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難信之法

2011/08/10  大字體  護眼色

有一次,佛陀到摩揭陀國首都王舍城游化,住在城北的迦蘭陀竹園竹林精舍中。而剛出家不久的沙彌阿奇舍那,也在王舍城,住在一處僻靜林中的小屋裡。

這天午後,奢耶先那王子正好路過那小屋,看見阿奇舍那沙彌,就進屋去拜訪他,並且問他說:「賢者!聽說安住於不放縱自己,而且積極熱誠、堅毅精勤修行的比丘,就可以成就專注的一心,是嗎?」

「的確是的,王子!」

「賢者!那請就您所知所學,將有關如何不放縱自己,如何積極熱誠、堅毅精勤修行,成就專注一心的方法,都教我。」

「我沒辦法教你,王子!因為你會聽不懂我說什麼。如果我試著教你,那我會很累,只是徒增我的困擾而已。」

「賢者!請您教教我吧,說不定我聽得懂呢!」

「好吧,王子!你聽得懂多少就算多少,不懂的,就不要再問我了。」

「好的,賢者!」

於是,阿奇舍那沙彌就將他所知所學的,告訴了王子。

王子聽了以後,無法接受,顧不得告別的禮節就走了。走前,還對阿奇舍那沙彌說:「照您所說的修法,那是絕無可能的,賢者!沒有比丘能做得到!」

王子離開後,阿奇舍那沙彌就去見佛陀,將這整個經過向佛陀報告。

佛陀因而告訴他說:「阿奇舍那!像奢耶先那王子那樣的人,一直生活在五欲之樂中,享受著五欲之樂,滿腦子都是五欲之樂,也一直在追求五欲之樂,要這樣的人,對只有透過離欲才能領悟的道理,有所體證或理解,那是辦不到的。就如像、馬、牛,還未被馴服的,無法像已被馴服的那樣。又如,有朋友倆相偕登山,一人腳程快,先登頂,從山頂上眺望到遠方優美的景色,回頭將那山頂之美,告訴還在半山腰的同伴。結果,同伴根本不相信,一直要等到他自己也登上山頂看見了,才了解。阿奇舍那!如果你當時能以這兩個譬喻,向奢耶先那王子解說,那他一定願意信受你的教導,也會相信你。」

「世尊!我哪有您的說服力呢!」

接著,佛陀又為阿奇舍那沙彌舉了馴象師以圈綁、餵食等方法,馴服野象為例子,說明如來對弟子們的漸次教導:「阿奇舍那!剛出家的如來弟子,還貪著於五欲之樂,就像森林中野性頑強的野像一樣。所以,如來首先教導比丘們守戒清淨,即使對微細的犯戒,也要戒慎恐懼。接著,教導比丘們要守護六根,不執取六根所認識的,不執取所喜好的。因為,如果不守護好六根,貪、憂之類的惡、不善法就會趁虛侵入內心。

接著,教導比丘們飲食知量,要以智慧作這樣的思惟:進食不是為了享樂,不是為了解癮,也不是為了身材的豐滿迷人、窈窕美麗,而是單純地為了維持身體,為了活命,為了治療飢渴之病,為了能達成清淨聖潔人生的修行之緣故,並思考:我應當捨斷舊有的感受,同時,不讓新的感受再生起,健康、無過失,而且舒適地活著。

接著,教導比丘們不論在日間、初夜、後夜的經行與禪坐,或在中夜的入眠中,都要保持清明,提起正念,以及全然的正知,以淨化一顆還有障礙的心。接著,教導比丘們要具足正念正知,不論行、住、坐、臥,眠、寤,肢體的屈、伸,穿衣等等日常生活中的行動,都能具足正知正念。

接著,教導比丘們要選擇樹林、山上、墓地等僻靜之地獨處禪修。在乞食用餐之後,上身打直,提起正念,盤腿禪坐,遠離對世間的貪愛、瞋恚,遠離昏沈瞌睡、掉舉不安,斷除猶豫疑惑等五蓋,然後修習觀身、受、心、法的四念處,以熱誠的毅力與正知正念,調伏對世間的貪憂。就像將野象圈綁於大柱上,磨掉牠慣於在森林漫遊的野性,讓牠習慣與人相處一樣,修四念處就是為了除去比丘在家的習性與思惟,除去在家生活的憂苦、疲憊與熱惱,為趣向解脫涅槃作準備。

接著,教導比丘們進一步不雜有慾念來修四念處,以成就初禪、第二禪、第三禪、第四禪。然後以穩固、純淨、光明的禪定之心,成就宿命神通、天眼神通,證知苦,證知苦之集,證知苦之滅,證知滅苦之道跡;證知煩惱,證知煩惱之集,證知煩惱之滅,證知滅煩惱之道跡,而得解脫。」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如何出愛慾海,斷生死流

問: 如何出愛慾海,斷生死流? 大安法師答: 我們要...

【推薦】色慾招病 斷欲解病

從前,有個翰林名叫鄺子元,患有嚴重的心疾。每逢毛病...

證嚴法師:最健康的人生

現在的社會,尤其令人感受到這種身心不調和的狀況。因...

斷除淫慾心是修道的重要根本

預記末法 【我滅度後,末法之中,多此魔民熾盛世間,廣...

慾望是累贅

一位行者到寺廟中拜謁在這裡修行的禪師,希望禪師能夠...

佛教徒的名利觀

《論語》中說: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意思是說:君...

在物慾之流中冷靜一下

關於金錢,周國平的一種觀念值得讚賞:小康勝大富。...

人怎樣才能夠清除自己的慾望

曼谷的西郊有一座寺院,因為地處偏僻,香火一直不旺。...

沙曷比丘飲酒醉臥樹下,為何世尊還讚歎他

過去,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化時,有一千二百五...

米從哪裡來

佛的堂弟阿那律自幼在王宮中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一點...

救釋迦族人的摩訶男

佛陀時代,釋迦族的迦毗羅衛國受到舍衛國琉璃王的侵滅...

一罐糖

有一個農夫,生了八個兒子,只生了一位掌上明珠,他對...

無生畢竟有生在,離相依然住相中

無生畢竟有生在。 無生是談理的,不生不滅的法性理體,...

凡事要盡力而為,也要量力而行

很久以前,有一位修行很深的高僧隱居在山林中。但是,...

成為內外都成熟之修行人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有一日,佛陀告訴比丘們:...

玉琳國師洞房之夜度化嬌妻

編者按:大覺普濟能仁通琇國師(16141675),明末清初著...

由殺生宴客轉為戒殺吃素

人之入道,各有時節因緣。《勸戒類遍》載,福建浦城令...

一念心性清淨本然,怎麼就產生山河大地呢

《法華經》開顯了每一個眾生都有真如的本性,所謂的相...

生死到來,如何預知時至

承問:生死到來,如何預知時至?此則不難。若能念念了...

文珠法師《正見與邪見》

見是見解,人的社會背景不同,民族意識不同,思想觀念...

達照法師:修行是唯一有意義的事情

有人問我生命的意義是什麼? 我告訴他:修行是生命中...

波斯匿王的皈依

佛陀被給孤獨長者迎接到祇園精舍,這裡的環境和風景優...

【佛教詞典】二根

(一)利根與鈍根。(一)利根又作上根,謂根性銳利,速證...

【佛教詞典】妙果

(術語)殊妙之結果,即菩提涅槃之二也,是為妙因之結...

【視頻】慧律法師-佛學與醫療

慧律法師-佛學與醫療

【視頻】人的一輩子

人的一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