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學佛的目的是什麼

心律法師  2013/04/10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學佛的目的是什麼

很多人都認為自己信佛,對佛學感興趣,也願意學佛。但不知道大家想過沒有,你學佛究竟要達到什麼樣的目的?

每個人走過的道路不一樣,學佛的目的也不一樣。有的人生活不如意,經常感覺不痛快,想通過學佛給自己減輕痛苦;有的人對未來有恐懼心理,想通過學佛解決自己身後的問題;有的人想通過學佛能在未來的道路上走的更加輕鬆,將來得到佛的加被陞官發財;還有的人學佛是想給自己減輕孽障,讓自己的心理感到好受一些;…… 你,屬於什麼情況呢?

以上這些想法都可以理解,也沒有什麼錯,但是你們想過沒有,一旦自己的要求被滿足以後,又應該怎麼辦呢?因為人的要求是無限的,人的慾望也是無止境的,為了某種現實的目的而學佛雖然看似合理,但是這樣的學佛法是永遠沒有完的,從佛教的角度來看,實際上仍然沒有掌握佛教的真諦,因為佛教是反對學佛的人有執著心,為了某種利益或目的而學佛,在佛教看來仍然是一種執著。

在佛家看來,學佛的目的非常簡單,就是通過學佛的過程,掌握一種生活的方式和態度。

了生死、斷煩惱在佛教看來是一件人生大事,這是因為世俗之人老是追求金錢、名利、感情等等,始終無法脫離充滿煩惱的生活方式。而生活方式對生活質量的影響,還是無法和生活態度對其影響形體並論。如果能具備一種斷除煩惱、逍遙自在的生活態度,就可了斷生死,到達自由自在的境界。釋迦牟尼佛在成道之前曾經苦行六年,最後終於悟出苦行無益,於是他改正自己修行的方法,以豁達的態度對待生活,並創立了佛教。

現在我們正在建設和諧社會,和諧社會首先需要有一個良好的人際關係,良好的心態對每個人來說都很重要。提高生活質量,提升精神世界,成為當前人們面對的一個重要課題。好的生活質量和好的心態是相輔相成的,人人都有好生活與好的心態,和諧社會就真正實現了。

生活有時就像參禪領悟,大死一番,方能大活,徹底打破小我桎梏,方能領受真我的大機大用。當超越了「未明」與「已明」大事以後,人生就從不自在狀態進入一個「隨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了,始終處在一個自由自在的逍遙自適的環境。只有到達了這一境界的人,才最終擺脫了物質生活的束縛,才能成為自己生活的主人。這才是學佛的真正目的!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世事如迷途,佛法度人心

奉獻他人,才是真正有利自己。我很感恩學佛帶給我的改...

如何吃素及吃素與學佛關係

先略說素食的功用,以澄清素食與佛教之關係。素食指不...

在「不幸」之中獲得覺悟的機會

在一個父母離異、舅舅癡傻、爺爺病痛大半生、奶奶跳樓...

齊豫:信佛後生活過得很簡單

1998年,齊豫到西藏拉薩參加齊秦那場著名的個人演唱會...

模彷彿陀的行為,就可以成佛嗎

有人問我,師父說每天的24小時裡有20個小時是在學習、...

她不知佛,但一舉一動卻離佛很近

《葛藤集》中說南嶽懷讓見馬祖一心一意地想坐禪成佛,...

深信因果是學佛的根本

我們要知道,一個國家裡面有這樣多的人,難免有良莠不...

學佛得遇善知識是最大的福報

過去有個人,患了下腹的疾病,求醫治療。醫生告訴他:...

【大藏經】地藏菩薩本願經

覺林菩薩偈 華嚴第四會,夜摩天宮,無量菩薩來集,說...

【大藏經】【註音版】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普門品(日誦式版本)...

【大藏經】【註音版】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

【大藏經】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

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

恭敬稱念觀音聖號即能遠離淫嗔癡

【若有眾生,多於淫慾,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欲...

沒有斷除淫慾,能往生極樂世界嗎

問:如今想決定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不知道修什麼行,種...

觀音菩薩度眾生的事蹟,講都講不盡

我們念觀音菩薩的名號,就一定要想觀音菩薩為什麼稱作...

四念處之觀身不淨

好,我們看附表第二的四念處,四念處呢,這個我們先解...

淫殺二業,乃一切眾生生死根本

淫殺二業,乃一切眾生生死根本。最難斷者唯淫,最易犯...

念佛的最大障礙是什麼

我們念佛的最大障礙,是把它想得太難了,好像生極樂世...

凡夫靠自力修行,在生死關頭最難得力

我們再看一段:丁三的臨終加持。這個地方講到淨土宗的...

舍利弗的牛脾氣

佛陀弟子中,舍利佛是智慧第一的尊者,但他也有頑固的...

離了妄想,你在什麼地方

初發心的人,用功怕妄想;久坐的人怕昏沉。我說你們這...

熬夜對身體的損害

地球上的規律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萬物在白天的時...

聖嚴法師《謠言止於智者》

佛教的五大基本戒律中有一項不妄語戒,意思是指不說任...

淨土行人要通達淨土的教理

一、印光大師勸人要通達淨土教理(除了老年人最好一心念...

六件損財消福的事

求財之人,有六種事不當做:一是種種戲,就是賭博;二...

人生世間,險難甚多,淫慾邪見是其大宗

人生世間,險難甚多,淫慾、邪見,是其大宗。汝家道頗...

惟賢長老《學習唯識對淨土宗念佛之人的現實指導意義》

一、唯識的中心是改造心地 唯識是講什麼的?唯識的中...

極樂淨土,人人不再設防的世界

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之第三十九願:受樂同於漏盡願 第三...

【佛教詞典】文才

(一)(1241~1302)元代僧。俗姓楊。字仲華。博通古今...

【佛教詞典】無等等乘

(術語)大乘之總名。無等無等之意,言他無比類也。寶...

【視頻】春節遠離惡俗,才能真正吉祥安樂

春節遠離惡俗,才能真正吉祥安樂

【視頻】楊岐普通寺

楊岐普通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