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十地經論初歡喜地卷之三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十地經論初歡喜地卷之三

天親菩薩造

後魏北印度三藏菩提流支譯

論曰。已顯說分。次說挍量勝分。云何挍量勝。菩薩住此地中。勝聲聞辟支佛故。挍量勝有三種。一願勝。二修行勝。三果利益勝。何者願勝。所謂十大願。

經曰。菩薩如是安住菩薩歡喜地。發諸大願起如是大方便。如是大行成就。所謂無餘一切諸佛一切供養一切恭敬故。一切種具足上深信清淨。廣大如法界究竟如虛空。盡未來際盡一切劫數一切佛成道數。大供養恭敬無有休息。

論曰。是初大願無餘者有三種。一者一切佛無餘。二者一切供養無餘。三者一切恭敬無餘。一切佛者有三種佛。一應身佛。二報身佛。三法身佛。一切供養者有三種供養。一者利養供養。謂衣服臥具等。二者恭敬供養。謂香花幡蓋等。三者行供養。謂修行信戒行等。一切恭敬者有三種恭敬。一給侍恭敬。二迎送恭敬。三修行恭敬。是故作願供養恭敬。如經所謂無餘一切諸佛一切供養一切恭敬故。一切種具足者。無量種種復有勝事等供養故。上深信清淨者。增上敬重故。願迴向菩提決定信故。廣大如法界者。一切餘善根中勝故。究竟如虛空者。無常愛果無量因故。盡未來際者。此因得涅槃常果故。一切劫數一切佛成道數大供養恭敬無有休息故。此初願中有六種大名為大願。一者福田大。如經所謂無餘一切諸佛一切供養一切恭敬故。二者供事大。如經一切種具足故。三者心大。如經上深信清淨故。四者攝功德大。如經廣大如法界故。五者因大。如經究竟如虛空故。六者時大。如經盡未來際故。

經曰。又發大願。所謂一切諸佛所說法輪皆悉受持故。攝受一切佛菩提故。一切諸佛所教化法皆悉守護故。廣大如法界究竟如虛空。盡未來際盡一切劫數一切佛成道數。攝護正法無有休息。

論曰。第二大願有三種法。一切諸佛所說法輪皆悉受持者。謂教法修多羅等。書寫供養讀誦受持為他演說故。攝受一切佛菩提者。所謂證法證三種佛菩提法。攝受此證法教化轉授故。一切諸佛所教化法皆悉守護者。謂修行法於修行時有諸障難攝護救濟故。復名三種成就。一者於諸佛所說修多羅等阿含次第令法輪不斷成就故。二者證三種正覺得證成就故。三者修行乃至如實修行正覺成就故。是名三種成就。三種佛菩提者。聲聞辟支佛亦名為佛故。

經曰。又發大願。所謂一切成佛無餘一切世界住處從兜率天來下。入胎及在胎中。初生時出家時成佛道時請轉法輪時示入大涅槃。我於爾時盡往供養攝法為首。一切處一時成一時轉故。廣大如法界究竟如虛空。盡未來際盡一切劫數一切佛成道數。盡往攝法無有休息。

論曰。第三大願。一切成佛無餘一切世界住處者。一切應佛無邊遍滿一切世界住處故。隨何等世界諸佛住處應感相順眾生見故。從兜率天來下乃至示入大涅槃。我於爾時盡往供養攝法為首者。隨彼眾生供養佛方便。以如來所說攝法方便。集功德智慧助菩提法故。一切處一時成一時轉者示非前後故。何故示現彼處住。不在色無色處。此難處來不為我故。起於輕心不生恭敬。為遮此等故。何故不住他化自在天等。如來有力能勝處生捨而不生。為念眾生故來生兜率。如是生大恭敬心故。何故人中捨上天樂愍我等故。來生人中生增上敬重心故。何故處胎示現同生增長力故。何故自成正覺。示非餘佛教化現丈夫力。成就非因他得菩提故。何故示入大涅槃。為令懈怠眾生勤心修道故。

經曰。又發大願。所謂一切菩薩所行廣大無量不雜諸波羅蜜所攝。諸地所淨生諸助道法。總相別相同相異相成相壞相。說一切菩薩所行如實地道。及諸波羅蜜方便業。教化一切令其受行心得增長故。廣大如法界究竟如虛空。盡未來際盡一切劫數行數增長無有休息。

論曰。第四大願心得增長者。以何等行令心增長。一切菩薩所行教化一切令其受行心得增長故。彼菩薩行有四種一種種二體三業四方便。以此四種教化令其受行。何者是菩薩行種種世間行有三種。廣者從初地乃至六地。大者七地。無量者從八地乃至十地。不雜者法無我平等觀出世間智故。如經一切菩薩所行廣大無量不雜故。體者如經諸波羅蜜所攝故。業者如經諸地所淨生諸助道法故。方便者如經總相別相同相異相成相壞相故。說一切菩薩所行如實地道及諸波羅蜜方便業故。

經曰。又發大願。所謂無餘一切眾生界。有色無色有想無想非無想非想非非想。卵生胎生濕生化生。三界所繫雜入六道一切生處名色所攝。為教化成就一切眾生界令信入諸佛法故。斷一切世間數道故。令住一切智智處故。廣大如法界究竟如虛空。盡未來際盡一切劫數一切眾生界數。教化一切眾生無有休息。

論曰。第五大願教化眾生故。何者是眾生為何義故。化一切眾生有六種差別。一麁細差別。二生依止差別。三不淨淨處差別。四苦樂差別。五自業差別。六自體差別。何者麁細差別。麁者有色細者無色。色中麁者有想細者無想。無色中麁者非無想細者非想非非想。是名麁細差別。如經有色無色有想無想非無想非想非非想故。生依止差別者。如經卵生胎生濕生化生故。化生者云何依止依止業生故。不淨淨處差別者。如經三界所繫故。苦樂差別者。種種身故。如經雜入六道故。自業差別者如經一切生處故。自體差別者。如經名色所攝故。是名眾生。為何義化者為三義故。一者為信入諸佛所說法中。如經為教化成就一切眾生界令信入諸佛法故。二者已入佛法中令入二乘菩提故。如經斷一切世間數道故。三者已入二乘菩提令入無上菩提故。如經令住一切智智處故。

經曰。又發大願。所謂無餘一切世界廣大無量。麁細亂住倒住正住如帝網差別。十方世界無量差別入皆現前知故。廣大如法界究竟如虛空。盡未來際盡一切劫數一切世界數。信入無有休息。

論曰。第六大願。無餘一切世界者有三種相。隨入如是世界智皆現前知。一者一切相二者真實義相。三者無量相。一切相者。如經廣大無量乃至正住故。廣大無量者一千世界二千世界三千世界故。細者隨何等世界意識身故。麁者隨何等世界意色身故。亂住者非次第住故。倒住者不造舍宅住故。正住者造舍宅住故。是名一切相。如帝網差別者。真實義相故。如業幻作故。無量相者。十方世界無量差別入故。無量相故。真實義相者。唯智能知。餘相者可現見故。

經曰。又發大願。所謂一切佛土一佛土。一佛土一切佛土。一切國土平等清淨。一切佛土神通莊嚴光相具足。離一切煩惱成就清淨道。有無量智慧眾生悉滿其中。入佛上妙平等境界故。隨諸眾生心之所樂而為示現故。廣大如法界究竟如虛空。盡未來際盡一切劫數佛國土數。清淨一切佛土無有休息。

論曰。第七大願淨佛國土相有七種。一者同體淨。如經一切佛土一佛土。一佛土一切佛土故。二者自在淨。如經一切國土平等清淨故。三者莊嚴淨。如經一切佛土神通莊嚴光相具足故。光明莊嚴眾寶等莊嚴故。四者受用淨。如經離一切煩惱成就清淨道故。五者住處眾生淨。如經有無量智慧眾生悉滿其中故。六者因淨。如經入佛上妙平等境界故。七者果淨。如經隨諸眾生心之所樂而為示現故。顯智神力等故。

經曰。又發大願。所謂一切菩薩同心同行故。共集善根無怨嫉故。一切菩薩平等一觀故。常親近諸佛菩薩不捨離故。隨意能現佛身故。自於心中悉能解知諸佛神力智力故。得不退隨意神通故。悉能遊行一切世界故。一切佛會皆現身相故。一切生處普生其中故。成就不可思議大乘故。具足行菩薩行故。廣大如法界究竟如虛空。盡未來際盡一切劫數一切行數。入大乘道無有休息。

論曰。第八大願不念餘乘故。如經一切菩薩同心同行故。菩薩行有十種。一者共集善根無怨嫉故。二者一切菩薩平等一觀故。三者常親近諸佛菩薩不捨離故。四者隨意能現佛身故。五者自於心中悉能解知諸佛神力智力故。六者得不退隨意神通故。七者悉能遊行一切世界故。八者一切佛會皆現身相故。九者一切生處普生其中故。十者成就不可思議大乘故。具足行菩薩行故。於中初句顯功德行故。第二住寂靜等觀故。第三聚集解說論佛法故。第四隨心示現成佛故。第五自發勝心念如來法身故。第六得常不退神通故。餘四者以通業得名。一往餘世界。二自餘異身示現。三同生往故。四入不可思議大乘故。

經曰。又發大願。所謂乘不退輪行菩薩行故。身口意業所作不空。眾生見者即必定佛法故。聞我音聲即得真實智慧故。心喜恭敬即斷煩惱故。得如藥樹王身故。得如如意寶身故。行大菩薩行故。廣大如法界究竟如虛空。盡未來際盡一切劫數一切行數。所作利益不空無有休息。

論曰。第九大願顯不空行菩薩行。復行菩薩行。顯乘不退輪行菩薩行故。於中不空有二種。一作業必定不空。身口意業所作不空故。如是次第三句說應知。眾生見者即必定佛法故者。明身業不空。聞我音聲即得真實智慧者。明口業不空。心喜恭敬即斷煩惱者。明意業不空。二作利益不空。一切眾生有二種苦。一種種諸苦。二貧窮苦。對治是二。如經得如藥樹王身故。得如如意寶身故。

經曰。又發大願。所謂於一切世界處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於一凡夫道不離一切凡夫道處。示身初生坐道場成佛道轉法輪度眾生。示大涅槃。現諸佛境界大神通智力。隨一切眾生界所應度者於念念中示得佛道度諸眾生滅苦惱故。以一三菩提遍知一切法如涅槃性故。以一音說令一切眾生心皆歡喜故。示大涅槃而不斷菩薩所行故。示大智慧地發起一切法故。法智通如意神通幻通遍一切世界故。廣大如法界究竟如虛空。盡未來際盡一切劫數成三菩提數。求大智慧大神通等。無有休息。諸佛子菩薩如是安住菩薩歡喜地。發諸大願起如是大方便。如是大行以十願門為首生如是等。滿足十百千萬阿僧祇大願。是菩薩住菩薩歡喜地。起如是等願。

論曰。第十大願起大乘行。云何大菩提。云何作業。大菩提者。如經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作業者有七種。一示正覺業。二說實諦業。三證教化業。四種種說法業。五不斷佛種業。六法輪復住業。七自在業。初業者於一凡夫道不離一切凡夫道處乃至示大涅槃故。一凡夫道者。一閻浮提義。閻浮提凡夫道者。可化眾生住處名為凡夫道。第二業者。現諸佛境界大神通智力故。隨一切眾生界所應度者於念念中示得佛道度諸眾生滅苦惱故。隨諸世界一切可化者隨心示現佛身。示現佛身者。除諸難處彼彼勝處生。示除苦斷集證滅修道。第三業者。以一三菩提觀法無我一切法性淨涅槃令眾生信解故。第四業者。以一音聲隨種種信解可化眾生一時皆令心歡喜故。第五業者。示現大涅槃而不斷菩薩所行力故。第六業者復佛智地一切修多羅等。所說法軌則不失故。第七業法智通者。觀一切法無性相故。如意神通者。自身現生住滅脩短隨心自在故。幻通者。轉變外事無不隨意故。初法智通不住世間故。如意神通幻通不住涅槃故。何故唯說此十大願。初願功德行滿足故。第二願智慧行滿足故。次五願為教化眾生故。一以何身。二以何心。三何者眾生。四眾生住何處。五自身住何處能教化眾生。後三願顯自身。一得地挍量勝故。二得菩薩地盡挍量勝故。三得一切地盡究竟故。此三示現如實教化眾生故。發諸大願者。隨心求義故。起如是大方便者。成彼所作方便勇勐故。如是大行者。彼所作行成就故。菩薩住此地漸次久習起此三行非一時故。何以故。此十大願一一願中有百千萬阿僧祇大願以為眷屬故。如經諸佛子菩薩如是安住菩薩歡喜地發諸大願。起如是大方便如是大行。以十願門為首。生如是等滿足十百千萬阿僧祇大願是菩薩住菩薩歡喜地起如是等願故。何故名大願。光明善根轉勝增廣故。此挍量菩薩願勝有二種。勝聲聞辟支佛。一常勤修習無量行故。二與一切眾生同行故。同行者十盡句示現。

經曰。以十盡句成諸大願。何等為十。所謂一眾生界盡。二世界盡。三虛空界盡。四法界盡。五涅槃界盡。六佛出世界盡。七如來智界盡。八心所緣界盡。九佛境界智入界盡。十世間轉法轉智轉界盡。如眾生界盡我願乃盡。如世界盡。如虛空界盡。如法界盡。如涅槃界盡。如佛出世界盡。如佛智界盡。如心所緣界盡。如佛境界智入界盡。如世間轉法轉智轉界盡。若彼界盡我願乃盡。如是眾生界盡不盡。我此善根亦不可盡。世界盡不盡。虛空界盡不盡。法界盡不盡。涅槃界盡不盡。佛出世界盡不盡。如來智界盡不盡。心所緣界盡不盡。佛境界智入界盡不盡。世間轉法轉智轉界盡不盡。我此諸願善根亦不可盡。

論曰。於中眾生界盡是總。世界盡乃至智轉界盡是別。何等是眾生界眾生界盡故。何處住世界盡故。所有虛空界虛空界盡故。說何法教化法界盡故。隨化眾生置何處涅槃界盡故。佛出世界盡故。以何方便善巧如來智界盡故。復隨所緣心緣界盡故。復隨以何界佛境界智入界盡故。此事已說。盡者示現不斷盡。非念念盡故。此九種盡略說三種。三轉示現此十盡句增上力故。諸佛以此力常為眾生作利益故。如是已說願挍量勝。云何行挍量勝。

經曰。諸佛子。菩薩決定發如是諸大願已。則得調順心柔軟心。如是則成信者。信諸佛如來本所行入。集諸波羅蜜而得增長。善成就諸地具足無畏力不共佛法不壞故。不可思議佛法無中無邊。如來境界起無量行門諸如來境界入。信成就果。舉要言之。信一切菩薩行。乃至得如來智地說加故。

論曰。發如是諸大願已。則得調順心者。彼諸善根中得自在勝故。柔軟心者得勝樂行故。如是則成信者。於中本行入者。從菩薩行入乃至成菩提覺故。於中信菩薩行所攝本行入有二種相。一云何菩薩行。二云何次第成。如經集諸波羅蜜而得增長故。善成就諸地故。此菩提所攝本行入有六種勝。是故信勝。一者外道魔怨聲聞緣覺對治等勝。如經具足無畏力不共佛法不壞故。二者不思議神通力上勝。如經不可思議佛法故。三者不雜染勝。如經無中無邊如來境界起故。四者一切種智勝。如經無量行門諸如來境界入故。五者離勝。一切煩惱習常遠離故。如經信成就果故。復略說彼菩薩本行入示現。如經舉要言之信一切菩薩行乃至得如來智地說加故。說者所說。加者得證故。此菩薩三種觀於諸眾生起大慈悲。一遠離最上第一義樂。二具足諸苦。三於彼二顛倒。云何遠離最上第一義樂。

經曰。諸佛子。彼菩薩作是念。諸佛正法如是甚深。如是寂靜。如是寂滅。如是空。如是無相。如是無願。如是無染。如是無量。如是上。此諸佛法如是難得。

論曰。諸佛正法如是甚深者有九種。一寂靜甚深。二寂滅甚深。三空甚深。四無相甚深。五無願甚深。六無染甚深。七無量甚深。八上甚深。九難得甚深。寂靜者離妄計實有故。妄計正取故。寂滅者法義定故。空無相無願者。三障對治解脫門觀故。何者三障。一分別二相三取。捨願故。無染者離雜染法觀故。無量者不可算數不可思量生善根觀故。上者依自利利他增上智觀故。難得者三阿僧祇劫證智觀故。云何具足諸苦。

經曰。而諸凡夫心墮邪見。為無明癡闇蔽其意識常立憍慢幢墮在念欲渴愛網中。隨順諂曲林常懷嫉妬而作後身生處因緣。多集貪慾瞋癡。起諸業行嫌恨勐風吹罪心火常令熾燃。有所作業皆與顛倒相應。隨順欲漏有漏無明漏。相續起心意識種子。

論曰。而諸凡夫心墮邪見者。邪見有九種。一者蔽意邪見。如經為無明癡闇蔽其意識故。二者憍慢邪見。如經常立憍慢幢故。三者愛念邪見。如經墮在念欲渴愛網中故。四者諂曲心邪見。如經隨順諂曲林故。五者嫉妬行邪見。如經常懷嫉妬而作後身生處因緣故。六者集業邪見。如經多集貪慾瞋癡起諸業行故。七者吹心熾燃邪見。如經嫌恨勐風吹罪心火常令熾燃故。八者起業邪見。如經有所作業皆與顛倒相應故。九者心意識種子邪見。如經隨順欲漏有漏無明漏相續起心意識種子故。是中蔽意邪見憍慢邪見愛念邪見。此三邪見依法義妄計如是次第。諂曲心邪見嫉妬行邪見。此二邪見於追求時心行過故。嫉者於身起邪行故。妬者於資財等。是故生生之處墮卑賤中。形貌鄙陋資生不足故。第六集業邪見。受諸受時憎愛彼二顛倒境界故。第七吹心熾燃邪見。於怨恨時互相追念欲起報惡業故。第八起業邪見。於作惡時迭相加害故。第九心意識種子邪見。於作善業時所有佈施持戒修行善根等業皆是有漏故。

經曰。於三界地復有芽生。所謂名色共生。不離此名色增長已成六入聚。成六入已。內外相對生觸。觸因緣故生受。深樂受故生渴愛。渴愛增長故生取。取增長故復起後有。有因緣故有生老死憂悲苦惱。如是眾生生長苦聚。是中皆空離我我所。無知無覺如草木石壁又亦如響。然諸眾生不知不覺而受苦惱。

論曰。是中因緣有三種。一自相從復有芽生。乃至於有。二同相謂生老病死等過。三顛倒相離我我所等。自相者有三種。一者報相。名色共阿黎耶識生。如經於三界地復有芽生。所謂名色共生故。名色共生者。名色共彼生故。二者彼因相。是名色不離彼依彼共生故。如經不離故。三者彼果次第相。從六入乃至於有。如經此名色增長已成六入聚。成六入已內外相對生觸。觸因緣故生受。深樂受故生渴愛。渴愛增長故生取。取增長故復起後有。有因緣故有生老死憂悲苦惱。如是眾生生長苦聚故。是中離我我所者。此二示現空。無知無覺者。自體無我故。彼無知無覺示非眾生數動不動事。如經如草木石壁又亦如響故。因緣相似相類法故。云何於彼二顛倒。如經然諸眾生不知不覺而受苦惱故。

經曰。菩薩如是見諸眾生不離苦聚。是故即生大悲智慧。是諸眾生我應教化令住涅槃畢竟之樂。是故即生大慈智慧。

論曰。云何具諸苦聚。云何遠離最上第一義樂。此先已說。示現大悲慈等故。

經曰。諸佛子菩薩摩訶薩。隨順如是大慈悲法住在初地。以深妙心於一切物無所悋惜。以智求佛大妙智故。修行大捨。即時所有可施之物皆悉能捨。所謂一切財穀庫藏等捨。或以金銀摩尼真珠琉璃珂貝車璩馬瑙生金等捨。或以寶莊嚴具瓔珞等捨。或以象馬車乘輦輿等捨。或以寺舍園林樓觀流泉浴地等捨。或以奴婢僮僕等捨。或以國土聚落城邑王都等捨。或以妻子男女等捨。或以一切所愛之事皆悉能捨。或以頭目耳鼻支節手足一切身份等捨。如是一切可捨之物而不貪惜。唯求無上佛智慧故。而行大捨。如是菩薩摩訶薩住於初地能成大捨。

論曰。即時所有可施之物皆悉能捨者。求佛無上大妙智故。是中一切物者。略有二種。一外二內。外者復有二種。一所用二貯積。如經所謂一切財穀庫藏等故。如是次第於中廣有八種。從金銀等乃至一切所愛之事。內者自身所攝。是外事捨中。初捨是總。餘九捨是別。依二種喜。一藏攝喜二利益喜。藏攝喜者。謂金銀等。利益喜者復有八種。一者嚴飾利益喜。謂寶莊嚴等。二者代步利益喜謂象馬等。三者戲樂利益喜。謂園林樓觀等。四者代苦利益喜。謂奴婢等。五者自在利益喜。謂國土聚落等。六者眷屬利益喜。謂妻子等。七者堅著利益喜。謂一切所愛等。八者稱意利益喜。謂頭目耳鼻等。

經曰。菩薩如是以大施心救一切眾生故。轉轉推求世間出世間利益勝事。彼推求利益勝事時心不疲惓。是故菩薩成不疲惓心。成不疲惓已。於一切經論心無怯弱。是名成一切經論智。如是成一切經論智已。善能籌量應作不應作。於上中下眾生隨宜隨宜而行。隨力隨感。是故菩薩成就世智。成世智已知時知量慚愧莊嚴修習自利利他之道。是故菩薩成慚愧莊嚴。如是行中精勤修行得不退不轉力。如是菩薩成堅固力。得堅固力已勤行供養諸佛。隨所聞法如說修行。諸佛子是菩薩悉知生起如是清淨諸地法。所謂信悲慈捨不疲惓。知諸經論善解世法。慚愧堅固力供養諸佛如說修行。

論曰。是中依此世智隨宜隨宜而行者。如論中說隨自己力隨彼能受故。依慚愧知時知量者。示三種時。一者念時。二者日夜時。三者所作必得不斷時。依堅固力如是彼行中者如上所說。信等故。精勤修行者有二種。一不退力不捨行故。二不轉力精進不息故。供養諸佛如說修行者有二種。一利養供養。二修行供養。此十種行顯二種勝成就。一深心成就謂信悲慈等。二修行成就謂捨不疲惓。知諸經論善解世法慚愧堅固力供養諸佛如說修行等。於中依自利行。謂信能信菩薩行及諸佛法。求必能得故。依利他行。所謂悲慈能安隱與樂心故。捨者以財攝他行故。不疲惓者。自攝法行故。知諸經論善解世法者。以法攝他行故。餘有三行攝護信等。一者不著行。以慚愧對治障。信等不著行故。二者不動行。有堅固力信等不可動故。三者修行。彼垢清淨依止行供養諸佛。攝信等善根故。是中依二種供養故。得二種身。一者上妙身。所可見者心生敬重利益不空故。二者調柔心。自性善根成就樂行法故。前所說三十句。從信增上等乃至常求上上勝道。是清淨地法。今此十句從信等乃至供養諸佛。盡是障地淨法。是名修行挍量勝。云何果利益挍量勝。

經曰。諸佛子是菩薩住此菩薩歡喜地已。多見諸佛以大神通力大願力故。見多百佛多千佛多百千佛多百千那由他佛多億佛多百億佛多千億佛多百千億佛多百千億那由他佛。以大神通力大願力故。是菩薩見諸佛時。以上心深心供養恭敬尊重讚歎。衣服飲食臥具湯藥一切供具悉以奉施。以諸菩薩上妙樂具供養眾僧。以此善根皆願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菩薩因供養諸佛故。成教化利益眾生法。是菩薩多以二攝攝取眾生。所謂佈施愛語。後二攝法但以信解力行未善通達。是菩薩十波羅蜜中檀波羅蜜增上。餘波羅蜜非不修集。隨力隨分是菩薩隨所供養諸佛。教化眾生皆能受行清淨地法。如是如是彼諸善根皆願迴向薩婆若。轉復明淨調柔成就隨意所用。諸佛子譬如金師善巧鍊金數數入火。如是如是轉復明淨調柔成就隨意所用。諸佛子菩薩亦復如是。如是如是供養諸佛教化眾生。皆能修行清淨地法。正修行已。如是如是彼諸善根皆願迴向薩婆若。轉復明淨調柔成就隨意所用。

論曰。果利益挍量勝有四種。一調柔果利益勝。二發趣果利益勝。三攝報果利益勝。四願智果利益勝。調柔果利益勝者。金相似法。信等善法猶如真金數數入火者。有三種入。一功德入。供養佛僧故。二悲心入。教化眾生故。三無上果入。願迴向大菩提故。以大神通力見諸佛者。以勝神通力見色身佛。大願力者以內正願力見法身佛。多百佛乃至百千億那由他佛者。方便善巧示現多佛。顯多數故。供養者有三種。一恭敬供養。謂讚歎等顯佛功德故。二尊重供養。謂禮拜等。三奉施供養。謂花香塗香末香幡蓋等。以諸菩薩上妙樂具者。是諸菩薩所有世間不供之物。具足奉施一切眾僧故。云何發趣果利益勝。

經曰。復次諸佛子菩薩摩訶薩。住此菩薩歡喜地。於初地中諸相得果。應從諸佛菩薩善知識所推求請問成地諸法無有厭足。如是菩薩住初地中。應從諸佛菩薩善知識所推求請問。第二地中諸相得果成地諸法無有厭足。如是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第九第十地中諸相得果。應從諸佛菩薩善知識所推求請問。成十地法無有厭足。是菩薩善知諸地障對治。善知地成壞。善知地相。善知地得修。善知地清淨分。善知地地轉行。善知地地住處。善知地地挍量勝智。善知地得不退轉。善知一切菩薩地清淨轉入如來智地。諸佛子菩薩如是善起地相。發於初地不住意成乃至轉入十地。無障礙故。以得十地智慧光明故。能得諸佛智慧光明。諸佛子譬如善巧導師。多將人眾向彼大城。未發之時應先問道中利益諸事。復問道中退患過咎。復問道處中間勝事。復問道處中間退患過咎。具道資糧作所應作推求請問。未發初處。是大導師乃至善知到彼大城。未發初處。此導師能以智慧思惟籌量。具諸資用令無所乏。正導眾人乃至得到大城。於嶮道中免諸患難。身及眾人皆無憂惱。諸佛子菩薩摩訶薩善巧導師亦復如是。住於初地善知地障對治。乃至善知一切菩薩地清淨轉入如來智地。爾時菩薩具大福德助道資糧善擇智慧助道。欲將一切眾生向薩婆若大城。未發初處應先問地道功德。復問諸地退患。復問地道處中間勝事。復問地道處中間退患。具大功德智慧資糧作所應作。應從諸佛菩薩善知識所推求請問。未發初處。是菩薩善知地障對治。乃至善知能到薩婆若大城。未發初處。菩薩如是智慧分別。具大功德智慧資糧。將一切眾生如應教化。出過世間嶮難惡處。乃至令住薩婆若大城。不為世間生死嶮過所染。身及眾生無諸衰惱。諸佛子是故菩薩摩訶薩常應心不疲惓勤修諸地業勝智本行。諸佛子是名略說菩薩摩訶薩入初菩薩歡喜地門。廣說則有無量百千萬億阿僧祇事。

論曰。諸相者隨諸地中所有諸障及對治相故。得者證出世間智故。果者因證智力得世間出世間智故。成地諸法者。所謂信等為滿足彼故。有五種方便。一觀方便二得方便三增上方便四不退方便五盡至方便。觀方便者。障對治成壞善巧。如經是菩薩善知諸地障對治故。善知地成壞故。十種地障對治故。名為十地。如本分中說。如是次第集故成散故壞。得方便者。欲入方便已入方便彼勝進方便。如經善知地相故。善知地得修故。善知地清淨分故。增上方便者。地地轉行地地住處地地增長善巧。如經善知地地轉行故。善知地地住處故。善知地地挍量勝智故。不退方便者。如經善知地得不退轉故。盡至方便者。菩薩地盡入如來地善巧。如經善知一切菩薩地清淨轉入如來智地故。諸佛子譬如善巧導師多將人眾向彼大城者。令得正行故。於中導師者有二種方便。一者不迷道方便。於道路中是利是退患。於道路處是勝是過咎。皆善巧知。如經先問道中利益諸事故。復問道中退患過咎故。復問道處中間勝事故。復問道處中間退患過咎故。二者資具利益方便。如經具道資糧作所應作故。云何攝報果利益勝。

經曰。菩薩摩訶薩住此初地。多作閻浮提王豪貴自在常護正法。能以大施攝取眾生。善除眾生慳貪妬嫉之垢。常行大捨而無窮盡。所作善業佈施愛語利益同事。是諸福德皆不離念佛。不離念法。不離念僧。不離念諸菩薩。不離念菩薩行。不離念諸波羅蜜。不離念十地。不離念不壞力。不離念無畏。不離念佛不共法。乃至不離念具足一切種一切智智。常生是心我當於一切眾生中為首為勝。為大為妙為微妙為上為無上為導為將為師為尊。乃至為一切智智依止者。諸佛子。是菩薩摩訶薩。若欲捨家勤行精進。於佛法中便能捨家妻子五欲。得出家已勤行精進。於一念間得百三昧得見百佛。知百佛神力能動百佛世界。能入百佛世界能照百佛世界。能教化百佛世界眾生。能住壽百劫。能知過去未來世各百劫事。能善入百法門。能變身為百。於一一身能示百菩薩以為眷屬。

論曰。攝報果利益勝者有二種。一在家果。二出家果。在家果復有二種。一者上勝身。閻浮提王等。如經菩薩摩訶薩住此初地多作閻浮提王豪貴自在常護正法故。二者上勝果。善巧調伏慳貪嫉妬等。如經能以大施攝取眾生善除眾生慳貪嫉妬垢等。能以大施攝取眾生者。自行佈施善勸他施。攝取眾生善轉眾生慳嫉之垢。方便善巧以四攝法攝取眾生故。不離念佛等者。示現不離念自利益事。如是諸念於事中行已。成大恭敬除諸妄想。此念略有四種。一者上念。念三寶故。二者同法念。念諸菩薩故。三者功德念。念自身他身菩薩行自體轉勝故。四者求義念。念諸力等此是真實究竟故。何者是上念。念佛等。念佛法等故。於施者受者財物及菩提不生分別不取著故。如是一切所作業中作者不著。境界不著。作事不著。果報不著。以此一切諸行皆願迴向大菩提故。為首者有二種。一者勝首。光明功德故。二者大首。獨無二故。勝者有二種。一者妙智。自在勝故。二者微妙。離一切煩惱自在勝故。大者有二種。一者上。無與等故。二者無上。無能過故。如是顯示自體功德故。導者於阿含中分別法義正說故。將者令他證得義滅諸煩惱故。師者教授令入正道故。乃至一切智智依止者。以大菩提道教化故。是名在家菩薩攝報果利益勝。復次出家菩薩禪定勝業。勝業有二種。一者三昧勝。所謂於一念間得百三昧。得三昧自在力故。二者三昧所作勝。謂見百佛等以得是三昧力故。於十方諸佛及佛所加諸菩薩所修習智慧故。能動百佛世界者。令可化眾生生正信故。能入百佛世界能照百佛世界。能教化百佛世界眾生者。往至及見正化眾生故。能住壽百劫者。攝取勝生故。能知過去未來世各百劫事者。化諸眾生作離惡上首說善惡業道故。能善入百法門者。為增長自智慧思惟種種法門義故。能變身為百。於一一身能示百菩薩以為眷屬者。作多利益速疾行故。云何願智果利益勝。

經曰。若以願力自在勝上。菩薩願力示現過於此數。示種種神通。或身或光明或神通或眼或境界或音聲或行或莊嚴或加或信或業。是諸神通乃至無量百千萬億那由他劫不可數知。

論曰。於中身者。是一切菩薩行根本所依故。依彼身故有光明及神通。依光明有天眼。以有天眼見前境界。一切眼有五種應知。依神通有音聲及行莊嚴加等。音聲者應彼言說故。行者遍至十方故。莊嚴者作種種應現故。加者神力加彼故。信者依三昧門現神通力。隨眾生信利益成就故。業者依慧眼所攝陀羅尼門現說法故。略說一切諸地各有因體果相應知。

十地經論初歡喜地卷之三

 

上篇:十地經論

下篇:大寶積經論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釋經論部目錄

六度集經

六度集經卷第一 佈施度無極章第一(此有一十章) 聞如是...

佛說百佛名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

雜譬喻經

(一) 昔有比丘聰明智慧,時病危頓,弟子問曰:成應...

佛說分別善惡所起經

佛在舍衛國祇洹阿難邠坻阿藍。時佛傷哀諸所有生死之類...

大智度論

大智度論卷第一 大智度論卷第二 大智度論卷第三 大智...

轉法輪經憂波提舍

轉法輪經憂波提舍翻譯之記 轉法輪經。如來初說。憂波...

四阿鋡暮抄解

四阿鋡暮抄序 阿鋡暮者,秦言趣無也。阿難既出十二部...

十住毗婆沙論

十住毘婆沙論卷第一 聖者龍樹造 後秦龜茲國三藏鳩摩羅...

佛說大乘不思議神通境界經

佛說大乘不思議神通境界經卷上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

【註音版】佛說八吉祥經

佛說八吉祥經...

阿彌陀鼓音聲王陀羅尼經

阿彌陀鼓音聲王陀羅尼經 失譯人名今附梁錄 如是我聞:...

佛說慧印三昧經

佛說慧印三昧經一卷 吳月氏優婆塞支謙譯 聞如是: 一...

【註音版】佛說甘露經陀羅尼

佛說甘露經陀羅尼...

佛說頂生王因緣經

佛說頂生王因緣經卷第一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光祿...

佛說當來變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俱...

佛說鐵城泥犁經

佛說鐵城泥犁經 東晉西域沙門竺曇無蘭譯 佛在舍衛祇洹...

大乘百福莊嚴相經

大乘百福莊嚴相經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訶羅再譯 如是我聞...

【佛教詞典】聲聞無學依變化身證無上覺

【聲聞無學依變化身證無上覺】 p1396 成唯識論八卷十四...

【佛教詞典】五字嚴身觀

又作五大成身觀、五輪成身觀、五輪觀。為「五相成身觀...

參禪與念佛法門是異是同

或問蕅益子曰:參禪、教觀與念佛法門,同耶?異耶? 答...

四大菩薩的表法意義

大乘佛法的修學次第,是以四大菩薩做代表:第一位是九...

什麼叫做無分別智

問: 一切經典是佛證到的諸法實相,用言語流露出來的...

把門關好

有個小偷晚上鑽進一座寺院,想偷東西,但翻箱倒櫃的都...

印光大師:臨終舟楫(白話文)

佛制亡僧焚化,原本是為了令其離開分段生死的虛假形體...

即使珍寶如雨下,慾望仍無法滿足

有一次,佛陀在憍薩羅國首都舍衛城游化,住在城南的祇...

我為消業,抓了三副禪藥

謙卑比山高比海深,無所不容。傲慢比麥芒尖比針孔細,...

讓我們輪轉不休受痛苦的就是五欲

無量劫以來我們在五欲六塵打滾,你說對五欲六塵能夠通...

如何理解「直心是道場」中的「直心」

問: 如何理解直心是道場中的直心? 大安法師答: 直...

該做什麼還做什麼,但是心不要住在上面

先把心從外在的六塵帶回來!因為我們的心,雖然五陰都...

調和五事助參禪

參禪,是以見性契悟涅槃妙心為主,除此皆是助道之法。...

印光大師《為在家弟子略說三皈五戒十善義》白話文

可悲呀眾生,從無始劫以來,就一直在六道裡面輪迴,一...

【視頻】《地藏經》平興寺僧眾念誦

《地藏經》平興寺僧眾念誦

【視頻】道證法師《普賢菩薩行願品》

道證法師《普賢菩薩行願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