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卷第一百六十四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卷第一百六十四

五百大阿羅漢等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定蘊第七中緣納息第二之三

有不修淨初靜慮亦非無漏。謂已得非初靜慮世俗智無漏智現在前。若未得非初靜慮世俗智無漏智。彼現在前而不修淨初靜慮及無漏。若一切染污心。無記心現在前。若住無想定滅盡定。生無想天。已得非初靜慮世俗智現在前者。此中餘地以智名說。即從欲界未至定除初靜慮。乃至非想非非想處。謂此諸地曾得世俗功德現在前時。彼勢分尚不及自第二剎那。況能修餘未來功德。又非初靜慮故於淨無漏初靜慮俱無修義。已得非初靜慮無漏智現在前者。此中餘地亦以智名說。即從未至定除初靜慮乃至無所有處。謂此諸地曾得無漏功德現在前時。彼勢分尚不及自第二剎那。況能修餘未來功德。又非初靜慮故。於淨無漏初靜慮俱無修義。若未得非初靜慮世俗智現在前而不修淨初靜慮及無漏者。此中餘地亦以智名說。即從欲界未至定。除初靜慮乃至非想非非想處。謂異生起欲界未曾得。不淨觀。持息念。念住。三義觀。及餘聞思所成慧。現在前時。異生離欲界染。諸加行道。九無間道。八解脫道時。即異生未離欲染。依未至定起三無量。初二解脫。前四勝處。不淨觀。持息念。念住。三義觀。煗頂忍世第一法時。已離欲染依未至定。起煗頂忍世第一法時。依靜慮中間。起煗頂忍世第一法時。即異生依第二靜慮近分為加行。離初靜慮染。彼加行道。九無間道。九解脫道時。即異生依第二靜慮。引發五通諸加行道。五無間道。三解脫道時。起四無量。初二解脫。前四勝處。不淨觀。念住。三義觀。煗頂忍世第一法。有說。亦起持息念時。即異生離第二靜慮染。一切加行無間解脫道時。即異生依第三靜慮。引發五通諸加行道。五無間道。三解脫道時。起三無量。不淨觀。念住。三義觀。煗頂忍世第一法。有說。亦起持息念時。即異生離第三靜慮染。一切加行無間解脫道時。即異生依第四靜慮。引發五通諸加行道。五無間道。三解脫道時。起三無量。淨解脫。後四勝處。前八遍處。不淨觀。念住。三義觀。[熛-示+大]頂忍世第一法時。即異生離第四靜慮染。一切加行無間解脫道時。即異生起空無邊處。解脫遍處。及念住時。即異生離空無邊處。識無邊處。無所有處染。一切加行無間解脫道時。即異生起識無邊處。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解脫。念住。及識無邊處。遍處時。若諸聖者起欲界未曾得。不淨觀。持息念。念住。三義觀。及餘聞思所成慧。現在前時。即聖者以世俗道離欲界染。若世俗為加行。諸加行道。九無間道。八解脫道時。以無漏道離欲界染。若世俗為加行。彼加行道時未離欲染。信勝解練根作見至。若世俗為加行。彼加行道時。即聖者未離欲染依未至定。起三無量。初二解脫。前四勝處。不淨觀。持息念。世俗念住。三義觀。七處善時起入滅定微微心時。於如是時起未曾得非初靜慮世俗智現在前。不修淨初靜慮及無漏。若未得非初靜慮無漏智現在前。而不修淨初靜慮及無漏者。此中餘地亦以智名說。謂未離欲染入正性離生四諦現觀各四心頃。已離欲染依未至定入正性離生。苦集滅現觀各四心頃。道現觀三心頃。以無漏道離欲界染若無漏為加行。諸加行道。九無間道。八解脫道時。未離欲染信勝解練根作見至。若無漏為加行。彼加行無間解脫道時。未離欲染起無漏念住時。於如是時起未曾得。非初靜慮無漏智現在前。不修淨初靜慮及無漏。若一切染污心現在前者。謂三界煩惱隨煩惱相應心。以彼順退體性沉重懈怠相應。要順勝進體性輕舉精進相應方能修故。一切無記心現在前者。謂三界無覆無記心。以彼不堅不住不實其性羸劣如朽敗種。要堅住實其性強盛方能修故。若住無想定滅盡定者。以彼無心要由有心方能修故。生無想天者。有說。彼天盡眾同分善心不起。有說。彼天善心雖起而非修所依故無修義。此中但說生在修地而不修者。然生餘處亦有不修。易知故不說。如說。初靜慮第二第三靜慮說亦如是。以此諸地於離下地染最後解脫道時。皆有入根本地有不入故。

若修淨第四靜慮。彼亦修無漏耶。設修無漏第四靜慮。彼亦修淨耶。答應作四句。有修淨第四靜慮非無漏。謂已得淨第四靜慮現在前。若未得淨第四靜慮現在前。而不修無漏。已得淨第四靜慮現在前者。謂異生及聖者。或學乃至或如來。為現法樂住等故。起曾得世俗第四靜慮現在前時。彼勢分尚不及自第二剎那。況能修餘未來功德。然現前位即是習修故。得名修淨第四靜慮。若未得淨第四靜慮現在前。而不修無漏者。謂異生離第三靜慮染。最後解脫道。及為離第四靜慮染。若第四靜慮為加行。彼加行道時。即異生依第四靜慮。引發五通諸加行道。五無間道。三解脫道時。起三無量。淨解脫。後四勝處。前八遍處。不淨觀。念住三義觀。煗頂忍世第一法時。於如是時起未曾得。淨第四靜慮現在前。而不修無漏。有修無漏第四靜慮非淨。謂已得無漏第四靜慮現在前。若未得無漏第四靜慮現在前而不修淨。若未得非第四靜慮世俗智。及未得非第四靜慮無漏智。彼現在前而修無漏第四靜慮非淨。已得無漏第四靜慮現在前者。謂諸聖者。或學乃至或如來為現法樂住等故。起曾得無漏第四靜慮現在前時。彼勢分尚不及自第二剎那。況能修餘未來功德。然現前位即是習修故。得名修無漏第四靜慮。若未得無漏第四靜慮現在前。而不修淨者。謂依第四靜慮入正性離生。苦集滅現觀各三心頃。道現觀四心頃。聖者依第四靜慮離第四靜慮。乃至無所有處染。一切無間解脫道時。離非想非非想處染。九無間道八解脫道時依第四靜慮信勝解練根作見至。無間解脫道時。時解脫阿羅漢練根作不動。九無間道八解脫道時。於如是時起未曾得無漏第四靜慮現在前而不修淨。若未得非第四靜慮世俗智現在前。而修無漏第四靜慮非淨者。此中餘地以智名說。即從未至定除第四靜慮。乃至非想非非想處。謂聖者依未至定。為離第四靜慮。乃至非想非非想處染。若世俗為加行。彼加行道時。依未至定已離第三靜慮染。信勝解練根作見至。時解脫練根作不動。若世俗為加行。彼加行道時已離第三靜慮染。聖者依未至定。起三無量。初二解脫。前四勝處。不淨觀。持息念。世俗念住。三義觀。七處善時。起無礙解及世俗無礙解增長時。起空空無願無願無相無相。及增長時。即聖者依初靜慮為離第四靜慮。乃至非想非非想處染。若世俗為加行。彼加行道時。依初靜慮已離第三靜慮染。信勝解練根作見至。時解脫練根作不動。若世俗為加行。彼加行道時。雜修初靜慮中間心時。已離第三靜慮染。聖者依初靜慮引發五通諸加行道五無間道。二解脫道。及世俗他心智通解脫道時。即彼依初靜慮起四無量。初二解脫。前四勝處。不淨觀。世俗念住。三義觀。七處善。有說。亦起持息念時。起無礙解及世俗無礙解增長時。起空空無願無願無相無相。及增長時。即聖者依靜慮中間。為離第四靜慮。乃至非想非非想處染。若世俗為加行。彼加行道時。依靜慮中間已離第三靜慮染。信勝解練根作見至。時解脫練根作不動。若世俗為加行。彼加行道時。已離第三靜慮染。聖者依靜慮中間。起三無量。初二解脫。前四勝處。不淨觀。持息念。世俗念住。三義觀。七處善時。起無礙解及世俗無礙解增長時。起空空無願無願無相無相及增長時。如說。依初靜慮。如是依第二靜慮。第三靜慮說亦爾。差別者依第三靜慮除喜無量。初二解脫。前四勝處。餘皆如前說。即聖者以世俗道離第四靜慮染。若即以空無邊處近分為加行。一切加行無間解脫道時。即彼以世俗道。離空無邊處。識無邊處。無所有處染。若世俗為加行。一切加行無間解脫道時。即彼依無色定。以無漏道離四無色染。若世俗為加行。彼加行道時依無色定。時解脫阿羅漢練根作不動。若世俗為加行。彼加行道時。即聖者起無色世俗解脫及後二遍處時。即彼依無色定。起世俗念住。二無礙解。及世俗二無礙解增長時。起空空無願無願無相無相及增長時。起入滅定想微細心時。於如是時起未曾得。非第四靜慮世俗智現在前。而修無漏第四靜慮。非淨及未得非第四靜慮無漏智現在前。而修無漏第四靜慮。非淨者此中餘地以智名說。即從未至定除第四靜慮乃至無所有處。謂依未至定離第四靜慮。乃至無所有處染。若無漏為加行。一切加行無間解脫道時。離非想非非想處染。若無漏為加行。彼加行道。九無間道。八解脫道時。依未至定已離第三靜慮染。信勝解練根作見至。若無漏為加行。彼加行無間解脫道時。時解脫阿羅漢練根作不動。若無漏為加行。彼加行道九無間道。八解脫道時。即聖者已離第三靜慮染。依未至定起無漏念住無漏無礙解增長時。即聖者依初靜慮。離第四靜慮。乃至無所有處染。若無漏為加行。一切加行無間解脫道時。離非想非非想處染。若無漏為加行。彼加行道。九無間道。八解脫道時。依初靜慮已離第三靜慮染。信勝解練根作見至。若無漏為加行。彼加行無間解脫道時。時解脫阿羅漢練根作不動。若無漏為加行。彼加行道。九無間道。八解脫道時。雜修初靜慮初後心時。即聖者已離第三靜慮染。依初靜慮起無漏他心智通。無漏念住。及無漏無礙解增長時。靜慮中間如未至定說。第二第三靜慮如初靜慮說。即聖者依空無邊處。離空無邊處。乃至無所有處染。若無漏為加行。一切加行無間解脫道時。離非想非非想處染。若無漏為加行。彼加行道。九無間道。八解脫道時。依空無邊處時解脫阿羅漢練根作不動。若無漏為加行。彼加行道。九無間道。八解脫道時。起無漏空無邊處解脫。依空無邊處。起無漏念住。及無漏二無礙解增長時。如說。依空無邊處。如是依識無邊處。無所有處亦爾。差別者。即離彼上染。於如是時。起未曾得非第四靜慮無漏智現在前。而修無漏第四靜慮非淨。

有修淨第四靜慮亦無漏。謂未得淨第四靜慮現在前而修無漏。若未得無漏第四靜慮現在前而修淨。若未得非第四靜慮無漏智現在前。而修淨第四靜慮。及無漏。未得淨第四靜慮現在前而修無漏者。謂聖者以世俗道離第三靜慮染。最後解脫道時。即彼依第四靜慮。為離第四靜慮。乃至非想非非想處染。若世俗為加行。彼加行道時依第四靜慮。信勝解練根作見至。時解脫練根作不動。若世俗為加行。彼加行道時。雜修第四靜慮中間心時。即聖者依第四靜慮。引發五通。諸加行道。五無間道。二解脫道。及世俗他心智通解脫道時。即聖者依第四靜慮。起三無量淨解脫。後四勝處。前八遍處。不淨觀。世俗念住。三義觀。七處善時。依第四靜慮起無礙解。及世俗無礙解增長時起無諍願智邊際定。及增長時。依第四靜慮起空空無願無願無相無相。及增長時。於如是時起未曾得淨第四靜慮現在前。而修無漏。若未得無漏第四靜慮現在前而修淨者。謂依第四靜慮入正性離生。苦集滅現觀各一心頃。依第四靜慮。為離第四靜慮。乃至非想非非想處染。若無漏為加行。彼加行道時。依第四靜慮得阿羅漢果。初盡智起時。依第四靜慮。信勝解練根作見至。若無漏為加行。彼加行道時。時解脫阿羅漢練根作不動。若無漏為加行。彼加行道。及最後解脫道時。雜修第四靜慮初後心時。依第四靜慮。起無漏他心智通。無漏念住。及無漏無礙解增長時。於如是時起未曾得無漏第四靜慮現在前而修淨。若未得非第四靜慮無漏智現在前。而修淨第四靜慮及無漏者。此中餘地以智名說。即從未至定除第四靜慮。乃至無所有處。謂依未至定。乃至第三靜慮。離第三靜慮染。最後解脫道時。即依彼地得阿羅漢果初盡智時。及依彼地時解脫阿羅漢。練根作不動。最後解脫道時。依無色定得阿羅漢果初盡智時。即依彼地。時解脫阿羅漢練根作不動。最後解脫道時。於如是時起未曾得。非第四靜慮無漏智現在前而修淨。第四靜慮。及無漏。

有不修淨第四靜慮。亦非無漏。謂已得非第四靜慮。世俗智無漏智現在前。若未得非第四靜慮。世俗智。無漏智。彼現在前而不修淨第四靜慮及無漏。若一切染污心無記心現在前。若住無想定滅盡定生無想天。已得非第四靜慮世俗智現在前者。此中餘地以智名說。即從未至定除第四靜慮。乃至非想非非想處。謂此諸地曾得世俗功德現在前時。彼勢分尚不及自第二剎那。況能修餘未來功德。又非第四靜慮。故於淨無漏第四靜慮俱無修義。已得非第四靜慮無漏智現在前者。此中亦以智名而說餘地。即從未至定除第四靜慮。乃至無所有處。謂此諸地曾得無漏功德現在前時。彼勢分尚不及自第二剎那。況能修餘未來功德。又非第四靜慮。故於淨無漏第四靜慮俱無修義。

若未得非第四靜慮世俗智現在前而不修淨第四靜慮及無漏者。此中亦說餘地名智。即從欲界除第四靜慮乃至非想非非想處。謂異生起欲界未曾得不淨觀。持息念。念住三義觀。及餘聞思所成慧現在前時。即異生離欲界染。一切加行無間解脫道時。即異生依未至定起三無量。初二解脫。前四勝處。不淨觀。持息念。念住。三義觀。煗頂忍世第一法時。即異生依初靜慮。為離初靜慮染。起加行道時依初靜慮引發五通。諸加行道。五無間道。三解脫道時。起四無量。初二解脫。前四勝處。不淨觀。念住。三義觀。煗頂忍世第一法。有說。亦起持息念時。即異生依靜慮中間。為離初靜慮染。起加行道時。依靜慮中間起三無量。初二解脫。前四勝處。不淨觀。持息念。念住。三義觀。煗頂忍世第一法時。如說。依初靜慮。如是依第二靜慮。第三靜慮說亦爾。差別者即離彼上染及第三靜慮。除解脫勝處喜無量。即異生依第四靜慮近分。離第三靜慮染。彼加行道。九無間道。八解脫道時。即異生依空無邊處近分。離第四靜慮染。彼加行道。九無間道。八解脫道時。即異生依空無邊處起離下地染。第九解脫道及起為離自地染加行道時起空無邊處解脫。遍處。及念住時即異生依識無邊處近分。離空無邊處染。彼加行道。九無間道。八解脫道時。如依空無邊處。如是依識無邊處。無所有處亦爾。差別者無所有處除遍處。即異生依非想非非想處近分。離無所有處染。彼加行道。九無間道。八解脫道時。即異生依非想非非想處。起離下地染第九解脫道。及起非想非非想處解脫。及念住時。

若聖者起欲界未曾得不淨觀。持息念。念住三義觀。及餘聞思所成慧現在前時。即彼聖者以世俗道。離欲界乃至第二靜慮染。若世俗為加行。一切加行。無間解脫道時。以無漏道離欲界乃至第二靜慮染。若世俗為加行。彼加行道時即彼聖者以世俗道。離第三靜慮染。若世俗為加行。彼加行道九無間道。八解脫道時。以無漏道離第三靜慮染。若世俗為加行。彼加行道時。未離第三靜慮染。信勝解依未至定練根作見至。若世俗為加行。彼加行道時。即彼聖者未離第三靜慮染。依未至定起三無量。初二解脫。前四勝處。不淨觀。持息念。世俗念住。三義觀。七處善時。未離第三靜慮染。信勝解依初靜慮練根作見至。若世俗為加行。彼加行道時。即彼聖者未離第三靜慮染。依初靜慮引發五通。諸加行道。五無間道。二解脫道。及世俗他心智通。解脫道時。即彼依初靜慮。起四無量。初二解脫。前四勝處。不淨觀。世俗念住。三義觀。七處善。有說。亦起持息念時。未離第三靜慮染。信勝解依靜慮中間練根作見至。若世俗為加行。彼加行道時。即彼聖者未離第三靜慮染。依靜慮中間。起三無量。初二解脫。前四勝處。不淨觀。持息念。世俗念住。三義觀。七處善時。未離第三靜慮染。信勝解依第二靜慮練根作見至。若世俗為加行。彼加行道時。即彼聖者未離第三靜慮染。依第二靜慮。引發五通諸加行道。五無間道。二解脫道。及世俗他心智通。解脫道時。即依第二靜慮。起四無量。初二解脫。前四勝處。不淨觀。世俗念住。三義觀。七處善。有說。亦起持息念時。未離第三靜慮染。信勝解依第三靜慮練根作見至。若世俗為加行。彼加行道時。即彼聖者未離第三靜慮染。依第三靜慮引發五通。諸加行道。五無間道。三解脫道。及世俗他心智通。解脫道時。即依第三靜慮。起三無量。不淨觀。世俗念住。三義觀。七處善。有說。亦起持息念時。起入滅定微微心時。於如是時起未曾得。非第四靜慮世俗智現在前不修淨。第四靜慮及無漏及未得非第四靜慮無漏智現在前而不修淨。第四靜慮及無漏者。此中餘地亦以智名說。即從未至定。乃至第三靜慮。謂依未至定。乃至第三靜慮。入正性離生四諦現觀。各四心頃。以無漏道離欲界染。若無漏為加行。一切加行無間解脫道時。以世俗道離欲界染。若無漏為加行。彼加行道時依未至定離初第二靜慮染。若無漏為加行。一切加行無間解脫道時。離第三靜慮染。若無漏為加行。彼加行道。九無間道。八解脫道時。未離第三靜慮染。信勝解依未至定練根作見至。若無漏為加行。彼一切加行。無間解脫道時。即彼聖者未離第三靜慮染。依未至定起無漏念住時。依初靜慮離初第二靜慮染。若無漏為加行。一切加行無間解脫道時。離第三靜慮染。若無漏為加行。彼加行道。九無間道。八解脫道時。未離第三靜慮染。信勝解依初靜慮練根作見至。若無漏為加行。彼加行無間解脫道時。即彼聖者未離第三靜慮染。依初靜慮起無漏他心智通及無漏念住時。依靜慮中間離初第二靜慮染。若無漏為加行。一切加行無間解脫道時。離第三靜慮染。若無漏為加行。彼加行道。九無間道。八解脫道時。未離第三靜慮染。信勝解依靜慮中間練根作見至。若無漏為加行。彼加行無間解脫道時。即彼聖者未離第三靜慮染。依靜慮中間起無漏念住時。依第二靜慮離第二靜慮染若無漏為加行。一切加行無間解脫道時。離第三靜慮染。若無漏為加行。彼加行道。九無間道。八解脫道時。未離第三靜慮染。信勝解依第二靜慮練根作見至。若無漏為加行。彼加行無間解脫道時。即彼聖者未離第三靜慮染。依第二靜慮起無漏他心智通。及無漏念住時。依第三靜慮離第三靜慮染。若無漏為加行。彼加行道。九無間道。八解脫道時。未離第三靜慮染。信勝解依第三靜慮練根作見至。若無漏為加行。彼加行無間解脫道時。即彼聖者未離第三靜慮染。依第三靜慮起無漏他心智通。及無漏念住時。於如是時起未曾得。非第四靜慮無漏智現在前而不修淨。第四靜慮及無漏若一切染污心。乃至生無想天者如前初靜慮中說。如說。第四靜慮乃至無所有處。說亦如是。以此諸地於離下地染最後解脫道時。皆必入根本地故。問何故依近分離欲界乃至第二靜慮染最後解脫道。或即近分。或入根本。離第三靜慮。乃至無所有處染。最後解脫道決定入根本地耶。答下三近分與根本地受有差別故。於求得根本地時。有即能入者。有不能入者。上五近分與根本地受無差別故。於求得根本地時定即能入。諸瑜伽師依近分地離下染者。必於自根本地生欣樂。心力能起者必即起故。

說一切有部發智大毘婆沙論卷第一百六十四

 

上篇:阿毗達磨大毗婆沙論(200卷)

下篇:阿毗曇毗婆沙論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毗曇部目錄

【註音版】普賢菩薩行願品

(根據印光大師校定本校對)...

【註音版】禮佛大懺悔文

禮佛大懺悔文...

餓鬼報應經

尊者大目揵連,從佛在耆闍崛山中,遊行恆水邊,見諸餓...

【註音版】曼殊室利菩薩十大願王

曼殊室利菩薩十大願王...

阿毗曇心論

阿毘曇心論卷第一 尊者法勝造 晉太元元年僧伽提婆共惠...

入阿毗達磨論

入阿毘達磨論卷上 塞建陀羅阿羅漢造 三藏法師玄奘奉 ...

阿毗達磨發智論

阿毘達磨發智論卷第一 尊者迦多衍尼子造 三藏法師玄奘...

阿毗曇毗婆沙論

毘婆沙序 釋道挻作 毘婆沙者。蓋是三藏之指歸。九部之...

佛說舍衛國王十夢經

佛說舍衛國王十夢經 附西晉錄 聞如是: 一時,佛在捨...

弟子死復生經

弟子死復生經 宋居士沮渠京聲譯 聞如是: 一時佛在祇...

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

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 宋中印度三藏求那跋陀羅...

佛遺教經解

明古吳蕅益釋智旭述 歸命常住大悲尊 應病與藥權實法...

菩薩訶色慾法經

菩薩訶色慾法經 後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女色者,世間之枷...

【註音版】度一切諸佛境界智嚴經

度一切諸佛境界智嚴經...

佛說方等般泥洹經

佛說方等般泥洹經卷上 西晉月氏三藏竺法護譯 哀泣品第...

【註音版】佛說父母恩難報經

佛說父母恩難報經...

肇論新疏

肇論新疏卷上 五台大萬聖祐國寺開山住持釋源大白馬寺...

【佛教詞典】煩惱生起三相

【煩惱生起三相】 p1194 瑜伽八十八卷十四頁云:又由三...

【佛教詞典】明脫

(術語)離愚癡雲明,離貪愛雲脫。維摩經弟子品曰:不...

如何當好一個佛教徒醫生

近年來我與中醫師頗有緣分,先後認識十幾位中醫師,大...

聖嚴法師《真正的快樂是什麼》

如果有人家裡生了小寶寶,一般我們都會說恭喜恭喜、可...

不管念佛與否都希望你抓緊時間

一聲磬響,煩惱頓息。我與彌陀,是二是一? 也許有些人...

念佛功夫與往生的關係

一、念佛功夫與往生的關係: 阿彌陀經,所說簡略。然生...

曾經的地獄漏網人,如今已是極樂大菩薩

故事根據《淨土往生傳》和《宋高僧傳》整理 繪畫:張瑞...

當初的三錢,輾轉增盛到三千金

這個五戒的問題,有兩個重點:一個是增長罪業,第二個...

佛為何把親人之愛叫餓鬼愛

問: 佛陀為什麼把親人之間的愛,叫餓鬼愛,有沒有說...

【淨土聖賢錄漫畫】蓮花金台皆現前,無有罣礙而往生

往生聖賢傳--李貞女...

一位清朝探花的前世今生

蘇州人吳引之,是清末探花,才貌出眾。民國十年,朝禮...

佛學常見辭彙(十七畫-十八畫)

十七畫 【優波離】 又作優婆離,華譯近取,或近執,...

極樂境界不是神話

眾生的懷疑非常深,這種懷疑來自於我們思惟方式先天的...

學佛是為了什麼

人為什麼要學佛呀?因為人有老病死這三種法,不可愛、...

【視頻】《佛說觀無量壽佛經》善音居士讀誦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善音居士讀誦

【視頻】《般若波羅密多心經》黃慧音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黃慧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