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說龍施菩薩本起經

西晉三藏法師竺法護譯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聞如是。一時佛游維耶離奈女樹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五千菩薩。及無央數天人。時佛說經眾會皆定。龍施菩薩立於佛前作師子吼。嗟嘆大乘說前世行。積功累德不惜身命。不計吾我無所希求。白佛言。過去世時有一般遮旬在叢樹下。精進行道心無所著。常愍十方人及蠕動之類。行四等心慈悲喜護。常食果蓏而飲泉水。不慕世榮無所貪惜。得五神通以自娛樂。何等為五。眼能徹視。耳能徹聽。身能飛行。了眾人根。自知本末。在其山中。誦習經義晝夜不懈。時有毒蛇。見般遮旬晝夜誦經心大歡悅。前詣般遮旬所稽首作禮。取草用掃含水灑地。供事道人不敢懈慢。常在左側聽經不離。般遮旬所說經。毒蛇輒悉諷誦。如是數月之中轉向冬寒。樹木華果遂復欲盡。般遮旬心念言。冬寒以至華果以盡無所依怙。我今當還止於人間。便取衣缽即欲發去。

毒蛇時見悲泣淚出。白道人言。欲何至乎。道人答曰。寒冷且至亦無屋舍。華果復盡無以自活。故相捨去欲入郡國。毒蛇聞之益甚悲哀。白道人言。道人在此如依太山。晝夜樂法其心不傾。今捨我去無所恃怙。願見愍傷我身可憐。道人答曰。吾有四大常當衣食以自住立。今此山中亦無供具。雖有慈心不能自在。毒蛇白曰。今此山中樹木參天泉水流行。百鳥嚶嚶甚可娛樂何為捨焉。唯願道人勿見棄捐。今雖當去。欲從其後奉侍道人。不敢住留。在此愁思但有死憂。

道人答曰。卿為毒蛇眾人所憎。見者欲害無有愛樂。或於道中虎狼毒蟲。蜚鳥走獸共害汝身。今實悢悢無有已。已雖有是心不得自在。願卿住此思道念德。精進自守忍諸困厄。若前強健後年復會。道人悲泣收淚而去。毒蛇涕零不能自止。貪見道人無有極已。便即上樹遙望道人。觀視若行察其所避。道人不現轉復上行。適復不現上盡樹頭。遙望道人遂遠不現。毒蛇益悲自責悔言。身罪所致失善道人。前世愚癡多犯眾惡。淫劮瞋恚闇冥放逸。懈怠無知不奉精進。迷亂不止其心不一。不值佛世遠離正法。失大智慧違遠至明。從苦入苦離波羅蜜。墮於五道蟲蛾蚤虱。今受蛇身為人所憎。皆是身過不由他人。天上世間豪貴無常。何況我此含毒之身。展轉生死譬如車輪。

爾時毒蛇自說瑕惡。身意靜然但還自責。今此危身不足貪惜。不顧軀命此無所著。便從樹上自投於下。未及至地。墮樹岐間身絕兩分。便即命過生兜術天。得見光明即自思惟。便識宿命。我在世時身為毒蛇。奉侍道人行正遠邪。精進不懈伏恶心魔。視其身命譬如土沙。知命非常自投樹下。於彼壽終來生此上。便於天上從諸玉女及與天子各持香華散毒蛇上。便自說言。今此蛇身雖為毒惡。於我大厚終不為薄。精進行法心無所著。絕其壽命得上為天。今故來下欲報其恩。便復行詣般遮旬所。稽首作禮供養華香。嗟嘆功德皆共稱譽。今此道人無有等侶。行大慈悲無有親疏。教授一切令離三塗。本為毒蛇視如赤子。憂念一切此功德大。欲報其恩何時能達。適說是已便還去上兜術天。

  皆從諸天人  行詣彌勒前

  俱稽首作禮  其心悉等平

  見彌勒歡喜  禮畢住一面

  彌勒為說法  皆得無從生

  天上壽終後  來生於世間

  長者須福家  作女意甚明

  端名曰龍施  除去諸欲情

  時佛來詣捨  眉間放光明

  時女在浴室  志意用愕驚

  便即上樓觀  見佛功德正

  諸根悉寂定  三十二相明

  女心即歡喜  今逮得安寧

  當供養佛法  便發菩提心

  時魔聞知之  心中為愁思

  此女髮道意  盡我境界人

  已下變為父  具說艱惱事

  佛今現在世  功德甚尊特

  菩薩多勤苦  羅漢疾易得

  時女即對曰  父言無義理

  佛智譬虛空  羅漢如芥子

  猶是以觀之  小道無高士

  佛德如巨海  度人無極已

  時魔謂女言  汝今何愚癡

  菩薩甚勤苦  得道無有期

  假使欲得佛  當不惜軀命

  從樓自投地  乃知女妙英

  精進無所著  可得無上正

  時女住欄邊  向佛叉手言

  我用一切故  願佛知我誠

  便自投樓下  逮得無從生

  變為男子形  阿難乃怖驚

  叉手正衣服  白佛天中天

  今我意甚怪  此為何等焉

  一切皆愚癡  願佛現大明

  時佛告阿難  汝見此女不

  自投於虛空  轉作男子身

  不獨今棄軀  前世亦復爾

  已更事萬佛  精進無懈止

  卻後當來世  供養如恆沙

  便當得作佛  號名曰龍上

  在第一大會  度脫諸天人

  其數難屢陳  譬之如浮雲

  爾時佛治世  快樂無有極

  飲食皆自然  譬如忉利天

  於是龍施身  住立在佛前

  報其父母言  聽我作沙門

  父母即聽之  侍從五百人

  及八百天神  皆發無上心

  爾時魔愁毒  悔恨無所陳

  龍施白佛言  願愍一切人

  為斷十二海  除去諸苦辛

  用眾愚癡故  多說大珍寶

  時佛便講法  五百侍從人

  皆得無從生  及八百諸天

  得不起法忍  彼時龍施身

  便住於佛前  自說過世行

  求道甚苦勤  不用己身故

  但為一切人  如來之功德

  不可具說陳  爾時般遮旬

  今則是世尊  其毒蛇之軀

  今是龍施身  時五百玉女

  今是五百人  八百諸天子

  共志無等倫  菩薩所示現

  猶為有所因  欲嘆其功德

  終無能盡焉  彼龍施菩薩

  作師子吼時  無數諸天人

  皆發無上真  一切皆歡喜

  作禮於佛前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註音版】梵網經菩薩戒本(誦戒專用)

梵網經菩薩戒本(誦戒專用)...

【註音版】普賢菩薩行願品

(根據印光大師校定本校對)...

菩薩行五十緣身經

佛在羅閱祇耆闍崛山中,時與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比丘...

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時稱...

十不二門指要鈔

指要鈔序 宋東山沙門遵式述 大教隆夷存乎其人,諸祖既...

大乘寶月童子問法經

大乘寶月童子問法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少卿...

心銘

心性不生,何須知見。本無一法,誰論熏煉。 往返無端...

四明十義書

重刻四明十義書序 圓宗觀道曠遠深絕。必須稟宗匠之開...

佛說彌勒下生成佛經

佛說彌勒下生成佛經 後秦龜茲國三藏鳩摩羅什譯 大智捨...

浴佛儀軌

一、迎請太子佛像 法會開始前,先在大殿內擺設香湯盆...

佛說文殊師利巡行經

佛說文殊師利巡行經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譯 如是我聞...

晚課蒙山施食儀

蒙山施食儀軌(念誦前應備淨水淨飯等) 一、華嚴經偈...

佛說聖法印經

佛說聖法印經(天竺名阿遮曇摩文圖) 西晉月氏國三藏竺...

慈悲喜捨,我們平時可以這樣做

第一個慈心。這個慈心,先發一個減少別人的負擔,減少...

比寶石還貴重的東西

有一個雲遊四方的修道人,途中,撿到一顆珍奇的寶石,...

慈悲喜捨四無量心的修學

從究竟意義來說,四無量心是我們每個人提升精神層面的...

大慈大悲大喜大捨

大家觀自在,今天是農曆九月十九日,一般民間也稱這天...

常行柔和忍辱法,安住慈悲喜捨中

我們怎麼樣來長養我們的四無量心呢?《華嚴經》告訴我...

【佛教詞典】煩惱障相

【煩惱障相】 p1192 辯中邊論上卷十頁云:頌曰:九種煩...

【佛教詞典】五解脫輪

(術語)金剛界五智如來所住之五大月輪也。五大月輪是...

大小乘經典對提婆達多的描述為何不一樣

是故當知,身觸為緣,生身識界,三處都無,則身與觸,...

寧願做傻瓜

從前有一個禪師叫作無相大師。無相大師給弟子開示的時...

佛法的大要--因果

今天承劉典獄長之邀,來和各位講講佛法。佛法的大要,...

佛也有壽命的嗎

問: 佛有壽限嗎?如何理解此佛壽命多少多少劫?劫後...

蕅益大師病中念佛的感悟

蕅益祖師五十六歲,這一年臥病靈峰,整個夏天,大病發...

梵網經菩薩戒為何如此殊勝

從教理上來看 天台祖師把佛一代時教分為四種教,叫藏、...

淨界法師: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導讀

第1講 第2講 第3講 第4講 第5講 第6講 第7講 第8講 第...

這放不下,那丟不開,哪會相應啊

這人吶!在佛法中就怕沒有一點染,沒有一點信心,那就...

行善如果求回報,心就有了罣礙

從過去佛到現在佛,諸佛關於佛教的教義,有一個概括,...

境無好壞,好壞起於心

境緣無好壞,好壞起於心。愚人除境不除心,至人除心不...

佛菩薩的名號功德

名號是什麼意思呢?我們稱為聖號,聖號就是聖人的名號...

佛教中的財神是誰

在佛教中,雖然沒有專門稱呼財神的說法的。但是佛和大...

【視頻】晚課單日(靈鷲山)

晚課單日(靈鷲山)

【視頻】早課(江蘇東台彌陀寺)

早課(江蘇東台彌陀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