個風平浪靜的時候,諸位要知道,你要做好心理準備。你現在提起佛號可能是風平浪靜,很可能,只要沒有人干擾你,你在自己的佛堂,你提起佛號,你的佛號是現前,風平浪靜,但是你臨命終絕對不是這樣子的,因為它要算帳。你今生的業,前生的業都會起現行,我們必須受到很多很多的考驗,那麼這個時候菩薩云何應住?這個是很重要的觀照力了!覓心了不可得,你要先告訴你自己,你本來沒有妄想。
我們面對妄想有兩個方法,第一個從根本上的觀空,第二個從枝末的作用上對治。
第一個就是先觀它的根本,所謂的達妄本空,你要了達妄想本來是空的,我們本來是沒有妄想的,這個是後來才有的,我們必須站在沒有妄想的角度來面對妄想,因為它本來就沒有,但是怎麼有的呢?因緣和合,虛妄有生,那麼在因緣和合之前是什麼呢?是清淨本然,週遍法界。你最好把這個觀念早一點建立起來,因為你臨命終你一定用得到,你面對妄想不是馬上對治它,你馬上對治它你就不是它的對手了,因為它的勢力太強大了,你絕對不是它的對手。它無量劫來打了那麼多妄想,你念佛的時間一天才念兩個小時,你打了二十二個小時的妄想,所以你必須要有智慧來幫助你。
你先觀這個妄想是沒有根,它本來是沒有的,它既然是虛妄的,你有什麼好怕的?你只要不隨妄轉,你只要不跟它感應,它對你一點傷害都沒有,它只是一個虛妄的假像。
所以我們前面花了很多時間告訴大家怎麼安住,因為你沒有安住,你一個房子是先有基礎,你才能夠往上去蓋,如果你沒有找到妄想是畢竟空的,你後面的調伏力、引導力就很難修學了,這是根本思想。所以我們前面講到安住,現在我們談到調伏跟引導,假設你真實的以空性為住,你找到你的家了,那麼接下來我們就是開始對妄想的作用枝末開始對治了,就是我們怎麼在內心當中建立一個引導跟調伏的力量,來對治妄想的虛妄的作用。前面是在根本上觀空,這個是在作用上對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