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怎樣才能求生淨土

律航法師  2012/06/19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淨土宗有三經一論:曰《無量壽經》、曰《觀無量壽佛經》、曰《阿彌陀經》;一論即《往生淨土論》。三經以《無量壽經》為根本,《觀經》為演繹此經之觀想行,小本乃此經之縮寫,《往生論》系集此經之精華。淨宗行人,於此大經宜諦觀審思,決志修持,必定「萬修萬人去」。然而今世「念佛人如牛毛,往生者如麟角」,此何故?未讀此經,不知彌陀因地願行,果地成就,及其攝引十方眾生往生彼國之慈悲方便故也。試觀我國人為何尊重孔子,因人人曾讀《四書》、《五經》及孔子家語,識知孔聖偉大故也。又國人為何敬仰關公,因有《三國演義》流傳民間,人人知其忠義,遂生恭敬故也。今之念佛行人,少讀經教。縱然讀經,又只持小本,對彌陀「所行」、「所成」、「所攝」,知焉不詳,於是信不真,願不切,行不專一,又何怪念佛者多,往生者少,辜負我佛一片慈悲,可嘆!可嘆!今為使諸仁者了解全經意旨,作進一步研究,便生信願行起見,謹將全經要旨,分作八節說明如次:

一、明信佛智。即對佛的不思議智、不可稱智、大乘廣智、無等無倫最上勝智,鬚生深信,不得懷疑。如經中所說,若有眾生不了佛智,於佛勝智疑惑不信,然猶信罪福,修習善本,願生其國,此諸眾生,命終之後,生彼邊地,壽五百歲,不見三寶,無由修習善本。故知對佛智慧生疑惑者,為失大利。古德云:「信為道源功德母」、「佛法如大海,唯信為能入」、唯識家說:「信攝善法者」,這些尚屬一般理論,若依淨土宗說來,只要深信切願,稱念佛名,便得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此話乍聽起來,似難深信,但細加研究,確有至理,且以此證諸古今往生事蹟,歷歷不爽,此何故?因賅果海,果徹因源故也!此一法門,甚深難測,等覺菩薩,略知少分,其餘聲聞緣覺以下,難思難議,唯深信而已。故經中說:「是故應當明信諸佛無上智慧」,明信佛智才可得度。

二、廣發大願。淨土三經雖均讚淨土,可是各有各的重點:《觀經》側重觀,小本偏重持名,此經則著重發願。試看經中詳敘彌陀因地--法藏比丘發四八大願後,歷劫修持,而其所行、所成、所攝,無非出自願海。彼佛以願力成就一切,攝引眾生往生彼國,眾生以發願求生彼國,佛願生願,協同一致,如涵蓋相合,如水乳交融,感應道通,決定有願必遂。此經說三輩往生,無論上中下輩,均鬚髮菩提心,故知發願之重要,高於一切,應當處處時時,照顧願心,唯求願生西方,成佛度生。

三、一向專念。《阿彌陀經》重一心不亂,此經重一向專念。一心不亂之意,《阿彌陀經》已有詳明,今講一向專念。一向者,約時間和空間兩層解釋,以時間論,即自始至終,綿延不斷也;以空間論,即對準一個方向,絕不偏差也。專念者,專心繫念西方極樂世界求願往生也,經中說:一向專念,無量壽佛,修諸功德,願生彼國,此等眾生,臨壽終時,無量壽佛,與諸聖眾,現其人前,即隨彼佛往生其國。我常聽到一般念佛之人說道:「我已念佛幾年幾年了,總未能得到一心不亂,恐怕不得往生吧!」言下大有無限疑慮之意。一心不亂之境界固高,但不容易念到,而易生退轉;若平日一向專念,不問一心與否,亦不問往生品位高下,但盡此一生,一向專念求生淨土,當決定得生。永明祖師說:「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這是最穩當最可靠的良策。

四、修諸功德。淨土門中,分正行與助行,念佛為正行,其餘六度四攝等為助行,念佛固然重要,修諸功德亦決不可少,念佛與修功德就猶如鳥的雙翼,很多人不了解念佛法門,以為念佛的人,只要念一句佛號求生西方,別的如佈施呀!做功德呀!看經書呀!……種種都不要了,這是天大的錯誤。我們念佛行人,必須正助兼修,力改前非,若存心誹謗念佛行人,拿此來作攻擊的口實,當造無間罪業,不可不慎。試看本經說法藏比丘發過四八大願之後,亦嘗「自行六波羅蜜,教人令行,無央數劫,積功累德」,才得成就莊嚴淨土。又此經說,三輩往生,其上輩中輩者,皆要修諸功德。不過這裡所須注意的,即雖修諸功德,仍應一向專念彌陀,才得往生。

五、至心迴向。所謂至心迴向,是要你以至誠心,懇切迴向所修功德,不是叫你隨聲附和念念迴向文而已的迴向。回者回轉,向是歸向。細分來說,共有四義:

(一)回因向果:念佛為因,往生為果。

(二)回自向他:己要得度,先發心度人,將所修功德,迴向一切眾生,共成佛道。

(三)回小向大:回小乘自利行歸向求願上品往生,成佛度眾。

(四)回事向理:將事相的三業念佛,迴向於理性的一真法界,情與無情,同圓種智。若拿記賬來比喻,念佛如記流水賬,迴向如結總賬。印光法師說得最透徹:「迴向者,以己所修念誦種種功德,若任所作,則隨得各種之人天福報。今將所作得人天福報之因,回轉歸向於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以作超凡入聖了生脫死,以至將來成佛之果,不使直為人天之福而已。」故須將平日一念之善,一行之益,悉皆迴向法界。迴向時鬚髮至誠心,才有大功德,如此經說:「諸有眾生,聞其名號,信心歡喜,乃至一念,至心迴向,願生其國,即得往生。」故知至心迴向,是非常要緊的。

六、唯求往生。唯求往生與發大誓願有分別。發宏誓願是廣義的度己度人,唯求往生是專一的求生淨土。我們平日無論動靜語默,時時刻刻,都要檢點一心,唯求願生西方淨土,久而久之,自然生起欣求之心,由於欣求往生西方,遂激起厭離娑婆之念。經中佛語彌勒:「人能自度,轉相拯濟。至心求願,積累善本。雖一世精進勤苦,須臾間耳。後生無量壽國,快樂無極。」(夏蓮居會集本)長與道德合明,永拔生死之本。能作如是想者,對世間名利自然淡薄,亦不生煩惱,可說是獲益無量。你們不信,請自己嘗試看!久而久之,自會明白。復次能唯求往生者,信願行三,自然真切。

七、拯濟群萌。群萌系包括有情的動物和無情的生物而言。何以能拯濟群萌,這就靠以無分別智,行平等慈悲,若有分別心就不能達到平等一例了。佛法教人以平等心行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慈是予樂,就是要人不分親疏,一律以三輪體空,平等施與歡樂;悲是拔苦,同體大悲者,即是視眾生之苦,好像自己的痛苦一樣而拔救之。有此等大慈大悲之精神,才能拯濟群萌。不但如此,即一草一木,亦不得無故折傷。古有草系比丘故事,說一比丘遇賊,遭賊洗劫之後,被用一根生草繫縛,此比丘因不願掙扎脫逃,致生草斷折,寧願站立終日,由此可知佛教拯濟群萌,係將有情無情均包括在內。至於亂殺生靈,教內絕對禁止,昨日講經時已有詳言,今不贅說,實在應有平等普濟之懷,這才與阿彌陀佛願心相應。

八、圓成佛果。《華嚴經》四十卷最後一品〈普賢行願品〉十大願王導歸極樂,彼經含意,蓋謂證得「智同諸佛」的等覺菩薩,當迴向往生西方淨土,才能即生圓成佛果。《華嚴經》廣博淵深,係佛為諸法身大士說成佛之法門,素稱諸經之王,而今此經卻是《華嚴》之縮影。何以故?試觀此經序分中敘此一法門開演之際,十方世界不可稱計菩薩摩訶薩一時來會,隨喜大法,便可證明所說非妄。又此經常說,十方世界恆河沙佛國無量無數諸菩薩眾,皆悉往詣無量壽佛所,恭敬供養,聽受經法,得蒙授記。可知此經乃接引上上根器,旁引中下之機,其他各宗豎出三界,需時久遠,唯此淨宗帶業往生,一生成辦。若想一生圓成佛果者,於此法門,須力求之。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為何彌陀一身能接引百千萬億眾生

原文: 或曰:阿彌陀佛,安居極樂。十方世界,無量無邊...

淨宗七祖-省常大師

1.生平 省常大師(公元959---1020年),字造微,俗姓顏...

如何才能仗佛慈力

佛法法門無量,無論大小權實一切法門,均須以戒定慧斷...

《紅樓夢》中的聲聲佛號

淨土宗四種念佛方法(持名、觀像、觀想、實相),唯持...

念經、拜懺、做水陸,何以不及念佛

念經、拜懺、做水陸,何以不及念佛? 以念佛,人皆能念...

淨土經典對企業管理的啟示

成功的秘訣一向專志 阿難,法藏比丘於其佛所,諸天、魔...

「感應道交」不是單方面的

淨土宗的重點就是:你要往生,你得靠阿彌陀佛來接引你...

信願稱名退病魔,皈命彌陀獲新生

病苦纏身尋出路,親近彌陀獲新生 李忠生居士,1963年生...

【大藏經】瑜伽師地論(100卷)

瑜伽師地論卷第一 瑜伽師地論卷第二 瑜伽師地論卷第三...

【大藏經】維摩詰所說經

維摩詰所說經(一名不可思議解脫上卷) 佛國品第一 如是...

【大藏經】餓鬼報應經

尊者大目揵連,從佛在耆闍崛山中,遊行恆水邊,見諸餓...

【大藏經】【註音版】朝時課誦

根據《靈岩山寺專修淨土道場念誦儀規》(印光法師鑒定...

智者不放逸,如富人護寶

奮勉不放逸,克己自調御,智者自作洲,不為洪水沒。 暗...

放生功德無量無邊

一個人如果真的想要求得福壽,一定要把善事做的既深又...

淨土行人早課功課之法

修行之方,亦有節次(程序、次序),如僧家功課之法,...

南山律祖道宣律師

我國隋唐時期,佛教宗派,一時紛起,形成了一個眾芳競...

如何理解「自性」的正確內涵

問: 什麼叫自性?該如何把握自性一詞的正確的內涵?...

愚人食鹽

從前有一個愚笨的人,有一天到了很遠親戚的家裡去。主...

按壓明眼穴,舒緩眼睛疲勞

假如我們常常感到眼睛疲勞,但又不是睡眠的時間,這時...

唐代高僧懷玉禪師

我們有很多人雖然念佛不一定心裡能夠篤定,就是這種自...

人生就是要有個好心情

人生的話就是要有個好心情。你有個好的心情,一切負面...

行住坐臥二六時中,一切無心不被物轉

佛所說法,千經萬論,總是要眾生明自己的心。若人識得...

斷疑生信—印祖講故事

( 第一講) 好,各位有緣,南無阿彌陀佛。 斷疑生信,...

【佛學漫畫】《法華經》故事之良醫病子的譬喻

良醫病子的譬喻...

絕症或陽壽將盡的人是否更易得到加持

問: 請師父開示,是否得了絕症或陽壽將盡的人更易得...

「眾生畢竟無生如虛空」,為何還要願往生

問曰:大乘經論中,處處說眾生畢竟無生如虛空,云何天...

聖嚴法師:智慧不起煩惱

不要以為開悟才是智慧,智慧是頭腦冷靜,是理智、理性...

眾生皆有佛性

這年,我在關中,有一天,迎祥寺一僧人來找我,說寺裡...

【佛教詞典】怖比丘戒開緣

亦名:恐怖戒開緣 行事鈔·隨戒釋相篇:「不犯者,或闇...

【佛教詞典】有生故有老死非離生緣而有老死

【有生故有老死非離生緣而有老死】 p0563   瑜伽十卷...

【視頻】仁朗法師《法句經》

仁朗法師《法句經》

【視頻】顯明法師《中國禪宗西來東度之傳承》

顯明法師《中國禪宗西來東度之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