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昌臻法師《佛七的目的意義和一心不亂》

昌臻法師  2011/04/10  大字體  護眼色

我們的「念佛七」今天開始了。我想在這裡談兩個問題:

一、 念佛七的目的及意義

「打念佛七」,這個「打」字,就是舉行的意思,我們平常說「打普佛」的「打」字,也是舉行的意思,「七」就是七天的時間。「打念佛七」,就是舉行七天專門念佛的修行活動。這是淨土法門的一個很好的方法,就是集中一定的時間,讓大家放下一切外緣,集中全部精力,認認真真地念佛,清清淨淨地念佛,力爭達到一心不亂的境界。所以,打念佛七的目的不是別的,就是要達到一心不亂。這個是根據什麼經典呢?主要就是根據《阿彌陀經》。經上說:「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就是持名念佛,持念佛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快的一天、兩天就可以達到一心不亂,慢的六天、七天也能達到一心不亂;實際上更慢 的是要幾個「七「才能達到一心不亂,念佛七的最後的目標就是要達到一心不亂。達到了一心不亂。就可以保證往生。「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阿彌陀佛及西方三聖等大菩薩們,就顯現在這個人的面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這個人就依仗阿彌陀佛的接引,可以往生淨土。這個就是我們舉行念佛七的根據,這個也是佛陀對我們的開示。

所以,我們在這七天中,不是追求別的,不是要看到什麼,主要就是要達到「一心不亂」。當然,我們用散亂心念佛,也不是沒有作用,也還是種了成佛的遠因。也就是說,結成佛的果是很遠很遠的。如果我們能夠念佛達到一心不亂,這個就能保證臨終往生。

念佛法門是以信、願、行為綱領。「信」要信得真;「願」要願得切;「行」要行得認真。念佛就是行。念佛七就是要集中精力、集中時間,認真的實踐。我們平時雖然也在念佛,但是干擾多,牽掛多。平時想要集中一天、半天的時間,都很不容易。還有一層道理,一個人用功,容易懈怠,很難堅持下去。集體的行動就不同了。互相監督,互相鼓舞、又有制度的約束,這樣就不容易懈怠,就能堅持到底。我們修淨土法門,有了信心,有了願心,通過實踐,就是通過認真念佛。只有這樣,我們的信心,我們的願心才能實現,才不會落空。參加念佛七就是實踐我們的信心和願心的一個積極的行動。也就是在平時念佛的基礎上的一個提高。希望在這七天之內。我們人人都爭取達到一心不亂的境界。

二、怎樣才能達到一心不亂

怎樣才能達到一心不亂呢?講四點:

第一點:放下一切,把全部身心都投入到念佛「七」中來。在這七天之內,不要想家務事,不要擺龍門陣。我們參加的人,應當把一個「死」字頂在腦殼上,應當時時想到好像臨命終時一樣。有這樣的思想,才有緊迫感,才能發起勇猛精進的心,才能夠生起至誠懇切的心。這個是我們首先必須具有的思想準備。這個非常之重要。

第二點:要掌握念佛的要領。根據《楞嚴經.大勢至圓通章》上說的兩句話:「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六根:眼、耳、鼻、舌、身、意,也就是六個窗口。攝就是收攝,收攏。都攝就是一個齊收攏,把這六個窗口統統關閉起來,單單提起一句佛號,不間斷,不夾雜,這個就叫「淨念相繼。」「都攝六根」就是一心;「淨念相繼」就是不亂。所以,做到了這兩句,就達到了「一心不亂。」這六根裡面,意根是關鍵,心猿意馬,無始以來的習氣,是很難對付的。其次就是耳根,也不好收攝。如果我們能夠把意、耳兩根收住,其他的四根就容易收住了。所以「心念耳聞」就是都攝六根的要領。希望大家都要掌握這個要領,這是第二點。

第三點:提起精神高聲念佛。永明禪師開示:高聲念佛,可以振奮勇猛精進的心;可以排除散亂和錯沉;可以排除散亂和昏沉;可以使諸佛歡喜;可以使天魔恐怖;可以使三途息苦。就有這樣大的好處。大家平常在家裡雖然也在念佛,但有顧忌,不敢大聲念。我們在這七天中,一定要振作精神,高聲念佛,不要只在喉嚨上打轉轉,更不應該閉口不念,古代高僧,早上起來站在山頭上高聲念佛;使附近的居民都能夠聽到佛號,種下善根,這個就是很大的法佈施。還有的高僧,在冬天念佛要念得全身出汗。這說明拿出全部精力在念佛,可見高聲念佛非常重要。反過來說,如果念的聲音很低沉,或者只在喉間模糊地念 ,這樣精神容易渙散,妄念容易滋長。還有念佛的快、慢、高、低都要合節拍。所以我們在念佛的時候,要聽大家念佛的聲音,不是只聽自己念佛的聲音,而是要把自己念佛的心及聲音都溶匯在大家的有規律的念佛聲音中去。這樣念佛,自然就容易感應,也不會覺得疲勞。這是第三點。

第四點:要防止散亂和昏沉。我們都知道,散亂和昏沉,是我們念佛的兩大障礙。如果能夠做到既不散亂又不昏沉,那麼我們念佛功夫就容易成片。成片以後,就容易做到一心不亂了。怎樣防止散亂?必須至誠懇切地念,必須按「心念耳聞」的方法去念。必須做到念一個字聽一個字,念一句聽一句。心中念得清清楚楚。耳裡聽得明明白白。這樣念,雜念就無從產生,保證心不會散亂。如果聽不清楚,說明產生了一些雜念,就有一些散亂了。如果完全聽不見,就說明雜念佔了上風,我們的心已經跑得很遠了,大家可以試驗。還有,在殿堂內,眼睛不要東張西望。目光應該自然下垂,只看到身前三尺以內,一心念佛,不管旁人,不要到處張望。如果東張西望,必然引起妄想。口裡雖然在念佛,心已經跑遠了;人雖然在殿堂上,心已經不在殿堂內了。這樣念佛,效果不大,這樣念佛,得不到受用。再說怎樣防止昏沉?高聲念佛是防止昏沉的有效辦法。但是,我們坐著默念的時候,容易發生昏沉,怎麼辦呢?這與坐的姿勢很有關係。我們身體要端正,腰要挺直。不是挺胸,而是腰,腰部要打直,要坐得舒適。小腹部要放鬆,頭部不要上望,也不要低垂。昏沉來了,必然頭部低垂或者東倒西歪的。出現這種現象的時候,自己應該把精神振作一下,把眼睛睜一下,把腰杆直一下。這樣可以驅散昏沉的現象。假如昏沉很嚴重,這些方法沒有效果的時候,可以站起來拜佛。這樣,昏沉自然就解決了。這是第四點。

上面講的這四點,是保證我們在七天之內達到一心不亂的重要條件。希望一定要按照這樣做,就可以保證我們都能夠達到一心不亂。

最後,祝願大家在這七天當中,放下一切,一心念佛,淨化身心,消除業障,增長福慧。這樣,我們現前就能夠得到大受用。將來往生淨土,必定有保證。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昌臻法師文章列表

蓮池大師以十重法義別釋淨土教法興起所因

序文 別則專就此經,復有十義:一、大悲憫念末法,為作...

【推薦】煩惱深重的凡夫往生後為何能得不退轉

問: 被煩惱束縛的凡夫,惡業深重,煩惱也未斷一絲一毫...

五濁惡世的成佛之法

這五濁惡世實際上是讓我們要觀察我們所處的生存環境和...

日常如何修行淨土

這是從《印光大師文鈔》裡摘下來的開示淨業學人日常如...

跟大勢至菩薩學念佛

國人一般比較熟悉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以其大慈大悲...

何不往生兜率疑

第十,何不往生兜率疑 【註文】 又問:兜率內院近在此...

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

《楞嚴經》中念佛圓通章中說:若諸眾生,憶佛念佛,現...

【推薦】求生天國與往生淨土有什麼不同

生死大事是件不易解決的問題,如果我們只在生死死生之...

【大藏經】佛說仁王般若波羅蜜經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三十五佛名禮懺文

佛說三十五佛名禮懺文...

【大藏經】佛遺教經

佛垂般涅槃略說教誡經(亦名遺教經) 釋迦牟尼佛初轉法...

【大藏經】黃檗山斷際禪師傳心法要

斷際心要 河東裴休集並序 有大禪師。法諱希運。住洪州...

昌臻法師《05年6月答西昌居士問》

一、問:我們怕冤親債主鬼怪妨礙我們念佛,障礙臨終正...

昌臻法師《學佛必須忍辱》

忍辱,從世間法來說,這是一個做人處世、待人接物的修...

昌臻法師《正助雙修與理事雙修》

這一期念佛七明天就圓滿了。為了便於大家討論,今天提...

念佛的方法:都攝六根,淨念相繼

念佛的方法,簡單的說,就是上面所說的:都攝六根,淨...

人身到底「難得」到什麼程度呢

佛教裡有一句大家都聽慣了的話:人身難得。到底難得到...

你想什麼,就和什麼感應

禪宗有一個公案,我們把這公案跟這個比較一下: 有一個...

世間人為什麼懷疑善惡因果的存在

又三業殊體,自同有定。報定則時來必受,非祈禱之所移...

念佛和教育孩子哪個優先

問: 念佛和輔導孩子學習,在時間安排上,有沒有先後...

說話的藝術

舍衛城內的大長者家,近來喜氣洋洋,好事連連:長者的...

為什麼偏空涅槃只是個化城

然此三人,修行證果,雖則不同,而同斷見思,同出三界...

迷茫時就讀讀這8句話

1. 如果你不喜歡現在的工作,要麼辭職不幹,要麼就閉...

無盡大悲 矜哀三界——宏海法師浴佛節開示

各位有緣,大家吉祥。 今天是農曆的四月初八,是我們大...

什麼樣的修行人是魔子魔孫

一、什麼樣的修行人是魔子魔孫 印光大師在佛教徒中威望...

如何看待收取藥物回扣的現象

問: 末學有個問題請教,我是一名醫生,業內常有收取...

淨界法師:五戒修學法要

第1講 第2講 第3講 第4講   第1講 我們從今天開始有...

水別再來了

從前有個人,趕了很遠的路,又累又渴,正好看見一個木...

【佛教詞典】別申論

(術語)三論宗之判。對於通申論之稱。如中,百,十二...

【佛教詞典】離間語

【離間語】 p1425 瑜伽八卷十六頁云:云何離間語?謂於...

【視頻】六字大明咒(瑜伽焰口)

六字大明咒(瑜伽焰口)

【視頻】五台山普壽寺-大眾佛號

五台山普壽寺-大眾佛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