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海濤法師《省思智語》

海濤法師  2010/12/01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1.努力培養良善的心地與睿智的行為,而不要輕易與人辯論,良善的心地和睿智的行為,才是感化邪見眾生的最佳途徑。

2.悲觀的人是在機會中看到危險,樂觀的人是在危險中看到機會。

3.不彰人短,不炫己長,自家有好處,要掩藏幾分,這是涵育以養深。別人不好處,要掩藏幾分,這是渾厚以養大。

4.人往往信賴外在的價值,從金錢身上尋找人生解答,或求諸於力量,結果走上破滅。

5.完名美節,不宜獨任,分些與人,可以遠害全身。辱行污名,不宜全推,引些歸己,可以韜光養德。

6.完美的聲名,或功勳偉業,總是容易受到他人的忌妒,猜疑、怨瞋的。故做為一個君子,便要明哲保身,不能一人獨佔,使人生怨恨誹謗。

7.不要以富貴貧賤論成敗得失,只要能盡心盡力來自利利人。

8.任勞者必堪任怨,任事者必遭批評。怨言之下有慈忍,批評之中藏金玉。

9.內部有了純潔無瑕的心靈,外表才會發出閃爍的光明。

10.任何的生活,都沒有傷感的必要。緬懷過去,更別忘了要策勵將來。常常給自己追溯反省的機會,把握時間去妥善利用人生之旅。

11.人生的目標,是來受報、還願、發願的。人的價值,不在壽命的長短,而在貢獻的大小。

12.用感恩的心、用報恩的心,來做服務的工作,便不會感到倦怠與疲累。

13.隨時隨地心存感激,以財力、體力、智慧、心力、來做一切的奉獻。隨遇而安,隨緣奉獻。

14.人生就像在大海中的孤舟,漂浮不定,何其短暫與脆弱,實應努力掌握自己的方向,堅定自己的意志,在短暫的生命裡,創造無限的永恆,在脆弱的生命中,證得至剛博大的理體。

1.人生一切都是無常的,任何一事物都不能永遠存在。盛極必衰,榮昌的也必然會枯謝,無論何物都逃不過生滅之法,這就是絕對的真理!

2.漫長的人生旅程,如果沒有宗教的信仰,就好比失去指南的大海孤舟,不知歸宿何方。所以說,人不可無宗教信仰。

3.宗教的目的,乃是要導引世人,步上和諧安詳的康莊大道。所以各宗教不應該互相誹謗,讓沒信仰者,更加歧視宗教。

4.處世讓一步為高,退步即進步的張本。待人實一分是福,利人實利己的根基。

5.如果你想擁有更多的知識與經驗,首先應試著去接納別人。以誠懇謙虛的態度,從事心性上的歷煉與修養。

6.不必表現突出奇異,內中有德自會感於表。

7.缺乏真誠,敷衍塞責,歷久露偽,人將鄙棄。

8.人性最大的弱點,就是自大與懶惰。不必羨慕別人的收穫,但問自己是否有在耕耘。

9.生命的意義是為了服務,生活的價值是為了奉獻。

10.厚以待人,嚴以律己,以貢獻代替佔有,以力行代替空言。所謂「不經一番寒徹骨,焉得梅花撲鼻香」。經得起一切考驗的人,成就自然歸於他。

11.常批評別人的缺失,會使自己後患無窮。

12.一個人不要問你的工作貴賤和階級的高低,而要問的是你所作的工作對國家及社會有無貢獻。

13.一個人必須要有清廉的操守,然後才能有偉大的作為。

14.想做一個聰明的人,需細心去聽人家說話,以鎮靜的態度來回答。無話可說的時候,要懂得三緘其口。

15.一切事業的成就,均繫於願力,願力就是創造性的動力。

1.人與人之相處,若能時時抱著感恩的心,則仇恨、忌妒便會消失無蹤,生活才能獲得美滿。

2.知恩報恩為先,利人便是利己。感恩能使我們成長,報恩能助我們成就。

3.面對許多的情況,只管用智慧處理事,以慈悲對待人,而不擔心自己的利害得失,就不會有煩惱了。

4.以無益的話,去佔別人有用的時間,不僅使人討厭,簡直是不道德的。以有用的時間去做無用的事,非但無補實益,簡直是糟蹋人生。

5.立人之極,建佛之因,人道之正果,即大乘之始階。盡吾人的能力,專從事利益人群,便是修習佛的因行。由遵行人倫的道德,養成人格,而漸修菩薩行。

6.要學佛先學做人,要學做人先得經過磨煉。就像一把鋒利的刀一樣,先要經過千錘百煉,然後細心地去琢磨,才能成為得心應手的利器。

7.一個發菩薩願的修行者,應該時常提醒自己,生命就在呼吸間。所以只要認為是自利與利他的事,就不必畏懼旁外的是非,只管勇往直前地去完成它。

8.一個修行者,在漫長的歲月當中,必定會遭遇到無數外力的摧殘,但卻依舊要傲然地挺立。

9.一個學佛者,更要從清靜的生活中,去學習如何甘於淡泊、如何莊嚴自己、如何在逆境中處於泰然、在順境中不迷失自己。

10.《大智度論》云:「五度如盲,般若為導。」

11.唯有般若,才是佛法不共於世間哲學與宗教的分水嶺。唯有般若,才能開顯佛法的究竟真義。

12.善學佛者:依心不依古,依義不依語,隨時變通,巧逗人意。依天人界,進化界,種種學問,種種藝術,發明真理,俾益有情,是謂行菩薩道。

1.仁愛與慈悲的反面即是煩惱與染污,就是貪、瞋、癡三毒。這些煩惱與染污會阻止我們發展仁愛與慈悲。

2.我們最大的敵人,便是自認為比他人了不起,這會給我們和他人帶來毀滅性的災難。

3.若希望人際關係相處得好,就要把心量放大,多接納人,多包容人。只要自己的心態改變,環境也會跟著改變,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好與壞。

4.世間無常,要有一個安定的生活然後才能安心的人,恐怕永遠陷於不安之中。能夠調整自心,隨遇而安,才是真正的安心之道。

5.「娑婆」是印度語,本義為「堪忍」,本來就帶有痛苦、受諸煩惱的意思。因此在娑婆世界的人,若是想尋求長久的安穩和快樂,無疑是緣木求魚。

6.自我愛惜心念和煩惱的解藥是佛法,因為佛法是它們的相反。

7.愛心是對萬物持續的溫暖關懷,一個人若只有智慧而沒有悲心、愛心,仍舊是一種冷漠的心態,甚至可能變成自利的邪見。

8.一個心懷悲心的學佛人,必然是神清氣爽, 越來越快樂的人。

9.一個修行、學佛的人,精神生活會更加豐富,人生許多無可避免的不如意之事,也不會傷害到他。

10.善惡因果報應和佛菩薩的靈感道理雖然很容易懂,可是能徹底相信的卻不多。這所謂信,不是口頭說說的信,是要內心切切實實去信的。

11.龍樹菩薩曾說,智與信必須攜手並進。信為高級轉世之因,智為覺悟之源,也有句話說「信心來自於清楚的認識」;換句話說,就是要知道我們為何而信。

12.以「正覺」為人生目標的生活,就是時時保持一個願行——正確不謬地覺察世間萬有本質的真相,並以身語、意去切合這種覺察,恆常安住於大樂、自在、寂靜的境界。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海濤法師文章列表

印光大師法語菁華

第一集 1、世之變亂之由奚在乎?一言以蔽之,眾生貪...

星雲大師:欲作佛門龍象,先做眾生馬牛

先從做人起 在佛經裡有這樣的兩句話:欲成最佳龍象,...

蓮池大師《彌陀疏鈔》念佛法語

1最先根本文: 求生淨土,信為最先。從始至終,信為根...

十句蘊含大智慧的話

1、炫耀什麼,缺少什麼;掩飾什麼,自卑什麼。所謂正...

弘一大師晚晴集

1、若失本心,即當懺悔,懺悔之法,是為清涼。(金剛...

十首著名悟道禪詩

一、唐寒山《寒山詩》 水清澄澄瑩。徹底自然見; 心中...

印光大師談應對災難法語

即災殃翻為善導,轉熱惱直下清涼 (因鄰火延燒,物屋一...

九幅寺院佛系楹聯,感受清涼智慧【圖】

九幅寺院佛系楹聯,一起感受清涼智慧...

【大藏經】【註音版】金光明最勝王經

金光明最勝王經...

【大藏經】【註音版】大悲咒修持儀軌

大悲咒修持儀軌...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雨寶陀羅尼經

佛說雨寶陀羅尼經...

【大藏經】譔集百緣經

譔集百緣經卷第一 菩薩授記品第一 (一)滿賢婆羅門遙...

迴向給眾生,眾生是不是能得到利益

還有人問,這個迴向眾生,眾生是不是能得到真實的利益...

若還不修行淨土法門,可痛惜哉

我們今生好不容易得人身,好不容易聞佛法,好不容易聞...

化導二乘行人回小向大,發意往生

四、化導二乘執空不修淨土者,良以乍得我空,即生耽滯...

增長業與不增長業

我們看到業果的相續跟不相續的兩種因緣,接下來我們來...

陪病人念佛的經驗

以前我在醫院當醫生,發現很多的患者,不能夠接受傳統...

人相貌千差萬別的原因

世上的人,長相千差萬別,全世界的人找不出長相一樣的...

專注聽法的阿難尊者

佛陀告訴比丘們:佛起大慈悲心,想要讓弟子們了解念佛...

煩惱太重,是你想太多了

我們看第三段的煩惱濁。煩惱濁是由想陰引生的。想的意...

佛者覺也,是覺悟到什麼呢

我們前面講到佛者覺也,那麼到底覺悟是覺悟什麼事情呢...

受菩薩戒後無法堅持,是否要墮地獄

問: 弟子2007年在東林祖庭受了菩薩戒,回家後只堅持了...

梁桂英老居士往生記

一、母親的苦難人生 我的母親梁桂英居士,1936年7月出...

唯有念佛求生淨土最為捷要

佛說修行出生死法,方便多門,唯有念佛求生淨土,最為...

【佛教詞典】樹頭

(職位)禪家司莊園之樹木者。見象器箋七。...

【佛教詞典】他作論

【他作論】 p0485 瑜伽八十七卷六頁云:若欲一切皆自在...

【視頻】妙境法師《金師子與浣衣子》

妙境法師《金師子與浣衣子》

【視頻】妙境法師《五百位乞兒的故事》

妙境法師《五百位乞兒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