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觀四諦發弘誓,當仁不讓要成佛

大安法師  2019/11/12  大字體  護眼色

觀四諦發弘誓,當仁不讓要成佛

四弘誓願是智者在觀察聲聞教「苦、集、滅、道」四聖諦之後,所昇華出的偉大的菩薩精神。

首先,我們從苦諦的角度觀察三界六道一切眾生。

他們經受著種種苦難的逼迫,概括來說是八苦交煎。在這個過程當中,眾生迷失了真如的本覺妙性,追逐虛妄的五欲六塵,在這裡面起惑造業,不曾有一念的出離之心,所以就永遠出不了三界。是故,我們要以悲愍心發願度盡眾生。

第二,我們從集諦的層面觀察三界六道一切眾生。

「集」就是招感性。苦是一個結果,由此來追溯它的原因——就是煩惱。有煩惱才會讓我們造業,造惡業才會讓我們受苦。煩惱有見思惑、塵沙惑、無明惑,如油入面,與生俱來,很難解決,所以纏縛著我們的身心在三界六道不得解脫。是故要發願斷盡煩惱。

第三,我們從道諦的層面來觀察三界六道一切眾生。

一般來說,我們眾生從小所學的都是世間的知識技能,目的是要找個飯碗。古人說「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有的學文,文采斐然;有的學武,武藝高強;有的則文武雙全,一身本領。

但即便是擁有了最高級的學問或最精湛的武功,最後也不過是想要皇帝聘用自己,或者當個宰相,或者封個元帥,得到一個顯赫的官職和一份優厚的俸祿,從而縱享榮華富貴,得以光宗耀祖。

當然,也有胸懷更遠大理想的,那就是富國強兵,安邦定國,就是所謂的治國平天下,做一個忠臣良將,以期青史留名,永垂不朽。

古人如此,今人更加功利化,所謂「一切向錢看」,就是檢驗一個人所學東西是否有用的硬杠杠。

所以很多人都是為了生存去學東西,對於生命的真相、法界的真理,就缺乏聞思的機緣,尤其是無上甚深的佛法,就很少有聽聞的機會,更談不上修學了。

當一個人不能得到佛法的滋潤,基本上可以說他這一世的生命是糊塗來糊塗去的,活不明白的。所以,要發願勤學無上法門。

第四,我們從滅諦的層面觀察三界六道一切眾生。

滅是寂滅、涅槃的意思,所謂父母未生前的本來面目、本地風光。大涅槃的境界才是生命的本相,才是我們安樂的源泉。

但我們在輪迴的過程當中,迷失了本覺涅槃的體性。佛告訴我們一切眾生都有佛性,我們都不能去擔荷了——我哪有佛性哪?他不相信自己有佛性,不相信自己能成佛。

所以只有佛教告訴我們,眾生心性上是平等的。眾生雖然在輪迴過程當中,佛性沒有減少一點;佛雖然萬德莊嚴,佛性也沒有增加一點。不增不減,大平等的境界。

如此,我們才會想到我們的生命是這樣地尊嚴,我們學佛念佛的目的,最終是要成佛的,這是當仁不讓的!所以,我們要發願必成佛道。

願,就是一個目的價值的建立。由這個願,才會引導行。所以願行,願就像眼睛,鎖定目標;行就是開步走,往目標前進。這叫行山願海。

以行山填願海,願行相資才能到達成佛的寶所。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大安法師文章列表

微縷供佛,得成佛道

佛告舍利弗,菩薩摩訶薩為求無上佛菩提,精勤修學布施...

善根是無始劫來累積而成的

一個人的善根也是無始劫來累積而成的,人們常常只見其...

成佛就在今天

禪師沉默許久回答:成佛就在今天。 小和尚當時聽了不以...

開悟並不等同於成佛

開悟並不是修成,更不是成道。開悟只是明理而已;而斷...

未成佛前,要先結人緣

佛能不能度眾生,眾生能不能被度,這其中的關鍵就是看...

成佛的七種功德

世尊!如果位中菩提、涅槃、真如、佛性、庵摩羅識、空...

大小乘在思考上有何不同

我們如果讀《阿含經》,或者你去讀大乘的經典,比如說...

何謂「等覺」、「妙覺」

我們看等覺菩薩。 等覺亦名一生補處。謂所證覺體與佛相...

【推薦】娑婆世界的厭離行

淨宗願門的核心內涵是厭離娑婆,欣求極樂。然娑婆世界...

能夠身心俱出家,才稱為大丈夫之事

佛讚歎出家。這是中品上生,從這來看,他主要是針對僧...

「如染香人,身有香氣,此則名曰香光莊嚴」的含義

問: 請開示如染香人,身有香氣,此則名曰香光莊嚴的...

菩薩如何平等饒益一切眾生

如是等類。我皆於彼隨順而轉,種種承事,種種供養,如...

初一十五為什麼要敬香禮佛

問: 為什麼每月初一、十五要敬香,禮佛?有什麼淵源...

如何是在家信徒的布施之道

問: 如何是在家信徒的布施之道? 了幻法師答: 學佛...

聽佛的話,能做到的盡量去做到

佛在世的時候領上比丘們去乞食,乞食不能超過七家。有...

如此行去,何不得力之有

疑情不得力者。此用心人之大病,不易療治也。何以故?...

電腦族的護眼食譜

眼睛乾澀不舒,甚至乾燥、畏光、視物模糊出現這些症狀...

這樣的學佛思路對不對,能真的幸福嗎?

問: 我的母親接觸佛法後,大事小事忙不停,把自己搞...

居士可以帶念佛珠嗎

問: 為何要帶念佛珠?居士可以帶念佛珠嗎? 傳喜法師...

若能放下,即時解脫

最近看到蘇軾的一首詞《行香子述懷》,詞云: 清夜無塵...

宣化上人:六欲天的欲樂

四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陀天、化樂天、他化自在...

貪的對治方法

這講到對治的方法,有四段。先看第一段,身捨貪吝。 若...

【佛教詞典】十二有支

十二因緣的別名。有即世間所有,支即支分,謂所有生死...

【佛教詞典】四漏

欲漏、有漏、無明漏、見漏。漏是煩惱的別名。...

【視頻】淨界法師《分享阿彌陀佛光明的故事》

淨界法師《分享阿彌陀佛光明的故事》

【視頻】南無阿彌陀佛(粵語)

南無阿彌陀佛(粵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