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淨土行人要通達淨土的教理

印光大師  2015/05/08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淨土行人要通達淨土的教理

一、印光大師勸人要通達淨土教理(除了老年人最好一心念佛外):

善導和尚說,若論學解,一切法門,都應當學。(淨業社開示法語)

問:前年蒙慈示,謂弟子年近半百,不可研經,只可死心念佛,以祈往生,以後即不作研究工夫。惟近披覽大智度論,紫柏集,頗得開拓眼界,警策身心之助。然於禮誦正課外,可否乘暇取此類論著,稍加閱覽,抑一概停閱為妙乎。

答:修持非釘樁搖櫓之行,須活潑潑地。【雖死心念佛,稍帶翻閱經論,亦非不可】。但以主行,作稍帶,則成無所依倚之修持矣。紫柏集,雖警策,乃注重於參究。何不於淨土十要中用心乎。將謂十要,不如紫柏集之益人深乎。 (上海法藏寺念佛開示)

念佛法門,其大無外。至圓至頓,至簡至易。但須明白其所以然。【苟明其理】,生信發願,無不得益。否則隨別種境界所轉,不生真信切願。雖有念佛【工夫】,亦不能得佛之利益。 (上海法藏寺念佛開示)

必須先要將此法門之所以然,瞭然於心。若有餘力,再去研參一切經論,各種法門,均可為此法門之助。(致羅世芳居士書(民國二十年))

淨土三經,自古流通,並行願品為四經,豈可謂不奉為圭臬乎。【今之修淨業者,多皆不知宗旨,但依事相。與而言之,亦可雲淨宗中人。奪而言之,實百有九十九,皆屬無禪無淨土。何得以此等人為準】。 (復永嘉某居士書三)

阿彌陀經,所說簡略。然生者工夫功德,各有無量無邊之差別。其往生品位,亦有無量無邊之不同。言九品者,不過略指大綱耳。【若至一心不亂,則與觀經上品上生同】。其未至者,與惡業重而將墮者,固亦當與觀經中中下品同也。【非此經專接引一心不亂者,餘皆非此經所攝之機也。如是,則三經固是一經。否則,便是執文悖意,其過非小】。 (復念佛居士書)

汝於淨土雖有微信,然不明淨土理致,又僻處於佛法流通不及之地。(與融明大師書)

問:念佛時心多散亂,或說是年齡關係,如年老心散,不能收束,則老年人決不能往生矣,究竟是否由於年齡,抑功夫未到家之故。

答:汝之不一心,由於心無正見。【無正見,故無真信切願】。有真信切願,未能一心,亦可往生。無真信切願,縱能一心,亦難往生。以往生由仗佛力故也。(答俞大錫居士問)

念佛法門,其大無外。至圓至頓,至簡至易。但須明白其所以然。【苟明其理】,生信發願,無不得益。否則隨別種境界所轉,不生真信切願。雖有念佛【工夫】,亦不能得佛之利益。 (上海法藏寺念佛開示)

一書者,淨土十要也。字字皆末法之津梁,言言為蓮宗之寶鑒。痛哭流涕,剖心瀝血,稱性發揮,隨機指示。雖拯溺救焚,不能喻其痛切也。【捨此則正信無由生】,邪見無由殄也。就中最要者惟要解。而初心入門,斷疑生信,作險道之善導,示寶所以必趣者。 (與悟開師書)

然淨土書多,最要唯十要。十要中【斷疑生信】,尤推或問,直指,合論,為破堅沖銳之元勳也。其外淨土聖賢錄,歷載諸菩薩祖師居士婦女,及惡人畜生往生事蹟。讀之則知歷代禪教律諸四眾求生淨土,如群星之拱北,眾水之朝東。而龍舒淨土文,言淺義周,詞詳理備,為【接引初機第一要書】。若欲普利眾生者,此書萬不可忽也。 (與大興善寺體安和尚書)

宜往華嚴寺借閱淨土十要,及淨土聖賢錄,息心詳閱,自知所趣。。。至如愚人不信因果,不信罪福報應。侃侃鑿鑿,依安士全書等所說,為其演說。令其始則漸信因果,繼則深信佛法,終則往生西方,了生脫死。 (復高邵麟居士書一)

汝日暮途遠,宜從徑直之法。且專門讀誦淨土三經,及普賢行願品。研究淨土諸經註疏。。。。又自既修持淨業,(謂改過遷善及念佛,即生即願往生西方。)亦當教一切相識者,亦修淨業。宜依龍舒文普勸門,令其隨分隨力,種此不思議善根。 (復高邵麟居士書三)

信願行三,十要中皆悉詳示。而第一要,彌陀要解五重玄義中,第三明宗,發揮三法,最為精詳。其後節節段段,皆有指示,宜細參閱。(復高邵麟居士書四)

當詳閱淨土十要,淨土聖賢錄,樂邦文類等,則取法有地,懷疑無由矣。法苑珠林一書,詳談因果,理事並進。可治近世排因撥果,肆無忌憚等膏肓痼疾。凡有信心讀書人,皆當令閱此書。豈但有益於身心性命,實於格物致知,文章學問,大有裨益也。安士全書,亦與此同其氣類耳,文人皆不可不知。 (復永嘉某居士昆季書)

彌陀衷論,若經若論,皆有功於淨業行人。。。若論逗機最妙之書,當以淨土十要為冠。而彌陀要解一書,為蕅益最精最妙之注。自佛說此經以來之注,當推第一。即令古佛再出於世,現廣長舌相,重注此經,當亦不能超出其上。 (復永嘉某居士書二)

【能如是信,可謂真信】。欲詳知者,當熟讀阿彌陀經,無量壽經,觀無量壽佛經,此名淨土三經,專談淨土緣起事理。其餘諸大乘經,咸皆帶說淨土。。。若欲研究,阿彌陀經有蕅益大師所著要解,理事各臻其極,為自佛說此經來第一註解,妙極確極。縱令古佛再出於世,重注此經,亦不能高出其上矣。不可忽略,宜諦信受。無量壽經有隋慧遠法師疏,訓文釋義,最為明晰。觀無量壽佛經有善導和尚四帖疏,唯欲普利三根,故多約事相發揮。。。既知如上所說義理,必須依此諦信。。。至於日用之中,所有一絲一毫之善,及誦經禮拜種種善根,皆悉以此功德,迴向往生。如是則一切行門,皆為淨土助行。。。龍舒淨土文,斷疑起信,修持法門,分門別類,縷析條陳。為導引初機之第一奇書。若欲普利一切,不可不從此以入手。 (與徐福賢女士書)

如或不無疑惑,當廣閱淨土經論。而淨土十要,斷疑啟信,乃破堅沖銳之元勳。當先讀之。而彌陀疏鈔並演義,尤為參研宗教之良導。愈當熟讀而精思之,非徒發明淨土而已。中峰謂禪者淨土之禪,淨土者禪之淨土。二書之謂也。又兄欲遍搜賢宗妙注,而疏鈔二書,乃賢宗妙注之最切於身心修證者。當購而研之,其妙利非弟所能形容也。 (與玉柱師書)

而夢東語錄,通皆詞理周到,的為淨宗指南。再進而求之,則蕅益老人彌陀要解,實為千古絕無而僅有之良導。倘能於此二書,死心依從。則即無暇研究一切經論,但常閱淨土三經,及十要等。【仰信佛祖誠言,生真信,發切願】。 (復尤弘如居士書)

當常看淨土五經,則知淨土法門,為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上成佛道下化眾生之總持法門。其有所未喻者,當常看淨土十要,則群疑冰釋,一心月朗矣。(復秦銘光居士書)

二、印光大師對於只念佛,但由於不懂教理而缺乏信願的開示:

念佛時,毫無感應。系不知佛力,心不懇切。【不知佛力,由未深研淨土經論故也】。(復劉觀善居士書一)

信願全無,【但念佛名,仍屬自力。以無信願,故不能與彌陀宏誓,感應道交】。(復濮大凡居士書)

居士既深信念佛。若未參承淨業知識。又不廣閱淨土經論。則真信切願,從何而生。【縱能執持名號】,只因不求出離,便成人天因果,受享癡福。因福造業,仍沉惡道。倘再路頭不真,涉入邪見,則善因反招惡果。人天福報,亦不可得。(與福建劉廷誠居士書)

凡夫若無信願感佛,縱修其餘一切勝行,【並持名勝行,亦不能往生】。是以信願最為要緊。蕅益雲。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復高邵麟居士書三)

若有真信切願,至誠念佛,無一不往生者。【然念佛人多,往生人少者】。以愚癡無知,只求來生人天福報,或不生慚愧,常行不孝不慈,不忠不義等事,心與佛背所致。(復鄭琴樵居士書)

念佛法門,以信願行三法為宗。信願為前導,念佛為正修。【有以專求一心,不講信願】。及注重開悟,不求往生者。皆不知念佛之宗旨者。(淨土法會課儀跋)

於未得一心前,斷斷不萌見佛之念。能得一心,則心與道合,心與佛合。欲見即可頓見。不見亦了無所礙。倘急欲見佛,心念紛飛。欲見佛之念,固結胸襟,【便成修行大病】。久之,則多生怨家,乘此躁妄情想,現作佛身,企報宿怨。【自己心無正見,全體是魔氣分,一見便生歡喜。從茲魔入心腑,著魔發狂】。雖有活佛,亦末如之何矣。(復永嘉周群錚居士書)

心未一而切求感通,即此求感通之心,便是修道第一大障。況以躁妄格外企望,【或致起諸魔事】,破壞淨心。(復弘一法師書)

三、淨土行有專修圓修之分;即便專修,其他行法也是淨土助行,不可排斥:

(1)、淨土行有專修圓修之分:

善導專修淨業,可名表專一心。永明萬善圓修,何名遮專一心。直是一錯到底。【當雲淨土法門,修有專圓。由眾生根器不一,致諸祖立法不同】。善導令人一心持名,莫修雜業者。恐中下人以業雜致心難歸一,故示其專修也。永明令人萬善齊修,迴向淨土者。恐上根人行墮一偏,致福慧不能稱性圓滿,故示其圓修也。 (復永嘉某居士書二)

修淨業者,有專修圓修種種不同。譬如順水颺帆,則更為易到。亦如吃飯,但吃一飯,亦可充飢。兼具各蔬,亦非不可。【能專念佛,不持咒,則可。若專念佛,破持咒,則不可】。況往生咒,係淨土法門之助行乎。(復卓智立居士書三)

【楞嚴有何不可研究】,但須以淨土為主。【則一切經,皆發明淨土利益之經也】。楞嚴一經,實為弘淨土之妙經。(復東捨西客書)

餘按觀無量壽佛經,淨業正因有三。一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此四種屬世善。二受持三歸,具足眾戒,不犯威儀,此三種屬戒善。三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此四種屬慧善。前二大小隨人,此則唯屬大乘。此十一事,若全若半。【乃至一事,以深信願,迴向淨土,皆得往生】。(陳聖性貞女貞孝淨業記)

若是精修梵行,禪定力深,則往生品位更高,見佛聞法最速。(與陳錫周居士書)

閣下見解如此,已是超越近之學佛者萬萬。倘再能生信發願,迴向往生,則上品蓮台,當可獨據。(復張季直先生書)

(2)、即便專修,其他行法也是淨土助行,不可排斥:

譬如吃飯,須有菜蔬佐助。亦如身體,必用衣冠莊嚴。何於長途修行了生死之道,但欲一門深入,而盡廢餘門也。【一門深入盡廢餘門,唯打七時方可】。【平時若非菩薩再來,斷未有不成懈慢之弊者】。以凡夫之心,常則生厭故也。天之生物,必須晴雨調停,寒暑更代,方能得其生成造化之實際。使常雨常晴,常寒常暑。則普天之下,了無一物矣。況吾儕心如猿猴,不以種種法對治。而欲彼安於一處,不妄奔馳者,甚難甚難。人當自諒其力,【不可偏執一法】,亦不可漫無統緒。(復周群錚居士書三)

至於所示專雜二修,其利無窮。專修謂身業專禮,(凡圍繞及一切處身不放逸皆是。)口業專稱,(【凡誦經咒,能志心迴向,亦可名專稱】。)意業專念。如是則往生西方,萬不漏一。(復永嘉某居士昆季書)

汝喜念【金剛經】,當以此功德迴向往生,即為淨土助行。(復唐瑞岩居士書一)

居士當以【研究大乘經論】開圓頓解為先導,信願持名求生西方為正行(復鄧新安居士書)

所以諸佛諸祖,主張淨土者。以承佛慈力,制伏業力,不能發現耳。當以念佛為主,閱經為助。【若法華,楞嚴,華嚴,涅槃,金剛,圓覺。或專主一經。或此六經,一一輪閱。皆無不可】。。。又高僧傳初二三四集,居士傳,比丘尼傳,善女人傳,淨土聖賢錄,皆記古德之嘉言懿行。閱之,自有欣欣向榮之心,斷不至有得少為足,與卑劣自處之失。宏明集,廣宏明集,鐔津文集,折疑論,護法論,三教平心論,續原教論,一乘決疑論,皆護教之書。【閱之,則不被魔外所惑,而摧彼邪見城壘矣。此等諸書,閱之,能令正見堅固,能與經教互相證明。且勿謂一心閱經,置此等於不問】。則差別知見不開,遇敵或受挫辱耳。(復永嘉某居士書五)

無論斷惑與否,若具真信切願,持佛名號,(此是正行)及【修行眾善,迴向往生,(此是助行)】,無一不得生者。(復高邵麟居士書三)

汝於淨土修法,尚未了了。當唯以翻閱研究淨土為事。半日學解,半日學行。必期於徹頭徹尾,了無疑惑而後已。。。倘淨土法門,悉皆諦信深知。【不妨再研楞嚴,及各經論】。(復戚智周居士書二)

既欲即生了大事,當以淨土五經為常課。【金剛經念也好,不念也好,無礙】。(復露園居士書)

初須將淨宗研究到無動惑處,方可泛閱各經論。(復周群錚居士書)

在家居士,功課亦可照禪門朝暮功課做,亦可隨自意立。如早晚專念彌陀經往生咒念佛,【或早則專念大悲咒念佛】,晚則念彌陀經往生咒念佛。【或有持金剛經者亦可】。然無論【誦何經持何咒】,皆須念佛若干聲迴向,方合修淨業之宗旨。(復周智茂居士書)

凡修行人,必須以念佛為正行。以持咒誦經,及作種種利益事,為助行。正助合行,則如順水颺帆。..念佛之人,各隨己分。專念佛號亦好。兼誦經咒,並廣修萬行,亦好。但不可了無統緒,必須以念佛為主,為正行。餘皆為賓,為助行。則善矣。(復沈授人居士書)

省庵不淨觀等頌,為滅貪慾魔軍之淨行猛將。省庵勸發菩提心文,為沉淪苦海眾生之普度慈航。(重刻安士全書序二)

若能作不淨觀,則一腔慾火,當下冰消矣。(不可錄重刻序)

修行之要,在於對治煩惱習氣。..如不能諦了我空,當依如來所示五停心觀,而為對治。(五停心者,以此五法,調停其心,令心安住,不隨境轉也。)所謂多貪眾生不淨觀,多瞋眾生慈悲觀,多散眾生數息觀,愚癡眾生因緣觀,多障眾生念佛觀。(示淨土法門及對治瞋恚等義)

閉關專修淨業,當以念佛為正行。【早課仍照常念楞嚴,大悲十小咒】。如楞嚴咒不熟,不妨日日看本子念。及至熟極,再背念。晚課彌陀經,大懺悔,蒙山,亦須日日常念。(復明心師書)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印光大師文章列表

《無量壽經》的五種原譯本

一、《佛說無量壽經》 曹魏康僧鎧 譯 二、《大寶積經無...

念佛時耳鳴煩躁無法攝心該怎麼辦

問: 頂禮法師!弟子因為業障深重飽受耳鳴之苦,而念佛...

慧遠大師定中三次見佛,歸命安養

晉初祖廬山東林慧遠大師讚頌 以特別法,永為世范。意旨...

這種情況是對佛的願力認識不足嗎

問: 我越是修行,越覺得自己差勁,越來越慚愧,越往自...

念佛法門的宗旨是信願行

念佛法門的宗旨是信願行三法。信是什麼呢?信,從事相...

一切時一切處,洪名聖號不離心口

既有真信切願,當修念佛正行;以信願為先導,念佛為正...

四十八大願——(第19願)勤修我皆接引

意謂:我成佛時,十方眾生髮起成佛度眾生的菩提心,修...

臨終之時,阿彌陀佛搶先把我們帶走

復次是利,約命終時,心不顛倒而言。蓋穢土自力修行,...

【大藏經】佛說無量壽佛名號利益大事因緣經

我聞如是: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千...

【大藏經】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

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卷第一 佛在王捨國靈鷲山中,與...

【大藏經】佛說出家功德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毘舍離國。食時到,入城乞食。時毘...

【大藏經】地藏菩薩本願經

覺林菩薩偈 華嚴第四會,夜摩天宮,無量菩薩來集,說...

印光大師:警人命無常

光陰迅速,時序更遷。剎那剎那,一念不住。此殆造物出...

具此三福,則淨業大成,往生上品

戒定慧三學,為學佛及修淨業者之根本,而戒尤為要,故...

因果重重迭迭沒有窮盡

關於因果,疑惑的人還真不少,周頌堯居士請教大師說:...

印光大師《普勸愛惜物命同用清明素皂以減殺業說》

甚矣近世天災人禍之頻數,而人民死亡之多且慘也。豈天...

念佛的三大利益

一、一句佛號,能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 第一句來自《...

念佛打妄想是什麼原因

問: 我阿彌陀佛念到今天,還是打妄想,這是什麼原因...

臨終助念應以何心態來念佛

問: 在為臨終人助念過程中,應當持什麼樣的心態念佛...

亡德而富貴,謂之不幸

人們常說,早年喪父,中年喪妻,晚年喪子是人生三大不...

惠空法師《從佛法觀點談感情問題》

感情問題,從佛法立場來看,勢必從生命現象的角度分析...

論佛教徒的修養

佛教傳入中國將近兩千年。自東漢到唐末是由萌芽而達燦...

人生的意義何在

人生的意義何在?這是個大問題。人從有生以來,很快的...

法佈施能得三十二種功德

首先講講什麼是法佈施,所謂法佈施就是佈施佛法,比如...

【推薦】這樣的考驗荒誕且不道德

丹麥著名醫學家、諾貝爾得主芬森晚年想培養一個接班人...

妙蓮老和尚:人最折福之處是什麼

就是嫉妒障礙!看人家做好事總是眼紅、心裡不是滋味,...

惠能沒伎倆,不斷百思想

【原文】 有誦六祖偈云:惠能沒伎倆,不斷百思想,對境...

少年東來忍辱得福

東來老家的鄰居成哥,是他五服(謂高祖父、曾祖父、祖...

【佛教詞典】有漏道

梵語 sāsravamārga。又作世間道、世俗道、有漏路。為...

【佛教詞典】佛為勝光天子說經

全一卷。唐代義淨(635~713)譯。又作佛為勝光天子說...

【視頻】明安法師《佛說無量壽經》四十八願講記

明安法師《佛說無量壽經》四十八願講記

【視頻】大安法師《劉遺民居士見佛》

大安法師《劉遺民居士見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