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祈願正法重現

慧律法師  2009/12/30  大字體  護眼色

【前言】本光碟所提建言絕非針對任何道場或個人,純係依據修行三十載所見所聞,就一般常見弊病,至誠懇切,慨陳管見,衷心所願,但求佛教興盛,正法重現。此心可昭,諸佛明鑒。 釋慧律題

未曾聽聞佛法,生命就毫無意義可言。

得聞解脫之道,而未能依教奉行,則是人生最大的悲哀!

如果道場沒有法,就像一個人沒有靈魂。

貫徹三法印、一實相印、四依止,

落實在每一個動點上,當下即是正法重現!

讓佛教興盛、正法重現,

是每一個佛弟子無可推託的責任。

二OO五年元月一日釋慧律寫於高雄文殊講堂

 

緣 起

衲生長於窮困之家,母親以一弱質女子,獨力撫育四子一女,生活概況可謂家徒四壁,資用乏絕,三餐不繼,歷經百般折磨,萬般艱辛。衲雖年幼,即深刻體會生存之苦楚,欲求起碼之溫飽,誠非易事。

少年時期,勤勉向學,資質尚稱穎悟,同儕之輩亦非等閑,若欲金榜題名,獨佔鰲頭,倘不焚膏繼晷,夙夜匪懈埋首鑽研,則難遂所願,因此寒窗求學之苦,衲亦飽嘗箇中滋味。至於健康狀況,則以先天不良,後天失調,色身時受病魔肆虐,沈疴痼疾,舊傷新症,遍訪無遺,色身病苦之祖師,舍衲其誰?及長,稍解人事,初涉情緣,便覺牽纏無奈,束縛重重。複眼見父母婚姻不幸,親朋夫妻間屢有口角爭執,情執之苦,不言而喻。

某日,衲遇一友人,告以:「受父母養育一十五載,未嘗反哺,欲趁假期打工,奉養雙親。」旋即外出。詎料,兩小時後即驚聞其於工作中慘遭高壓電殛斃,血肉迸出,形似焦炭。又一同學成績傑出,堪稱翹楚,本擬於翌日搭機赴美留學,因外出購物,不幸發生車禍,英年早逝,壯志未酬,徒留遺恨。此係數十年前舊事,衲略舉二端,無常之隨侍在側,已昭然可見。舉凡生活週遭摭拾可見,時時刻刻皆上演著一幕幕生離死別之血淚劇,而幕後導演正是「無常」。

綜觀此生所見所聞,人世間非只一「苦」字了得,實可謂「苦不堪言」。人生固雖苦惱萬狀,然所慶幸者:衲於甫入大學,便得聞難遭難遇之佛法,又蒙諸善知識開導,了知唯有受持世尊金言之教,透視宇宙人生之真實樣貌,體悟「苦」乃世間之常態。冀求離苦得樂,當以佛陀為典範,依循其親證之足跡,解脫無明纏縛,成就菩提之道。

苦由何來

乾坤是一劇場,生命是一齣戲,而眾生則是一群迷惑的演員,看不清生命本質,參不透生活真貌。上焉者弛求功名利祿,下焉者追逐五欲六塵,更有甚者,在渾渾噩噩中,無奈地下台退場。

諦觀吾人當前所受,就身而言,有苦有樂及舍受三者;就心而言,有憂有喜及舍受三者。人之常情,心於順境則生欣悅之念,反之則生憂愁。色身領納順境則生樂適之感,反之則起苦惱。至於身心領納不違不順之境,而苦樂之感咸共舍離則生舍受。上述五受,苦憂二者確實是苦。樂喜舍三者則虛妄無實。

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皆以苦為良師,是以欲離苦則必先知苦。所謂「千人千般苦,苦苦不相同。」人生苦事多如恆沙,不勝枚舉。約而言之,有苦苦、壞苦、行苦三項。

苦苦之首一「苦」字,為苦惱逼迫之意,涵攝身心種種苦惱,亦即前述之苦、憂二受。大抵而言有: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陰熾盛等八苦。

壞苦之「壞」字乃變壞之意,係就樂、喜二受所說。蓋因樂境無法恆常不變,往往賀客在堂,吊者在閭,樂境方來,苦境隨至。

行苦之「行」字系遷流之意,乃據舍受而言。所謂:「一念中有九十剎那,一剎那有九百生滅。」一切有為法,遷流三世,無剎那常住安穩之苦。三界無安,猶如火宅,是以縱如無色界眾生,亦難免行苦。色界眾生則兼受壞苦與行苦。至於欲界眾生,則統受苦苦、壞苦、行苦。

娑婆義譯為堪忍,即可知隸屬欲界之娑婆眾生,乃是三苦交煎,處境堪愍!然則一切眾生之苦,皆由不覺而招。所謂不覺,即是無明。無明有根本(生相)、枝末二類。根本無明,係佛所斷。枝末無明,乃二乘人所斷。

枝末無明又可分見、思二惑。見惑者,迷於理之惡見,涵蓋身見、邊見、戒取見、見取見、邪見等五利使。思惑者,迷於事之惡見,涵蓋貪、嗔、癡、慢、疑等五鈍使,能滋潤生死苦果。眾生本具清淨自性,與佛無殊,然以一念無明,起惑造業,終至受苦。如果循環不息,即令一期生命結束,又順此業力繼續受生,輪迴六道,無有已時。

徹見宇宙人生真相

凡人之心識,猶如焦距未經調整之相機,無法對現實或真理,拍攝出明確清晰之影像。佛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即是欲令諸有情轉迷成悟。蓋因眾生無始以來顛倒、妄想、執著、堅牢難破,遂不能得證本有之如來智慧德相。而此顛倒諸想,則源自對宇宙人生之錯誤認知。

生命之真諦,在於覺性之開啟。欲開啟覺性,應先洞見萬法之本質。吾等若不知苦、空、無常、無我乃諸法之定理,便無由體悟緣起性空之真義,自在解脫亦終成畫餅。苦之情狀及形成因素前已論及,不再贅述。二友人之實例,正足以說明:無常方為世間之主宰。無論就物質現象或精神現象,皆可發現無常的蹤影,任何事物、思想皆在剎那變化中。如果我們擁有正念,我們便會看到無常,見到世間的真相,我們也將見到佛陀,並且超越輪迴的痛苦。

關於空義,具多重詮釋,如:放下、究竟解脫、無所住、中道、平等心、無相、如如……皆屬之,唯視情況不同,而有各種角度之界定。一般未解佛法者,誤以「空」為否定萬象之存在,認為「一切皆無」即是空,實為謬見。此謂「空」係指諸法皆屬緣生緣緣滅,雖暫時存在,但無永恆性,終歸幻滅。此乃就體性而言,欲令眾生透視外境之不可得,應向內觀,點燃智慧之燈,不為假相所惑,自可如如不動,免蹈生死流。

有云:【虛空法界盡是佛,其中多了一個小人——就是我。】一切法皆因緣所生,並無自性。群迷錯覺,妄以為有我,則四相並起。倘能洞察此身、心皆非恆常不變,亦非自身所能掌控,即可知我相本不可得。世間之哲學家、音樂家、藝術家、醫學家締造種種文明及文化,開拓人類生存究竟及精神領域。然以其不能放下「我相」,不能徹知成住壞空、生住異滅、生老病死,為必然法則,活在二元對立的觀念,導致斗諍不斷,離道更遠。當了知有相便成生滅,離相方能究竟。

修行乃出苦良方

世間有一無形力量,為我之主人,名曰:意識。此乃是我、法二執與分別心之綜合,又可稱之為「業」,乃生命的元素,痛苦之源由。因貪、嗔、癡三毒所造之業,當以戒、定、慧三無漏學為對治之法藥。此三者乃修行之核心,收攝身心名為戒,不被欲染即是真戒,心地無非稱為自性戒。觀照名為定,不被境轉即是真定,心地無念稱為自性定。見到事物的真理名為慧,不被境所轉所染即是真慧,心地無我稱為自性慧。若能返貪瞋癡為戒定慧,即名超三界。

佛法乃為度眾生施設,其宗旨在接引有情離苦得樂,解脫生死。為方便契機,而有五乘教法。人乘者,受持五戒,以保來世不失人身。天乘者,力行十善,而求享勝妙天福。此二者所求,仍屬生滅之世間法。

出世法有三,曰: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聲聞乘修四諦,遵行八正道,斷見思惑,證阿羅漢果。緣覺乘修十二因緣,斷見思習,證辟支佛果。此二者用功的方便,乃在收攝六根,不攀緣五欲六塵,製造生死因。其只求自了,而無化他之志,雖免輪迴之苦,但徒有自覺功夫,卻難臻菩提聖道之圓滿境地。菩薩乘則行六度萬行,自覺覺他,而其終極目標在圓成佛果。行菩薩道者,以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為修習內容,並以六塵不惡,還同正常,於一切境透得過,而得自在解脫,進而普化群萌,以為己任。所謂菩薩者,一言以蔽之,即「絕對的犧牲、無我的奉獻。」

修學佛道並非逃避現實,而是面對現實。現實並非指物質層面,而是精神層面的實際需要,亦即如何解決生老病死的問題,脫離六道輪迴。世間的知識學問或可選修,唯有生死大事乃是人生之必修課程,也是值得一生投注之目標。佛陀發現了真理,並指引吾人步上解脫之道,所有理論必須透過實踐才有意義,也唯有透過微密的觀照,徹底的放下,才能得到根本的救度。雖已聽聞佛法,倘未能依教奉行,就不能認為自己已走在正道上。佛陀只能指出修行的道路,卻不能替我們修行。

正知正見的重要

修學佛道首要之務在正知正見。所謂:「入無為國,初信要正。初信既失,萬善俱退。」以穿衣為喻,扣錯第一個扣孔者,必不能扣完全部的扣子。

正信必須伴隨正確認識,盲信非僅無助於悟道,甚且反生障礙。若不具正知見,恐好心為道反招惡,故祖師云:【毫釐有差,天地懸隔。】何以破戒可懺,破見則不能懺悔?蓋因前者繫個人行為愆尤,可懺悔改過。後者卻為根本見地偏差,謬誤邪見,欲成就無上菩提則轉加懸遠。

前已揭示正知正見為主導修行方向之關鍵,抉擇樞要就在般若智慧,故《大智度論》云:【般若為導,五度為伴;若無般若,五度為盲。】是以般若為成佛之因。唯有智慧的耳朵,方能聽出超越的真理。當智慧在內心甦醒時,不論往何處看,皆會看見真理。

何謂正法

學佛須具正知見,開悟更須正知見。 欲得正知見,理應依法修行。何者為法?法是佛陀的發現和教導;是事事物物皆存在;是勝義諦的經驗。

真理不能創造,因為其本來即存在。釋迦世尊發現世間宇宙、人生的真理,發現緣起性空、三法印的真理,體悟到眾生皆有如如不動之清淨本性,皆有成佛之可能,為令具縛沈溺看破世間假相,了幻非實,遠離妄執,乃不辭辛勞,慈悲宣說。每一個時空皆是緣起性空,法就存在於每一個動點、每一角度,行住坐臥皆是法的展現。眼見耳聞,於一切生滅無所住著,念念消歸自性,歸無所得。

小乘破我執,證我空。大乘法法執,證法空。 勝義諦(第一義諦)乃是究竟義,謂空空,即是邊空的觀念亦破除。若不起心動念,則無染污,切勿知見立知,便可見本來面目。修學之始,以守住、保任、觀照為用功初階,日久工深,自可當相即道,見處即真,一切相皆屬緣起性空,見一切相即是佛性之影現。

弘一大師言:【佛法是真能破除世間一切謬見,而與以正見;佛法是真能破除世間一切迷信,而與以正信;佛法是真能破除世間一切惡行,而與以正行;佛法是真能破除世間一切幻覺,而與以正覺。】世間義理甚淺,行之卻很複雜;出世義理極深,行之卻很簡單。人生在世若未逢正法,當可謂福薄障重。何以故?無因緣了生死故。

今所謂正法,舉凡四諦、十二因緣、六度、四念處、五停心觀、八正道、三十七道品……皆屬之。萬法回歸自性,名為正法。若離體說法,即名相說。離現前一念清淨本性,即是外道。

《金剛經》云:【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生邪道,不能見如來。】蓋五蘊本空,若以見聞覺知求法,乃是求見聞覺知而非求法。唯有放下妄想,不被相黏住(蓋相乃因緣聚合,當體即空),方可入萬人之中,如入無人之境。究竟而言,本來無一物也。

人身難得,佛法難聞,如盲龜值浮木。聽聞無上大法,自當信受奉行。是以成就佛道之七聖財,以「信財」為首;淨土三資糧,亦以「信」為先決條件,可知「信」乃生死長夜之明燈,當以法為船筏,心領神會,信解行證,直達涅槃(於生死當下見涅槃)。然值此末法,邪說橫流,異端並起,談說怪,不一而足。欲修道者,當以三法印、一實相印,為界定正法之準繩,審慎揀擇。倘能掌握佛陀教法之真正精神——三法印、一實相印,即得正法之精髓。

三法印係指: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印者,認可、驗證之意。 藉此三者根本教理,得以判別印證法之正邪,故稱「三法印」。內容梗概,開演如下:

◎諸行無常:意指世間一切事物,皆在剎那間遷流變異,無一常住不變。有為諸法概皆無常,眾生執以為實,認假作真,而起諸妄想,或求長生不老,或徒務粉飾色身,不識「亙古不變」,仍不免「剎那生變」,無常者乃是世間之自然法則,此方是「真常」。

了悟變化無常乃是生命的特徵,於一切境,隨遇而安,在悲智雙運中,得見生命之究竟義。想得到幸福,就要從真理下手。真理要從心下手,心要從悟下手。悟就要從觀照無常下手。大慈悲心,因為能觀照無常,就沒有得失的觀念。一旦失去什麼,就不會感到痛苦,因為你知道——這就是無常。

◎諸法無我:意指世間諸法,無論有為、無為,皆是緣起幻有,並無恆常不變、獨立存在之實體或主宰。世尊慇勤囑咐:【應於二六時中觀照無我、無我所。】此色身乃四大假合之幻軀,凡我之物皆是為我所用,非我所有。若真有我,何以我之心緒、生死皆非己能掌控?足見「我」無從主宰「我所有」,有「我」即生對立,而我執則為一切眾生之通病,唯有放下我執,方可覓得真我。唯有了知無我,始能與世界和平共處。

◎涅槃寂靜: 此係佛教之中心思想,意指不生不滅,身心俱寂之解脫境界。若離開涅槃思想,佛教就形同生滅的世間法,只能稱之為勸善,不能體會因性本空,果性本空之非因非果甚深奧義。

未入正信者,每以涅槃為死亡,此乃嚴重之誤解。倘能如其所言,則死亡又為另一生命之開端,豈非生死未了?眾生長嬰輪迴之苦,乃受業力所牽,作主不得。唯有佛陀為究竟死亡,以其死即不得再生,不生則不滅,蓋已打破無始無明,徹見本來面目,此允稱為佛教是可貴之處。

凡人皆貪生畏死,因世間他事,皆有解決之道,唯獨死亡,無可商量。聖者超脫物外,於現實生活中,即是不生不滅之涅槃妙心,所謂:不染六塵名護法;不生妄想名涅槃。心外見法,名為外道;若悟自心,即是涅槃。生死與涅槃本無距離,只在當下一念間。若體悟本性,生死、涅槃皆不可得。吾人但不造生死業,即得大涅槃;若求大涅槃,即造生死業。

◎一實相印者:指真實無二,離諸虛妄之大乘義理。即吾人所謂真如、法性。倘能在緣起法中,遠離種種知見,內外俱空,活生生的現象界,便是寂滅之清淨心。了悟萬法如夢幻泡影,即見本體空性。雖處處如幻,亦處處實相。只須幻相看得開,實相自顯現。三藏十二部,浩如煙海;八萬四千門,多似恆沙。 欲以有限生命,開啟永恆慧命,當以法四依為根據,藉此入道。

◎依法不依人:正法有二,一為世俗正法,係指文字三藏,事相上的大藏經;一為勝義正法,指證得無漏(真空無生)之理。 行者應以教法、真理為憑,不可盲目信靠緣起幻有之臭皮囊。蓋法可脫在纏諸苦,指引菩提之道。人則難免主觀我見,若不契佛說,則當舍離。

◎依了義經不依不了義經:三藏中有了義經與不了義經,前者指中道實相之諦理,後者乃為弘范而權巧之方便宣說。兩者權衡,自當依了義經方能究竟解脫。

◎依義不依語:語言文字為傳達義理之工具,其作用在詮釋真理,然究非真理。切不可舍本逐末,率爾依循表相文字,斷章取義,而輕忽其中所欲傳達之內存意涵。

◎依智不依識:智者,非世智辨聰,而是真實圓滿之智慧。識者,乃迷惑妄心攀緣塵境所生之虛幻認知及覺受。 行者當以般若為依憑,不應以人間情識為指歸,方可得證究竟涅槃。

佛子當信解正法,更當護持正法。就事相而言,要竭盡所能護持三寶,就理體而言,尤應護持當下之起心動念。欲圓成佛道,當明心見性。欲明心見性,當以佛心(慈悲喜舍、絕對平等)為己心,以佛志(誓願度眾出生死海)為己志,徹底悟入無常,放下世間假相。

就踐履之方向,可分為二:

A 理入

善知識教化示導,悟到一切凡聖同一本性,舍妄歸真,如如不動,正所謂:極意參尋無覓處,放下頓見真如性。

B 行入

報冤行:遭逢逆境,觀想此係宿世惡業所招,逢苦不憂,歡喜領受。

隨緣行:一切都是緣生緣滅,不論順逆好壞,都是因緣,終歸消失。得失從緣,心無增減,放下輸贏,八風不動,才能冥合於道。

無所求行:悟到緣起性空,無一法可得,放下宿世的貪念,不論功德、福報、業障、災難……,乃生生世世所感,不著一切相、無所求,方能與道相應。

稱法行:執著,會死。無所著,也會死。但執著會製造六道輪迴的業,無所著才能脫離六道輪迴。合於真理(空性之理)的修行,必須了悟眾相斯空,於一切法不住,雖行佈施而三輪體空,隨緣度眾亦不執著(無我相、無眾生相),便便合於清淨自性的無為法,如是觀照,則能漸契於道。

 

振興佛教的當務之急

世間人皆追求快樂,然無人知曉真正的快樂,乃在涅槃,亦即超越生死,透視假相,以純淨的心靈,隨緣應物,任運自在。在這個沉淪於無明與不安的世界中,佛法帶來了自在安詳的曙光,因為它是既現實又超越,既超越又現實的,依之而行,可將感性與更改昇華到最高點,開採出精神層面深度覺醒的生命光輝。

佛教的思想,對於人類的現世生活、物質文明,乃至身心安頓,都有著積極、正面和實質的意義。哲學是形成上的理論,無法從實際生活中得到印證,佛法則可透過信解行證,運用在生活的每一個時間和空間。如此高超、偉大的宗教,如此完美、奧妙的義理,為何卻始終積弱不振?佛教徒人數之多,號稱世界之冠,然則緣何學佛者多如牛毛,成道者卻罕如鳳毛麟角?其中有多項成因,值得吾人去一一探討和改革。佛法是人類精神的最高指標,是超越輪迴之苦的慈航。衲既深蒙佛恩,荷擔如來家業,唯願傚法本師犧牲、奉獻的悲心,誓願務使佛教興盛,正法重現。

今欲令佛教興盛,必須具足兩項先決條件:其一為培育僧才;其二為大轉法 輪。

恩師廣化老和尚曾於病危時囑咐於衲:「遭不測,應擔負起佛法教化之重責大任。」衲請示:「如何去做?」恩師告以:「教要興盛,有三件大事必定要做。第一是培育僧才,第二還是培育僧才,第三仍是培育僧才。」

此觀念不但與太虛大師的主張毫無二致,更與教內大德趙朴初老居士不謀而合。據悉朴老亦嘗言及:「教當前的任務,第一是培育人才,第二是培育人才,第三還是培育人才。」

由此可知,培育僧才,提升佛教素質,乃是兩岸大善知識的真知灼見和共同心願。有僧住世,代佛宣化,方可使法 輪常轉,燈燈相續。倘無僧寶,欲求皈依、受戒而不可得。若僅徒具莊嚴的道場,而無弘法人才,佛教便無以為繼。 唯有僧寶可令正法久住,讓群迷離苦得樂。佛陀是最偉大的教育家,終其一生,都在從事教化眾生,宣導心靈教育的工作。因此,培育僧才實為刻不容緩之首要任務。

再者,要振興佛教,必須大轉法 輪,破邪顯正。法要弘傳,方能利益眾生,使一切佛弟子,入於正知正見。

 

舉弊救偏

佛教的原貌是清淨光明的,是反求諸己的,是絕對平等無私的。然而,由於欠缺教育的緣故,使社會大眾無法認識其本來面目,產生種種誤解。又以文化、制度……諸多因素,導致弊端叢生。為讓正法重現,自當深入檢討,痛下針砭。

以下所舉,非針對任何特定人士或道場,乃是站在建立正確知見及振興佛教的立場,剴切陳言,衷心疾呼。

A 對佛教的誤解——此係針對尚未學佛及學佛不深者,提出觀念的釐清。

*神佛不分

中華文化兼容並蓄,對於勸善的宗教皆能廣為接納。流傳至今,凡持香禮拜者,皆誤以為佛教,實則,諸多民間信仰之神祇,如:城隍爺、土地公、三太子、媽祖……,皆被門外漢披上佛教外衣,不知神佛二者,其本質、願力迥異,應當究明。

神為六道輪迴的眾生,屬於鬼道之有福德者。或以生前對國家、人類貢獻卓著,後代為掉以追思其恩澤,立廟祭祀。或因民智未開,對自然現象無知,遂於山川雷電產生敬畏之心。人們認為神有掌控萬物的生殺大權,主宰吉凶禍福的能耐,卻不知神本身即是世間凡夫,其宗旨不外以勸善為主,並無圓滿縝密之思想體系。拜神尋求的是現世的庇佑、消災,但無法究竟解脫。其他宗教對所認定的神,則肯定其為獨一無二的,神與人是主僕關係,永遠無法平等。

佛則是放下王位、妻兒,尋求真理的修行者,是出世聖人,徹悟宇宙人生真理,證得通達本性的智慧。 他主張一切吉凶禍福皆由人自招,若不在心地下手,徹底改善自己的思想行為,盲目的崇拜無法趨吉避凶,更不能淨化自己的人格。佛以慈悲喜舍對一切眾生,他是一個指導者,因此佛與人是師生關係,只要依循其教法,人人皆可成佛,因此就本性而言,佛與人是平等的。

*智迷不辨

常有人批判信佛為迷信。何為迷信? 不經審慎思考和理性明辨,迷迷糊糊相信,稱為迷信。批判者往往未曾聽經聞法,甚且連「佛」之本意亦無言以對,即主觀認定佛教為迷信,此批判者豈非更為盲從、迷信?

何謂智信? 凡透過智慧判斷,冷靜觀察,確知為善良美好,能令人解脫者,方去接受、相信,稱為智信。梁啟超嘗言:「佛教乃智信而非迷信。」佛教非但不認同迷信,甚且鼓勵以理性探索質疑,此種寬容大度,實事求是的態度,便是智信的表徵,也是佛教與其他宗教最大的不同。

*民俗外道誤為佛教

民間有許多習俗,或外道種種作為,皆非正信佛教,茲列舉如下:

◎算命看相:以抽籤、卜卦、紫微斗數、摸骨……等方式,斷言一生禍福。此係由於人對自身未來迷惘無措,盼能藉此指引方向,佛教則主張「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自己的起心動念就能決定今後的命運,毋須仰賴算命,應自轉因緣。

◎地理風水:地理風水與南北極、磁場、地下的水流等有關,是有科學依據,合乎自然的。對未斷惑證真的凡夫,確有影響。但已證阿羅漢果者,則所到之處皆是淨土,此正可為「凡夫境轉心,聖人心轉境。」做最佳註腳。然而,佛教注重的是心法,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內在的心性遠比外在的地理更重要。

◎跳神扶乩:此係民間信仰的儀式,以靈媒為橋樑,進行種種祈求。此絕非佛教的產物,而是巫術的範疇。

◎擲杯筊:人無法與神鬼溝通,便依我見自問自答,揣測神意,實則乃是概率問題,並不可信。

◎燒冥紙:始於漢朝紙商的促銷術,沿襲至今,甚且衍生出紙紮冥具,祈令亡者受用的習俗。佛教主張,若欲做功德,當以亡者之名佈施、印經、供養三寶,更能利益亡者。蓋火化冥紙、冥具,僅鬼道受用,然亡者卻未必投胎鬼道。再者,往生錢萬不可燒,以其上印咒文,若火化則視同焚燬經書,罪過不小。

◎殺生害命以為供品:不知情者往往以雞鴨魚肉供佛,以示誠意。然則佛教以慈悲為懷,主張眾生平等,尊重一切有情之生存權。且六道眾生,生生世世互為眷屬,焉知所殺者,非過去生父母骨肉?是以其根本戒規即是——不殺生。

*錯誤認知——消極、悲觀、崇拜偶像

佛教揭開生命的面紗,徹見其本質是苦、空、無常的,對於佛教未深入者,往往依文解義,認定佛教是消極而悲觀的。其實,佛教對造惡消極,對行善度眾則抱持舍我其誰的態度,十分積極。佛教願拔一切眾生之苦,因此是慈「悲」觀,而非「悲」哀觀。更有人批駁出家為不孝、逃避責任。殊不知,多元化的社會,需要各種人才,心靈救度的大任,正有賴僧寶來承擔!

出家乃大丈夫之事,非將相所能為。出家才是真正的大孝,因為出離的是煩惱之家,所做的是紹隆佛種,弘法利生之事。地藏菩薩發願:【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這是何等積極!

外教徒常批評佛教崇拜偶像,但不知佛教施設佛像,乃是方便契合根器,讓禮拜者見賢思齊,學習佛的精神和行為,並非祈求保佑。就如同國旗、國歌、十字架,皆為精神的表徵,佛像亦是表法的。佛教原本就是即相離相,不離世間,不染著世間,而《金剛經》更是名句句破相,何來崇拜偶像之事呢?但得無相,即心即佛。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慧律法師文章列表

品味智者的境界

一、最困難的事。 有人問古希臘哲學家泰勒斯:你認為...

開智慧的妙法--夢參長老的親身經歷

你要是能夠天天誦持〈普賢行願品〉,能開智慧!能消業...

人生百空歌

天也空,地也空,人生渺茫在其中。日也空,月也空,東...

孔子的九條人生智慧

孔子是中國偉大的哲學家,思想家。 孔子哲學的中心思...

大安法師:般若智慧

對於我們很多人來說,如何修智慧、修般若這一塊是非常...

靜波法師:入不二法門品

各位法師、各位居士: 承蒙慧雄大和尚的盛情邀請,來...

把聰明轉變成智慧

大凡立身處世,是最需要聰明和智慧的,但聰明與智慧有...

十條處世必讀勵志格言

一:為人們多多少少做了一點好事,自己失去了很多,也...

【大藏經】佛說無量壽佛名號利益大事因緣經

我聞如是: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千...

【大藏經】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

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卷第一 佛在王舍國靈鷲山中,與...

【大藏經】佛說出家功德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毘舍離國。食時到,入城乞食。時毘...

【大藏經】過去莊嚴劫千佛名經

三劫三千佛緣起(出《觀藥王藥上經》) 宋畺良耶舍譯 爾...

慧律法師《83年逢甲大學佛學問答錄》

(一)問:請師父講一些鼓勵大眾的話 答:說到鼓勵他...

什麼叫做念佛三昧

問: 什麼叫做念佛三昧? 慧律法師答: 念佛三昧就是理...

慧律法師《感受錯誤就會增添煩惱》

信徒問:師父!什麼是開悟? 開悟,就是找到真正的生...

慧律法師《修行人的通病》

諸位法師、諸位新戒子:   大家阿彌陀佛!這一次三...

惟賢長老《佛教哲學的現實意義》

一、現實的定義 現實的定義:顧名思義,現,就是現在...

情不附物

作為漢傳佛教的信徒,我覺得有一個很大的福報,什麼福...

有什麼好爭的

世間萬物萬象,放得下,自然爽心怡神,萬丈洪岩倚碧空...

如何感得地藏菩薩親自給你受戒

【復次未來之世。若在家若出家諸眾生等。欲求受清淨妙...

圓瑛法師《放生開示》

此次北來講經,辱承諸位歡迎,並聘為本會名譽會長,不...

經常觀心中的相狀,就能知道自己的種姓

我們都知道這個識變化多端,我們常說觀心無常,就這個...

找一條真正的成功路

對於出家人而言,成功本來就是一個妄念,是世間人的游...

在這世間我們很多事情都做不了主

依佛法看,怎麼樣才快樂?少欲才能夠滿足,隨緣才能自...

要有速求往生之心

眾生的共業都在面前,我們也沒有能力去扭轉狂瀾。但平...

六字明功德頌

嗡 能消除天界生死苦, 嘛 能消除非天鬥爭苦, 呢 除...

煩惱不斷,無非就是沒有智慧

問: 阿彌陀佛!請問師父,為什麼有的人總是有病,總...

狗媽媽火海救子

近日在智利南部的一個城市,一隻德國牧羊犬上演了火海...

【佛教詞典】割縷淨

割縷,指將布料割為片縷;淨,無罪之意。佛陀規定比丘...

【佛教詞典】袈裟十利

謂袈裟有十種功德,出自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卷五。又作十...

【視頻】天因法師《道宣律師略傳》

天因法師《道宣律師略傳》

【視頻】《德行天下》系列動畫片

《德行天下》系列動畫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