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戒律的十大利益

濟群法師  2016/10/10  大字體  護眼色

戒律的十大利益

當比丘出現某種不如法行為,佛陀便會根據所犯製定戒條。佛陀每次宣說戒條前,首先要闡述制戒的十種利益,然後才是關於戒條的具體內容。這十種利益,也就是十句義。具體內容為:

第一、攝取於僧。這是總的原則,即以戒律、制度管理僧團。當然,制度要靠人執行,但執行的依據是戒律,而不是個人利益,更不是個人好惡。攝取於僧的原則,彰顯僧團是一個法治團體。

第二、令僧歡喜,第三、令僧安樂。在集體生活中,必須有共同遵循的平等準則,這樣才能令大眾感到歡喜,並使這一團體保持長久的和諧安樂。如果厚此薄彼,朝令夕改,就會滋長人我是非,造成彼此對立,令大眾無法安住。

第四、令未信者信,第五、已信者令增長。戒律還具備化導社會的意義,因為佛陀已經滅度,佛法深奧難解,信眾對三寶的直觀感受,常常是建立在僧人的威儀和氣質之上。如果僧人都能嚴持淨戒,具足僧格,保持莊嚴、超然的外在形象,就能使沒有信仰的人生起信仰,使已經信仰的人堅固道心。

第六、難調者令調順,第七、慚愧者得安樂。依戒行事,僧團中不如法的人和事就能得到應有制裁,幫助犯戒者調柔身心,改邪歸正。同時,也能使那些有慚愧心、有信心道念的出家人免受干擾,能夠在道場中安心修行。

第八、斷現在有漏,第九、斷未來有漏。漏,就是煩惱。以戒為師,依戒修行,就能斷除現前的痛苦煩惱,不再造作惡業。這樣也就不會種下苦因,使未來繼續不斷地受苦。

第十、令正法久住。在過去七佛中,有些佛陀沒有說法結戒,在他們滅度後,正法很快衰落。所以,佛陀制戒的根本目的就是令正法久住,使世世代代的眾生能夠從中獲益,從中解脫。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濟群法師文章列表

讀楞嚴經、持楞嚴咒的功德

讀《楞嚴經》,持《楞嚴咒》,功德很大,因為《楞嚴經...

念佛法門之奇妙殊特

【疏文】 諸聖者,佛及菩薩也。自凡望聖,隔之又隔。而...

僧人受具足戒前所問遮難的內容及其意義

僧團為簡別出家者是否有資格求受具足戒,事先提出一系...

《大悲咒》的九種世間利益

世間利益共分九項:第一、不受惡死:若諸人天誦持大悲...

《地藏經》利益篇

眾生各有宿世因緣,所以根器各有不同。 上根之輩,深明...

聖一法師《梵網經菩薩戒之殺戒》

佛言:若佛子,若自殺,教人殺,方便殺,讚歎殺,見作...

這位護法神,獨護地藏菩薩

堅牢地神跟地藏是一個系統的。堅牢就形容大地,我們一...

學佛從受戒開始

修行了生死,除了持戒,莫說了生死的話;除了求生淨土...

人生不如意如何消業

問: 近幾年工作收入低,家庭不和諧,是否是前世所造...

佛像不是偶像

佛像,即佛陀造像,為住持三寶之一,象徵佛寶。關於佛...

出家是不是消極避世的選擇

問: 出家是不是消極避世的選擇?長期吃素會不會煩惱...

濟群法師:擁有後內心還是空虛要怎麼辦

問: 一無所有時曾苦苦追求,可擁有後還是空虛,該怎...

大安法師:一念淨心即得往生,那還要念佛嗎

問: 有人說:《無量壽經》談一念淨心即得往生,所以...

觀音菩薩的十二大願

第一:廣發弘誓願: 廣發弘誓大願心,度盡眾生消煩惱...

不能分心太多

一個皈依佛門不久的小沙彌,近日有些心神不寧,他不僅...

丈夫天天喝酒玩樂,是否還要給他迴向

問: 我的家庭不和睦,丈夫天天出去喝酒、玩樂,勸說也...

一碗清湯素面

題記: 今歲今宵盡,明年明日催。這一天,寒梅落盡把冬...

靜波法師:佛教的布施觀

一、布施的意義與種類 布施,梵語dāna,意即布施。也...

現在念佛迴向給過世的母親,還能往生嗎

問: 我母親生前追求故後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讓我給她...

縱能名滿天下,還能以此了生死否

光無狀,自光緒七年離家,至今已五十年,依然故我。業...

倓虛大師記憶中的弘一律師

記得弘老來時,是在舊曆的四月十一那天,北方天氣尤其...

八種飲食習慣容易導致癌症

飲食與癌症的發生有著密切的關係,但是,什麼樣的飲食...

【佛教詞典】四王

(界名)四王天也。六欲天之第一。為四大天王之所住,...

【佛教詞典】盲冥

謂盲昧闇冥,為無明煩惱所覆蔽,則無見理之明,如盲者...

【視頻】大安法師《對淨土法門要有真實信心》

大安法師《對淨土法門要有真實信心》

【視頻】殺生的因果

殺生的因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