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放下萬緣單提一念

黃念祖老居士  2013/04/18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放下萬緣單提一念

一、勸不可減少念佛時間以習定

承詢修定問題,甚為驚愕。老學長早歲皈依印老,虔修淨宗四五十年,今日仍欲捨念佛而習定,足證念佛之法,真實難信也。靈峰大師常云:一句佛號念熟,則「三藏十二部極則道理都在里許,千七百公案向上機關都在里許,三千威儀、八萬細行、三聚淨戒亦在里許。」又云:「真能念佛,不妄想馳逐,即大禪定。」可見持名是大總持,圓攝一切功德。只要老實念去,不管它定不定。若去管它,早是二心。欲定反亂,只是自擾。夏師詩云:「散亂固成病,分別引魔軍。」散亂當然不好,故名之為病。若起心分別欲遣除之,則此分別之心,即是魔心,故曰「引魔軍。」引得八萬四千魔軍亂舞,何苦來?古云:「欲除妄想,去一添兩。」

靜坐念佛甚好,但八旬老人亦不一定勉強要坐。勉強則身不寧,身不寧心即不安矣!要之,行住坐臥,均是威儀,只貴「念念相續」,不管你是坐是臥。

函云:「欲修禪定,終不能定。」此正合規律。因有此希求心,故終不能定。又云:「但口裡念佛,即不是放下一切,實難入定。」仁者之見,本末倒置。今欲放下念佛以入定,如是之定,最多隻是個「無所住」,何嘗有些許般若氣息?無住生心,才是金剛般若。五十年前,弟第一次讀佛典,看《金剛經》。深體無住生心之妙,當時便領會得,以凡夫心,欲臻此境,唯有念佛或持咒也。蓋放下一切,即是「無所住」;一句佛號聲聲相續,即是「生其心。」倘欲抽減念佛時間以習定,則更是大錯,念佛是易行道,餘者皆難行道,乃龍樹菩薩之開示,若去此易行之道,反趨坎坷之途,何其顛倒之甚也!

此事切要,故直言之。靈峰《要解》曰:「往生與否,全憑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低,則在念佛之深淺。」當前首要是決定往生,先不管品位高低,但當深信切願,靠定這一句佛號,靠定這一法,同靠一座山相似,無論如何也動他不得,這才決定生。看來品位也不會低。若於念佛信不及,今天要誦經,明天要打坐,後天想持咒,大後天又欲參禪,這樣修法,對於「信、願、行」的第一個「信」字,早已七折八扣。信願不堅,欲生極樂,是真背道而馳也。以上乃剖心瀝血之言,望三思之。 

二、勸放下萬緣單提一念

您當前的第一件大事,同時也是唯一的一件大事,那就是一句彌陀念到底,「萬緣放下,一念單提」。了生脫死,唯此一法。所謂萬緣,不僅柴米油鹽、妻兒子女、富貴榮華、地位聲名、功勳事業、學術文章等等世俗之緣,應捨應放;實則您今日信中,所問之咒名,與所求之聖像等等,總之,亦在萬緣之中。以上對於初修,當然是正事。但對於您八十一高齡,終身習淨之老修行,則應一刀斬斷,一齊放下。萬緣放不下,則此一念決定提不起。往生之關鍵,在於一念。

不管你是在家中念,還是在寺中念,所貴者是你的念是否一。您當前迫切之務,就是把一切善緣、善行、善法等等,完全打疊在這一句佛號之中。一切不管,一切不問,心中孤零零地單提這一聲名號。一句念完,又是一句,老老實實,綿綿密密,一直念到佛來接引,一氣念到花開見佛。這樣念,決定往生;這樣修,也即是萬修具備。切不宜頭緒過多,百端併舉,東張西望,顧此失彼。

誦經修法都是好事,但均宜精要,而不應繁多。總以隨時隨地持名為主,其它一切均是助行,不宜喧賓奪主。一切善行,一切工夫,一切境界,總不如老實念佛,念念相繼。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黃念祖老居士文章列表

執持名號有三個次第

一、執持名號:一句彌陀念誦聽--專注力 二、一心不亂:...

星雲大師《幾個最有效的念佛法門》

一、要歡歡喜喜的念 念佛目的在求生西方極樂,我們要...

四心念佛

平常我們都說要一心念佛,而徹悟禪師淨宗十二祖卻告訴...

讓人們能真切念佛的訣竅

阿彌陀佛哪個不能念?但偏偏不容易念。極樂世界哪個不...

中峰和尚勸念佛詩

娑婆苦,娑婆苦,娑婆之苦誰能數? 眾生反以苦為樂,...

道證法師開示念佛的方法

我們只要很誠懇,真正安下心念阿-彌-陀-佛,念清楚他...

佛菩薩的名號功德

名號是什麼意思呢?我們稱為聖號,聖號就是聖人的名號...

念佛法門的五個要訣

憨山大師:此種法門:第一要決定志;第二要放得下;第...

【大藏經】華嚴經·淨行品

(據《華嚴經疏鈔》分段) 爾時智首菩薩問文殊師利菩...

【大藏經】金光明最勝王經

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

【大藏經】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天台止觀有四本:一曰《圓頓止觀》,大師於荊州玉泉寺...

【大藏經】佛說分別善惡所起經

佛在舍衛國祇洹阿難邠坻阿藍。時佛傷哀諸所有生死之類...

觀苦空無常而修淨土

【原文】 此世界中,人生皆如水泡,生滅不常。或一歲二...

以這種心態來拜懺,是不能滅罪的

稱情愛戀,違意憎嫌,此不淨心,未足除罪。 這是說明在...

工窮力極本來面目現

看那無思無為前,如何是本來面目?四威儀皆可參,要以...

念佛為什麼要發菩提心

我們為什麼要發菩提心啊?諸位可以想一個問題:如果你...

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法門

不論地藏法門、觀音法門、念佛法門等等法門,都是提供...

什麼是「普賢行」

壬二、普賢觀耳識 普賢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

印光大師論念佛圓通章的聞思修

印光大師非常重視《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讚...

四十八大願——(第1願)國中無三惡道

設我得佛,國有地獄餓鬼畜生者,不取正覺。 意謂:我成...

「心」在什麼地方呢

我們應如何認識這個心,有沒有這個心?在《楞嚴經》的...

一切皆會捨離

有一天,佛陀和阿難尊者在前往娑掃國城托缽的途中,看...

可怕的是死亡之後事情還沒解決

佛言:善哉阿難!汝等當知,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生死相...

久參有禪,久住有緣

香板下面出祖師,哪個調皮就一香板。不聽啊?以為我喜...

排除「如果」的觀念

不少人面臨困境的時候,會對未來產生懷疑,從而影響到...

知身是幻--離婆多尊者的證道因緣

離婆多,此雲星宿。父母禱星而生,遂以為名。《彌陀略...

一坐坐定,不執著一切境界

問: 我學坐禪的時候,我用的是數息法,但是我沒有按照...

地藏菩薩的聖號應該如何念

問: 應當念地藏王菩薩摩訶薩,或者念地藏王菩薩還是念...

【佛教詞典】金剛口

(雜名)言如來之口舌殊勝,如金剛也。瓔珞本業經上曰...

【佛教詞典】心法

(術語)一切諸法,分色心二法,有質礙為色法,無質礙...

【視頻】慧律法師《楞嚴經》說三摩修法,令從耳根一門深入,解六結,越三空

慧律法師《楞嚴經》說三摩修法,令從耳根一門深入,解六結,越三空

【視頻】大安法師《2019年冬季佛七開示》音頻

大安法師《2019年冬季佛七開示》音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