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現代人如何修行

2012/09/02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現代社會,以其節奏快,信息大,時間緊,事情多為特徵。大家成天穿梭於鋼筋水泥的叢林當中,人欲洶洶,錢欲滾滾,在物質異化了的世界波濤中行船,自然,煩惱頻生,不絕於心。雖然現代人想了不少辦法,如旅遊、度假、休閑,到公園去,到保護區去,但也只是寧熄一時心火,吐納一時清新,只治標不治本。如何在鬧中取靜,於躁雜中真正做到「心靜自然涼」呢?也就是說,現代人如何做到又要食人間煙火,又能修菩薩道呢?

我自己的體驗是:靜心是修行的根本;收視返聽,返身觀照自我才能自悟悟他;依戒止心,依戒止貪瞋癡疑慢,即是防微杜漸,平時惡莫過於酒色財氣之念;天天習定練功,定中念佛念咒,戒定慧三者一體,缺一不可,戒是前提,定是手段,慧是目的。

一、靜心

《六祖壇經》有言:「心平何勞持戒,行直何用修禪。」我深感如斯。人生活在物慾橫流的世界裡,心真是如古詩所言」樹欲靜而風不止。」心平即是持戒。因為心平了自然可明心見性,言行舉止能圓融無礙,自然有度。

何以靜?

少言得靜。言而開口,口開是非,舌饒恩怨到。實在有感說話亦是造業之一。我聽過這麼一個故事,一個海軍軍官跟他的部下開玩笑時說:「人生最要緊是管好兩個‘巴’——嘴巴和雞巴。」我聽完這個真實故事之後,馬上捧腹大笑,笑其粗俗幽默,但笑止後我不得不承認:許多真理並非源自名人之口,老百姓口中的真理才是最朴素,最真摯的。管好這兩個巴,既可修身,亦可養性。

獨處而靜。有人耐不住寂寞。白天上班跑業務,晚上也不願獨處歇心,上酒館,去卡拉OK、桑拿、按摩。還美其名曰:放鬆休息。殊不知這叫火中添炭。雖然我們不可能像古人那樣「獨釣寒江雪」,「采菊冬籬下」、「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但我們完全可以斗室養心自為大,象魯迅先生一樣,「破帽遮顏過鬧市」,「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春夏與秋冬。」

少欲而靜。欲,則是執。少欲就是要破執。煩惱皆由執著起。心裡有許許多多的執著(美其名為追求),自然業障不斷,談何「無為而無不為?」哪能「無所住而生其心?」這種人便不可能有「物物不為物所物」,「積德累功,莫問前程」的境界了。

二、收視返聽,返身觀照

人整天都是投心向外,投五官於聲色,投手足於錢物,很少有時間「反聞聞自性」捫心自問,自省如孟夫子那樣「吾一日三省吾身」。

人只有收視返聽,返身觀照,才能見微知著,解剖自己。一日下來,不管發生了什麼事,是好是壞,只要你靜下來想一想,你就會悟點什麼,這叫「心迷法華轉,心悟轉法華」。修行不修腦,枉為菩薩道。

要有悟,必須具備幾個條件:一是容己容人,二是笑人不如笑己。胸懷寬廣,慈悲為懷,以一笑卸胸中塊壘。一個人如果學會笑自己的可笑之處,那他就會找出自己的修行不足之處,警而醒之。

悟可學。學悟務必嘗試記下來。我把這樣的日記本取名為「三密記」。

笑與悟密不可分。遍觀諸寺廟觀音菩薩與彌勒菩薩無不笑而悟今悟後,一切諸佛無不是笑容莊嚴,臉含最高境界的笑——慈悲。現代人一緊張,笑顏沒了,悟自然也沒了,整天過得渾渾噩噩。

三、依戒而止

人貪而忘返,嗔而生怨,癡而執著,疑而勞思,慢而不能圓融。

酒傷身,色亂性,財迷竅,氣失智。

依戒而止,就是要使這些七情六慾得到平衡。社會上許多人誤以為「清心寡慾」只是佛門之事,是近乎殘忍的貶義詞,其實,在西方社會,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接受了東方養生觀,中國禪文化觀。

對於年輕人來說制怒是生活中修行第一大事。佛語說:「火燒功德林」。怒火一把,頃刻間把什麼人際關係,功德之類,化為灰燼。我想我輩年輕人,應時刻把梁實秋先生一句話作為口頭禪「我不生氣。」

對於酒色財氣,陝西一長壽老人吳雲清說:「酒色財氣四堵牆,世人都在牆裡藏;有人能跳牆外去,不是神仙也壽長。」

四、修定念佛

一個自稱為信佛,發願修行的人,如果沒有修定是不可思議的,修定可以修佛門中的打坐等,亦可修源於佛門的氣功。關鍵在於能達到平心靜氣的作用即可。我通過近二十年的摸索,終於選定了與年輕人比較適合——簡單易行,自然而然不易出編的功法:自然功。感到該功的確起到自利利他,「養吾浩然之氣」的功效。在功前,功中,功後,我心裡作金剛念:「嗡嘛呢叭噢件」。念「兀兀不修善,騰騰不造惡,寂寂斷見聞,蕩蕩心無著」;念「心平何勞持戒,行直何用修禪,……」,念「……無念念即正,有念念成邪,有無皆不計,長駕白牛車」。

而念佛號,無論何時何地,都可以念。只要誠心,一定會「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許多人說現代生活忙,沒時間修行,其實修行與幹事業一樣,都在於一個「恆」字。兩者並行不悖,相輔相成,相得益彰。信佛之人,自然會有善的果報。

現代人的修行,一定要見縫插針,寓佛道於人道之中。正如我的師父,原廈門南普陀方丈妙湛長老給我題字中所寫的那樣:「人道成即佛道成」。一旦你有了正信的佛教理念之後,你完全可以在現實生活中佈施、持戒、忍辱、精進、修定、習慧。依觀音菩薩法門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讓女人氣質改變,態度優美,一切如意的辦法

佛陀住世的時候,有少女名叫寶女,特到佛陀之處,請問...

達照法師:自己有沒有進步

你不是一直在修行嗎?朋友,為何你說自己都沒有進步?...

臉白就是修的好,臉黑就是修的不好嗎

問: 常聽一些學佛的居士說:某某人的臉色又白又亮,...

身雖不出家,但心要出家

出家裡面還有四種形態,一般我們會講:出家出家,就是...

人生五難

阿若憍陳如等五比丘是最早追隨佛陀出家的弟子。佛陀成...

文珠法師《人應有的責任》

各位法師,居士,今天是全世界最吉祥而又最喜慶的日子...

修行中的三種錯亂過失

在修行當中,我們一般凡夫有三種過失。 第一種人,凡夫...

只要多說一句話,就能種下很多善果

經常會看到一些感人的文章,就想和大家一起分享。正所...

【大藏經】【註音版】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大藏經】黃檗山斷際禪師傳心法要

斷際心要 河東裴休集並序 有大禪師。法諱希運。住洪州...

【大藏經】佛說八關齋經

聞如是:一時,婆伽婆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

【大藏經】瑜伽師地論(100卷)

瑜伽師地論卷第一 瑜伽師地論卷第二 瑜伽師地論卷第三...

如何把佛法精神用在職場或生活

末法時期,天下災難頻傳。天地失調起源於人不斷的追求...

如何辨別邪偽的禪相

二分別真偽者有二:一者辨邪偽禪發相:行者若發如上諸...

年紀大了就不要研究教理嗎

有一種錯誤的說法:你年紀輕體力強,應該研究教理;如...

【推薦】娑婆世界修行的三大困難

我想我們的生命是短暫的,佛法修學的法門是廣大的,所...

淫念生起時該如何對治

雖然我們已經明白了一些道理,但是如果不經過修行,還...

蓮宗十祖行策截流大師

大師生平 行策大師(公元16281682年),諱行策,字截流...

「潛伏」在我們生命中的菩薩和大善知識

印光法師告訴我們:看一切人都是菩薩,唯我一人實是凡...

過失與功德能否相抵呢

功過是不能抵銷的,我們用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來做比喻...

鹿頭梵志的得度因緣

佛陀在羅閱城的時候,有五百位大比丘跟隨用功學習。有...

《阿彌陀經》與《金剛經》是否矛盾

弟子業障深重,賦質愚蒙,幸聞淨土法門,而得皈依座下...

不吃雞肉的7個理由

1、雞比狗和貓更聰明 最近已有幾份研究顯示雞其實是十...

寺院普佛的意義

普佛屬於佛教懺儀的一種,內容包括香讚、佛號、懺悔文...

貪婪是最真實的貧窮

有一個人想擁有一塊自己的土地,上帝就對他說,清早,...

了生脫死的門徑--八關齋戒

第一節 什麼是六齋日 八關戒齋,是俗人在每月的六齋日...

在家居士早晚課須知

一、宜簡不宜繁 在家居士,家庭工作與修行皆要兼顧,實...

凡夫菩薩怎樣修六度呢

這個菩薩是已經發了菩提心、具足空正見的菩薩,他準備...

【佛教詞典】師子月佛本生經

(經名)一卷,失譯。佛住竹園,須蜜比丘緣樹上下,與...

【佛教詞典】作意散亂

【作意散亂】 p0686   集論一卷十頁云:云何作意散亂...

【視頻】大安法師《如何消除對極樂世界的陌生感》

大安法師《如何消除對極樂世界的陌生感》

【視頻】面對改變不了的外境三種思考(淨界法師)

面對改變不了的外境三種思考(淨界法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