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想要斷煩惱解脫生死,就要放下慳貪

濟群法師  2014/09/07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想要斷煩惱解脫生死,就要放下慳貪

供養具有滅除慳貪的作用。慳貪,就是吝嗇、小氣。佛菩薩是我們最為景仰的楷模,供養時,必盡己所能準備精良供品。所以,每一次供養都是對慳貪的削弱。貪是三毒之一,因為貪著,我們往往捨不得將那些貴重或自己喜愛的物品贈予他人。電器要用舊了才肯送掉,衣服要過時了才肯給人,因為它們舊了、過時了,所以對它們的貪著就不如開始那麼強烈了,甚至完全沒有貪著了。這種送,與其說是佈施,不如說是處理垃圾,是無法得到佈施的全部利益的。如果反其道行之,將貴重物品或心愛之物作為供養,久而久之,對物質的貪著自會逐漸減少。所以,供養也是破除慳貪、淡化執著的途徑。

我們執著什麼,什麼就會成為煩惱產生的根源,成為解脫生死的障礙。佛教中有這樣一個公案:有位金碧峰禪師,修行境界高深,除一個御賜玉缽外,對什麼都不再貪著。某日,壽限將到,小鬼前來捉拿。禪師預知時至,便進入甚深三昧。小鬼四處尋找,不見蹤影,就向土地公打探禪師去處。土地公告訴他們說:禪師有個心愛的缽,如果將缽拿來敲敲,他聽到動靜後必然出定。於是,小鬼變作老鼠在缽內跳來跳去。玉缽發出的異常響聲,立刻牽動了禪師的心。他馬上出定查看,卻見小鬼撲將過來。禪師意識到此缽帶來的過患,斷然將缽摔得粉碎,再次入定。可見,任何一種貪著,都會將我們緊緊束縛。哪怕修行已有相應成就,只要執著未斷,仍會在生死中流轉不休。

我們想要斷除煩惱、解脫生死,首先要放下現有的慳貪,放下對一切外在事物乃至內在身心的執著。如果捨不得付出,捨不得供養,就像荒廢了上好的良田,損失難以估量。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濟群法師文章列表

六道眾生皆是父母

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無不從之受生...

把「失去」當成習慣

一般來說,人的天性是習慣於得到,而不習慣於失去的。...

佈施一杓飯汁,果報不可思議

芥子般的種子,能長出庇蔭眾人的大樹。佈施得福,因果...

財富從佈施福業得來

說到財富,簡單地說,一切都從佈施福德而來,從佈施業...

【推薦】修行無別修,貴在識路途

說到用功、了生死,何謂生死?又如何了法?古人講修行...

施污垢布 得最勝福

當時舍衛國有一個長者,妻子生一女兒,美秀無雙。她剛...

一毛不拔

慘淡陰冷的閻羅殿裡,閻羅王寒著一張紫絳色的黑臉,坐...

少施獲大福報的僧福田

昔日佛陀在王舍城耆闍崛山淨住說法,當時城中有九十六...

【大藏經】維摩詰所說經

維摩詰所說經(一名不可思議解脫上卷) 佛國品第一 如是...

【大藏經】【註音版】晚課蒙山施食儀

晚課蒙山施食儀...

【大藏經】【註音版】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大藏經】【註音版】優婆塞戒經

優婆塞戒經...

心,人生的導演

在人生舞台上,每個人都投入地扮演著自己的角色,起先...

出家是不是消極避世的選擇

問: 出家是不是消極避世的選擇?長期吃素會不會煩惱...

濟群法師:如何去除妄想

問: 怎樣去除妄想? 濟群法師答: 妄想和執著有關,...

看見心的本來

《六祖壇經》是禪宗最為重要的經典之一,也是漢傳佛教...

佈施飲食獲得五種福報

過去,佛陀住在舍衛國只樹給孤獨園裡。當時,佛陀為比...

純想即飛,純情即墜

故首楞嚴經云,臨命終時,未捨暖觸,一生善惡,俱時頓...

用數息觀來念佛

佛開示我們一種方便,叫出入息觀。出入息觀就是觀出入...

最適合窮人稱念的藥師七佛

藥師七佛: 南無善名稱吉祥王如來 南無寶月智嚴光音自...

想讓佛菩薩加持,自己也要積極努力

大磬一響,苦空無常,思惟人生,積極向上。 大家來參加...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上品中生

【經文】 上品中生者,不必受持讀誦方等經典。善解義趣...

春季補身的九君子

春季氣候乾燥,乍暖還寒,所謂冬藏春捂是民間普遍的觀...

越只國不可攻伐之因緣

過去佛陀在王舍城的靈鷲山說法時,摩竭國阿闍世王統領...

生活禪與禪生活

今天簡單地和大家講一講生活禪和禪生活。這是個老題目...

冤害他人得鯨魚報

一時,佛在舍衛城。大阿羅漢目犍連以其神通力常去地獄...

吉凶唯人招,最好存仁道

世間上的人,常常將挫折災難歸咎於自己的命運不好,或...

聖嚴法師:不離煩惱,也不起煩惱

《法華經》裡將娑婆世界比喻為三界火宅,所謂三界,就...

【佛教詞典】白四羯磨

(術語)Japticaturtha?,僧中行事務,如授戒之重法,...

【佛教詞典】伽梵達摩

梵名 Bhagavat-dharma。意譯尊法。唐代譯經僧。七世紀...

【視頻】慧律法師《一切法唯心現量》

慧律法師《一切法唯心現量》

【視頻】妙境法師《阿育王強取有夫之婦》

妙境法師《阿育王強取有夫之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