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菩薩行方便境界神通變化經卷上
宋天竺三藏法師求那跋陀羅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優禪延國,住旃茶缽樹提王園,其中多有諸娑羅樹、多羅樹、迦尼迦羅樹、尼拘羅樹、博叉樹、優曇缽羅樹;復有婆師華、陀膩迦華、阿提目多華、瞻婆華,阿叔迦樹、波吒羅樹,以為莊嚴;又有泉井、池沼、江河、清流莊嚴;又有青、黃、赤、白蓮華遍諸水上;鵝、鴈、鴛鴦、拘那羅鳥、缽吒軍陀、鸚鵡、鸜鵒、命命諸鳥出種種音;多諸黑蜂出妙音聲;多軟深草遍佈大林。與大比丘眾十二億俱,大德舍利弗、大目揵連、摩訶迦葉、阿尼揵陀、須菩提、大迦旃延、摩訶劫賓那、離波多、波賓那、難提翅那、那提迦葉、伽耶迦葉、富樓那彌多羅尼子、憍梵波提、那陀翅那、周梨槃特、闥婆摩羅子、呿陀婆林、難陀、摩訶拘絺羅、羅睺羅、大德阿難等,而為上首;十二億俱,一切入一法界處行,進入一切諸法如性行虛空行,無依止處無依止行,離諸一切所起覆蓋障礙結纏,入度如來,無有法界近一法界,向一切智道而不休廢,欲一切智心無退轉,智慧了別得到彼岸,勤進修行方便境界。
摩訶波闍波提,耶輸陀羅等,與八億比丘尼俱,一切成就白淨之法,皆悉善行,一切智道近一切智,善行進入無有法性,觀一切法無有性相,自解諸法實際無際,得於無礙解脫智慧,隨應眾生,所應調伏,善能示現。
復與七十二億大菩薩眾,其名曰大力菩薩、大力持菩薩、大變化菩薩、大變化王菩薩、大進趣菩薩、大進揵菩薩、大吼菩薩、大吼意菩薩、大眾主菩薩、大香象菩薩、大月菩薩、善月菩薩、功德月菩薩、寶月菩薩、普照月菩薩、法無垢月菩薩、月照菩薩、妙名月菩薩、放光月菩薩、滿月菩薩、梵音菩薩、梵主雷音菩薩、地音菩薩、法界音聲菩薩、降一切魔場音菩薩、妙音聲菩薩、普告音菩薩、無妄想分別音菩薩、地輪音菩薩、一切無障音菩薩、普藏菩薩、無垢普藏菩薩、德藏菩薩、照藏菩薩、寶藏菩薩、月藏菩薩、日藏菩薩、熾藏菩薩、蓮華藏菩薩、蓮華德藏菩薩、大意菩薩、益意菩薩、妙意菩薩、好意菩薩、勝意菩薩、增意菩薩、無邊意菩薩、廣意菩薩、覺意菩薩、無盡意菩薩、須彌燈菩薩、大燈菩薩、法炬燈菩薩、照一切方燈菩薩、普燈菩薩、滅一切闇燈菩薩、照一切道燈菩薩、一照明燈菩薩、月燈菩薩、日燈菩薩、離一切惡道菩薩、魔不降伏菩薩、大魔不降伏菩薩、威德菩薩、無降伏菩薩、無能測菩薩、威德覺乾惡菩薩、得大勢菩薩、觀世音菩薩、彌勒菩薩、文殊師利童子菩薩摩訶薩等,七十二億俱,皆是一生,得陀羅尼,得諸三昧,得無邊樂說,得無礙無所畏,獲得神通到於彼岸,能過無邊佛之剎土,游於神通身心解脫,諸礙無礙智見成就,無佛世界現佛出世,善轉法輪無有錯謬,隨於一切眾生所解,而為說法說無作法,於法性中無有動發非不動發,其心入度到於彼岸,演說空法吼大師子吼,降伏破壞一切外道,伏魔怨敵,得諸菩薩所行神通,斷離愛瞋其心平等,如地、水、火、風,入於一切如來密處,為一切眾生而作佛事,常為諸佛之所讚歎,受持一切未來世劫,受持一切如來法性,雨於法寶,嘆其所有一切功德,不可窮盡,為世界主本願成就,行於如來解脫之行,先已善修行於大乘,信眼清淨無有垢污,常恆勤進供養給事諸佛如來,能善莊嚴不退莊嚴趣向大悲,其心解性無可比喻,超度疑佛猶豫惑心,為過諸佛之所護持。
復有無量優婆塞、優婆斯,於此三千大千世界威德無喻;諸天、天主,諸龍、龍主,夜叉、夜叉主,乾闥婆、乾闥婆主,阿修羅、阿修羅主,迦樓羅、迦樓羅主,摩睺羅、摩睺羅主,緊那羅、緊那羅主,人非人、人非人主,一切各與百千眷屬皆來會坐。
爾時世尊,無量百千大眾圍繞,坐於德藏師子之座,蔽諸大眾身光勐盛照明無垢。猶如須彌顯於大海映蔽諸山照明挺特;世尊亦爾,坐師子座覆蔽一切諸天世人,殊特勐盛照明無垢。猶十五日月盛滿已,隱蔽眾星照明清淨;世尊亦爾,隱蔽一切諸天世人,照明清淨。猶如虛空清明淨潔無有云翳,日放明網,隱蔽山光螢火闇已極照明淨;世尊亦爾,坐師子座,降伏隱蔽諸天世人極為照明,亦復隱蔽釋梵護世等光。猶如闇夜於高山頂熾然大火照明清淨;世尊亦爾,處師子座,降伏隱蔽諸天世人,光極照明清淨無垢。如師子獸王降伏一切諸小禽獸;世尊亦爾,處師子座,降伏隱蔽一切天人。如毘琉璃如意寶珠八楞無垢放淨光明;世尊亦爾,處師子座,端嚴殊妙明照十方。如轉輪王降伏四域所有眾生;世尊亦爾,處師子座,降伏隱蔽諸天世人。如釋提桓因著釋迦毘楞伽寶瓔珞已,處善法堂降伏隱蔽諸天光明;世尊亦爾,處師子座,降伏隱蔽諸天世人,照明清淨。
爾時文殊師利童子,知大眾心已,見如來身威德隆盛,作是思惟:「是何光瑞,世尊今坐於師子座,極為光明清淨殊特大會甚多?我今當問如來是義。」爾時文殊師利童子即從座起,正於衣服,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以偈讚曰:
「十力照光明, 降伏天世人,
三有無與等, 眾生無有過。
如須彌天居, 悉照明諸方,
降伏蔽諸山, 勇出照眾山。
佛持德亦爾, 智山勇出世,
降伏蔽諸眾, 常恆淨照明。
如月處虛空, 日月功德照,
盛滿極圓足, 降伏蔽諸宿。
十力亦如是, 弟子星圍遶,
放淨月光明, 能照人天世。
喻如日宮殿, 照明降一切,
人尊主如是, 降伏人天世。
猶如山頂火, 闇夜照諸方,
智光明如是, 調御放妙光。
如師子獸王, 顯威德降獸,
外道眾如是, 顯照明降伏。
人主轉輪王, 威德降伏世,
世調御如是, 降伏照諸世。
三十三天王, 降伏勝諸天,
無等亦如是, 降伏照諸眾。」
爾時文殊師利童子,偈讚佛已,合掌白佛言:「惟願世尊,今為此眾,說《菩薩行方便境界神通變化經》,若眾生聞趣上行者,當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向下行者得上勝進;已發無上菩提心者,增益無上菩提境界;懈怠眾生髮大欲樂;退道眾生安菩提道;趣菩提道諸眾生等,具足莊嚴如來智度。」文殊師利如是請已。
佛告文殊師利:「如來、應供、正遍知所說難解,當何緣說?何緣進入?難知、難覺、難可測量、難教、難度,諸天世人壞威儀者,及破戒者,不能解知;下眾生等所不能解;諸壞心者所不能信;為惡知識之所攝者,所不能入;離善知識者,所不能知;不為諸佛所護持者,不能聽受,況當解趣,無有是處,惟除諸佛所護持者。」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文殊!聽我說, 汝所問事義,
下暗不能行, 不知此法性;
於先佛不行, 調御世不護。
若聞此法者, 無有恭敬心,
惡知識所攝, 離善知識人,
若聞如是法, 疾退墮大山。
小心無進行, 無有勝妙心,
下人無信解, 是等聞不喜。
佛悲彼不說, 勿嬈彼眾生,
不信此法故, 長夜無利益。」
爾時文殊師利童子白佛言:「世尊!此所集眾皆悉清淨,先有善行,多供給事過去諸佛,善知識攝,善淨信根,恭敬出世解脫之法,善知淨心,畢竟善解善教,如此等眾皆悉集會,能知能解如此之法。善哉,世尊!願今演說,攝取利益諸眾生故。」
重說偈言:
「此多眾生求法利, 善知解了此法性;
過去諸佛所修行, 是故說法調御師。
悉皆恭敬合掌住, 瞻視諦觀世調御,
調御為此生悲心, 大覺願說勝妙法。
我今咸請於法王, 願當演說勝妙法,
為利攝取菩薩故, 人尊願開善法藏。」
文殊師利如是請已,佛即讚言:「善哉,善哉!文殊師利!汝問如來、應供、正遍知如是之義。文殊師利!汝今悉知一切法行,於諸法中無有疑惑,汝已善覺智慧方便。文殊師利!汝多利益諸眾生行。文殊師利!汝為未來諸菩薩等作大光明。文殊師利!汝今諦聽,善思念之,吾今當說《菩薩所行方便境界神通變化經》。」
文殊師利諸菩薩言:「如是,世尊!當至心聽。」
佛言:「善男子!若有成就十二功德法,是善男子、善女人等,能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何等十二?有妙解性離下解行,有性行悲生於白淨,有心專行堅受無為,有善莊嚴久修善行,有善恭敬供養諸佛善集白淨法,有身業、口業、意業無作離一切惡,有遠惡知識近善知識,有如說如作無有諛諂,有善覺知法不貪於味節量而食,有如來護持離魔所持,有常一切諸眾生中生於悲心,亦不放捨一切眾生,心亦不貪,有因緣力功德莊嚴。善男子!是名成就十二功德法。善男子、善女人,發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是利益心,能與一切眾生樂故;哀愍心,不作諸惡故;大悲心,堪任荷負諸眾生故;大慈心,消滅一切諸惡道故;白淨心,不求餘乘故;無愛心,離於一切結使濁故;是淨心,其性淨故;如幻心,無有物故;無所有心,離所有故;堅固心,不動搖故;不退轉心,達諸法故;度於一切眾生之心,如說作故。」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若有佛子善修行, 清淨之法滿足心,
一切眾生慈悲心, 柔軟之心為菩提。
本先遠離惡知識, 近示菩提善知識,
誓願勤進菩提果, 生於覺知菩提心。
恆常不生疲厭心, 所修行行如本際,
猶如金剛不退心, 如是等生菩提心。
於諸眾生慈悲心, 安諸眾生住樂故;
遠離一切諸惡故, 是等疾生菩提心。
慧者不求於餘乘, 思惟菩提勝功德,
淨心無垢亦無愛, 如是等欲菩提心。
離物悲物無有愛, 其性猶如電幻等,
離一切物無有相, 佛說菩提心等是。
離一切使一切惡, 無垢明瞭如虛空,
一切文字不可見, 此說菩提心清淨。
是菩提根勝妙行, 亦陀羅尼諸辯者,
亦是諸根及眾好, 此是得佛諸功德。」
佛告文殊師利:「菩薩安住,見於如是十二功德,勤進修行檀波羅蜜。何等十二?見菩提道安和調適,勤進修行檀波羅蜜;見大富族,勤進修行檀波羅蜜;見生可愛種姓中故,勤進修行檀波羅蜜;見離慳垢,勤進修行檀波羅蜜;見施心具足,勤進修行檀波羅蜜;見關閉於餓鬼門故,勤進修行檀波羅蜜;見財多共欲求堅固,勤進修行檀波羅蜜;見諸所須自在具足,勤進修行檀波羅蜜;見修習行一切捨已,勤進修行檀波羅蜜;見離貪惜捨一切物,勤進修行檀波羅蜜;見我當滿檀波羅蜜故,勤進修行檀波羅蜜;見應慎行如來教勅故,勤進修行檀波羅蜜,所有佈施悉皆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善男子!是名菩薩見於如是十二功德勤進修行檀波羅蜜。」
爾時世尊,以偈頌曰:
「施求無等一切智, 手足淨目頭骨髓,
不惜內外一切捨, 後無貪惜增益德。
當成妙封生勝家, 後增菩提降貪垢,
得自在滿於檀度, 一切諸佛所讚施;
慧見是諸功德利, 我當修行一切捨。
「復次,諸善男子!若菩薩見如是十二功德事故,勤精進修行尸波羅蜜。何等十二?見我當護持攝成就戒,勤進修行尸波羅蜜;見我當向菩薩道故,勤進修行尸波羅蜜;見我當緩結使縛故,勤進修行尸波羅蜜;見我當離一切惡道,勤進修行尸波羅蜜;見我當淨一切惡道,勤進修行尸波羅蜜;見我當成於身、口、意無作業故,勤進修行尸波羅蜜;見我當為慧者不訶,勤進修行尸波羅蜜;見我當習不放逸戒,勤進修行尸波羅蜜;見我當施一切眾生無所畏故,勤進修行尸波羅蜜;見我當得身、口、意戒,勤進修行尸波羅蜜;見我當於一切法中得自在故,勤進修行尸波羅蜜;見我當學無上如來戒,勤進修行尸波羅蜜。善男子!是名菩薩見於十二功德事故勤進修行尸波羅蜜,是戒迴向於一切智。」
爾時世尊,以偈頌曰:
「我當得緩結使縛, 我當關於惡道門,
我當思量勝妙事, 我當護戒牛愛尾,
我當如佛所教住, 我當慧者所稱讚,
我當護持常不離, 我當有住戒功德,
我當身口得無作, 我當行意無作法,
我當善護身口意, 我當不復行惡道,
若不放逸善逝讚, 是諸一切善業本。
我當常住於是處, 捨離一切諸放逸;
我當行尸波羅蜜, 我當成就於佛法,
我當淨於如來戒, 是一切戒勝無上。
不悕望求此功德, 若菩提薩求勝道,
護戒猶如氂牛尾, 當得一切功德利。
「復次,諸善男子!菩薩念於是十三行,修行於忍。何等十三?一切行空修行於忍;不得我故修行於忍;不得眾生修行於忍;不偏自他修行於忍;究竟無瞋修行於忍;覆蔽結使修行於忍;永斷貪、瞋修行於忍;成就相好修行於忍;欲生梵世修行於忍;離他逼切修行於忍;欲得盡智無生智故修行於忍;欲降諸魔修行於忍;欲知見如來無量身故修行於忍。以是忍辱,悉用迴向於一切智。善男子!是名菩薩見十三行修行於忍。」
爾時世尊,以偈頌曰:
「此法空無有, 求不得眾生,
解知於此法, 安住忍功德。
俱遠離二邊, 自他無有瞋,
慧者修忍力, 大悲如是示;
究竟無有瞋, 進修忍無憂,
覺知於盡故, 修忍寂結使;
相好色嚴淨, 是生於梵宮,
堅進近忍力, 樂思惟吉忍;
無大忍力等, 令魔力非力,
一切德來歸, 是故修妙忍。
「復次!諸善男子!菩薩有於十二莊嚴,莊嚴修進。何等十二莊嚴?覺了一切佛法,勤修行進莊嚴;往詣一切佛所,勤修行進莊嚴;供給一切如來,勤修行進莊嚴;教化一切眾生,勤修行進莊嚴;安住一切眾生於佛法中,勤修行進莊嚴;滅諸眾生無明,勤修行進莊嚴;施諸眾生佛智,勤修行進莊嚴;淨於一切佛土,勤修行進莊嚴;盡於未來際劫,修菩薩行而不疲厭,勤修行進莊嚴;欲於一彈指頃遍至一切佛之世界,勤修行進莊嚴;一切佛之世界,成無上道轉妙法輪,勤修行進。諸善男子!是名菩薩十二莊嚴勤修行進。」
爾時世尊,以偈頌曰:
「無上勇進無懈怠, 是佛子向勝菩提;
往多佛剎猶復斷, 是所行處無疲厭。
為化眾生堅精進, 堪百千億劫苦聚,
常恆勤進無懈怠, 施與眾生滅度樂。
我願修淨諸佛剎, 盡悉覺知一切法,
我諸世界中勝輪, 轉已多億眾生調。
一念心覺勝菩提, 遣化多剎調伏故,
佛子常度進彼岸, 現眾莊嚴為眾生。
「復次,諸善男子!菩薩十二行修於禪定。何等十二?燋結使行,究竟不發故;正心住行,不隨境界故;無依止行,離欲界、色界、無色界故;出過世行,降伏非聖凡夫定故;增益勝行,無我心故;次第定行,分別禪故;無所有行,離有想故;無邊之行,呵責有邊三昧禪故;以是定行,善寂靜故;調心行,無不知故;寂靜之行,護諸根故;方便境界行,菩薩修禪,不捨、不發、非慧、非慢、非見、非愛、非念修故;是故菩薩降伏一切諸修禪者。諸善男子!是名菩薩見十二行修於禪定。」
爾時世尊,以偈頌曰:
「此禪定尊貴, 是彼菩薩行;
燋一切結使, 究竟不復發。
專修寂定禪, 不修逐境界,
若有不住心, 勸令住於定。
修無依止禪, 彼無所依止,
欲色無色界, 思惟無所著。
是禪超出世, 是菩薩所知;
是故降一切, 諸非聖定者。
行於次第禪, 欲得自在故;
是故捨禪定, 還生於欲界。
增益勝妙行, 智慧者修禪;
是無我心禪, 為於菩薩說。
無量無邊行, 修行最上禪;
是故少分禪, 照明令降伏。
智慧方便俱, 修禪大名稱;
都無所見得, 一向白淨行。
無所依止故, 亦不住於物;
智慧者修禪, 捨離於物相。
行如是等行, 智慧者修禪;
於緣覺自在, 是故無所行。
「諸善男子!菩薩十二行智入般若波羅蜜。何等十二?明瞭行,不闇蔽故;大炬行,照明一切諸結使故;放智明網行,離無智故;智慧鉤行,拔無明根故;善利槊行,破愛網故;金剛行,破結山故;日宮行,乾燋結泥故;火大行,燒生樹故;摩尼寶行,不迷惑故;是空行,無有物故;無相行,無有相故;無願行,過三界故。善男子!是名菩薩十二行智入般若波羅蜜。」
爾時世尊,以偈頌曰:
「此慧勝世間, 作光滅諸闇;
日炬甚清淨, 照諸結使眾。
慧利滅無明, 覺知破壞愛;
破諸結使山, 天主金剛杵。
破壞阿修羅, 所有諸軍眾;
得照明離闇, 慧示現如燈。
猶日乾燋泥, 勝慧猶如日;
度結海彼岸, 猶如船渡水。
拔斷無知樹, 如刀斬諸樹;
得不迷摩尼, 空無物性相。
常離於覺觀, 不依諸有道;
得破壞疑惑, 能論出言說;
示生死過患, 示現涅槃炬。
此慧調世眼, 現無迷相事,
因慧菩薩健, 離闇行菩提。
「諸善男子!是菩薩知見十二境界示現方便。何等十二?善男子!是菩薩到涅槃境界,方便示現生死境界;到寂靜境界,方便示現在眾閙中;到禪境界,方便示現後宮婇女;到無作境界,方便示現諸作境界;到無生境界,方便示現生死境界;離四魔境界,方便示現降伏諸魔;到聖人境界,方便示現近非聖境界;離世境界,方便示現世間境界;得智境界,方便示現凡夫境界;現了見於實際境界,方便示現不墮聲聞、緣覺境界;達解得到無相法界,方便示現相好嚴身;為化眾生境界故入佛境界,方便示現諸魔境界。諸善男子!是名菩薩知見十二境界方便示現。」
爾時世尊,以偈頌曰:
「是方便境界, 菩薩淨眾生,
是住於境界, 示一切境界。
得涅槃境界, 方便現有為;
又到是境界, 無二過患污。
得到寂靜處, 方便現眾閙;
於二俱無著, 無著行如蜂。
示現婇女中, 宮中貪娛樂;
彼得於寂靜, 持德者方便。
不退於禪定, 方便現亂心;
見無諸怱務, 方便智示現。
亦無有恭敬, 無妄相戲論;
非妄妄想界, 方便智示現。
不生亦不死, 不生法豪貴;
示現於生死, 方便智勇健。
出過魔境界, 住威德佛界;
而現魔境界, 是佛子方便。
到聖功德頂, 方便凡夫行;
淨智力眾生, 方便智變化。
一切法無際, 知於本際空;
不求於滅度, 是方便所持。
一切法無相, 是達空無有;
以化眾生故, 示現相好身。
是方便境界, 大威德佛子!
是佛子安住, 示現百變化。
「諸善男子!汝今當知,如來方便,出生十二功德成就,精練佛土,成於無上正真道已,示現劫濁、見濁、眾生濁、煩惱濁、命濁,現差別乘,示現佛土污穢不淨,現眾生鈍,現說法異,現眾生異,現異道諍訟,現魔魔業,都無過咎,當知一切是如來方便。」
佛說是已,爾時文殊師利童子白佛言:「世尊!願說十二功德成就精練佛土,諸佛世尊,於是功德精練佛土,成於無上正真之道。」
佛言:「文殊師利!是精練佛土,有精練劫成就具足,不捨精練諸功德故。諸佛世尊,即於是處,成於無上正真之道。是精練佛土,有精練時成就具足,不違失於行法時故。是精練佛土,有於精練眾生成就,無不知法故。是精練佛土,有於精練福田成就,善妙淨故。是精練佛土,有於精練易解眾生成就具足,不頑鈍故。是精練佛土,有精練乘成就具足,出一乘故。是精練佛土,有於精練妙地成就,無有物故。是精練佛土,有於精練妙地成就,一切不外行道法故。是精練佛土,有於精練功德成就,無諛諂故。是精練佛土,有精練心畢竟成就,是白淨性眾生住故。是精練佛土,有於精練聖人成就,福田不空故。是精練佛土,有於精練道場成就,往古先佛所住處故。文殊師利!是名十二功德成就精練佛土,是處一切諸佛如來,成於無上正真之道。文殊師利!汝今當知!我此都無聲聞、緣覺所安止處。何以故?如來捨離諸異相故。文殊師利!若其如來,或有欲於眾生大乘,或有欲於眾生小乘,則是如來有不淨心,有不等心,有執著過,有小分大悲,有異想咎,我便有於悋惜法咎。文殊師利!我若為眾生有所說法,皆趣菩提,皆趣大乘,入一切智得到一切智,以是義故,無有異乘所止住處。」
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若其無有異乘住處,何故如來序說三乘為眾生說法,此是聲聞乘,此是緣覺乘,此是大乘?」
佛言:「文殊師利!乘止住處,如來為作安止地耳,非乘止處,非法相作安止住處,如來為人作安止處,若少莊嚴無量莊嚴彼安止處,是乘無差法界無別故。文殊師利!如來演說無障礙門,次第到於所住止處。文殊師利!猶工初學,從善巧師,到巧智岸,種種方便,隨於弟子所欲學事,令其巧智,示現種種精勤之事,是巧智一也。文殊師利!如來世尊亦復如是,善法巧師,是一切智,作三種說。文殊師利!猶如少火漸漸增長能燒至劫。文殊師利!是一切智明亦復如是,漸次增長,乃至得到如來大智,智慧之明,燒於一切眾生結使。
「文殊師利!須彌山王無所分別,若有眾生,往到其所,一切同色,謂一金色。文殊師利!是無上如來大智須彌,亦復如是無所分別。若有觀於如來法性,皆同一色,謂一切智。文殊師利!喻如紺青大摩尼寶在所住處,是摩尼寶境界之內,有異色光,謂種種色種種異形。是摩尼寶威德力故,皆為一色,所謂青色。文殊師利!如來無上紺摩尼寶亦復如是,若有眾生觸如來光,一切一色,一切智色。文殊師利!喻如大海,雖種種門眾水流入,入已一味,所謂醎味,以常住故。文殊師利!大海者,謂如來大智,種種水入,謂諸一切聲聞、緣覺、菩薩法也,入已一味,所謂一乘無差別故。文殊師利!以是方便,當知如來,安虛妄地,名如來分別引導說作安止,入如來法安住處故,如來示現次第入於佛法中故。令小莊嚴大莊嚴者安住佛法,如來以是方便智辯,種種變化說於出世,是第一義者一乘無二。文殊師利!此佛剎土,若諸外道有出家行,如來是中現方便行如來護持自在引導。何以故?文殊師利!如來善能降伏一切諸怨敵故,如來一切常無怨敵。
佛說菩薩行方便境界神通變化經卷中
宋天竺三藏法師求那跋陀羅譯
「文殊師利!如轉輪王小功德成有盡德聚,有貪、有瞋、有癡、有取、有結、有使,是轉輪王,一切無有作怨敵者。所以者何?文殊師利!是轉輪王無有諍惱。文殊師利!豈況如來轉大法輪,無量大智,功德莊嚴具足成就,得無斷大悲,遊行無漏法虛空中,七助菩提法寶成就,以不忘法,轉大法輪,外有諍訟諸怨敵怖,無有是處。文殊師利當知!若見此佛剎土外道出家,汝善男子當知,一切安住一道,所謂佛道。文殊師利!喻諸禽獸無力能住師子王前。如是文殊師利!諸外道出家無能便入如來境界,亦不能與如來諍論,大人師子,持於十力,得四無畏,在其前吼,無有是處,惟除如來之所加持。文殊師利!喻日宮出放光明網,一切螢火皆悉隱蔽,一切珍寶火光星宿悉無照明。如是文殊師利!無上如來大日宮出時,放大智光明,諸外道出家皆悉隱蔽,無有照明。文殊師利!喻勝鐵王隨其地分所出之處,一切諸鐵無有住者,以諸鐵聚不共相故。如是文殊師利!若有佛土有佛出世,當知一切諸外道等無出家行。何以故?不共相佛出於世故。文殊師利!喻如意寶王隨所出處,不生一切偽摩尼寶。如是文殊師利!如來大智寶所出處,當知是處不出外道。文殊師利!喻如寶性有出閻浮檀金之處,是處不出下賤銅等。如是文殊師利!若有世界有佛出世,是處不出一切外道。文殊師利!當知方便隨佛出處,不應出諸外道出家。文殊師利!汝今當知,如來受持不可思議方便境界,以是緣故,此佛剎土現諸一切外道出家。所以者何?一切外道上首,皆是住於不可思議解脫,從般若波羅蜜出,遊戲方便,亦不捨離念佛、法、僧,教化眾生到於彼岸,如來受持化眾生故。」
說是法時,八千天子依聲聞乘者,聞說一乘,發於無上正真道心;五百比丘得一乘燈三昧,千二百菩薩,得無生法忍。普此三千大千世界六種震動,天於空中雨天青、黃、赤、白蓮華,雨天末栴檀,於佛之前,百千天子,住虛空中,發聲唱呼,天衣空中而自迴轉。諸天作樂說如是言:「本未曾聞是經出世。世尊,令此經典久行於閻浮提,八百比丘、比丘尼,脫優多羅僧以奉上佛。」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方便境界不思議, 文殊師利當知我;
我精練時覺菩提, 我又示現如此時,
時節過咎我所無, 常恆有於妙法時,
眾生聞我法過度, 眾生過患我所無。
精練劫殘功德物, 精練福田淨無垢;
我精練時得菩提, 是故知我無有濁。
我已從久多億劫, 成就無量佛智慧,
如我得道命亦爾, 於是中間無滅度。
我方便現示滅度, 有常想故示無常,
我今示現於餘殘, 我壽命等未來劫。
我惟一乘一滅度, 我差別乘不可得,
作如是三說三乘, 當知方便之境界。
有懈怠心及小心, 聞即生於驚怖畏,
為是等故示三乘, 惟有一乘無有二。
我隨欲於法者說, 入於佛道法事故,
以是一乘演說三, 然於此乘無傷損。
如巧智度到彼岸, 以是智示現於三,
世尊亦爾知勝法, 以是一乘演說三。
等心調御諸眾生, 我都無有於異想,
我意喜敬於下乘, 我則有於慳悋咎。
紺琉璃寶眾寶上, 隨其所在住止處,
一切皆同作一色, 而是紺色無差別。
調御智寶亦如是, 一切佛土普放光,
一切眾生作一色, 菩提心色無差別。
猶如小火之所燒, 漸漸增長成大焰,
聲聞智焰亦如是, 斯亦放佛功德光。
須彌山王歸向者, 以威德故同一色,
歸依十力亦如是, 柔忍者得菩提色。
喻如一切眾蜂口, 採拾種種眾淨妙,
一切眾物共和合, 皆悉作於一蜜相。
知世讚世亦如是, 示現作於三乘已,
一切白淨和合已, 作菩提想無異想。
轉輪人王無憂惱, 無有餘方怨敵故,
我以法界普告勅, 云何當有外道界?
猶如日宮初出時, 隱蔽螢火諸星宿,
智慧宮出亦如是, 蔽諸外道無明照。
隨有勝鐵所住處, 一切餘鐵無能行,
若有國土如來行, 是處無有外道行。
隨有金玉所出處, 是處不出生餘銅,
若有剎土證菩提, 是處不雜外道眾。
意珠偽珠不和雜, 過去未來亦不雜,
佛寶外道亦如是, 一剎土中常不雜。
禪定神通忍自在, 一切智門此外道,
慧方便行智慧者, 示現種種諸變化。
聞於方便境界已, 爾時佛子甚歡喜,
生於慶樂喜無量, 散華供養於調御,
此地六種大震動, 空中伎樂而鼓作,
億天虛空中合掌, 讚言善哉調御說。」
說此偈時,薩遮尼乾子與八十億諸尼乾俱,從南方次第遊行於諸國界,向優禪尼大城之所,百千大眾圍遶莊嚴唱叫喚呼。爾時旃茶缽樹提王,遙見薩遮尼乾子來,於是薩遮,生愛樂心,生清淨心,與諸大臣內宮眷屬,國土人民,子息四兵,大王威德,大王神力,百千滿瓨以用莊嚴;鼓百千伎樂,擎幢幡寶蓋以為莊嚴,即出往迎薩遮尼乾。
爾時薩遮尼乾子,遙見旃茶缽樹提王,柔軟愛語:「善來大王!汝國界中無有怨敵相逼切也,無有病患苦惱熱也。是國臣屬諸伎卒,惡不肖之人,守羅關稅,是等不亂壞國土不?大王!汝國沙門諸婆羅門安樂行不?大王!汝常安法治理國不?大王!不應害於眾生獵張魚捕逼諸眾生。何以故?大王當知!一切眾生皆悉愛命。是故大王!應受不殺,不應偷奪,於自國封應生知足,不應邪淫自足妻色,終不妄語真實而言,不應兩舌有異言說,不應惡口常柔軟語,不應綺語隨所念語,於他財封勿生貪心。大王!應當離於瞋恚,以慈莊嚴於身、口、意。大王!不應生於邪見,行聖正見。大王!汝今不應放逸,善觀無常。大王當知!壽命短促速至他世。大王!汝今應怖畏後世,應信業報。」
重說勝偈:
「人主常應不放逸, 護持境土不放逸;
若放逸者墮惡道, 若不放逸生善道。
亦莫抂斷眾生命, 一切眾生愛壽命;
慧者不應害眾生, 愛護眾生如己身。
常應遠離於偷盜, 常不應說於妄語,
常應護持實言誓, 大王當來生善趣。
所說言語耳樂聞, 不應說強麁惡語,
常應愛語柔軟語, 大王不應說兩舌,
人主不應說綺語, 有所言說隨順說;
離於瞋恚過患惡, 如大象王生善道。
王不應行於邪淫, 於他妻女離欲心,
於自妻色常知足, 汝當來生於善道。
大王不應懷於見, 當安住於妙善見;
當修行於如是法, 大王受天娛樂樂。
持戒沙門婆羅門, 及孝順供於父母,
得遠離於惡道已, 當受天中歡喜樂。」
是薩遮尼乾子,以此不放逸法,勸缽樹提王已。爾時栴茶缽樹提王,向薩遮尼乾子,說於愛軟安樂之語,自言:「不作如是之事,汝婆羅門可至我家。何以故?我今請汝及諸眷屬,欲設飯食。」
尼乾子言:「善哉,善哉!當如是作。何以故?大王!我來道遠饑乏所須,大王如是,如汝所請。」
爾時大王,在薩遮尼乾子眷屬後行,前入王宮,入已薩遮尼乾坐御座,餘諸尼乾隨次而坐。爾時彼王善心恭敬手自料理,薩遮尼乾及其眷屬,食充足已。
爾時此王如是思惟:「我今當少問是薩遮尼乾子,於如來所有信敬不?」王思是已,取小卑床,坐於薩遮尼乾子前,作如是言:「婆羅門!我欲少論,若聽許者,我當問汝,汝為我說。」
薩遮尼乾語大王言:「隨汝所欲自恣而問,我當善答悅可汝心。」
王聞聽已,問言:「婆羅門!世眾生中頗有眾生慧者明瞭無亂心智,然有過耶?」
薩遮答言:「實有,大王!」
王又問言:「婆羅門!此是誰也?」
薩遮答言:「跋沙婆羅門是。」
王又問言:「跋沙婆羅門有何過耶?」
薩遮答言:「跋沙婆羅門,善瞻星曆,善知節會,善學唱說,善知月蝕,善知地動,善知豐儉,善知世俗會,善學瞻相,然實邪淫愛他妻婦。大王!慧人不應行於邪淫。何以故?大王!行邪淫者,現世來世得大苦法,乃至天人之所呵責。」
如說偈言:
「貪慾他婦女, 不護惡境界;
不足自妻色, 世所有呵責。」
王言:「婆羅門!世眾生中復有眾生慧者明瞭無亂心智,然有過耶?」
薩遮答言:「實有,大王。」
王言:「誰是?」
薩遮答言:「此頗羅墮婆羅門是慧者明瞭知時非時,彼有過患。」
王又問言:「有何過耶?」
答言:「大王!此婆羅門多所睡眠。大王!慧者不應多於睡眠。何以故?大王!睡眠退失世出世法若智若斷。」
如說偈言:
「若多樂睡眠, 懈怠所覆蔽,
睡眠放逸覆, 凡夫退諸利。」
王復問言:「婆羅門!世眾生中復有眾生成就如是諸法然有過耶?」
薩遮答言:「實有,大王。」
王言:「誰是?」
答言:「大王,黑王子是。」
王又問言:「是黑王子有何過耶?」
答言:「大王!多於嫉妬。大王!慧者不應多於嫉妬。何以故?大王!若得成就於封邑,行於嫉妬,是人封邑不得堅牢,空手而死,死已便墮於餓鬼界。」
如說偈言:
「嫉妬覆蔽心, 彼人成封邑,
彼有空手死, 墮在餓鬼界。」
王又問言:「復有眾生成就如是上功德法,有過患耶?」
薩遮答言:「實有,大王!」
王言:「誰是?」
答言:「大王!此吉軍王子是。」
王又問言:「吉軍王子有何過耶?」
答言:「大王!是吉軍王子甚嬉殺生。大王!慧者不應好嬉殺生。何以故?殺生短壽,當墮地獄餓鬼畜生。」
如說偈言:
「人王殺生者, 少力及短命,
命終墮地獄, 是故不害生。」
王又問言:「婆羅門復有眾生慧者明瞭無亂心智,有過患耶?」
薩遮答言:「實有,大王!」
王言:「誰是?」
答言:「大王!此即無畏王子是也。」
王又問言:「無畏王子有何過耶?」
答言:「大王!多悲愍他。大王!慧者不應多悲愍他。何以故?大王!多悲愍他,若自在者,是國多賊,難可降伏,多有過患。」
如說偈言:
「多悲愍於他, 若人自在者,
不能降伏是, 不能執短己。」
王又問言:「頗眾生中復有眾生慧者慧讚,有過患耶?」
薩遮答言:「實有,大王。」王言:「誰是?」
答言:「大王!此天力王子是,慧者慧讚,然實有過。」
王言:「婆羅門!天力王子有何過耶?」
答言:「大王!天力王子飲酒放逸。大王!慧者不應多飲酒也。何以故?大王!酒多失念障礙上義,亦失於世及出世義。」
如說偈言:
「常作放逸, 一切王事, 酒放逸蔽,
退出世義。」
王又問言:「婆羅門!復有眾生慧者慧讚,有過患耶?」
薩遮答言:「實有,大王!」
王言:「誰是?」
答言:「大王!此天勳王子是,慧者慧讚,然有過患。」
王言:「婆羅門!天勳王子有何過患?」
答言:「大王!天勳王子長思慮過。大王!慧者不應有長思慮。何以故?大王!長思慮者妨廢失利,令重事起不得寂靜。是故,大王!大聰慧者不應長思。」
如說偈言:
「若有長思慮, 事失不吉利,
以是善莊嚴, 妨廢發意事。」
王又問言:「薩遮!復有眾生慧者慧讚,有過患耶?」
薩遮答言:「實有,大王!」
王言:「誰是?」
答言:「大王!此大軍王子是,慧者慧讚,然有過患。」
王又問言:「大軍王子有何過耶?」
答言:「大王!有大慳惡覆蔽之過,劫奪他財。大王!慧者不應有大慳惡。」
如說偈言:
「若人主有慳, 得封不知足,
是所聚集財, 至他世憂愁。」
王又問言:「薩遮!復有慧者慧讚,然有過患?」
薩遮答言:「實有,大王!」
王言:「誰是?」
答言:「大王!波斯匿王,慧者慧讚,然有過患。」
王言:「婆羅門!波斯匿王有何過患?」
答言:「大王!波斯匿王有多食過。大王!夫有慧者不應多食。何以故?大王!若有多食,懶怠身重所食難消。」
如說偈言:
「人主多食, 懶怠身重, 又損覺知,
顏狀不鮮。」
王又問言:「婆羅門!世眾生中復有慧者慧讚,然有過患?」
薩遮答言:「實有,大王!」
王言:「誰是?」
答言:「大王!汝是。世間慧者慧讚,汝亦有過。」
王言:「婆羅門!我有何過?」
答言:「大王!汝多暴虐惡性卒急麁獷無慈。大王!夫有慧者不應麁暴,若慧者麁暴,人不多附,乃至父母亦不適意,況餘眾生。大王!若聰慧者不應麁暴。大王!有慧之人應深長思。」
如說偈言:
「若有麁暴, 不長覺思, 必有呵責,
無人親附。」
爾時栴茶缽樹提王,面聞自過,瞋恚忿惱,不適其意,不能忍耐。語薩遮尼乾子言:「汝應於是大眾之中呵責我耶?」以瞋恚故,勅令斬殺。
爾時薩遮驚怖,向王說如是言:「大王!不應作是卒暴,施我無畏,聽我所白。」
王言:「與汝無畏,汝欲何說?」
「大王!我亦有過,我王面前說王過惡,言多暴虐,惡性卒急,麁獷無慈,如實而說。大王!慧者不應於一切時說他實事。大王!慧者應當知時非時。何以故?大王!如實說他,多不適意,人不親附,無慧者呵。」
如說偈言:
「如實說人王, 凡夫者所毀,
是以智慧者, 思量然後說。」
爾時此王嘆言善說,復重問論:「婆羅門!世眾生中,頗有眾生慧者明瞭,無亂心智,無過咎耶?」
薩遮答言:「實有,大王!」
王言:「誰是?」
答言:「大王!此沙門瞿曇,是釋王種釋種出家,如我等所瞻,彼無過咎。其種貴故無有過咎,生於轉輪王種姓故,無有過咎。不生廝下種姓中故,無有過咎。釋種生故,無有過咎。色貌威德極端嚴故,無有過咎。相好莊嚴故,無有過咎。以是義故,無有過咎。是釋瞿曇若不出家,當作於大轉輪王,七寶成就:所謂輪寶、象寶、馬寶、摩尼寶、女寶、藏臣寶、主兵寶,千子具足勇健端正,能壞他眾,亦皆成就轉輪王相,於四天下統領自在。正法之王,兵仗不用,正法治國。既出家已,苦行六年,日日食於一麻一米,坐菩提樹降伏魔眾。既降伏已,一念心慧,如所知,如所得,如所觸,如所覺,如所證,一切覺知,無有眾生與等等者,何況有勝。是沙門瞿曇無有等者,故無過咎。何以故?大王!是沙門瞿曇家種無等,端正威德無與等者,智慧威德無與等者,是故無過。」
如說偈言:
「持於三十二相好, 出生釋種人師子,
是淨飯王之太子, 世尊一切智無咎。」
薩遮尼乾子如是說已,缽樹提王言:「大婆羅門!汝今當說,何等是如來三十二大丈夫相?」
婆羅門言:「我今當說。」
王言:「何謂也?」
「大王!是沙門瞿曇,善安跱立,足下平滿,輪輻圓足,手足柔軟,指長佣[月*韱],手足網鞔。是沙門瞿曇,足跟佣平,足骨鉤鎖。是沙門瞿曇,其[蹲-酋+(十/田/ㄙ)]鹿[蹲-酋+(十/田/ㄙ)]。是沙門瞿曇,其身端正。是沙門瞿曇,陰藏隱密。是沙門瞿曇,其毛一一右旋。是沙門瞿曇,毛悉上靡。是沙門瞿曇,其發紺青。是沙門瞿曇,皮膚金色極上細軟。是沙門瞿曇,七處圓滿。是沙門瞿曇,身體佣滿。是沙門瞿曇,極好支節。是沙門瞿曇。身不逶迤。是沙門瞿曇,身極長廣。是沙門瞿曇,週身團圓如尼拘陀樹。是沙門瞿曇,身如師子王。是沙門瞿曇,具四十齒。是沙門瞿曇,其齒密緻。是沙門瞿曇,牙齒齊平。是沙門瞿曇,牙齒鮮白。是沙門瞿曇,得上勝味。是沙門瞿曇,其舌廣長。是沙門瞿曇,有梵音聲。是沙門瞿曇,眴則俱眴。是沙門瞿曇,其目紺青。是沙門瞿曇,白毫相具。是沙門瞿曇,其頂有髻。大王!是沙門瞿曇,具三十二大丈夫相,以是義故,無有過咎。」
如說偈言:
「出生釋種頂有髻, 其發紺青而右旋,
目如青蓮牛王眴, 是故世尊無過咎。
迦陵頻伽梵音聲, 其舌長廣淨鮮薄,
人中世尊齒齊密, 含齒四十而白淨,
一切世人及諸天, 瞻覩其美皆歡喜。
佛世尊舌遍覆面, 是故眾生無與等,
一切眾味悉和集, 世尊舌相之所出,
一切眾味作一味, 是故世尊無過咎。
如師子身頻婆脣, 其肩端嚴廣滿好,
世尊身如尼拘樹, 周匝團圓善安住。
世尊莊嚴身端直, 人師子身極長廣,
七處旋滿無與等, 上妙金色善鮮淨。
人師子毛而上靡, 其體皮膚極細軟,
其髻各各合螺成, 是故眾生無與等。
又師子跱不曲垂, 陰藏隱密如馬王,
髀佣圓滿鹿王[蹲-酋+(十/田/ㄙ)], 其誰瞻視不歡喜。
世尊手足有網曼, 其指纖長赤銅爪,
足跟佣平鉤鎖骨, 足下平滿無高下。
世尊手足莊柔軟, 纖長指普有輪相,
人尊足安而平跱, 履行地時不傾動。
無與等者如是相, 世燈如是善莊嚴,
處在大眾甚尊妙, 猶如月王處眾星。
是大丈夫色如是, 世尊為世作燈明,
何況其餘無漏法, 以是法故自然覺。
「大王!是沙門瞿曇,其色尊妙,一切眾生無與等者,以是義故無有過咎。大王!是沙門瞿曇大慈力成,於諸眾生其心無礙,常行大慈無礙無著,自然普到一切世界入諸眾生。大王!如摩尼寶能清濁水,寶性淨故,能令一切濁水清淨。大王!沙門瞿曇亦復如是,內清淨故,能淨一切眾生結使濁污淤泥,是故無過。」
如說偈言:
「慈心普遍世, 三世諸世界;
一切眾生心, 一切智普慈。
無處不普至, 是慈無與等;
普覆虛空界, 一切智無過。
善淨摩尼寶, 能淨淤濁水;
世尊淨諸有, 淨眾生結垢。
「大王!是沙門瞿曇,成三十二大悲之行。何等三十二?見世眾生沒愚癡闇,是沙門瞿曇,於是眾生行於大悲。見世眾生在大無明[穀-禾+卵],是沙門瞿曇,於是眾生行於大悲。見世眾生墮在於大生死輪迴,是沙門瞿曇,於是眾生行於大悲。見世眾生常勤行於不善寂法,是沙門瞿曇,於是眾生行於大悲。見世眾生隨於大流順流而去,是沙門瞿曇,於是眾生而起大悲。見世眾生墮於大山大苦逼切,是沙門瞿曇,於是眾生而起大悲。見世眾生離於聖道墮於邪道,是沙門瞿曇,於是眾生而起大悲。見世眾生閉大牢獄自然纏縛,是沙門瞿曇,於是眾生而起大悲。見世眾生貪於色、聲、香、味、觸故無厭無滿,是沙門瞿曇,於是眾生而起大悲。見世眾生是愛奴僕常系屬他,是沙門瞿曇,於是眾生而起大悲。見世眾生老死逼切羸劣困悴,是沙門瞿曇,於是眾生而起大悲。見世眾生常病逼切,是沙門瞿曇,於是眾生而起大悲。見世眾生為三火燒常觸燋熾,是沙門瞿曇,於是眾生而起大悲。見世眾生下纏所纏增長生死,是沙門瞿曇,於是眾生而起大悲。見世眾生心常驚怖,是沙門瞿曇,於是眾生而起大悲。見世眾生貪嗜少味不見過患,是沙門瞿曇,於是眾生而起大悲。見世眾生久眠放逸,是沙門瞿曇,於是眾生而起大悲。見世眾生墮大飢餓常互相害,是沙門瞿曇,於是眾生而起大悲。見世眾生常在衰損互相劫奪,是沙門瞿曇,於是眾生而起大悲。見世眾生無明所盲常不明瞭,是沙門瞿曇,於是眾生而起大悲。見世眾生共相鬪諍惱亂不息,是沙門瞿曇,於是眾生而起大悲。見世眾生如芒草滋萁,是沙門瞿曇,於是眾生而起大悲。見世眾生不淨交會離於清淨,是沙門瞿曇,於是眾生而起大悲。見世眾生行於諸難離於無難,是沙門瞿曇,於是眾生而起大悲。見世眾生多於疑惑著諸邪見,是沙門瞿曇,於是眾生而起大悲。見世眾生如兜羅華依種種見,是沙門瞿曇,於是眾生而起大悲。見世眾生想心見倒,無常常想,苦有樂想,不淨淨想,無我我想,是沙門瞿曇,於是眾生而起大悲。見世眾生擔負重擔常受苦乏,是沙門瞿曇,於是眾生而起大悲。見世眾生依止羸劣不堅牢想,是沙門瞿曇,於是眾生而起大悲。見世眾生常在垢污,是沙門瞿曇,於是眾生而起大悲。見世眾生繫縛欲有而心貪著,是沙門瞿曇,於是眾生而起大悲。見世眾生利養覆蔽常求於利,是沙門瞿曇,於是眾生而起大悲。見世眾生墮在種種病苦,憂悲啼哭愁惱,眾苦大聚,是沙門瞿曇,於是眾生而起大悲。大王!此沙門瞿曇,成就如是三十二種大悲行故,是故無過。」
如說偈言:
「無明愚癡大闇黑, 見無明[穀-禾+卵]蔽眾生,
見眾生趣生死獄, 是故人尊生大悲。
眾生常勤造眾行, 正覺見眾生流漂;
恆常隨順此流漂, 十力常生大悲心。
墜墮於極高大山, 見眾生行於邪道,
善安止於聖道中, 安寂靜處無煩惱。
諸邪見者所繫縛, 愛怒境界無滿足,
為生老死之所沒, 是故十力有大悲。
種種眾苦所逼切, 見世三火燒熾然,
驚怖畏之被鹿皮, 以是緣故十力悲。
眾生貪著嗜於味, 放逸貪著於境界,
見其墮於飢餓道, 調御能救於怨害。
見諸眾生互相害, 為無明闇所覆蔽,
猶如芒草蔓滋萁, 以是緣故十力悲。
淫欲所生諸繫縛, 見諸眾生行難行,
行於邪見稠林中, 以是緣故十力悲。
於不淨中有淨想, 無常有常無我我,
見諸眾生厭重擔, 是故十力生於悲。
見擔負於大重擔, 凡夫常依止羸劣,
常為諸結所污染, 是故十力有大悲。
見為利養所覆蔽, 復次境界無厭足,
墮於欲有之大海, 是故十力有大悲。
多於種種憂愁病, 見諸眾生苦惱已,
為是一切諸苦惱, 是故十力有大悲。
知於非有亦非無, 彼常有於大悲心,
一切眾生普遍心, 是故一切智無過。
「大王!今復略說,是沙門瞿曇成就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四禪,五根,五力,七助道法,八聖道分。成就具足,是故,大王!是沙門瞿曇,無有過咎。」
如說偈言:
「常勤精進修念處, 大覺善知於正斷,
大仙禪定得自在, 勝出眾生無過咎。
調御世成諸神通, 諸辯自在到彼岸,
如來善知解脫呪, 大覺善通達諸諦。
於梵行處得自在, 修於慈悲及喜捨,
善安止住於定慧, 是故常無眾過咎。
大仙善知助菩提, 如來善知八聖道,
見眾生苦於聖道, 究竟安止安樂渚。
一切世界無眾生, 有與世調齊等者,
一切智成一切德, 恆常不毀呰於他。
「大王!是沙門瞿曇,成就十力。」
王言:「大婆羅門!何等是名如來十力?」
「大王!是佛如來,是處如實知是處、非處如實知非處;去來現在,作業受業,住處因報如實而知;無量諸界種種世界如實知之;若諸餘人餘眾生等種種所解如實而知;若餘眾生餘人等根,勝非勝根如實而知;一切至道如實而知;若餘眾生餘人諸根諸力,助道諸禪解脫定次第定,一切結使污染白淨,隨各各處如實了知;念於無量種種宿命,若於一生若無量生,如其所行如其所說如實而知;天眼清淨過於人眼,見諸眾生種種生死,乃至生於善道惡道如實而知;諸漏盡無漏心解脫及慧解脫如實而知。大王!是名如來十力成就。具足力故,名持十力,名無降伏,是故無過。」
如說偈言:
「是處非處, 如實而知; 實說大人,
彼無有過, 過去無障, 彼有智慧,
未來現在, 知不失之。 善知業報,
知有因緣, 如實不錯, 世調御知。
知於無量, 種種諸界, 善知諸界,
世人無等。 世種種解, 無量諸佛,
照世明知, 如實不異。 知於鈍根,
亦知中根, 又知熟根, 到於彼岸。
一切至道, 如實而知; 根力助道,
神通解脫, 污染白淨, 各各了知。
無有障礙, 知見無礙, 念於平等,
無量稱實。 自身及他, 如實不異。
天眼清淨, 過於人眼, 生死眾生,
調御悉見。 知諸漏盡, 亦知解脫,
無漏有異, 亦悉知見。 是人尊力,
覺了自在, 是一念有, 心無分別。
動發非發, 自然而有, 始初轉輪,
無分別行。 一心而知 諸眾生思,
及眾生心, 無有二相。 是故無過,
佛得自在, 一切善法, 出諸德事。
「大王!是沙門瞿曇,成就四無畏。」
王又問言:「大婆羅門!何等如來四無畏也?」
「大王!是沙門瞿曇自言:『我得於正遍知。』若有沙門、諸婆羅門、魔梵及世言:『汝於諸法不正遍知,我不見是相,不見相故得安隱行,得無畏行。』自言:『我得最勝處行,在大眾中,正師子吼,能轉梵輪。沙門、婆羅門及餘諸世,無有能轉是正法者。』佛自誓言:『我諸漏盡。』若有說言:『汝漏未盡。』佛不見是相,不見相故,如來得於安樂之行,得無畏行,得勝處行,在大眾中,正師子吼,能轉梵輪。沙門、婆羅門及餘諸世,無有能轉是正法者。佛說障道法。若有說言:『親近是法無有障礙。』佛不見是相,不見相故得安樂行,得無畏行,得勝處行。在大眾中,正師子吼,轉於梵輪。沙門婆羅門及餘諸世,無有能轉是正法者。我說聖出道。若有說言:『親近是者不能出世。』佛不見是相,不見相故,得安樂行,得無畏行,得勝處行,在大眾中,正師子吼,能轉梵輪。沙門婆羅門及餘諸世,無有能轉是正法輪。大王!此是如來四無所畏,如來成就是四無畏,在大眾中,正師子吼,是故無過。」
如說偈言:
「眾中師子吼, 人調無所畏;
更無與我等, 況眾生有過。
若我所覺法, 是真實不虛,
是正遍知見, 鹿王師子吼。
若有違逆者, 不見有彼相;
以不見相故, 人調無所畏。
我一切漏盡, 我身是無漏,
無有似等者, 諸天及世人,
有是障礙法, 世調御所說;
是真實空虛, 無有可變異。
我說出道法, 自覺已演說;
修行此法者, 無有於障礙。
大健知是已, 如來得安樂;
得於無畏樂, 勝大丈夫行。
轉於梵法輪, 餘無有能轉;
世間所不轉, 惟除兩足尊。
佛說菩薩行方便境界神通變化經卷下
宋天竺三藏法師求那跋陀羅譯
「復次,大王!是沙門瞿曇,成就十八不共佛法。大王!何等十八不共佛法?大王!是佛如來,無有錯亂,口無言說,無有失念,無有異想,無不定心,無不知己,捨欲無退減,進無退減,念無退減,慧無退減,解脫無退減,解脫知見亦無退減,一切身業以智為首隨於智行,一切口業以智為首隨於智行,一切意業以智為首隨於智行,知於過去無礙知見,知於未來無礙知見,知於現在無礙知見。大王!是名如來十八不共佛法成就,是故無過。」
如說偈曰:
「世尊無錯亂, 口無有言說,
其念無有失, 是故彼無過。
無有於異想, 正智心不亂;
隨時不生捨, 一切智無過。
欲無有退減, 善誓進無減;
其念無有失, 彼無能毀者。
慧無損退減, 解無有退減,
解知見無減, 彼智無有惱。
一切諸身業, 口業及意業,
以智力自在, 智亦無有失。
知於過去世, 彼智無有礙;
未來亦無礙, 現在世無礙。
有如是功德, 是沙門瞿曇;
復過是無量, 非我說能盡。」
爾時栴茶缽樹提王,聞如來如是不可思議諸功德已,甚適其意,歡喜踴躍生於愛樂。於是薩遮尼乾子所,得無量歡喜,得不可思議想,得世尊想,得善知識想,得示菩提想,得度到彼一切智想,得啟請想,得於念想,又得菩薩不可思議解脫之想。得於如是諸想心已,以價直百千真珠瓔珞,又復以上無價之衣,供養薩遮尼乾子已。如是讚言:「善哉,善哉!薩遮尼乾子,善說次第方便之法。」又言:「薩遮!汝所說法順一切智,汝所說法到一切智,汝所說法出於生死,汝所說法滅結使垢,汝所說法破嫉妬門,汝所說法擊大施鼓,汝所說法能破壞魔大憍慢山,汝所說法能乾愛海,汝所說法照愚癡林,汝所說法,教化眾生不過失時。」
王說是已,薩遮尼乾子語大王言:「如是,大王!菩薩威儀無不調伏諸眾生者,無有說法逆大乘者,若不能增益一切智,若不能盡一切結使,若不能示生死過患,若其不能到於涅槃,若不能近菩薩之行,若不能到自利利他及俱利者,無有是處。大王!若有一切初發意時,便到自利利他俱利。」
薩遮尼乾說是事時,栴茶缽樹提王,得斷疑信,得不壞信;十六王子,得於歡喜信行之界;八千天子獲得三昧,名莊嚴佛行。是王宮中所坐尼乾有萬三千,發於無上正真道心,各各脫衣供養薩遮尼乾子已,作如是言:「我等今者得於善利,見是薩遮大善男子,又聞演說是隨順法。」復言:「薩遮!可與俱往,欲見世尊,是佛如來今在我園。」
薩遮答言:「一切悉來和合共往。」
爾時大王與其眷屬大臣人民設大莊嚴,爾時大王遍城行令唱如是言:「若不至於如來所者,當斬殺之。」舉城一切男子、女人、童男、童女,聞王令已,各各持諸華鬘、塗香、末香、種種伎樂,出於優禪大城外已,向園而住待於大王。
爾時缽樹提王,與薩遮尼乾子,諸大臣等,王子兵眾,內宮婇女,國土人民,騎乘圍遶,大王威德,王大神力,王大變化,王大遊戲,擎幢幡蓋,百千音樂,歌舞唱伎,簫笛擊節出種種妙音;象馬槃戲百千吉瓨,在前行列,以金鎖莊挍象車、馬車,九十八億人眾圍遶,趣向自園詣世尊所。到已,頂禮佛足右遶三匝卻住一面。薩遮尼乾及其眷屬,頂禮佛足右遶無量百千匝已,住立合掌觀佛不眴。
爾時大德舍利弗,見薩遮尼乾子佛前觀佛目不暫眴,見是事已作是思惟:「薩遮尼乾子何緣來此?」如是思已,語薩遮尼乾子言:「薩遮!汝何緣故詣如來所,欲見如來為欲聽法?」
薩遮尼乾子言:「大德舍利弗!我不見佛、不為聽法。大德舍利弗!我今不用一切法故詣如來所。何以故?大德舍利弗!見色不名見於如來,見受相、行、識,亦不名為見於如來。不見地大、水、火、風大名見如來,不見於我名見如來,不見眾生、不見壽命、不見養育名見如來,不見丈夫名見如來,不見我勝、我所勝名見如來,不見於想名見如來。大德舍利弗!不見一切相者名見如來,不見執著名見如來,見無有物名見如來,見於性故名見如來,見本際故名見如來,見眼色離欲名見如來,見耳聲無教名見如來,見鼻香不和合名見如來,見舌味無知名見如來,見身觸無覺名見如來,見意法無分別名見如來。」
舍利弗言:「薩遮!以如是相見如來者,云何見如來耶?」
薩遮答言:「大德舍利弗!非以種故見於如來,不以性故見於如來,非相非無相,非法非無法,非實非不實,非境界非不境界,非思惟非不思惟,非分別非不分別,非有為非無為,非物非不物,非聚非散,非色、非受、非想、非行、非識,非取非不取,名見如來。」
舍利弗言:「薩遮!以如是相見如來者,汝善丈夫,云何得見於如來耶?」
薩遮答言:「大德舍利弗!我非到色見於如來,亦不離色見於如來,亦不壞色見於如來;如是受、想、行、識,非到於識見於如來,不離於識見於如來,亦不壞識見於如來。非現世分見於如來,非過世分見於如來;非以陰分見於如來,非以界分見於如來;我以如是見於如來。我見一切言說非言說,名見如來。我非見非不見,非有非不有,非分別非不分別,非憶想、非諍、非惱、非起、非取、非捨、非戲論,非作想非不作想,非作物非不作物,非動發非不動發,非作見非無作見,非境界見非不境界見,非言語非不言語,見於如來。離於一切所有言語、談論、音聲,名見如來,亦無所見。大德舍利弗!菩薩如是見於如來,我亦如是見於如來。」
舍利弗言:「汝以如是見於如來,汝復云何聞說法耶?」
薩遮答言:「大德舍利弗!若我聽於如來說法,若生法想非是法想。何以故?大德舍利弗!菩薩一切所有言說皆出於法,然不執著,亦不生想。何以故?離法想故。」
舍利弗言:「汝今薩遮,不求聽法詣如來耶?」
薩遮答言:「大德舍利弗!我非求法、非不求法詣如來耶?何以故。大德舍利弗!夫求法者,名不求於一切諸法。大德舍利弗!夫求法者,不著佛求,不著法求,不著僧求,不知苦求,非斷集求,非修道求,非證滅求,非過欲界,非過色界、無色界求,非生死求,非涅槃求。大德舍利弗!汝當知,我都不求於一切法故,詣如來所。」
舍利弗言:「以何緣故作如是說?」
薩遮答言:「大德舍利弗!一切諸法無因緣故,我如是說。又法界性,無有因緣、非無因緣,俱不可得故。」
舍利弗言:「汝今流轉於諸道耶?」
薩遮答言:「大德舍利弗!若有道者我則流轉,若有生者我則有生,若有去者我則有死。大德舍利弗!一切諸法無去無生死。」
舍利弗言:「薩遮!如佛所說,汝等比丘生、老、病、死。」
薩遮答言:「大德舍利弗!一切眾生依止有道及憍慢故,為壞依止。如來世尊作如是說:『佛法如性,無有如是生老病死。』」
舍利弗言:「善哉,善哉!薩遮!汝說大乘知分別義。」
薩遮答言:「大德舍利弗!汝今能知云何是義?云何分別?」
舍利弗言:「善男子!我非說者,我今欲聽。善男子!汝當演說,云何是義?云何分別?」
薩遮答言:「大德舍利弗!義者謂無言說,若有言說名為分別。又復義者,謂不可說,若有言說名為分別。又復義者,名謂默然,若有言說名為分別。又復義者,謂無動搖無諸戲論,無有分別無有莊嚴,非有非物,無有我想。非勇,不可取不可見,無有居止,離於一切居止言說。又分別者,謂思量數觀往至他心。又復義者,名謂義辯。分別者,謂法辯、辭辯、樂說之辯。大德舍利弗!是名略說義及分別。」
爾時世尊讚薩遮尼乾子:「善哉,善哉!善男子!如汝所說。」說此法時三千天子,得無生法忍,二萬眾生聞此大辯,發於無上正真道心。
爾時大德目連白佛言:「世尊!是薩遮善男子,作是外道尼乾子服,化幾眾生?」
佛告目連:「若聞此事,一切天人皆當迷惑,唯除菩薩摩訶薩等。目連諦聽,我今演說,薩遮尼乾子種種形服色像威儀,教化眾生少分之事。目連!是薩遮善男子,作外道服,教化須彌塵數眾生,令發無上正真道心。作遮勒形服,化四天下塵數眾生,發於無上正真道心。作餘異道出家之像,化八十四恆河沙等眾生,發於無上正真道心。現聲聞形,化十恆河沙等眾生;示聲聞乘已,然後復化,令發無上正真道心。作緣覺像,教化眾生復過是數。菩薩形服,教化眾生復過是數。復作釋像,復作梵像,復作轉輪大王之像,復作護世像,復作緊那羅像,復作阿修羅像,復作迦樓羅像,復作摩睺羅像,復作人像,復作非人像,復作男子像,復作女人像,復作童子像,復作童女像,復作地天像,復作即化生天像,復作仙人像,復作年少婆羅門像,復作比丘像,復作比丘尼像,復作優婆塞像,復作優婆斯像。目連!薩遮善男子,教化眾生如是甚多。」
爾時目連白佛言:「世尊!是薩遮尼乾子,奉事供養幾如來耶?」
佛告目連:「假量虛空可得其邊,無有能得薩遮善男子以種種形供養奉事諸佛如來得其邊者。目連!假令能得地界、水界、火界、風界、眾生界邊,無有能得是薩遮善男子奉事供養諸佛如來得其邊者。」
爾時大德大迦葉,語薩遮善男子言:「善男子!汝多奉事供養諸佛,汝之功德具足成就,何故不成無上正真道?」
薩遮答言:「大德迦葉!若有菩提,有覺菩提者,我當覺於無上正道。」
大德迦葉,語薩遮言:「恆河沙等菩薩摩訶薩發菩提願,覺於無上正真之道,已覺、今覺、當覺。」
薩遮答言:「大德迦葉!為憍慢眾生作如是數,第一義中,無有菩提,無覺菩提者。何以故?大德迦葉!菩提是無為,離一切數,菩提非色,不可見故。菩提非青、非黃、非赤、非白、非紫、非頗梨色,無有形像,無貌、無相,過一切相;無有居止,斷一切居止;非有,離一切有;非相,離一切相;無有言說,口業不及故;非見、非聚、亦非有物,非闇、非明、無形、無體,不可言說非不可說,非觸、非知、非聞、非聲、非句,非系、非縛、非解、非染,非瞋、非癡、非一切事,非假名非不假名。大德迦葉!菩提性爾。又菩提者,非身所覺。又菩提者,非心所覺。何以故?大德迦葉!身癡無智,猶如草木,牆壁,土塊,是故不能覺。於菩提心者非色,又不可見;是亦不能覺於菩提,亦無眾生可覺菩提。大德迦葉!一切法性皆悉如是。汝云何言:『汝何不成無上正道?』」
爾時菩薩,大聲聞眾,優婆塞、優婆斯,及釋梵護世,如是思惟:「世尊!如實知眾生心,如所解知。如來當斷我等疑惑、猶豫之心,當說薩遮善男子記,幾時當成無上正道?世界何名?得菩提已,名號何等?住壽幾何?大眾有幾?」
爾時世尊,知諸菩薩、聲聞、優婆塞、優婆斯、釋梵護世心之所念,即告文殊師利:「是薩遮善男子,此賢劫過已,然後復過於算數劫,當得作佛,號實意相王如來、應供、正遍知,其佛世界名善觀稱,劫名滅刺。文殊師利!是善觀稱世界,端嚴甚可愛樂,七寶莊嚴周匝百千,七寶垣牆以為莊嚴,有百千塹,七種香水充滿其中。復有百千高大台觀,七種琉璃大寶所成。有百千萬閻浮檀金網,以為莊嚴而遍覆之。有百千萬摩尼之寶間錯台,有百千萬過師子摩尼寶,莊嚴牖響。有百千萬師子幢摩尼寶莊嚴寶座;有百千萬大幢摩尼寶,照明一切。百千萬鈴網,出於和適軟妙音聲,遍滿其中。懸百千萬珠寶金網,竪立百千萬種相幢。文殊師利!是善觀稱世界,地平如掌,寶樹遍覆,生柔軟草,其草右旋,如難提跋旦孔雀項色,觸如天衣,是草普遍善觀稱界。有百千萬園以為莊嚴,其一一園,復以百千萬園圍遶莊嚴。有百千萬池週遍莊嚴,是一一池,以八楞摩尼寶而間錯之。閻浮檀金以為梯橙,底布金沙,滿八味水,寶華遍佈,有鵝鴈鴛鴦相和而鳴。文殊師利!善觀稱世界,百千萬國及城邑、村落週遍莊嚴,其一一大城,復有百千萬城,周匝莊嚴,諸村邑聚落,亦復如是;是一切國城邑村落男女充滿。文殊師利!是善觀稱世界之中有四天下,名適意見,甚為殊特,極妙端嚴極盛豐樂,男女甚多,彼實意相王如來、應供、正遍知,當生其中。文殊師利!是實意相王如來出婆羅門種,母名勇勐,如今我母名曰摩耶;父名梵摩婆秀,如我父王名曰淨飯;彼當有子名曰遍聲,如今我子名羅睺羅;有妻勝後名曰大意,如今我妻瞿婆伽釋種童女;當有乳母名曰大稱,如我乳母名摩訶波闍波提瞿曇彌。彼佛世尊當有侍使名常順行,如我侍使名曰闡陀;彼佛如來,有大馬王名曰大力,實意相王當乘出家,如今我馬王名建持迦;彼佛如來當有道場,名曰法勇,彼佛如來於是場上,當成無上正真之道,當有八十億菩提樹周匝莊嚴。文殊師利!彼佛爾時,無魔、無魔天眾。
「文殊師利!彼當來世,實意相王,成於無上正真道時,彼佛世界所有眾生,悉以一切諸華香鬘、種種伎樂,作眾伎樂。當共往詣法勇道場,上至阿迦膩吒天眾一切來集,龍眾、夜叉眾、乾闥婆眾、阿修羅眾、迦樓羅眾、緊那羅眾、摩睺羅伽眾,皆當來集,東西南北諸大菩薩皆當來集。文殊師利!是實意相王,初覺菩提已,在大眾中,說此《菩薩行方便境界神通變化經》,無量百千億經而圍遶之。文殊師利!彼實意相王如來說此經時,恆河沙等眾生,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轉。文殊師利!是實意相王如來,不說於三乘法,彼佛世界,無聲聞、緣覺,惟皆一乘妙解眾生,生彼世界。文殊師利!彼實意相王如來世尊,初會說法,當有恆河沙等菩薩得不退轉。第二大會,有八十那由他菩薩當得一生。第三大會,當有六十頻婆羅數菩薩。自是以後,當有過於算數菩薩,安住不退無上正真道。文殊師利!彼實意相王佛,得成道已,壽六十中劫。佛涅槃後,正法住世八十億百千那由他歲,當廣流佈佛之舍利,所調眾生其數如先。文殊師利!彼佛臨欲入滅度時,授於大相菩薩記已,後乃滅度。此大相菩薩,次於我後,當得成於無上正真道,號大莊嚴如來、應供、正遍知。」
時此大眾,心生驚疑:「誰是爾時大相菩薩,次彼世尊當成無上正真之道,號大莊嚴如來、應供、正遍知?」
爾時世尊,知大眾心,即告文殊師利童子:「是薩遮善男子前坐外道小童子者,名實歡喜,得勝一切諸餘童子,彼當成佛,號大莊嚴如來、應供、正遍知,彼佛世界所莊嚴事如彼實意相王如來等無有異。」
此眾聞彼佛剎功德莊嚴威德,會中六十億百千那由他諸菩薩等,發心願生彼佛世界,白佛言:「世尊!是實意相王,得成佛時,我等當生彼佛世界。」世尊即記當生彼國。
有八十億諸尼乾等,同聲唱言:「世尊!我等亦當生彼佛土。」佛一切記當生彼國。
於上空中,有九十億百千那由他諸天子等,說如是言:「世尊!彼實意相王佛得菩提時,我等當生彼善觀稱世界之中,當見如是功德莊嚴。」
佛即記言:「汝等天子亦當生彼善觀稱界奉事彼佛。汝諸天子,亦當於彼善觀稱界成於無上正真之道,各有異名等同壽命。」
即時三千大千世界六種震動,其地自然勇出無量百千億那由他大寶蓮華,閻浮檀金為葉,天紺琉璃摩尼為台,車璩為須,琉璃為莖,諸蓮華中有菩薩現,結加趺坐相好嚴身恭敬禮佛,以於種種瓔珞雲網,供佛世尊,皆言:「我等各各在於異佛世界,遙聞《說此不可思議菩薩功德經》,故來至此,見佛世尊禮敬右遶,亦為見薩遮善男子及諸大眾。」又言:「世尊!有不可思議諸佛剎土無數眾生,聞此經已,皆得不退無上正道。」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聽我說此義, 一心勿亂念;
如來語無虛, 調御無異說。
薩遮佛出世, 過算數億劫,
號實意相王, 劫淨無垢刺,
無有淫欲刺, 無有多過咎,
亦無愚癡刺, 彼劫無有刺,
世界善觀稱, 雜色妙莊嚴。
人天喜樂觀, 調御世當有,
游寶高台觀, 當有普嚴淨。
閻浮金網覆, 妙軟聲適意,
竪師子寶幢, 懸珍寶金網,
珍寶高牆壁, 當有天宮殿,
當有江池井, 當一切莊嚴。
青白蓮遍佈, 八味水溢滿,
當中四天下, 名曰適意見。
善逝所生城, 出婆羅門種,
母名曰勇勐, 父梵摩婆秀,
子曰遍名聲, 如我子羅睺。
彼善逝勝後, 其名曰大意,
如我後瞿婆, 乳母名大稱,
如今我乳母, 名曰瞿曇彌。
侍使名順行, 當為調御使,
供給於善逝, 如我使闡陀。
二足尊馬王, 當名曰大力,
負善逝出家, 如我健持迦。
彼如來道場, 當名曰法勇,
八十億百千, 樹周匝圍遶。
人尊坐此已, 實意自無等,
無上無憂道, 道樹下善覺。
無魔無魔眾, 終無有魔業。
善逝土無刺, 有無等丈夫。
彼界有眾生, 作人天功德,
華鬘諸伎樂, 出詣世尊所。
調御知眾集, 知畢竟心淨,
當說此經王, 有億經圍遶。
聞於此勝經, 二足尊說時,
多億恆沙眾, 有不退佛智。
終不聞下乘, 亦無緣覺乘,
慧健諸菩薩, 彼佛世界有。
二足尊初會, 當有恆河沙,
功德海不退, 菩薩大名稱,
二會八十那由他, 悉皆得住於一生,
三會六十頻婆羅, 諸善菩薩多利益。
滿六十中劫, 善逝所壽命,
人調御滅已, 正法廣流佈。
八十億千歲, 法住那由他,
舍利廣流佈, 亦多調眾生。
世調滅度時, 記大相菩薩,
汝當調御世, 號名大莊嚴,
彼莊嚴亦爾, 利眾生亦等,
當作調世覺, 無上無塵道。
我知見無上, 知當無量劫;
何況現在前, 一切智無礙。
信我語無量, 如來語無空;
諦住於我教, 取我所說語。
聞善逝說已, 大眾生喜勇;
發願彼世界, 我等當生彼。
世調御說記, 生彼無垢剎;
汝當覺勝道, 廣利來眾生。
說此經王時, 大地六種動;
華中出菩薩, 合掌禮調御,
善哉覺丈夫, 善說法不斷;
佛說法我聞, 遠來此為法。」
當於爾時,一切大眾甚適其意,歡喜踴躍,愛樂受持,唯留一衣,餘衣悉以奉上供佛。說如是言:「世尊出世再轉法輪,於波羅[木*奈]初轉法輪,今復更轉最大法輪。」咸言:「世尊!願令我等常不離於如此法寶,亦常不離此善丈夫。」
時上空中作種種天樂,雨大青、黃、赤、白蓮華於佛足前,諸天天衣於虛空中而自迴轉,唱如是言:「是善丈夫,於當來世成就不可思議功德,所謂若有受持此經,讀誦通利,為他廣說。」
說是語已,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是善男子善女人等,書寫此經,受持讀誦令通利已,為他廣說得幾所功德?」
如是問已,佛言:「文殊師利!若有一善男子、善女人,三千大千世界之中,所有眾生,有色、無色、有想、無想,有眾生界,唯佛能知諸有一切,未得人身悉得人身,成於無上正真道已,是一善男子、善女人,恭敬供養尊重禮拜,是一切佛,施諸所安,壽命一劫。文殊師利!於汝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以是因緣得福多不?」
文殊師利答言:「甚多,世尊!甚多,善逝!無有能數無有計量。」
佛言:「文殊師利!是善男子、善女人,書寫受持讀誦通利為他廣說,福多於彼善男子、善女人供諸佛者。」
文殊師利言:「世尊!未曾有也,世尊利益一切世間,說此經典。世尊!此經當於閻浮提中流佈幾時?」
佛言:「文殊師利!我涅槃後,我之舍利,當廣流佈。爾時八王,當以寶箱分我舍利,作八分已,各各自國造作大塔,阿闍世王,取我舍利第八之分,盛寶香籨,王舍城外穿鑿於地,而藏隱之,安置種種眾妙雜香,竪立種種幢幡寶蓋,散眾寶華然百歲燈,藏舍利箱。待阿叔迦王,於金葉上書此經王,並藏去之。文殊師利!我涅槃後百歲,當有阿叔迦王,是王當出於莫剎利種,王閻浮提,得自在住四渚轉輪,彼王爾時修念我行,於佛法中得清淨心。
「爾時有比丘名因陀捨摩,得大神通有大威德,攝持《正法持方等經》,是王種出家,出入阿叔迦大王宮中。文殊師利!阿叔迦王,為廣流佈我舍利故,大多將從諸貴人等,大王威德而自莊嚴,持諸華鬘、末香、塗香、種種伎樂,到王舍城大設供養,墾掘其地取舍利箱,七日之中設種種供養,以一切華、一切鬘、一切末香、一切塗香、一切伎樂,作於如是大供養已。然後隨於種種多人所居止處,一日一時安起八萬四千大塔。爾時因陀捨摩法師,從於寶箱出此經已,安置北方多人住處,此經又無多人識知,無多人解,無多人受,少人受持讀誦此經。文殊師利!此經多隱在箱篋中。何以故?無人受故,非真器故。文殊師利!當知此經,難解難信,難得其底,非是常人所能信受,非凡下人能讀能入。文殊師利!後五十歲時,若復有人,聞此經典信解恭敬。文殊師利!不應作疑,當知是人供養多佛,善行於此大乘經典,有真實器。若有書寫、受持此經,讀誦通利,是眾生等應當自知,我等已見恆河沙等諸佛如來,奉事、供養、右遶禮拜,亦見於我在此園中,說是經時及見大眾。」
爾時佛告阿難:「汝受此經讀誦通利,汝慎勿於廝下人前說此經典,不知根故。何以故?阿難!是如來功德,是如來蜜處,是如來說,純無雜法。是如來印,是如來堅法,是如來勝財。阿難!汝當堅持勿妄與人,唯除我長子,持我法藏,護我法藏與是等人。」
阿難白言:「我持此經已。世尊!此經何名?云何受持?」
佛言:「阿難!此經名曰『說菩薩行方便境界神通變化經』,亦名『如來密處』,亦名『如來說純無雜法』,亦名『如來說出一乘』,亦名『文殊師利所問』,亦名『薩遮受記』,亦名『薩遮品』,如是受持。」
如來演說此經法時,有三十那由他諸眾生等,本未曾發無上道心,今悉發心;六萬菩薩得無生法忍;無量眾生必定無上正真之道。
佛說是經已,大德阿難歡喜適意;文殊師利童子,一切菩薩,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斯,釋梵護世天及世人,聞佛說已,歡喜信受。
佛說菩薩行方便經卷下
上篇:大法鼓經
下篇:大薩遮尼乾子所說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