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說一切流攝守因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佛說一切流攝守因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聞如是:

一時,佛在拘留國留國聚會法議思惟。是時,佛告比丘:「比丘!」應:「唯然。」比丘便從佛受教。佛便說是:「智者見者,比丘!為得流盡,不智者不見者流不得盡。何等,比丘!智者見者令流得盡,不智不見者流不得盡?但為本觀非本觀。非本觀者,未有欲便有欲生,已生欲,欲便增生不致;未生有流亦癡流便生,已生有亦癡便增多不致。癡者,比丘!不聞者,世間人,不見慧者,亦不從慧人聞法,亦不從慧人受教誡,亦不從慧人分別解,便得非本念。令未生流便生,已生流令增饒不致,未生有亦癡便生,已生有亦癡便增饒不致。以不知不解,如有令不可念法便念,可應念法者便不念。以應念法不念,不應念法者便念,便愛流生,已愛流生便增多不致,未生愛流亦癡流便生,已生愛流亦癡流便增多不致。聞者,比丘!道德弟子,以見慧者,以從慧者受教誡,亦從慧者分別解,便是如有知。非本念者,未生愛流便生,已生愛流便增多不致,未生愛流亦癡流便生,已生愛流亦癡流便增多不致。本念者,未生愛流不生,已生愛流能捨,未生愛流亦癡流不生,已生愛流亦癡流能捨。若是如有知便所法,不應念便不念,所應念法便念。以不應念法不念,應念法者念,令未生愛流不生,已生愛流便捨解,未生愛流亦癡流不生,已生愛流亦癡流便捨解。

「亦有比丘為七流,從是惱生、從是熱、從是憂。何等為七?有,比丘!有流從見斷,有流從攝斷,有流從避斷,有流從更斷,有流從忍斷,有流從曉斷,有流從行念斷。

「何等,比丘!流從見斷?是聞,比丘!癡,不聞者,世間人,不見賢者,亦不從賢者解,亦不從賢者解教誡,令如是非本念:前世我為有不?前世我為無有不?前世我為何等?前世我為云何?未來世我當有不?未來世我當無有不?未來世我當云何?未來世我云何為?自身爭疑有何等有?是人從何來?當復往至何許?是要當云何?以如是非本念者,為六處疑生、異異結生。莊有是身?莊無有是身?是為疑生,生自計身身見。如是疑生,生自計是身、是我身;為是疑生身、生身相見,為是疑生,生非身見是身,為是疑生,生計是為是我身。所覺所說、所作所更、所舉所起,彼彼處處,所作所行善惡受罪,止不生亦生亦爾。

「是,比丘!結令結、疑令疑,惡疑不正見,跳疑結疑相著,比丘!不聞者世間人,從是苦習有,從是生致。聞者,比丘!道弟子,是苦如有知,是習如有知,是盡滅如有知,是苦滅行令滅如有知。如是知已,如是見,便三縛結畢盡:一者身結,二者疑結,三者行願結。以是三結盡,便隨道得一,不復墮惡處,當得度世。在人間天上,不過七世,已更七世便畢苦。若,比丘!不知者、不見者所生流,從惱熱憂令從見者斷,為是流惱熱憂不復有,是名為,比丘!從見流斷。

「何等為,比丘!流從守斷?是聞比丘行者,眼見色,攝眼根自守,行惡露觀;念本從所生。比丘!眼根不守攝,行令從惡露觀,從念本所生流惱熱憂,以眼根守攝止,便從惡露見本觀,便所流惱熱憂便不有,是為,比丘!流從守斷。耳、鼻、口、身、意亦爾。

「何等為,比丘!流從避斷?是聞比丘行者,所應從自守,避弊象、避弊馬、避弊牛、避弊狗、避弊虺、避深坑、避蒺[卄/梨]、避溪、避危、避陂池、避山、避不安、避河、避深澗、避惡知識、避惡伴、避惡求、避惡受、避惡處、避惡臥具所臥具。從賢者疑生,如是應,比丘!當避,如是上說不離,所生流惱熱憂已得避,令是流惱熱憂不復有,是名為,比丘!流從避斷。

「何等為,比丘!流從用斷?是聞比丘行者,從所用被服,不綺故、不樂故、不貪故、不嚴事故,但為令是身卻蚊、蚋、風、日曝、含毒相更從,亂意生亦自守,所食不樂故、不貪故、不健故、不端正故,但令是身得住行道故,供養令斷故。痛癢、新痛癢不復起,令從是差不隨罪,得力安隱行,令從所更臥具牀席,不綺故、不樂故、不貪故、不嚴事故,但令從是是身以有用劇苦疲惓令得止,亦令從所樂用、樂所用,不綺故、不樂故、不貪故、不嚴事故,但為令從是是身以生有痛惱大劇甚痛不可意從斷,令救令解止,若比丘從不用故,生流惱熱憂以從用得止,為所流惱熱憂不復有,是名為,諸比丘!流從以更得斷。

「何等為,比丘!流從忍斷?是聞比丘行者,發精進行令斷惡法,受清淨法行,增發膽力,堅精進方便,不捨清淨法。方便聽令是身肌肉骨消乾壞並髓肪皮,但令所應發精進所得,令得膽者、堅者、精進方便者,所求未得精進,不可中止。便行者比丘,能忍寒熱飢渴、蚊蚋風日曝令止含毒,從聞不可語言憍慢意以來,能忍能暇,以生有含毒痛惱、不可意劇痛能過止。若,比丘!從不忍耐所生流熱惱憂,令從過、令從是行,不復流惱熱憂,令得止,是名為,比丘!流從忍耐斷。

「何等為比丘流從曉斷?是聞,諸比丘!比丘已生欲,令不聽、不過;捨、曉相、卻離;已生瞋恚,不聽、不過;捨、曉相、卻離;已生殺欺盜,不聽,不過,捨,曉相,卻離。若,諸比丘!不從曉,生流惱熱憂,已從曉不生,便所流惱熱憂令無復有,是名為,諸比丘!流從曉斷。

「何等為,比丘!流從增行斷?是聞諸比丘意,比丘意覺有增念行,獨坐止卻猗離惡轉法。分別覺亦如是,精進覺亦如是,喜覺亦如是,猗覺亦如是,定覺亦如是,觀卻覺行亦如是,不聽、不過、捨、曉相、卻。若,諸比丘!不行不增所生流惱熱憂已行增,為所流惱熱憂不復有,是名為,諸比丘!流從行增斷。

「若,諸比丘!所流應從見斷,已從見斷;若所流應從守攝斷,已從守攝斷;若流因從避斷,已從避斷;若流因從用斷,已從用斷;若流因從忍過斷,已從忍過斷;若流因從曉斷,已從曉斷;若流因從行增斷,已從行增斷;是名為,諸比丘!一切流攝守因,已壞惡愛,從世間逮得度世,捨縛結,得要離苦。」

佛說是,從是聞比丘,意受喜行,得度世竟得道。

佛說一切流攝守因經


上篇:佛說薩鉢多酥哩踰捺野經

下篇:佛說四諦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阿含部目錄

普賢行願品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四十 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

【註音版】佛說三十五佛名禮懺文

佛說三十五佛名禮懺文...

佛遺教經

佛垂般涅槃略說教誡經(亦名遺教經) 釋迦牟尼佛初轉法...

淨土十疑論

淨土十疑論序 宋、無為子楊傑述 愛不重不生娑婆,念不...

佛說四諦經

佛說四諦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聞如是: 一時,...

佛說大三摩惹經

佛說大三摩惹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卿傳教大...

佛說新歲經

佛說新歲經 東晉天竺三藏曇無蘭譯 聞如是: 一時,佛...

緣起經

緣起經 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如是我聞: 一時,薄伽...

佛說因緣僧護經

佛說因緣僧護經 失譯人名今附東晉錄 如是我聞: 一時...

蕅益大師文選

《序》 有非常之人。然後有非常之事。又必有非常之事...

佛說龍施菩薩本起經

佛說龍施菩薩本起經 西晉月氏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

【註音版】大方廣如來不思議境界經

大方廣如來不思議境界經...

佛說無量壽經

佛說無量壽經卷上 我聞如是,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序 古筠比丘德異撰 妙道虛玄不可思議...

佛說四諦經

佛說四諦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聞如是: 一時,...

【註音版】普遍智藏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普遍智藏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佛說出家緣經

佛說出家緣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如是我聞: 一...

【佛教詞典】為攝梵行受諸飲食

【為攝梵行受諸飲食】 p1177 瑜伽二十三卷十五頁云:雲...

【佛教詞典】三種圓融

(術語)華嚴宗立三種之圓融:一事理圓融,事如波,理...

聖嚴法師《盡聞不住,覺所覺空》

「聞盡」與「盡聞」是同樣的意思,是指聞與所聞都已盡...

心地功夫

幽深的石窟裡,一位出家人正在精進地禪坐,他用心地在...

學道之人去心垢染,行即清淨矣

佛言:如人鍛鐵,去滓成器,器即精好。學道之人,去心...

善知識的八種相

居士要親近善知識,居士在學習佛法,其目的無非是要求...

看護病者,八福中第一福田

人在患病時往往力不從心、身心苦痛,特別需要關懷照料...

在不曉得不明白上求個究竟,就是疑情

道,本來沒有東、西、南、北,亦沒有你、我之分別,直...

【佛學漫畫】佈施

從本質上來說,並沒有什麼東西真正的屬於我們,所以說...

汝年已衰老,當斷愛慾了生脫死

近來身體想已大好矣。汝年已衰老,兒孫甚多,當以家事...

夫妻之間如何相處(佛經節錄)

節錄《善生經》(中阿含) 丈夫對待妻子的五個要點: 一...

分毫不差因果賬

佛教提出四根本戒,若是犯了四根本戒,無論出家在家都...

南懷瑾開示准提法門修法

念准提咒,對於初學者,是否需要記數以及基本的遍數?...

為什麼要求生西方而不求生東方

問: 請問法師,東方淨土和西方淨土有何差別?為什麼一...

【視頻】《佛說十善業道經》男聲讀誦

《佛說十善業道經》男聲讀誦

【視頻】《金剛經》音樂唱誦版

《金剛經》音樂唱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