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學佛的三大綱目

淨慧法師  2018/09/07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學佛的三大綱目

今天我講的內容是《學佛的三大綱目》。這個題目沒有什麼新鮮,只是老生常談。但是佛法乃至世間法,總是一番提起一番新,盡管千言萬語佛祖都已經講過,但我們此時此地,再把它提出來加以闡釋,可能又有一番新的意義。學佛的三大綱目就是持戒、修定、證慧,這是我們學佛的下手處,也是我們修學佛法的總綱。

首先要持戒。持,就是受持、堅持,持之以恆;戒是戒律。戒律包括兩個方面:一是不應該做的就不去做,這叫止惡;另一方面是應該做的就必須去做,這叫修善。持戒無非是這兩方面的意思,所謂「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在戒律上,止惡叫止持,修善叫作持。該止的不止,固然是犯戒;該做的不去做,同樣是犯戒。所以說「諸惡莫作」你做到了,如果「眾善奉行」做得不好,做得不夠,那還不是持戒的完整要求。

各位在學佛的過程中,一定不要消極理解持戒的意義,以為持戒就是這不許做,那不許做。要知道持戒是要「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在家、出家的戒律都是一樣的,只是層次有所不同。在「諸惡莫作」方面,在家的戒律要求得鬆一些,而出家的戒律則要求得比較嚴格,但在「眾善奉行」方面都是要以利他為自利的出發點,廣行眾善這方面的要求,在家出家是一致的。

所以學佛修行的第一步就是要持戒,只有把戒持好了,使我們的身心有所約束,不受外界的於擾,才有可能修定。定,指的是禪定,是一種令心專注而不散亂的修行,也是一種凝然寂靜的狀態。禪定的範圍是很廣泛的,既包括禪宗所說的禪,也包括其他宗派所說的禪法、止觀、觀法等。有的居士說,我打坐只會念阿彌陀佛。這對嘛,念阿彌陀佛同樣是修禪定,你念到一心不亂、念念分明,就是「念佛禪」。

還有的說我就會持大悲咒。持大悲咒可以讓紛亂的意識平息下米、安定下來,這也是修禪定。所以,佛教的一切修行法門都不開禪定,離開了禪定,佛法就沒有基礎了;同時,佛法的一切修行法都由禪定所攝。因此要紮紮實實地修定,有了定,才能發慧、證慧。

慧,不是小聰明,不是世智辯聰,它是由於持戒、修定而引發的一種高度準確的抉擇力、判斷力,一種極其敏銳、透徹的洞察力,它能使我們斷除煩惱、趨於覺悟和解脫。這種智慧又名般若,因為是人人本具,不是從外面獲得的,所以說要「發慧」、「證慧」。

戒定慧三學,持戒是根本,是保證,修定是基礎,證是究竟。這三者的次第,我們通常是按持戒、修定、證慧的順序排列的,所謂「由戒生定,由定發慧」。當修行到一定程度,這種順序又可以倒過來,由於有智慧,有抉擇力,你修定就會事半功倍;有了甚深禪定,那你持戒就能夠不持而持,自自然然,亳不勉強,每時每刻,一言一行都在戒律中,但又不覺得有戒律的約束了。

總之,我們學佛要以一顆平常心,按戒定慧的次第踏實去做,千萬不要追求玄妙,不要幻想到哪裡找一個老師,一夜之間就能夠得到多少多少的受用,一下子就能轉凡成聖。如果自己有這樣的根機,也能遇到這樣的老師,不要說一夜之間轉凡成聖有其可能性,就是一念之間轉凡成聖也是有可能的。但在末法時期,即使有上根利智的學人,要能夠找到明眼善知識,也很不容易。更主要的是,一念之間轉凡成聖的奇跡也是從長時間甚至是多生多劫的踏實修行中來的,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學佛是要轉換身心氣質,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靠我們長期的積累,持之以恆,默默耕耘,把我們無始以來的習氣毛病,無明煩惱不斷地在持戒、修定、證慧的過程中斷除。許多人只是羨慕祈求佛善薩在果位上的神通智慧,卻不注意他們在因地上付出的艱辛努力。我們要覺悟,要得神通,應該從哪裡下功夫呢?要在平時的生活中下功夫,要從最平凡的一言一行下功夫,要在舉心動念中下功夫,這樣才能夠真正有所收穫。

戒定慧三學是學佛的總綱、修行的總綱。所以我們常說「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我們能將這件事念念不忘,修行就一定會有好的成就。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淨慧法師文章列表

修行人的心一定要直

修行人的相有多種。現在講一個出家人,叫做持律,是民...

行住坐臥二六時中,一切無心不被物轉

佛所說法,千經萬論,總是要眾生明自己的心。若人識得...

無我空性的教理如何運用於實修中

魔障 就像《大寶積經》所說:云何名得甘露灌灑?謂煩惱...

戒定慧的修行次第

戒,能降服粗重的煩惱。比如很多人有抽煙的習慣,想戒...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諸同學!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兩句經,是金剛經中最...

時時刻刻都得到加持和攝受

很多朋友都問過我,你念了多年的佛了,念佛有沒有感應...

心調好了,對生活待人影響深遠

我常強調「調心」,因為心調好了,自然語言行為就會表...

善用其心就在當下

若舉於足 當願眾生 出生死海 具眾善法 ----《華嚴經淨...

【大藏經】觀無量壽佛經疏

觀無量壽佛經善導疏重刻序 印光法師 人生世間,禍福吉...

【大藏經】【註音版】晚課蒙山施食儀

晚課蒙山施食儀...

【大藏經】【註音版】供燈儀軌

供燈儀軌...

【大藏經】【註音版】般舟三昧經

般舟三昧經...

觀音菩薩如何救苦救難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到觀世音菩薩救苦救難,若遇黑...

入禪之門第二講:達摩禪法

如果說禪真正有門可入,那個門也僅僅是個方便,禪本來...

無念、無相、無住

徹底覺醒不空過此生 在禪堂裡面七天,可能每個人都能有...

打坐時面對業病的幹擾,該怎麼辦呢

參禪確實是一個非常殊勝的法門,歷代有不少祖師大德,...

你的心房清理了嗎

電腦使用一段時間後,需要清理垃圾,才能保證電腦運行...

救命的口袋

人之初、性本善,每個人都有善良的本性,但是被後天習...

禪宗五家七宗——臨濟宗

臨濟宗是繼溈仰宗之後而成立的一個宗派,由於此宗的開...

下半場的人生需要做一些減法

天有黑白,月有圓缺,就人的健康和體力精力而言,人生...

已經明心見性,何必還要再求生淨土

天如惟則(1286-1354),是元朝臨濟宗禪師。禪師幼年於...

識得平常心,一切處都是道

昔日趙州問南泉:如何是道?泉曰:平常心是道。州曰:...

佛門女眾之楷模

佛門女眾之楷模(一):龍女成佛 菩薩敬仰 靈鷲山上 龍...

念佛人一天的修行

人的愛好、秉性、工作、家庭等千差萬別,所立功課不應...

三皈依時應該要這樣觀想

第一遍的皈依拜下去,要這麼觀想: 觀想對十方世界十法...

切忌用「臨終十念」賭往生

有人說,《觀經》講臨終十聲就都能往生,那我現在就可...

【推薦】50個淨土宗常用名詞解釋

1.一心不亂: 專注一事,使心不散亂,即是一心不亂。修...

心量有多大,獲得的能量就有多大

以寬容與忍讓接納對方的攻擊,以微笑回應俗人的諷刺與...

【佛教詞典】義無礙辯

(術語)自義無礙智起義無礙之言說也。於言說辯了之名...

【佛教詞典】粗色細色

【粗色細色】 p1473 集異門論十一卷二頁云:若麁若細者...

【視頻】海濤法師《文殊八字咒及其功德利益》

海濤法師《文殊八字咒及其功德利益》

【視頻】《佛說四十二章經》風柯月渚讀誦

《佛說四十二章經》風柯月渚讀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