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觀心論

天台修禪寺沙門智者述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觀心論(並序)(亦名煎乳論)

天台修禪寺沙門智者述

問曰。佛經無量。論亦甚多。弘法之人詵詵蓋世。聽受之眾無處不有。是則法雨普津四眾。露潤利益無邊。何所見聞。更何利益而造斯論。答曰。如所問言。佛經無量論亦甚多。是事共知。但弘法之人為利物故多施加水之乳。致令聽受之者失真道味。四眾轉就澆離。致使信心之者漸歇薄談。將恐深廣大法不久停留。眾生眼滅失正法利。是以閑生悲傷煩究難忍。不惟凡淺寡聞少見。欲助鸚鵡。奮其翅力。輒承三寶力。欲作斯論也。問者欲知作論者。大意有二。一者自責為諸學徒。二者外諸四眾脫能信受亦可傳之。略以偈答曰。

 大師將涅槃  慈父有遺屬
 四念處修道  常依木叉住
 我等非佛子  不念此遺屬
 乘緩內無道  戒緩懼三途
 由不問觀心  令他信漸薄
 烏鴉不施道  豈報白鴉恩
 非但田不良  無平等種子
 法雨若不降  法種必燋枯
 各無來世糧  失三利致苦
 大法將欲頹  哀哉見此事
 為是因緣故  須造觀心論
 平等真法界  無行無能到
 若能問觀心  能行亦能到
 即是四念處  能依木刃戒
 乘急內有道  戒急生人天
 此是真佛子  不乖慈父屬
 天龍皆慶喜  一切豈不欣
 能報白鴉恩  普施烏鴉食
 既有好良田  有平等種子
 法雨應時降  法種皆生長
 各有未來資  俱獲三利益
 為是因緣故  須造觀心論
 諸來求法者  欲聞無上道
 不知問觀心  聞慧終不發
 諸來求法者  欲思無上道
 不知問觀心  恩慧終不生
 諸來求法者  欲修無上道
 不知問觀心  修慧終不成
 諸來求法者  欲修四三昧
 不知問觀心  困苦無所獲
 諸來求法者  多聽得言語
 不知問觀心  未得真實樂
 諸來求法者  修三昧得定
 不知問觀心  盲禪無所見
 諸來求法者  欲懺悔眾罪
 不知問觀心  罪終難得脫
 諸來求法者  意欲離煩惱
 不知問觀心  煩惱終不滅
 諸來求法者  本為利益他
 不知問觀心  退轉令他謗
 諸來求法者  欲興顯佛法
 不知問觀心  退還大行損
 如此眾得失  非偈可具陳
 有此諸得失  無人覺悟者
 為是因緣故  須造觀心論
 末代修觀心  得邪定發見
 辯才無窮盡  自謂人間寶
 無知者鼻嗅  野孤氣沖眼
 舉尾共腳行  次第墮坑殞
 為是因緣故  須造觀心論
 守鼻隔安般  及修不淨觀
 安般得四禪  不免泥梨業
 不淨謂無學  覆缽受女飯
 設得隨禪生  墮長壽天難
 為是因緣故  須造觀心論
 依事法用心  無慧發鬼定
 顯異動物心  事發壞佛法
 命終生鬼道  九十五眷屬
 像法決疑明  三師破佛法
 為是因緣故  須造觀心論
 內心不為道  邪諂念名利
 詐現禪坐相  得名利眷屬
 事發壞他心  毀損佛正法
 此是扇提羅  死墮無間獄
 為是因緣故  須造觀心論
 說法得解脫  聽法眾亦然
 不知問觀心  如貧數他寶
 說者問觀心  無說則無示
 聽者問觀心  無問亦無得
 為是因緣故  須造觀心論
 戒為制心馬  雖持五部律
 不知問觀心  心馬終不調
 律住持佛法  解外不解內
 淨名呵上首  乃名真奉律
 為是因緣故  須造觀心論
 誦經得解脫  非為世財利
 若能問觀心  破一微塵中
 出大千經卷  受持讀誦此
 聞持無遺忘  心開得解脫
 為是因緣故  須造觀心論
 觀他修供養  興顯安行人
 密心為自利  猗託以資身
 壞他喜捨善  駝驢以償人
 若能問觀心  即如駝驃也
 為是因緣故  須造觀心論
 諸道各有法  了不自尋研
 忽窺[門@俞]釋教  動經十數年
 非但彼法拙  亦有謀壞心
 此是迦毘梨  仙聖豈聽然
 為是因緣故  須造觀心論
 富貴而無道  多增長憍逸
 若能問觀心  得真法富貴
 雖高而不危  雖滿而不溢
 不著世富貴  心常在道法
 為是因緣故  須造觀心論
 貧賤多姦諂  窺[門@俞]造眾惡
 現被王法治  死墮三惡道
 若能問觀心  即安貪養道
 有道即真貴  無為即富樂
 為是因緣故  須造觀心論
 四眾皆佛子  無非是法親
 因執善法諍  遂結未來怨
 若能問觀心  和合如水乳
 皆師子之子  悉是旃檀林
 為是因緣故  須造觀心論
 年衰身帶病  眼闇耳漸聾
 心昏多忘漏  年不如一年
 死王金翅鳥  不久吞命根
 一旦業繩斷  氣絕豈能言
 為是因緣故  須造觀心論
 稽首十方佛  深悲觀心者
 勸善諦觀察  發正覺妙樂
 稽首十方法  深悲觀心者
 勸善諦觀察  得真法免苦
 稽首十方僧  若能善觀察
 入大和合海  歡喜心無量
 稽首龍樹師  願加觀心者
 令速得開曉  亦加捨三心
 今承三寶力  起三十六問
 其門諸細門  對事難可數
 若觀一念心  能答此問者
 當知心眼開  得入清涼池
 不能答此問  奈何盲冥也
 少義尚不見  那得行大道
 哀哉末法中  無復得道者
 設令有三數  寧別此問也
 故生悲愍心  歸命禮三寶
 作此問心論  令觀者開朗
 願諸見聞者  莫生疑謗心
 信受勤修習  必獲大利法

問曰。何故作此問觀心論。答曰。末世數寶貪人本不預此言若禪坐觀行之者。但安心鼻隔不淨安般。此亦面牆。何可論道。諸有觀心入道得定生倒解。辯說無窮。自謂人間之寶。豈知邪慢熾然也。今作此問。若句句不知。何得未得謂得未證謂證。法華勸持品。佛說此人難可化度。又常不輕品。威音王如來去世之後。如此人類甚多非一。復次傷念。一家門徒隨逐積年看心稍久遠。遂不知如此研窮問心。是以不染內法。著外文字。偷記注奔走。負經論而浪行。何不施語言置文破一微塵讀大千經卷。念此迷徒隨逐累載。空無所獲。脫一旦冥目誰復示之。以是因緣悲切轉至。故作斯論也。摩訶般若波羅蜜經明四十二字門。初雲。若聞阿字門。即解一切義。所謂一切法初不生也。龍樹並造中論釋摩訶衍論。正意以不生等八不開論端。用一偈釋初不生。雲諸法不自生。亦不從他生。不共不無因。是故說無生。今但約觀初自生一句。起三十六問。若於觀心能答此問無滯礙者。當知此行人六種即中入觀行。五品弟子中即是入初隨喜心位。故經云。乃至聞一偈。通達無量義。次第如法說。月四月至歲也。論曰。

 問觀自生心  云何四不說
 離戲論執諍  心淨如虛空
 問觀自生心  云何是魔行
 業煩惱所繫  三界火宅燒
 問觀自生心  云何是外道
 諸見煩惱業  流轉於六道
 問觀自生心  云何是三乘
 拙度斷見思  出三界火宅
 問觀自生心  云何是巧度
 三乘不斷結  得入二涅槃
 問觀自生心  云何是別教
 求大乘常果  菩薩斷別惑
 問觀自生心  云何圓教乘
 不破壞法界  住三德涅槃
 問觀自生心  云何為涅槃
 修四種三昧  得真無生忍
 問觀自生心  云何巧成就
 二十五方便  調心入正道
 問觀自生心  云何知因緣
 起十種境界  成一心三智
 問觀自生心  云何知十境
 各成十法乘  游四方快樂
 問觀自生心  云何不住法
 入初發心住  及四十二位
 問觀自生心  云何成六度
 能得諸三昧  及諸陀羅尼
 問觀自生心  云何得六通
 用四種行化  四辯四罣礙
 問觀自生心  云何得相好
 成真應二佛  對緣如鏡像
 問觀自生心  云何具十力
 及四無所畏  內外照團圓
 問觀自生心  云何觀於心
 能得十八種  不共世間法
 問觀自生心  云何得大慈
 大悲三念處  愍眾無異相
 問觀自生心  云何巧方便
 成就諸眾生  嚴淨一切剎
 問觀自生心  云何於一心
 莊嚴菩提樹  建清淨道場
 問觀自生心  云何坐道場
 現四種成佛  赴機無差降
 問觀自生心  云何轉四教
 清淨妙法輪  一切得甘露
 問觀自生心  云何現四佛
 四種涅槃相  究竟知無餘
 問觀自生心  云何知依正
 四土天器同  而飯色有異
 問觀自生心  云何於此心
 見一切根緣  通達無罣礙
 問觀自生心  云何知悉檀
 無形無所緣  現形廣說法
 問觀自生心  云何知漸頓
 秘密不定教  一音說此四
 問觀自生心  云何知四教
 各開出四門  及一切法門
 問觀自生心  云何於四教
 四門十六門  作論通眾經
 問觀自生心  云何住智定
 普入十法界  廣利諸眾生
 問觀自生心  云何知四土
 用教有增減  普利一切眾
 問觀自生心  云何知此心
 具一切佛法  無一法出心
 問觀自生心  云何知此心
 即平等法界  佛不度眾生
 問觀自生心  云何知此心
 法界如虛空  畢竟無所念
 問觀自生心  云何無文字
 一切言語斷  寂然無言說

今約觀一念自生心。略起三十六問。問外觀心人及久相逐眷屬行四種三昧者。彼觀心者若能一一通達。當生心佛想親近受行如四依也。門徒眷屬若於此無滯。是真因行。真是法王子孫。紹三寶種使不斷絕。若不能於觀一念自生心一一念答此問者。即是天魔外道眷屬。為彼所驅馳。方處三界牢獄未有出離之故也。若心不燧欲求勉出者。必墮三乘三惡道坑。自斷法身慧命。誅滅菩提眷屬。是真破佛法國。已亡大乘家。哀哉哀哉。知大等奈良何也。若觀自生心得失如此。觀他生共生無因生亦然也。◎順相門中愛聲色。逆相門中數非數。不肯相遂入泥梨。三界中間難可度。度與不度妙難思。迷情順相者多疑。不服醍醐無價藥。狂心遂涅槃若為。復顯相門中說四三。三輪四教從情釋。不肯相遂入阿鼻。致使五分尋蹤跡。非蹤非疎非五分。三諦三觀在其中。凡情不能巧決了。盲心執見盡言空。隱相門中形色絕。三四調和十二門。不肯隨情起貪愛。若為方便破魔怨。貪愛魔怨是佛母。亦是三身本際深。各各隨情立名字。有凡名為五隱相。終日忍饑非節食。終日忍寒非苦行終日少欲不乖貪。終日行慈奪他命。終日畏罪轉行非。終日求醫彌益病。終日佈施更增慳。終日斷嗔三毒盛。難思議難思議。

 團團明月無增減  凡情顛倒見盈虧
 縱復迴光照西域  於其更理未曾移
 巧用巧妙巧度物  不作怨家不作佛
 法身巧用妙難思  借問定從何處出

觀心論一卷


上篇:天台智者大師禪門口訣

下篇:觀心論疏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諸宗部目錄

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qi)梵(fn)游化諸國,至廣嚴城,...

佛說療痔病咒

(可治癌症跟痔瘡、青春痘等等) 佛說療痔病咒: 怛(dan...

般舟三昧經

般舟三昧經卷上 問事品第一 聞如是:一時,佛在羅閱祇...

晚課(暮時課誦)

南無蓮池海會佛菩薩(三稱) 佛說阿彌陀經 姚秦龜茲三...

觀音義疏

觀音義疏卷上 隋天台智者大師說 門人灌頂記 此文既別...

天台智者大師禪門口訣

天台智者大師禪門口訣 師言安般守意。當知色心相因而...

阿彌陀經義記

阿彌陀經義記 天台智者大師記 夫至聖垂慈照機應跡,開...

金光明經玄義

金光明經玄義卷上 隋天台智者大師說 門人灌頂錄 此金...

海印三昧論

海印三昧論一卷(並序)依大方廣佛華嚴經 明皛所述 若夫...

雲棲淨土匯語

雲棲淨土匯語 開示 水陸會中普示持名念佛三昧 竊惟淨...

諸法無諍三昧法門

諸法無諍三昧法門卷上 陳南嶽思大禪師撰 如萬行中說。...

供五百羅漢儀軌

【施主至。客堂應酬。即報方丈。次令照客。捧香儀點明...

犍陀國王經

犍陀國王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聞如是: 一時,...

【註音版】地藏王菩薩聖誕祝儀

本祝儀根據《靈岩山寺專修淨土道場念誦儀規》(印光法...

佛說法集經

佛說法集經卷第一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譯 如是我聞:...

淨土生無生論

淨土生無生論 幽溪沙門傳燈撰 稽首能仁圓滿智,無量壽...

佛說賢首經

佛說賢首經一卷 西秦沙門聖堅譯 聞如是: 一時,佛在...

【註音版】佛說咒齒經

佛說咒齒經...

佛說尊那經

佛說尊那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光祿卿明教大師臣...

【註音版】請觀世音菩薩消伏毒害陀羅尼咒經

請觀世音菩薩消伏毒害陀羅尼咒經...

佛說如幻三摩地無量印法門經

佛說如幻三摩地無量印法門經卷上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

【佛教詞典】因明論亦二相轉

【因明論亦二相轉】 p0594   瑜伽三十八卷八頁云:因...

【佛教詞典】依他起性

指一切事物雖然是阿賴耶識中的種子轉化而成,不過這些...

同一件事為何有人昇華有人墮落

問: 法師,同樣是一件事,有的人因為這件事昇華,有...

業障生起了該怎麼辦

你過去的業障現在它生起了,你想修道,它給你做障礙,...

《地藏經》傳授給我們的修行方法

《地藏經》上所傳授給我們的修行的法門:當我們出生了...

如何度化家人

問: 如何度化家人? 慧律法師答: 從你的行為做起:...

多誦經少念佛這樣對嗎

問: 最近從北京來一位年輕的女居士,叫我們這些老居...

服務大眾,神人共欽

有一個成都的知府,叫張乖崖的,他有一次在夢中經歷一...

越只國不可攻伐之因緣

過去佛陀在王舍城的靈鷲山說法時,摩竭國阿闍世王統領...

獲得真正的圓滿成功

成功是人生中常時縈懷,不經意就自然浮現的字眼與期盼...

曇鸞大師的念佛說

曇鸞(476-542),是南北朝時代北魏的一位佛教高僧,號...

觀心的下手功夫

古人說:若人識得心,大地無寸土。可見心量廣大,心能...

素食者對生態保護的巨大貢獻

肉類生產不僅包括對動物的殘忍屠宰過程,而且還對中國...

夫妻間的禮儀與義務

一、夫對妻的禮節和義務 佛陀在很多經典談及夫妻倫理,...

【視頻】《稱揚諸佛功德經》聆志居士念誦

《稱揚諸佛功德經》聆志居士念誦

【視頻】《地藏經》聆志居士讀誦

《地藏經》聆志居士讀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