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供五百羅漢儀軌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施主至。客堂應酬。即報方丈。次令照客。捧香儀點明。送方丈香案上。交代衣缽侍者。次領施主至方丈。見住持作禮。住持以禮接待。稱美數語。茶畢。知客送單。或當日來去。即不送單。

預日客堂掛牌。(牌雲)明日早粥後。齋供羅漢。香燈師五人。上供十人。列名於左。(某某)師(某某)師(以上五人為香燈)(某某)師(某某)師(以上十人候上供)。

庫房預備燭檯二百五十對。香爐二百五十個。小碗一千五百個。竹箸五百雙。茶鐘五百隻。飯菜水果齊備。至正日清晨。廚房人齊相[邦/巾]。燒菜一大鍋。可盛小碗五百。煮飯一大鍋。可盛小碗五百。天明時。香燈五人。先往庫房取水果取碗取短燭五百枝。(即四兩頭)燭檯二百五十對。香爐二百五十個。每人管一百位羅漢。每位前一茶。一雙箸。一果。一菜。一枝燭。香爐兩位合一個。茶。箸。果。俱供周已。方點香燭。次茶。次飯。又堂之正中面前。置大方桌。兩張橫[打-丁+品]。可供十六大羅漢等牌位。設香花燈塗果。併用十菜。每一牌位。一茶。一雙箸。一飯。又面前離三尺許。用長桌三張並擺。上供疏牌十三位。見下上供中。亦置香燭。及供羅漢科儀十部。每部用經蓋覆之。手爐十把。俱齊備已。時至。知客先請上供師。搭衣持具。進羅漢堂。次請齋主拈香。到已。十師展具三拜。齋主先至中間普供位前拈香。】

(眾唱香讚雲)

香才爇。

雲騰寶鼎中。

旃檀沉乳真堪供。

香雲繚繞蓮花動。

十方諸佛下天宮。

天台山羅漢。

來受人間供。

香雲蓋菩薩摩訶薩。(三稱。維那舉雲)

一切恭敬(眾齊執香爐。作梵唱雲)。

一心頂禮。十方法界常住三寶(拜已。維那按磬白雲)。

伏以。人分七方便。自加行至於停心。位列四沙門。由無學訖於見道。是皆知苦斷集。帶果行因。為析法之權根。會人空之真理。至若證已辦地。入大乘門。其所學般。若同。是故與菩薩共。內秘大心之行。外聞佛道之聲。既皆為賢聖之僧。故應受人天之供。惟願妙堪佛囑。熟此方震旦之緣。允副凡情。受茲日檀那之供。密回慧照。俯運悲懷。冀普度於迷流俾咸登於樂土。(大眾和雲)故我一心。虔誠奉請(白已。眾僧施主一拜)。

一心奉請。盡虛空。遍法界。十方常住諸佛法僧。

一心奉請。娑婆教主。本師釋迦牟尼文佛。

一心奉請。盡虛空遍法界。十方常住諸 聲聞僧。並諸眷屬 (以下尼位。俱上加一心奉請。未結並諸眷屬句。同此)。

常隨佛後。千二百五十五大阿羅漢。

鹿苑先度五比丘。最後須跋陀羅諸阿羅漢。

世尊高弟。大迦葉。阿難陀等。十大弟子。

靈山聞法。大比丘眾萬二千大阿羅漢。

靈山得記學地無學地。諸大聲聞眾。

五時聞法學地無學地。諸大聲聞眾。

世尊滅後。結集三藏。阿難陀等諸阿羅漢。

世尊滅後。正像法中。歷祖所度諸阿羅漢。

住世十六大阿羅漢。萬六千九百弟子眾。

某州某縣。(即本處地名)某寺(即本寺名)住世。五百大阿羅漢。

惟願不違本誓。哀憫有情。是日今時。降臨法會(請畢一拜。三請時。維那想一切羅漢。皆以天眼照見。大耳遙聞。他心悉知。嚴肅威議。從空而至。○他本未加慧俱。通教二位。即前十位之別出。似不必加。必請畢唱讚偈)。

初度五人僧寶始 世尊高弟飲光倫 靈山一會實多徒 萬二千人無學侶 須跋陀羅居最後 五時聞法數難知  涅槃已過眾聲聞 三藏遺言俱結集 十六真人親受囑 未來為世福田師 十方常住聖賢僧 於此一時俱奉供(讚畢。煞下鼓鈸一陣。維那舉緩腔。悅眾鳴小魚。眾齊聲緩緩念)。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眾師。施主。俱向上一問訊。徐徐緩行。將合堂羅漢前。右繞經行一匝。施主每爐中。上香一炷。一問訊。香燈師持香。隨施主後。待上香畢。俱歸位立定。收佛號。煞下鼓鈸一陣。施主再拈香。設拜。長跪。合掌。悅眾鳴引磬。一字一擊。齊聲上供雲)。

南無常住十方佛法僧。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盡虛空。遍法界。十方常住諸聲聞僧。南無常隨佛。後千二百五十五大阿羅漢。南無鹿苑先度五比丘。最後須跋陀羅諸阿羅漢。南無世尊高弟大迦葉。阿難陀等。大阿羅漢。南無靈山聞法大比丘眾。萬二千大阿羅漢。南無靈山得記。學地。無學地。諸大聲聞眾。南無五時聞法。學地。無學地。諸大聲聞眾。南無世尊滅後。結集三藏。阿難陀等。諸阿羅漢。南無世尊滅後。正像法中。歷祖所度。諸阿羅漢。南無住世十六大阿羅漢萬六千九百弟子羅漢。南無本寺堂內。住世五百。大阿羅漢(三遍。次舉變食咒。二十一遍。甘露咒。普供養咒。各七遍即舉)。

南無十方常住三寶(三稱。維那宣疏雲)。

伏以。栴檀林裡。元無異嗅之香。獅子窟中。盡是驚群之吼。敢通誠款。仰吁慈悲。今據大清國云云居住。奉佛營齋。供呈羅漢。祈恩錫慶弟子(某甲)。端肅投誠。至心上叩。中天至聖。牟尼世尊。常隨聖眾。諸大羅漢。金蓮座下。恭通情旨(年庚及所求事)切念。智超無漏。道契真空。神通來往。示瞬息於天上人間。秘現幽深。忘優劣於聲聞大乘。欣逢勝事。瞻聖相以登堂。敬潔香饈。迎寶幡而赴供。希垂慧眼。允納虔衷。由是涓今年月日。恭詣某寺。敬輸淨資。仗憑僧眾。嚴淨齋廚。誠修禪悅。上供佛法僧常住三寶。本寺堂中半千應供羅漢。應化大士。證聖尊者。總此香齋。普同供養。伏願。法門挺異。祖焰添輝。檀那衍慶。海眾安和。冀副凡情。總憑慈力。右疏恭請三寶證明。供奉羅漢文疏 年 月 日(某甲)謹疏(宣畢。結迴向贊云)。

△(若施主別有祈求心願於疏中加入)。

福田應供。行德汪洋。內秘外現永流芳。代佛廣宣揚。受敕難忘。住世作舟航。南無諸大阿羅漢尊者(三稱已。三拜。各回本處。知客領齋主到客堂用茶。香燈五人。即速收供菜。回廚房。以應午齋大眾用。水果歸庫房。候設齋時。散供大眾。其餘仍照飯僧儀軌。所說。小食後。上供十人。往羅漢堂中禮羅漢。每時一百。第一時。先總禮共十二位。見前上供巾。次禮十六住世羅漢)。

一心頂禮。賓度羅(翻不動。字也)跋囉惰闍(翻捷疾。姓也)尊者(以下每位。上加一心頂禮。下添尊者。同此)。

△(此尊者。與千阿羅漢。多分住西瞿耶尼洲 一)迦諾迦伐蹉。(與五百羅漢。多住北方迦濕彌羅國 二)。迦諾迦跋釐惰闍。(與六百羅漢。多住東勝洲 三)蘇頻陀。(與七百羅漢。住北俱盧洲 四)諾詎羅。(翻鼠狼山。與八百羅漢住南贍部洲 五)跋陀羅。(翻好質。與九百羅漢。多住耽沒羅洲 六)迦哩迦。(與千羅漢。住僧伽茶洲。七)伐闍羅弗多羅。(與千一百羅漢。住缽剌拏洲。八)戍博迦。(與九百羅漢。住香醉山。九)半託迦。(與千三百羅漢。住三十三天。十)囉怙羅。(翻執日。與千一百羅漢。住畢利颺瞿洲 十一)那伽犀那。(與千二百羅漢。住半度波山 十二)因揭陀。(與一千三百羅漢。住廣脅山中。十三)伐那婆斯。(與千四百羅漢。住可住山。十四)阿氏多。(與千五百羅漢住鷲峰山。十五)注茶半託迦(與千六百羅漢住持軸山。十六)。

五百之第一

一心頂禮。阿若憍陳如尊者。(一每位。上加一心頂禮。末添尊者。皆同此)。阿泥樓(二)。有賢無垢(三)。須跋陀羅(四)。迦留陀夷(五)。聞聲得果(六)。旃檀藏王(七)。施幢無垢(八)。憍梵般提(九)。因陀得惠(十)。迦那行那(十一)。婆蘇槃豆(二)。法界四樂(三)。優樓頻螺(四)。佛陀密多(五)。那提迦葉(六)。那羅延目(七)。佛陀難提(八)。末田底迦(九)。難陀多化(十二)。優波鞠多(廿一)。僧迦那捨(二)。教說常住(三)。商那和修(四)。達磨波羅(五)。迦那迦葉(六)。定果得業(七)。莊嚴無憂(八)。憶恃因緣(九)。迦那提婆(十三)。破邪神通(卅一)。堅持三字(二)。阿[少/兔]樓陀(三)。鳩摩羅多(四)。毒龍皈依(五)。同聲稽首(六)。毗羅胝子(七)。伐蘇密多(八)。闍提首那(九)。僧伽耶舍(十四)。慈愍世間(一)。獻花提記(二)。眼光定力(三)。伽耶舍那(四)。莎底苾芻(五)。婆闍提婆(六)。解空無垢(七)。伏陀密多(八)。富那夜捨(九)。伽耶天眼(十五)。不著世間(一)。解空第一(二)。羅度無盡(三)。金剛破魔(四)。願護世間(五)。無憂禪定(六)。無作惠善(七)。十劫惠善(八)。栴檀得香(九)。金山覺意(十六)。無業索淨(一)。摩呵剎利(二)。無量本行(三)。一念解空(四)。觀身無常(五)。千劫悲願(六)。瞿羅那捨(七)。解空定空(八)。成就因緣(九)。堅通精進(十七)。薩陀波侖(一)。幹陀訶利(二)。解空自在(三)。摩訶注那(四)。見人飛騰(五)。不空不有(六)。周利槃特(七)。瞿沙比丘(八)。師子比丘(九)。修行不著(十八)。畢陵伽蹉(一)。摩利不動(二)。三昧甘露(三)。解空無名(四)。七佛難提(五)。金剛精進(六)。方便法藏(七)。觀行輪月(八)。阿那邠提(九)。拂塵三昧(十九)。摩訶俱絺(一)。辟支轉智(二)。山頂龍眾(三)。羅網思維(四)。劫賓覆藏(五)。神通億旦(六)。具壽俱提(七)。法王菩提(八)。法藏永劫(九)。善往(一百)。

第二百起

一心頂禮。除憂尊者。(一百一位)。大忍(二)。無邊自在(三)。妙懼(四)。嚴土(五)。金髻(六)。雷德(七)。雷音(八)。香像(九)。馬頭(十)。明首(十一)。金首(一)。敬首(三)。眾首(四)。辨德(五)。孱提(六)。悟達(七)。法燈(八)。離垢(九)。境界(十二)。馬勝(一)。天王(二)。無勝(三)。月淨(四)。不動(五)。休息(六)。調達(七)。普光(八)。智積(九)。寶幢(十三)。善惠(一)。善眼(二)。寶湧(三)。寶見(四)。惠積(五)。慧持(六)。寶勝(七)。道仙(八)。帝網(九)。明網(十四)。寶光(一)。善調(二)。奮迅(三)。修道(四)。大相(五)。尊往(六)。持世(七)。光音(八)。權教(九)。善思(十五)。法眼(一)。梵勝(二)。光曜(三)。直意(四)。摩帝(五)。慧寬(六)。無勝(七)。曇摩(八)。歡喜(九)。遊戲(十六)。道世(一)。明照(二)。普等(三)。慧作(四)。助歡(五)。難勝(六)。善德(七)。寶涯(八)。觀身(九)。華王(十七)。德首(一)。喜見(二)。善宿(三)。善意(四)。愛光(五)。華光(六)。善見(七)。善根(八)。德頂(九)。妙臂(八十)。龍猛(一)。弗沙(二)。德光(三)。散結(四)。淨正(五)。善觀(六)。大力(七)。電光(八)。寶伏(九)。善星(九十)。羅旬(一)。慈地(二)。慶友(三)。世友(四)。滿宿(五)。闡陀(六)。月淨(七此□第一百二十四位同名)。大天(八)。淨藏(九)。淨眼(二百)。

第三百起

一心頂禮。波羅密尊者(二百一位)。俱那含(二)。三昧聲(三)。菩薩聲(四)。吉祥咒(五)。缽多羅(六)。無邊身(七)。賢劫首(八)。金剛味(九)。乘味(十)。婆私吒(十一)。心平等(二)。不可比(三)。樂覆藏(四)。火焰身(五)。頗羅墮(六)。斷煩惱(七)。薄俱羅(八)。利婆多(九)。護妙法(二十)。最勝意(一)。須彌燈(二)。沒特伽(三)。彌沙塞(四)。善圓滿(五)。波頭摩(六)。智慧燈(七)。栴檀藏(八)。迦難留(九)。香焰幢(三十)。阿濕毗(一)。摩尼寶(二)。福首(三)。利婆彌(四)。捨遮獨(五)。斷業(六)。歡喜智(七)。幹陀羅(八)。莎伽陀(九)。須彌望(四十)。持善法(一)。提多迦(二)。水潮聲(三)。智慧海(四)。眾具德(五)。不思議(六)。彌遮仙(七)。尼馱伽(八)。首正念(九)。淨居提(五十)。梵音天(一)。因地果(二)。覺性解(三)。精進山(四)。無量光(五)。不動意(六)。修善業(七)。阿逸多(八)。孫陀羅(九)。聖峰惠(六十)。曼殊行(一)。阿利多(二)。法輪山(三)。眾和合(四)。法無住(五)。天鼓聲(六)。如意輪(七)。首光焰(八)。無比校(九)。多伽樓(七十)。利利婆多(一)。普賢行(二)。持三昧(三)。威德聲(四)。利婆(五)。名無盡(六)。阿那悉(七)。普勝山(八)。辨才主(九)。行化國(八十)。聲龍種(一)。誓南山(二)。富伽耶(三)。行傳法(四)。香金首(五)。摩拏羅(六)。光普現(七)。惠依正(八)。降魔軍(九)。首焰光(九十)。持大醫(一)。藏律行(二)。德自在(三)。服龍王(四)。闍夜多(五)。秦摩利(六)。義法勝(七)。施婆羅(八)。闡提魔(九)。王住道(三百)。

第四百起

一心頂禮。無垢行尊者(三百一位)。可波羅(二)。聲歸依(三)。禪定果(四)。不退法(五)。僧伽耶(六)。達磨真(七)。持善法(八)。受勝果(九)。心勝修(十)。會法藏(十一)。常歡喜(二)。威儀多(三)。頭陀僧(四)。議洗腸(五)。德淨悟(六)。無垢藏(七)。降伏魔(八)。阿僧伽(九)。金富樂(二十)。頓悟(一)。周陀婆(二)。住世間(三)。燈道首(四)。甘露法(五)。自在王(六)。須達那(七)。超法雨(八)。德妙法(九)。士應真(三十)。堅固心(一)。聲向應(二)。應赴供(三)。塵劫空(四)。光明燈(五)。執寶炬(六)。功德相(七)。忍生心(八)。阿氏多(九)。白香象(四十)。識目生(一)。讚歎願(二)。定拂羅(三)。聲引眾(四)。離諍語(五)。鳩捨尊(六)。郁多羅(七)。福業除(八)。羅餘習(九)。大藥尊(五十)。勝解空(一)。修無德(二)。喜無著(三)。罥蓋尊(四)。栴檀羅(五)。心定論(六)。庵羅滿(七)。頂生尊(八)。薩和壇(九)。真福德(六十)。須那利(一)。熹見尊(二)。韋藍王(三)。提婆長(四)。成大利(五)。法首(六)。蘇頓陀(七)。眾德首(八)。金剛藏(九)。瞿伽利(七十)。日照明(一)。無垢藏(二。此與第三百十七位同名)。除疑網(三)。無量明(四)。除眾憂(五)。無垢德(六)。光明網(七)。善修行(八)。坐清涼(九)。無憂眼(八十)。去蓋障(一)。自明尊(二)。和倫調(三)。淨除垢(四)。去諸業(五)。慈仁尊(六)。無盡慈(七)。颯陀怒(八)。那羅達(九)。行願持(九十)。天眼尊(一)。無盡智(二)。編具足(三)。寶蓋尊(四)。神通化(五)。思善識(六)。喜信淨(七)。摩訶南(八)。無量光(九)。金剛惠(四百)。

第五百起

一心頂禮。伏虎施尊者。(四百一位)。幻化空(二)。金剛明(三)。蓮花淨(四)。拘那意(五)。賢首尊(六)。調定藏(七)。利益羅(八)。無量光(九。此與第三百九十九位同名)。無垢稱(十)。大音聲(十一)。大威光(二)。自在王(三此與第三百二十六位同名)。明世果(四)。最上尊(五)。金剛尊(六)。蠲慢意(七)。最無比(八)。超絕倫(九)。月菩提(二十)。持世界(一)。定華智(二)。無邊勝(三)。最勝幢(四)。棄惡法(五)。無礙行(六)。普莊嚴(七)。無盡慈(八。此與第三百八十七位同名)。常悲愍(九)。大塵障(三十)。光焰明(一)。智眼明(二)。堅固行(三)。澍雲雨(四)。不動羅(五)。普光明(六)。心觀淨(七)。那羅德(八)。法上尊(九)。師子尊(四十)。精進辨(一)。樂說果(二)。觀無邊(三)。破邪見(四)。師子翻(五)。無憂德(六)。行無邊(七)。惠金剛(八)。義成就(九)。善住義(五十)。信證尊(一)。行敬端(二)。德普洽(三)。師子作(四)。行忍慈(五)。無相空(六)。勇精進(七)。勝清淨(八)。有性空(九)。淨那羅(六十)。法自在(一)。師子頰(二)。大賢光(三)。摩訶羅(四)。音調敏(五)。師子臆(六)。壞魔軍(七)。分別身(八)。淨解脫(九)。質直行(七十)。智仁慈(一)。具足儀(二)。如意雜(三)。大識妙(四)。劫賓那(五)。普焰光(六)。高遠行(七)。得佛智(八)。寂靜行(九)。悟真常(八十)。破魔賊(一)。滅惡趣(二)。性海通(三)。妙法通(四)。慜不息(五)。攝眾心(六)。道大眾(七)。常隱行(八)。菩薩慈(九)。拔眾苦(九十)。尋聲應(一)。數劫空(二)。注法水(三)。得法空(四)。惠廣增(五)。六根盡(六)。跋陀羅(七)。思薩埵(八)。注茶迦(九)。缽利羅(五百)。願事眾(五百一位)。

(拜竟。少頃。迴向。香燈師預焚香在手。知客領施主中間拈香。設拜。眾師唱香讚畢。維那舉)天上天下無如佛。(四句偈已。仍如奉請時。出位右繞。仍念釋迦佛名。施主各各上香。問訊已。歸位。收佛號。宣疏。化疏。舉福田應供云云。羅漢讚見前。維那舉雲)修齋功德殊勝行(迴向偈已。三皈依畢。各回本處)。

【證義曰。三藏法數雲。梵語阿羅漢。華言無學。謂其生死已盡。無法可學。又云無生。謂其斷見思惑盡。無復三界受生。又云應供。謂其應受人天供養。又云殺賊。謂其能殺煩惱之賊。以其皆具三明六通無量功德。故稱為大。此阿羅漢。承佛敕故。以神通力。延自壽量。住於世間。守護正法。至今猶未入滅。若遇世間。設大施無遮會時。即同諸眷屬。蔽隱聖儀。同於凡流。密受供養。令施者得勝果報。法華經云。我等今者。真是聲聞。以佛道聲。令一切聞。我等今者。真阿羅漢。於諸世間。天人魔梵。普於其中。應受供養。據此。供養羅漢。福德果報。俱不可思議。昔無相真禪師。供羅漢頌曰。應供真人著眼高。海山來往不辭勞。也知為瑞為祥處。惹得天花上毳袍。石樑方廣路非遙。簷卜堂中信手招。尊者半千誰是主。海天雲靜月輪高。】


上篇:祝釋迦牟尼佛成道儀(隨早課)

下篇:藥師佛聖誕祝聖儀軌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諸宗部目錄

【註音版】地藏菩薩本願經

根據弘化社《地藏菩薩本願經》流通本印本校對註音。...

梵網經菩薩戒本

【依東林寺版本】 (舉香讚) 爐香乍熱。法界蒙熏。諸...

大方廣佛華嚴經(80卷)

大周新譯大方廣佛華嚴經序 天冊金輪聖神皇帝製 蓋聞:...

大般涅槃經

大般涅槃經序 後秦釋道朗撰 大般涅槃經者,蓋是法身之...

【註音版】在家菩薩戒六重二十八輕戒課誦儀規

在家菩薩戒六重二十八輕戒課誦儀規...

祝釋迦牟尼佛成道儀(隨早課)

一、香讚 戒定真香 焚起沖天上 弟子虔誠 熱在金爐上...

【註音版】大勢至菩薩聖誕祝儀

本祝儀根據《靈岩山寺專修淨土道場念誦儀規》(印光法...

【註音版】淨壇儀

出自弘化社《日誦經咒簡要科儀》...

【註音版】法華經安樂行義

法華經安樂行義...

南嶽思大禪師立誓願文

南嶽思大禪師立誓願文 我聞如是。釋迦牟尼佛悲門三昧...

八識規矩直解

八識規矩直解 三藏法師 玄奘 作 蕅益沙門 智旭 解...

永嘉證道歌

君不見。絕學無為閒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 無明實性...

【註音版】法華經安樂行義

法華經安樂行義...

佛藏經

佛藏經卷上(奉入龍華經一名選擇諸法) 姚秦龜茲三藏鳩...

【註音版】占察善惡業報經

占察善惡業報經...

【註音版】佛說貧窮老公經

佛說貧窮老公經...

南嶽思大禪師立誓願文

南嶽思大禪師立誓願文 我聞如是。釋迦牟尼佛悲門三昧...

師子莊嚴王菩薩請問經

師子莊嚴王菩薩請問經序 終南山豐德寺律師道宣撰 觀夫...

【註音版】朝時課誦

根據《靈岩山寺專修淨土道場念誦儀規》(印光法師鑒定...

舍衛國王夢見十事經

舍衛國王夢見十事經 失譯 佛在舍衛祇桓阿難邠坻阿藍。...

佛說甚深大迴向經

佛說甚深大迴向經 僧祐錄中失譯人名今附宋錄 如是我聞...

【佛教詞典】一挨一拶

禪林用語。叢林中,學人與師家互以言語、動作,或輕或...

【佛教詞典】自明

清代僧。湖南常德人。持戒習禪,真誠無偽。游參訪道,...

為何學法後,總覺得反被佛法障礙了,變得很畏懼

問: 佛法是心法,總是聽聞,說佛法的空性和般若要用在...

成就十種正法之行

一日,佛陀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為比丘們開示:假如...

一人與萬人敵,在今人則不行

用功的人,謂一人與萬人敵。這一句話,在古人最好,在...

佛陀被謗的因緣

佛陀遭外道奢彌跋譭謗,弟子們不解,為何至尊至貴的佛...

識心不斷,六道輪迴就不斷

復次大慧,三和合緣,三和合就是六根攀緣六境,然後識...

博士買驢

有位滿腹學問的博士買了一隻驢子,付了錢之後,突然想...

真正的出家,提到名利這些事都會怕

前兩天,中國佛學院有人來接法,我就和他們講:你們接...

「勤勞」出窮人

子曰:君子謀道不謀食,而現在我們很多人整個的行為變...

貪小失大

人類不論富貴貧賤,上至一國的領袖,富有四海。下至販...

佛教的皈依儀軌

皈依是梵文saranad的意譯,也譯為歸依,是說佛法廣大...

「諸法因緣生」與「諸法本​自無生」

真本無陰 【佛告阿難:精真妙明,本覺圓淨,非留死生及...

獼猴入海喻

過去,在一海岸邊有樹林,方圓數十里中住了五百多隻獼...

【視頻】三十五佛懺悔文

三十五佛懺悔文

【視頻】《妙法蓮華經》平興寺僧眾唱誦

《妙法蓮華經》平興寺僧眾唱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