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訓練放下自我

達照法師  2014/07/26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訓練放下自我

當你把這個「自我」稍微放下一些,你就會發現痛苦也因此放下不少。有時候我們個人的煩惱,包括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的痛苦,事實上很多都是因比較而產生的。所謂「人比人氣死人」,如果你沒有比較,恐怕就沒有痛苦。比如說,生病的痛苦是跟自己沒病時比較而產生的,你以前身體很好,現在突然變壞了,就會很痛苦;如果從小就吃藥長大的人,他可能也不知道健康是什麼樣子,也就不會覺得太痛苦。如果你沒有「我」了,你就沒有東西可比較了,不會拿一個沒有「我」的東西去跟人家比,你看人家也是沒有「我」,所以無我後消除的只是在這個世間的痛苦。

我們大家都是以自我為中心。在家庭裡面,兩個人一起生活,你可能考慮得更多的是自己。有時候你會說:「沒有,我都是為他考慮。」為他考慮是什麼原因呢?是因為你喜歡他,他好了,你才更開心,所以還是為自己;如果他好了,你很痛苦,你絕對不會一心為他。有很多夫妻開始愛得死去活來,後來其中一個有外遇了,不會再為他了,反而恨之入骨。

佛法告訴我們要回小向大。有一個簡單的觀察無我的方法:以自我為中心的時候,你把為「我」放大一些,變成為兩個人,從為兩個人到為一家人,從為一家人到為一村人,從為一村人到為一個鎮的人,這樣就把小的「我」慢慢攝小歸大,即回小向大。通過觀想,把為「我」的這顆心變成為一切眾生;到你為一切眾生的時候,你的心就包含了一切眾生。就像佛陀,「等視眾生如羅睺羅」,他把九法界的一切眾生都視如自己的子女。我們要是能夠做到這樣的話,看到別人在造業做壞事,最多就是比較難過,希望他們趕緊改過來。

就相當於父母看到孩子生病了,會想辦法將他的病治好,絕對不會責怪他生病。許多人害怕「無我」,把這個「我」抓得很緊。當看到內在「無我」的時候,我們馬上就得解脫了。希望大家現在就能夠這樣觀察一下,哪怕只是先在思想上慢慢認識。佛在世時,通過《阿含經》講述了一切法無常。我們要觀察無常背後沒有「我」,繼續分析,其實身體也沒有「我」,思想也沒有「我」;一旦確定了「無我」,就到達了涅槃的彼岸。由於妄想構成了這個世界,當妄想熄滅的時候,我們就進入了涅槃。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達照法師文章列表

有求皆是苦

有求皆苦,在這個充滿競爭與追求的社會裡,人們總是認...

如果選擇逃避,問題永遠都解決不了

位和尚問洞山良价禪師:「寒暑來的時候,要躲到那裡去...

貪念惡念感召生死輪迴苦

佛住在波羅奈國鹿野苑時,一日早晨到城裡托缽,看見一...

【漫畫】念佛賣苦,端坐往生

民國時候,浙江慈溪有一農婦,家裡非常窮,和兒子擠在...

在你最高興的時候,苦跟著就來了

人人都知道這個身體一定要死的,但沒有一個人想到我明...

如何對治自我意識

自我意識就是我們的第六意識在斷惡修善的時候,我們有...

恐懼生死苦,更應濟物命

母親不論用怎樣的料理方法,辛苦烹煮的肉、魚蝦、蛋等...

施比受更快樂

施比受更快樂!我們辦公室的龐老師說過不止一次,因為...

【大藏經】佛說罪福報應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迦維羅衛國釋氏精舍,與千二百五十比...

【大藏經】【註音版】普賢菩薩行願讚

普賢菩薩行願讚...

【大藏經】【註音版】晚課蒙山施食儀

晚課蒙山施食儀...

【大藏經】【註音版】往生普佛儀規

往生普佛儀規...

達照法師:把心門關起來

所以心是改變我們生活、命運的關鍵所在。要學會關心,...

就算痛苦,也要快樂去承擔

有一位居士跟我講,他特別希望他這個地方的人生意興隆...

達照法師:改變命運的力量

要改變一個人的命運,有三種力量是最強大的。 第一種...

越固執的人越容易受傷

別讓心太固執 佛在菩提樹下開悟的時候說:一切眾生皆有...

我們什麼時候因為別人而改變過

平心而論,每一個人的改變只有一種情況,就是他自己要...

你能否刻畫出自己父母的形象

子欲養而親不在:有位畫家為表孝思,既然父母沒有留下...

很多人念佛都忘了這四個字——收攝身心

常好坐禪,在於閑處,修攝其心。文殊師利!是名初親近...

錢怎麼來的,就會怎麼去

上次師父講了一句話:很多東西都有個定數啊。這就是天...

會說話的兩頭瞞,不會說話的兩頭傳

信者,在佛家講就是不妄語--不說虛妄語、說話真實有...

貧嫗施豆

佛陀啊,這是我僅有的食物,請您接受我的供養!一位貧...

大乘佛法「大」在哪兒

智悲光尊者說過:一個凡夫眾生,如果施主、吃穿等樣樣...

站在別人的角度想想

有兩個婦人在聊天,其中一個問道:你兒子還好吧? 別...

善能獲五福,惡能感六極

我們常常講五福臨門:第一是長壽,第二是富貴,第三是...

心性寂而常照故為光明

心性寂而常照,故為光明。今徹證心性無量之體,故光明...

豈能一日不拜佛

《普賢行願品》的第一大願是禮敬諸佛,可見佛法修持要...

遇到魔障如何面對

前面的經文講到安住真如,我們要不斷地提醒自己 何期自...

【佛教詞典】欲界諸行有三種密苦

【欲界諸行有三種密苦】 p0990 瑜伽八十七卷二十三頁雲...

【佛教詞典】今問諸大德是中清淨否

亦名:是中清淨否 子題:是中乃問僧中 含注戒本·戒經...

【視頻】安土地真言(蓮歌子)

安土地真言(蓮歌子)

【視頻】天童使--紀念臨濟宗第四十二世修祥長老

天童使--紀念臨濟宗第四十二世修祥長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