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四種念佛的方法

2018/11/30  大字體  護眼色

四種念佛的方法

淨土往生的因行,各祖師所強調者雖有不同,但多以「信願念佛」為必要的正行,其餘「萬善福業」皆屬助行。所以,「念佛法門」是淨土宗行持方面最為重要的實踐方法。

由淨土祖師的念佛主張及三經一論的介紹,可知念佛不僅僅是口頭稱念而已。舉凡心念、憶念、觀想念……,均屬之。在《華嚴經?入法界品》裡,德雲比丘為善財童子介紹有二十一種念佛三昧,可知念佛法門的深廣。至於歷代祖師也多有提倡,如華嚴宗澄觀大師的「五門念佛」、天台宗智者大師的「五方便念佛」。其後有華嚴宗五祖宗密大師,根據二師之說,在其譔著《普賢行願品疏鈔》中,將念佛方法分為持名、觀像、觀想、實相四種念佛,蓮池大師在其所著《阿彌陀經疏鈔》中介紹的念佛法門即采此說。此四法中,以「稱名念佛」一法最受推崇,今詳細介紹如下:

1.稱名念佛:

即《阿彌陀經》所說的持名念佛。唯繫心一佛,專心稱念名號,念念相續之法。

2.觀像念佛:

於佛的塑畫等像,諦觀分明,如《思惟要略法》云:「人之自信,無過於眼,當觀好像,便如真佛無異。先從肉髻、眉間白毫,下至於足,從足復至肉髻。如是相相諦取。」《坐禪三昧經》也作如是說。

3.觀想念佛:

是以心觀佛相好的一種念佛方法。這是以前者「觀像念佛」為基礎。也就是先以雙眼諦觀佛像的一相至多相,留下深刻印象後,再到靜處閉目憶念觀想,如《坐禪三昧經》說:「還至靜處,心眼觀佛,令意不轉,繫念在像,不令他念。若心中觀想佛像不明,則須再以眼取佛相好。」《觀佛三昧海經》也有詳細說明。如是心住、出定、入定,恆見諸佛悉在目前;開目、閉目,處處無非極樂。《觀無量壽經》第十六觀即是此觀。慧遠大師當時以佛影圖為觀像,再修般舟三昧者,亦屬於此觀。

4.實相念佛:

又名法身觀佛,乃觀自身及一切萬法的真實自性的念佛觀。一切法本無自性,故此觀超越生、滅、空、有、能、所等觀念,並離言說相,離名字相,離心緣等相,而專念真實自性本淨的真佛。如《文殊般若經》所說:「不生、不滅,不來、不去,非名、非相,是名為佛。如自觀身實相,觀佛亦然。」又「系緣法界一相,是名一行三昧。」《華嚴經》也說:「一切諸佛,唯是一法身。念一佛時,即一切佛。」「若我欲見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隨意即見。」此不以眼見色身,也不以心觀相好,而是觀佛身自無所有故,心、佛、眾生三無差別的念佛法,即為實相念佛。

以上四種念佛,從淺至深,次第瞭然。持名最淺易,實相念佛則是深法。但雖「後後深於前前」,然實際上是「前前徹於後後」。持名雖在初門,然意念無盡,若能持名至「能」、「所」情消,「有」、「無」見盡,契合清淨本然之體,持名即是實相。故僅持名,亦「即淺即深」的前後相徹了。所以歷代祖師均以持名一行具足百行,涵蓋四諦六度,乃至八萬四千恆河微塵一切行門,攝無不盡,萬行兼收。一句彌陀,該羅八教,圓攝五宗。唯持名一法,收機最廣,入門最易,是徑路之中,逕而又徑。不論上中下根,但是能念,無不成功。二千年來,淨土宗的持名念佛,在祖師大德們積極的提倡下,已成為最普遍而深入民間的修行方法。其三根普被,利頓全收的含容,為民間信仰最深遠的宗門,非其他各宗所能望其項背。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推薦】佛見眾生臨終倒亂之苦,特為保任此事

蓋穢土自力修行,生死關頭,最難得力。無論頑修狂慧,...

有因無緣苦果不生,帶業往生的最低標準

圓瑛老法師在十習因這段文,講到一個非常重要的觀念,...

三種念佛不能往生的人

蓮池大師說,或有人問:今天看見世間念佛的人多,而能...

大安法師:念佛如何才能專心

這是正常情況,不能說你一念佛就能做到一心不亂,這是...

百煉成鋼我往西方

宋朝時,有一位姓黃的鐵匠,大家都叫他黃打鐵。他通過...

佛為何繞了一大圈才說淨土法門

既然如此簡單明瞭,佛何不直接就告訴人們念佛求生就行...

大安法師:持名念佛的方法

問:念佛法門下手易而得效速,三根普被,利鈍全收。持...

何為有淨土,何為戲論

什麼叫淨土?這個話好說,但是淨土可不是簡單的。這是...

疾病在身體上的先兆

俗話說,病來如山倒。但其實,很多疾病在突發前都有一...

陶石樑禁演淫戲文

【原文】 今之院本,即古之樂章也。每演戲時,見有孝子...

被現代人「整慘了」的和尚

赤裸裸的戲謔 用什麼方法整的?答:文藝作品。 大家看...

【推薦】臨終時會有兩種力量浮出水面

淨土宗念佛法門最重要的特色,是一個本尊相應的法門,...

這種快樂,才是能夠長久保持的

眾生都希望自己得到幸福快樂,趨樂避苦是一切眾生的生...

生命有限,應積極尋求解脫

大家都知道,人的生命是最寶貴的,也是有限的。人們追...

腦海總是浮現很多的惡念,應減輕往昔的業障

問: 為什麼腦海里總是浮現很多的惡念,有時候對佛也...

成佛作祖,墮坑落塹,只一念間

成佛作祖,墮坑落塹,所爭只一念間。故儒云:人心惟危...

佛號轉見濁巧入佛智

見濁即見解上的濁亂,即五種見解上的濁亂。 第一是身見...

傳喜法師:如何看待神通

還要提醒大家的一個就是,現在這個時代什麼稀奇古怪的...

無你無我

有僧人問京兆興善寺的惟寬禪師:道在什麼地方? 惟寬...

如何忘記過去曾受過的傷害挫折

問: 如何忘記過去曾受過的重大挫折?忘記別人對自己...

臨終時老實念佛,必能往生極樂世界

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 念佛的人...

不要給自己埋下禍根

人每天忙來忙去,除了滿足生存的基本需求,更多的時候...

【佛教詞典】十識

(名數)密教依釋摩訶衍論而立者,前之八識與唯識所立...

【佛教詞典】阿字七義

(名數)一菩提心,二法門之義,三無二之義,四法界之...

【視頻】夢參老和尚《東林寺開示》

夢參老和尚《東林寺開示》

【視頻】消災吉祥神咒(齊豫演唱)

消災吉祥神咒(齊豫演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