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濟群法師:三皈依的利益

濟群法師  2011/07/02  大字體  護眼色

皈依能為我們帶來什麼利益?或許有人會覺得奇怪:學佛者也講究利益嗎?事實上,學佛並非排斥利益,只是不執著利益,以無所得的心來看待這一切。

但不執著利益,並不影響應得的利益。事實上,學佛本身有大利益:一是暫時利益,即人天福報;一是究竟利益,即成佛。《金剛經》、《普賢行願品》、《華嚴經》等大乘典籍中,都有相當篇幅論及學佛利益。尤其是《華嚴經》中,對於學佛和發心功德的敘述,遼闊壯觀,震撼人心。當然,對這一切不能有絲毫執著之心。因為執著的心是有限的,所容納的功德自然也極為有限。

關於皈依的利益,可以簡單歸納為八點:

一、入佛子數

當我們對三寶生起完全的依賴、信服、追隨之心,經由如法的皈依儀式獲得佛法傳承,便成為正式的三寶弟子。所以,皈依是區分是否佛弟子的準繩。

皈依的關鍵在於宣誓三皈,即盡形壽以佛、法、僧三寶作為究竟皈依處。正是這種承諾,使我們獲得了數千年來一脈相承的,由佛陀和歷代祖師代代傳遞的皈依體。從理論上說,皈依,便獲得了正式修學佛法的許可,有資格修學任何經論。但要注意的是,佛法修學需要次第,若不遵循相應次第,極易走入誤區。而對於甚深法義的準確把握,離不開師長的傳授,否則在理解上容易出現偏差。所以,有些宗派強調經論必須在師長傳授或開許後方可修學。從修學效果而言,確實有相當道理。

此外,皈依體還具有「防非止惡」的功能,是我們行進於漫漫修行路的有力後盾。守護皈依體,也就是守護了我們作為佛弟子的資格。一但退失皈依,就像因違規而被判出局的參賽運動員,即使再努力,也無法獲得任何成就。

二、諸戒之本

戒為正順解脫之本,亦為無上菩提之本。但所有戒律的受持奉行,都是建立於對三寶的信心之上。無論是受持五戒、八戒,還是沙彌戒,都是通過皈依,通過對三寶的宣誓來納受戒體。我們對戒的信仰,關鍵取決於對三寶的信仰。若對三寶不具信心,就不會以純粹的求解脫之心受戒,即使因為種種原因而受戒,也難以認真持戒,守護不失。

其實,不僅是戒律,一切法門的修行都未離開對三寶的信心。無論是出離心、菩提心的生起,還是持戒修定、深信因果、了知無常,莫不如此。可以說,對三寶的信心達到什麼程度,對佛法的實踐就會達到什麼程度。如果不是堅信修行能成就解脫,能夠一絲不苟地依教奉行嗎?尤其當習氣與修行發生衝突時,若沒有完全的信仰,又靠什麼來抵擋習氣幹擾,堅定修行步伐呢?

唯有對三寶具足決定信心,才會依循佛陀教誨身體力行,真履實踐。所以,皈依三寶不僅是諸戒之本,也是一切修行法門的根本。

三、減滅諸障

皈依三寶,能幫助我們滅除一切罪業。無盡的生命延續中,我們曾造作無邊罪業,唯有至心懺悔方能消除。在《菩提道次第論》中,將懺悔力量總結為追悔力、依止力、對治力、遮止力四種。其中,依止力便是依止三寶之力化解業障,離諸困厄。

《增一阿含經》云:有忉利天子五衰相現,當生豬中,愁憂之聲,聞於天帝,天帝聞之喚來告曰:「汝可三歸,即時如教,便免生豬。」三自歸已,生長者家,還得出家,成於無學。

可見,至心皈依三寶,依三寶加持,便能減滅諸障,而得解脫。

四、集廣大福

三寶為世間最大福田。福報由耕耘而來,就像農民想要秋天收穫,必須春天播種。同樣,我們想獲得福報,也應悉心培植。福田有三,分別是悲田、敬田、恩田。對有恩於己者,知恩報恩;對貧窮苦難者,盡力幫助;對佛法僧三寶,虔誠禮敬。

三寶是生命的巨大寶藏,蘊涵著無量功德智慧。皈依三寶,將有源源不斷的福報等待我們開採、挖掘。正如《攝波羅蜜多論》所云:「皈依福有色,三界器猶狹,如大海水藏,瓢所不能量。」如果皈依福報有形相的話,乃至三千大千世界都無法容納。因為皈依所獲之福是無限的,這種無限超越我們的思維,無法以語言確切表達。

關於皈依功德之超勝,《稀有校量功德經》亦云:「假使滿三千大千世界中,諸佛如來,譬如竹葦甘蔗稻麻,彼等諸佛世尊至尊等正覺,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二萬歲中,常以一切娛樂之具,衣服飲食床臥湯藥,種種奉施,乃至滅度之後,收其舍利起七寶塔,一一寶塔皆以香華伎樂繒蓋幢幡香燭油燈,種種所須,悉皆供養,實得無量無邊不可算不可數福德之聚。佛言:阿難!猶不如是善男子善女人,以淳淨心作如是言:我今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所得功德勝前福德,百倍千倍萬倍,不可算數,譬喻言辭所不能知及。」

可見,皈依三寶、憶念三寶能獲得無量無邊的福德。

五、不墮惡趣

佛法認為,生命於六道輪轉不息。其中,惡道之苦極為恐怖。經常思維惡趣苦,能激發猛利皈依之心。若將三寶視為生命唯一歸宿,承其加被,將不墮惡道。

《嗟襪曩法天子受三皈依獲免惡道經》云:「誠心歸命佛,彼人當所得,若晝若夜中,佛心常憶念。誠心歸命法,彼人當所得,若晝若夜中,法力常加持。誠心歸命僧,彼人當所得,若晝若夜中,僧威常覆護。」

《法句譬喻經》中則有這樣的記載:昔者天帝釋五德離身,自知命終當生陶家受驢胎。愁憂自念,三界之中濟人苦厄唯有佛!馳往佛所,稽首伏地,至心歸命佛、法、僧眾。未起之間其命忽終,便入驢母胎中。時驢走,破壞壞器,其主打之,尋時傷胎,其神即還入故身中,五德還備,復為天帝。佛讚善哉!殞命之際,歸命三尊,罪對已畢,不更勤苦。佛為說偈,令帝釋聞之。達罪福之變,解興衰之本,遵寂滅之行,得須陀洹道。

當我們臨命終時,影響生命走向的,是往昔所造諸業,更是臨終的善、不善念。若皈投三寶的意願非常強烈,其他念頭就沒有機會影響我們。反之,業力現前,掙紮於臨終的身心痛苦中,稍有不慎便可能墮落惡道。所以說,並不是簡單皈依一下就能保證我們不落惡道,關鍵是對三寶生起強烈的歸屬感,由這種強大意願形成的力量,才能推動我們遠離惡道,投生善趣,乃至往生極樂。

六、人與非人不能為災

皈依三寶,安住於三寶慈光加持之下,有如獲得最有效的護身符,最堅實的鎧甲,能使我們的生活、修行平安順遂。無論是周圍的人,還是非人等其他鬼神,都無法傷害我們。所謂傷害,既有意外事故等外在磨難,也有心理障礙等內在恐懼。皈依之後,仰仗三寶力量,既能使我們遠離危難襲擊,更能使我們內心安樂,遠離顛倒妄想。因為三寶代表著世、出世間最為強大的力量,即使世間充滿驚濤駭浪,狂風暴雨,我們仍能於三寶構建的寧靜港灣中安身立命,無懼任何災難。

《大毗婆沙論》云:謂為受已信敬三寶,諸天善神必擁護,不令橫死、不遭病難,不墮惡趣、得生天人中。

此外,《灌頂三歸五戒帶佩護身咒經》更記載有三十六守護受三皈者的善神,經云:「受三歸者,有三十六位護歸善神,日夜保護一切吉祥。」這些善神受四王天王派遣,專門護持受三皈者,同時,更有萬億恆河沙數的鬼神,為其眷屬,輪番護持。當然,必須是如法的三寶弟子,才能享此殊榮。

七、隨願皆成

所謂隨願皆成,非指所有人的所有願望,而是美好善良、自利利他的願望。對於這些正當願望,真切祈求三寶加持,皆能心想事成。包括我們在做事過程中遇到困難和阻礙,同樣可以祈請三寶加被、護持。

我們能否在世間獲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自身福報。而三寶為無上福田,若我們的心恆常與三寶相應,便能念念成就無量福德、消除無量業障,所願自然容易成就。具足內在福報,輔以三寶加持,便能隨願皆成。

八、速得成佛

對三寶的真切信仰,將使我們生生世世有緣常隨三寶左右,精進聞法修行。皈依三寶的實質,乃通過外在三寶而認識生命內在本具的三寶品質。由認識、熟悉三寶品質而速得成佛。皈依法門,可深可淺,深不見底。全身心皈投於三寶懷抱,在三寶引領下迅速積累資糧,圓滿福德、智慧,正是快速成就佛道的捷徑。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濟群法師文章列表

莫將敬神與信佛混一為談

學佛者首須了知如何是佛,如何是佛教之大概,心中方能...

為什麼出家人不能禮敬白衣

在佛教中,出家為僧,除了個人的修證解脫、播種解脫種...

修學地藏經跟地藏法門的原因

為何要修地藏法門? 首先,就是許多大師都提倡大家要修...

女人學佛須知

念佛人想要往生淨土,首先要對治自己的煩惱習氣。佛經...

什麼樣的人不能皈依佛門

【原文】 凡皈依者,必須志誠懇切,修持淨土法門。若仍...

佛教徒為什麼不可以在佛像前隨便坐

問: 佛教徒為什麼不可以在佛像前隨便坐呢? 答: 歸敬...

佛教為何分宗派

佛教,整體的佛教是一味的,在佛陀時代,並無所謂八宗...

尊師重道方能獲法益

真信佛法之人,見一切僧,尚行禮敬,況於最初對所皈依...

【大藏經】淨土十疑論

淨土十疑論序 宋、無為子楊傑述 愛不重不生娑婆,念不...

【大藏經】解深密經

解深密經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住最...

【大藏經】【註音版】拔一切業障根本得生淨土神咒(往生咒)

拔一切業障根本得生淨土神咒(往生咒)...

【大藏經】早課(朝時課誦)

●大佛頂首楞嚴神咒 南無楞嚴會上佛菩薩(三稱) 妙湛...

財佈施不及法佈施功德大

行菩薩道也屬於法供養。法施的功德很大,這個問題《金...

現代人為何普遍都活得很累

現代人普遍活得很累,原因是什麼? 無非是因為貪著,因...

濟群法師:如何在修行中根治情執

問: 如何在修行中根治情執? 濟群法師答: 情,來自...

出家是對家的超越,對私慾佔有的勘破

在家人總是對家充滿著執著,可以說,家就是執著的堡壘...

只念佛不學其他經典可以嗎

問: 有很多人動員我們,不要學《金剛經》、《楞嚴經》...

恩愛別離怨憎合會,此皆為苦無有歡樂

往昔,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化時,城裡有一位長...

聖嚴法師《佛在心中、口中、行為中》

佛在心中、佛在口中、佛在我們的行為中,也就是佛在我...

關掉生死業力的開關

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 前面是一個...

《楞嚴經》中的十種仙道

佛說:又有一處從人本位,不依自性正覺而修習定慧的正...

天將降禍於人,必先厚其福而報之

老子曰 天之道,其猶張弓與?宇宙的法則天之道,如拉弓...

以身濟子的母鵠

佛言:在久遠的過去,有一位菩薩,身為鵠鳥,生有三隻...

怎樣才能堅固往生淨土的信願

問: 在您的開示中一再提到信願的重要性,然而能發出...

修行如彈琴

參禪的目的就是要開悟,但開悟有什麼好處呢?佛教認為...

信仰不是尋找奇跡 不要過分感性狂熱

玉琳國師曾經有過這麼一段話:作為大德善知識,為眾生...

昌臻法師《正助雙修與理事雙修》

這一期念佛七明天就圓滿了。為了便於大家討論,今天提...

出家人的缽都有哪些講究呢

缽為比丘六物之一,又稱缽多羅、缽和蘭等,為如法之食...

【佛教詞典】根基錢

又作種福錢、香火錢、大禮錢、小禮錢。為明、清間部分...

【佛教詞典】金剛嬉戲菩薩

(菩薩)Vajralāsi,金剛界三十七尊中內四供養菩薩第...

【視頻】淨界法師《五戒之不妄語戒》

淨界法師《五戒之不妄語戒》

【視頻】妙境法師《止觀大意》

妙境法師《止觀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