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負面情緒的根源就在於貪瞋癡

濟群法師  2015/07/29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負面情緒的根源就在於貪瞋癡

佛法以緣起看世界,這就告訴我們,每種想法和情緒既非無中生有亦非一成不變,而是在特定因緣和觀念引導下形成。錯誤的觀念,正是負面情緒產生的土壤。就像我們對某人或某物生起貪心,這種貪從哪裡來?為什麼我們會貪戀這個而非那個?為什麼我們會被貪心驅使著,得不到就寢食難安,得到了又唯恐失去?正是來自於我們的價值觀、審美觀,以及這樣那樣的種種觀念。

我們覺得這個人或物很重要,很喜歡,當這種思維被反覆強化之後,貪心就會隨之增長,從動心發展為動力。最終,從開始的一點點貪念,逐步增長到鋪天蓋地的貪,徹底地籠罩你、左右你,促使我們不斷地為之奮鬥。而在奮鬥過程中,這個對像的重要感又會得到進一步的鞏固。

貪是如此,一切心行的運作規律都是如此。我們對某人生起嗔心,反覆想著他的壞處,嗔心就會迅速擴大。我們對自己生起執著,時時想著自己的長處,我慢就會隨之增長。我們不妨觀察一下,有哪種心理不是在相關因緣下產生併發展的?

身為凡夫,我們的心念往往和貪、嗔、癡密切相關。事實上,這正是我們所以成為凡夫、所以流轉生死的根本。因而佛教稱之為三毒,即危害心靈健康的三種病毒。其中的癡就是無明,也是一切問題的源頭。

無明就是心靈的黑暗,看不清自己的本來面目,看不清潛藏的覺悟本性。因為看不清,就會對自己產生錯誤設定,把種種不是「我」的東西,當做是自我的替代品——比如身體,比如相貌,比如地位,比如身份。我們已經完全認同了這種替代,從未產生懷疑。對很多人說,如果連這個與生俱來的身體都不能代表「我」,恐怕是一個近乎荒謬的觀點,並且遠遠超出我們的理解和承受力。

事實上,我們安立為「我」的這一切,我們所擁有的身體、相貌、地位、身份,雖然和我們有關,但只是暫時而非永久的關係,更不能真正地代表「我」。如果對這點定位不清,就會產生堅固的執著,進而形成依賴。因為依賴,就希望它是永恆的,希望身體永遠健康,希望相貌永遠年輕,希望地位永遠穩固,這樣才足以成為我們的支撐,讓我們覺得安心、覺得安全。

但我們面對的現實是,身體會死亡,相貌會衰老,地位會失去,身份會改變。不必說整個世界,僅僅是我們生活的這個城市,每天都有許許多多的人走向死亡,每年都有許許多多的天災人禍發出警報。這些現實不斷衝擊著我們的安全感,使我們覺得這些依賴是岌岌可危的,是靠不住的。僅僅因為擔心失去自己所擁有的,就足以使我們產生焦慮,甚至是非常嚴重的焦慮。一旦真的失去,孤獨、沮喪乃至嗔恨也就在所難免。

所以說,各種負面情緒的根源就在於貪瞋癡。而由無明產生的種種錯誤觀念,又對負面情緒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在這些情緒的攻擊下,我們常常連對手在哪都分辨不清,自然不會有還手之力。其結果,就是不斷縱容這些情緒,使其興風作浪,氾濫成災。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濟群法師文章列表

人生什麼事最苦呢

對苦與樂看法的層面不同,感受自然也不一樣,關鍵在於...

如夢如幻的修學

修學首楞嚴王三昧,它是一個如夢如幻的修學。怎麼說呢...

這樣的人心特別狡詐和陰險,而且城府很深

隨煩惱二十:諂者。 謂罔他故,矯設異儀,諂曲為性。能...

念佛動中修,要修到什麼程度呢

你依止在佛堂所栽培的念力,我們一個人不是沒事幹的,...

知苦才能離苦

無論小乘或大乘佛法,都是以苦諦為根本, 如佛經裡面講...

越固執的人越容易受傷

別讓心太固執 佛在菩提樹下開悟的時候說:一切眾生皆有...

是非只因多開口,煩惱皆因強出頭

常人往往視逆境為外來因緣,總不知究竟的緣由為何?往...

淨土宗與諸宗所不共的特色

近代高僧說,身為有情眾生,每個人都想要離苦得樂。雖...

【大藏經】佛說仁王般若波羅蜜經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

【大藏經】【註音版】延生普佛儀規

延生普佛儀規...

【大藏經】黃檗山斷際禪師傳心法要

斷際心要 河東裴休集並序 有大禪師。法諱希運。住洪州...

【大藏經】【註音版】准提咒持誦儀軌

准提咒持誦儀軌...

出家是對家的超越,對私慾佔有的勘破

在家人總是對家充滿著執著,可以說,家就是執著的堡壘...

發生不該發生的事是否命中注定

問: 為什麼會發生不該發生的事?是否命中注定? 濟群...

戒律的十大利益

當比丘出現某種不如法行為,佛陀便會根據所犯製定戒條...

「因上努力,果上隨緣」有什麼含義

問: 請您為我們開示因上努力,果上隨緣這句話的含義...

忙裡偷閑亦在人,人生誰滿百年春

忙裡偷閑亦在人,人生誰滿百年春。送迎畢竟無時了,悲...

五濁惡世,唯有淨土一門可通入路

明教興所由,約時被機,勸歸淨土者。若教赴時機,易修...

聖嚴法師《鬧鬼的故事與超度亡靈》

真有亡靈嗎?當然。 超度有用嗎?是的。 有時候我們會...

四大不調在身體上的表現

一者四大增損病相:若地大增者,則腫結沉重,身體枯瘠...

研究生與研究死

有一次給成都理工大學的學生講課,我問同學們:研究生...

在家居士能做幽冥界皈依嗎

問: 弟子最近在網上看到,有在家居士做幽冥界皈依,...

不必為失去而難過

不必為失去而難過,因為世間之物本來就是去住無常。我...

四大苦空,五陰無我

【為佛弟子,常於晝夜,至心誦念八大人覺。第一覺悟:...

印光大師在報國寺閉關的故事

面對佛教衰微、人倫敗壞,天災人禍頻繁,人民水深火熱...

既然罪性本空,為什麼還要懺悔

問:師父在課堂上,一再提到說罪性本空,同時也要我們...

習氣少一分,即工夫進一分

原文: 修行之要,在於對治煩惱習氣。習氣少一分,即工...

對現在的三寶很失望,保證你來生會更失望

我們現在的時代是什麼?叫減劫,諸位知道嗎?我們的劫...

【佛教詞典】多體

(術語)多數之實體也。楞嚴經一曰:汝覺了能知之心若...

【佛教詞典】與尼坐戒緣起

亦名:獨與尼屏露坐戒緣起 含注戒本·九十單提法:「佛...

【視頻】《大般若經》平興寺僧眾唱誦

《大般若經》平興寺僧眾唱誦

【視頻】高僧傳奇:玄奘大師

高僧傳奇:玄奘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