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大智度論卷第六十七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大智度論釋嘆信行品第四十五之餘(卷六十七)

聖者龍樹造

後秦龜茲國三藏鳩摩羅什譯

【經】

須菩提白佛言:「希有!世尊!諸菩薩摩訶薩大功德成就,所謂為一切眾生行般若波羅蜜,欲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世尊!云何諸菩薩摩訶薩具足修行般若波羅蜜?」

佛告須菩提:「若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不見色增相,亦不見色減相;不見受、想、行、識增相,亦不見減相;乃至一切種智不見增相,亦不見減相。菩薩摩訶薩,是時,具足般若波羅蜜。

「復次,須菩提!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不見是法、是非法,不見是過去法、是未來現在法,不見是善法、不善法、有記法、無記法,不見是有為法、無為法,不見欲界、色界、無色界,不見檀波羅蜜、尸羅波羅蜜、羼提波羅蜜、毘梨耶波羅蜜、禪波羅蜜、般若波羅蜜,乃至不見一切種智。

「如是,菩薩摩訶薩具足修行般若波羅蜜。

「何以故?諸法無相故,諸法空、欺誑、不堅固,無覺者、無壽者故。」

須菩提言:「世尊!世尊所說不可思議!」

佛告須菩提:「色不可思議故,所說不可思議;受、想、行、識不可思議故,所說不可思議。

「六波羅蜜不可思議故,所說不可思議;乃至一切種智不可思議故,所說不可思議。

「須菩提!若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時,知色是不可思議,受、想、行、識是不可思議;乃至知一切種智是不可思議,是菩薩則不能具足般若波羅蜜。」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是深般若波羅蜜,誰當信解者?」

佛言:「若有菩薩摩訶薩,久行六波羅蜜,種善根,多親近供養諸佛,與善知識相隨,是菩薩能信解深般若波羅蜜。」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薩摩訶薩久行六波羅蜜,種善根,多親近供養諸佛,與善知識相隨?」

佛言:「若菩薩摩訶薩不分別色,不分別色相,不分別色性;不分別受、想、行、識,不分別識相,不分別識性。眼、耳、鼻、舌、身、意,色、聲、香、味、觸、法,眼界乃至意識界,亦如是。不分別欲界、色界、無色界,不分別三界相、性。

「不分別檀波羅蜜乃至般若波羅蜜、內空乃至無法有法空、四念處乃至八聖道分、佛十力乃至十八不共法,不分別十八不共法相、性;不分別道種智、相、性;不分別一切種智,不分別一切種智相,不分別一切種智性。

「何以故?須菩提!色不可思議,受、想、行、識不可思議,乃至一切種智不可思議。如是,須菩提!是名菩薩摩訶薩久行六波羅蜜,種善根,多親近供養諸佛,與善知識相隨。」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色甚深故,般若波羅蜜甚深;受、想、行、識甚深,乃至一切種智甚深故,般若波羅蜜甚深。

「世尊!是般若波羅蜜珍寶聚,有須陀洹果寶故,有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辟支佛道、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寶故;有四禪、四無量心、四無色定、五神通,四念處乃至八聖道分,佛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智、大慈大悲、十八不共法,一切智、一切種智寶故。

「世尊!是般若波羅蜜是清淨聚,色清淨故般若波羅蜜清淨聚,受、想、行、識清淨,乃至一切種智清淨故,般若波羅蜜清淨聚。」

【論】

釋曰:

「是菩薩大功德成就」者,如先說,自行亦教他人。

復次,多功德者,眾生非親裡,又無所貪利,而為是眾生勤苦,行般若波羅蜜,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名菩薩摩訶薩有大恩分,故名大功德。

修般若波羅蜜相,如先品中種種因緣說;今問修般若具足相。

佛言:如修般若具足相亦如是。所以者何?

若菩薩不見色等諸法增、減,如是名「具足」。

是菩薩雖得十地,坐道場,爾時修般若波羅蜜具足;如夢、如幻,不增不減,以畢竟空故說。

復次,若菩薩於一切法,不分別是法、是非法,悉皆是法;如大海水,百川萬流,皆合一味,爾時修般若波羅蜜具足。

復次,若菩薩入法空中,不見法有三世,善、不善等,不見六波羅蜜,乃至一切種智,爾時修般若波羅蜜具足。

何以故?

「諸法無相」是實相;若分別諸法,皆是邪見相。

用十八空故,名「諸法空」。

諸法和合因緣生,以為有,諸緣離則破壞,故「虛誑」。

一切有為法中,無常無實故,是名「不堅固」。

無受苦樂者,眾生空故,「無覺者」,不覺苦樂。

「無壽命者」,「壽」名命根。

有人言:是命根有我相,是故壽命為我。

眾生空中,已種種因緣破,是故無行法者,無受法者。

若觀諸法空,眾生空、法空,如是則具足修般若波羅蜜。

須菩提是時驚喜,不能自安,所說般若波羅蜜不可思議。

佛言:色等諸法不可思議故不可思議。所以者何?因果相似故。

復次,若菩薩知色等法亦不可思議,若住是不可思議中,則不具足般若波羅蜜,取不可思議相故。

是故說:「若菩薩知色等法不可思議相故,則不具足般若波羅蜜。」

爾時,須菩提於般若中不得依止處,如沒大海,是故白佛:「是深般若不可思議,不可思議亦不可思議故,誰當信解者?」若但不可思議,猶不可信,何況不可思議復不可思議!

佛答:「若菩薩久行六波羅蜜,久種善根,久供養親近諸佛,久與善知識相隨;是因緣故,信心牢固,能信受深般若波羅蜜。」

餘品中說「有新發意者,亦能信深般若波羅蜜」;今佛說「久發意故能信」。

是以須菩提問:「云何是久發意者?」

佛言:若菩薩摩訶薩了了知般若波羅蜜相,不分別一切法,所謂「不分別色」,四大、若四大造色。

「不分別色相」者,不分別色是可見、聲是可聞;是色若好若丑、若短若長、若常若無常、若苦若樂等。

「不分別色性」者,不見色常法,所謂地,堅性等。

復次,色實性名法性,畢竟空故;是菩薩不分別法性,法性不壞相故。

乃至一切種智亦如是。

問曰:

地是堅相,何以言「性」?

答曰:

是相,積習成性;譬如人瞋,日習不已,則成惡性。

或性相異,如見煙知火,煙是火相,而非火也。

或相性不異,如熱是火相,亦是火性。

此中佛說因緣:色等諸法不可思議。

不可思議即是畢竟空,諸法實相常清淨。

須菩提言:菩薩雖日月年歲不久,能如是行,是名「久」。

須菩提聞般若波羅蜜,更得深利益,故白佛言:「世尊!般若波羅蜜甚深,色等甚深故。」色等甚深相,如先說。

「世尊!般若波羅蜜是珍寶聚」;「珍寶」者,所謂須陀洹果,能滅三結惡毒故;乃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能滅一切煩惱及習,能滿一切願。

是諸果,依諸禪乃至一切種智,因果合說,是名「珍寶聚」。

「是般若波羅蜜清淨聚,色等諸法清淨故」。

色等法中正行不邪,名為「清淨」,無諸過患;乃至畢竟空亦不著,不可思議亦不著,是故名「清淨聚」。

爾時,須菩提應作是念:「是般若波羅蜜,是珍寶聚,能滿一切眾生願,所謂今世樂、後世樂、涅槃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樂。愚癡之人,而復欲破壞是般若波羅蜜清淨聚;如如意寶珠無有瑕穢,如虛空無有塵垢,般若波羅蜜,畢竟清淨聚,而人自起邪見因緣,欲作留難破壞。譬如人眼翳,見妙珍寶,謂為不淨。」

作是念已,

【經】

須菩提言:「世尊!甚可怪!說是般若波羅蜜時,多有留難!」

佛言:「如是!如是!須菩提!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有留難。

「以是事故,善男子、善女人,若欲書是般若波羅蜜時,應當疾書;若讀誦、思惟、說、正憶念、修行時,亦應疾修行!

「何以故?是甚深般若波羅蜜,若書時,讀、誦、思惟、說、正憶念、修行時,不欲令諸難起故。

「善男子、善女人,若能一月書成,當應勤書,若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七月,若一歲書成,亦當勤書;讀、誦、思惟、說、正憶念、修行,若一月得成就,乃至一歲得成就,應當勤成就。何以故?須菩提!是珍寶中,多有難起故。」

須菩提言:「世尊!是甚深般若波羅蜜中,惡魔喜作留難故,不得令書,不得令讀誦、思惟、說、正憶念、修行。」

佛告須菩提:「惡魔雖欲留難是深般若波羅蜜,令不得書、讀、誦、思惟、說、正憶念、修行,亦不能破壞是菩薩摩訶薩書般若波羅蜜乃至修行。」

爾時,舍利弗白佛言:「世尊!誰力故,令惡魔不能留難菩薩摩訶薩,書深般若波羅蜜乃至修行?」

佛言:「是佛力故,惡魔不能留難菩薩摩訶薩,書深般若波羅蜜乃至修行。

「舍利弗!亦是十方世界現在諸佛力故,是諸佛擁護念是菩薩故,令魔不能留難菩薩摩訶薩,令不書成般若波羅蜜乃至修行。

「何以故?十方世界中,現在無量無邊阿僧祇諸佛,擁護念是菩薩,書深般若波羅蜜乃至修行;法應爾,無能作留難!

「舍利弗!善男子、善女人應當作是念:『我書是深般若波羅蜜乃至修行,皆是十方諸佛力!』」

舍利弗言:「世尊!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書是深般若波羅蜜乃至修行,皆是佛力故,當知是人是諸佛所護!」

佛言:「如是!如是!舍利弗!當知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書是深般若波羅蜜乃至修行,皆是佛力故,當知亦是諸佛所護。」

舍利弗言:「世尊!十方現在無量無邊阿僧祇諸佛皆識,皆以佛眼見是善男子、善女人書深般若波羅蜜乃至修行時。」

佛言:「如是!如是!舍利弗!十方現在無量無邊阿僧祇諸佛皆識,皆以佛眼見是善男子、善女人書深般若波羅蜜乃至修行時。」

「舍利弗!是中求菩薩道善男子、善女人,若書是深般若波羅蜜,受持、讀、誦、正憶念、如說修行,當知是人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久。

「舍利弗!善男子、善女人,書是深般若波羅蜜,受持、讀、誦乃至正憶念,是人於深般若波羅蜜,多信解相,亦供養、恭敬、尊重、讚歎是深般若波羅蜜,華香、瓔珞乃至幡蓋供養。

「舍利弗!諸佛皆識,皆以佛眼見是善男子、善女人。

「是善男子、善女人供養功德,當得大利益、大果報。

「舍利弗!是善男子、善女人以是供養功德因緣故,終不墮惡道中,乃至阿鞞跋致地,終不遠離諸佛。

「舍利弗!是善男子、善女人,以是善根因緣故,乃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終不遠離六波羅蜜,終不遠離內空乃至無法有法空,終不遠離四念處乃至八聖道分,終不遠離佛十力乃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論】

釋曰:

「留難」者,魔事等壞般若波羅蜜因緣。

佛可須菩提所說:「若善男子、善女人,欲書是般若波羅蜜,當疾疾書;乃至正憶念,如說行時,疾修行。」

所以疾者,是有為法不可信,多有留難起。

是般若波羅蜜,部黨經卷,有多有少,有上、中、下——光讚、放光、道行。

有書寫者,書有遲疾,有一心勤書者,有懈墮不精勤者;人身無常,有為法不可信。

釋迦文佛出惡世故,多有留難,是故說:「若可一月書竟,當勤書成,莫有中廢,畏有留難故;乃至一歲。如書,乃至修行亦如是。」隨人根利鈍,得有遲疾。

此中佛更說因緣:「世間以珍寶故,多有賊出;般若即是大珍寶故,多有留難。」

「留難」者,雖有疾病、飢餓等,但以魔事大故,說言魔事。

若魔、若魔民、惡鬼,作惡因緣,入人身中,嬈亂人身心,破書般若;或令書人疲厭,或令國土事起,或書人不得供養,如是等。

讀誦時,師徒不和合。

大眾中說時:「或有人來說法師過罪。」或言:「不能如說行,何足聽受?」或言:「雖能持戒,而復鈍根,不解深義,聽其所說,了無所益!」或說:「般若波羅蜜空無所有,滅一切法,無可行處。譬如裸人,自言我著天衣。」如是等留難,令不得說。

「不正憶念」者,魔作好身,若善知識身,或作所敬信沙門形,為說般若波羅蜜空無所有,雖有罪福名而無道理;或說般若波羅蜜空,可即取涅槃;如是等,破修佛道正憶念事。

新發意菩薩聞是事,心大驚怖:「我等生死身,魔是欲界主,威勢甚大,我等云何行般若波羅蜜,得無上道?」

是故佛說:「惡魔雖欲留難,亦不能破壞。」何以故?大能破小故。如離欲人常勝貪慾者,慈悲人常勝瞋恚者,智人常勝無智者。般若波羅蜜,是真智慧,其力甚大,魔事虛誑;是菩薩雖未得具足般若波羅蜜,得其氣分故,魔不能壞。

是事因緣故,舍利弗白佛:「誰力故魔不能破?」

佛答:「佛力故。」

如惡人中魔為大,善人中佛為大;縛人中魔為大,解人中佛為大;留難人中魔為大,通達人中佛為大。

初說「佛力」者,釋迦文佛;後說「十方現在佛」,是餘佛:阿閦阿彌陀等。

如惡賊餘惡相助,諸佛法亦如是,常為一切眾生故,有發意者便為作護。

所以者何?般若波羅蜜,是十方諸佛母,人欲沮壞,不得不護。應當知其有書、讀,乃至正憶念者,皆是十方佛力,是諸留難力大故。

舍利弗言:「若有書持乃至修行,皆是諸佛所護。」佛可其言。

舍利弗復說:「世尊!書持等善男子、善女人,十方現在諸佛,皆以佛眼見知念耶?」

佛可言:「如是!先惡魔來欲破壞,佛及十方諸佛守護,不令沮壞。」

今以佛眼見是善男子、善女人,知是人功德難有,未破魔網,而能行是般若波羅蜜大事;是故十方佛以佛眼見知念是人。

問曰:

為以天眼見?以佛眼見?

若以天眼見,云何此中說佛眼?

若以佛眼見,眾生虛誑,云何以佛眼見?

答曰:

天眼有二種:一者、佛眼所攝,二者、不攝。

佛眼所不攝者,見現在眾生,有限有量;佛眼所攝者,見三世眾生,無限無量。

法眼入佛眼中,但見諸法,不見眾生;慧眼入佛眼中,不見法,但見畢竟空。

問曰:

佛眼所攝天眼,為實為虛妄?

若虛妄,佛不應以虛妄見!

若實者,眾生空,現在眾生尚不實,何況未來、過去?

答曰:

佛眼所攝皆是實。

眾生於涅槃是虛妄,非於世界所見是虛妄;若人於眾生取定相故,說言虛妄,非為世諦故說虛妄。

以是故,佛眼所攝天眼,見眾生。

問曰:

若爾者,何以不以佛眼所攝慧眼見眾生?

答曰:

慧眼無相利故,慧眼常以空、無相、無作共相應,不中觀眾生。何以故?五眾和合,假名眾生。

譬如小兒,可以小杖鞭之,不可與大杖;此中讚菩薩行般若波羅蜜,為世諦故說,非第一義諦。

問曰:

未來世未有,念知尚難,何況眼見?

答曰:

如過去法,雖滅無所有,而心心數法中念力故,能憶過去事,盡其宿命;聖人亦如是,有聖智力,雖未起而能知能見。

復次,是般若中,三世無分別,未來、過去、現在不異。

若見現在,過去、未來亦應見;若不見過去、未來,亦應不見現在。

問曰:

北方末法眾生,漏結未盡,是罪惡人,佛何以故見知念?

答曰:

佛大悲相,愛徹骨髓,是菩薩能發無上道心,為眾生故;佛觀是法末後熾盛,我涅槃後,是人佐助佛法故,是以念知。

復次,北方末後人,生於邊地惡世,三毒熾盛,刀兵劫中,賢聖希少;是人自不知諸罪福業因緣,但從人聞,若讀經,便能信樂供養,疾近無上道不久,是事為難!若佛在世,作阿鞞跋致,信行般若波羅蜜,不足為難。

如是等種種無量因緣故,佛應見念知。

是人信解相大,故能供養般若波羅蜜。供養具華香等,如先說。

是供養故得大果報,如毀呰者受大苦惱。

大果報者,如須陀洹,終不墮三惡道。

是菩薩一心信解,供養般若波羅蜜,亦如是愛念諸佛故,常行念佛三昧故,終不離諸佛;乃至到阿鞞跋致地,教化眾生,離諸佛無咎。如小兒不離其母,恐墮諸難故。

常深愛念善法故,乃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終不離六波羅蜜等。

得如是等今世、後世大果報。

◎【經】

「舍利弗!是深般若波羅蜜,佛般涅槃後,當至南方國土,是中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當書是深般若波羅蜜,當受持、讀、誦、思惟、說、正憶念、修行。以是善根因緣故,終不墮惡道中,受天上人中樂;增益六波羅蜜,供養、恭敬、尊重、讚歎諸佛;漸以聲聞、辟支佛、佛乘而得涅槃。

「舍利弗!是深般若波羅蜜,從南方當轉至西方所在處,是中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當書是深般若波羅蜜,當受持、讀、誦、思惟、說、正憶念、修行。以是善根因緣故,終不墮惡道中,受天上人中樂;增益六波羅蜜,供養、恭敬、尊重、讚歎諸佛;漸以聲聞、辟支佛、佛乘而得涅槃。

「舍利弗!是深般若波羅蜜,從西方當轉至北方所在處,是中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當書是深般若波羅蜜,當受持、讀、誦、思惟、說、正憶念、修行。以是善根因緣故,終不墮惡道中,受天上人中樂;增益六波羅蜜,供養、恭敬、尊重、讚歎諸佛;漸以聲聞、辟支佛、佛乘而得涅槃。

「舍利弗!是深般若波羅蜜,是時北方當作佛事。何以故?舍利弗!我法盛時,無有滅相。

「舍利弗!我已念是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是深般若波羅蜜,乃至修行;亦念是善男子、善女人,能書是般若波羅蜜,恭敬供養,尊重讚歎,華香乃至幡蓋。

「舍利弗!是善男子、善女人,以是善根因緣故,終不墮惡道中,受天上人中樂;增益六波羅蜜,供養、恭敬、尊重、讚歎諸佛;漸以聲聞、辟支佛、佛乘而得涅槃。

「何以故?舍利弗!我以佛眼見是人,我亦稱譽、讚歎;十方世界中,無量無邊阿僧祇諸佛,亦以佛眼見是人,亦稱譽、讚歎。」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是深般若波羅蜜,後時當在北方廣行耶?」

佛言:「如是!如是!舍利弗!是深般若波羅蜜,後時在北方當廣行。

「舍利弗!後時於北方,是善男子、善女人若聞是深般若波羅蜜,若書、受持、讀、誦、思惟、說、正憶念、如說修行,當知是善男子、善女人,久發大乘心,多供養諸佛,種諸善根,久與善知識相隨。」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後時北方,當有幾所善男子、善女人求佛道,書深般若波羅蜜,乃至如說修行?」

佛告舍利弗:「後時北方,雖多有求佛道善男子、善女人,少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深般若波羅蜜,不沒、不驚、不怖、不畏。

「何以故?是人多親近供養諸佛,多諮問諸佛,是人必能具足般若波羅蜜、禪波羅蜜、毘梨耶波羅蜜、羼提波羅蜜、尸羅波羅蜜、檀波羅蜜;具足四念處,乃至具足十八不共法。

「舍利弗!是善男子、善女人,善根純厚故,能多利益眾生,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何以故?我今為是善男子、善女人說應薩婆若法;過去諸佛亦為是善男子、善女人說應薩婆若法。以是因緣故,是人後生時,續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亦為他人說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

「是善男子、善女人皆一心和合,魔、若魔民不能沮壞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何況惡行人毀呰行深般若波羅蜜者能壞其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舍利弗!是求菩薩道諸善男子、善女人聞是深般若波羅蜜,大得法喜、法樂,亦立多人於善根,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論】

釋曰:

「是深般若波羅蜜,佛滅度後,當至南方國土」者。

佛出東方,於中說般若波羅蜜,破魔及魔民、外道,度無量眾生,然後於拘夷那竭雙樹下滅度。後般若波羅蜜,從東方至南方。

如日月、五星、二十八宿,常從東方至南方,從南方至西方,從西方至北方,圍繞須彌山。

又如供養常法右繞,遍度閻浮提人,以是因緣故,從東方至南方,從南方至西方。

如佛無著心故,不定一處;般若波羅蜜亦如是,不定住一處。

從西方至北方,二方眾生,好供養、書、讀,乃至修行,華香乃至幡蓋,受大果報,如經中說。後展轉至北方。此中供養所得果報,如上所說。

「舍利弗!是般若波羅蜜,北方當作佛事。」是中說因緣:佛在時能斷眾疑,佛法興盛,不畏法滅;佛滅後,過五百歲,正法漸滅,是時佛事轉難。是時利根者,讀、誦、正憶念,亦華香供養;鈍根者,書寫、華香等供養。

是二種人,久久皆當得度,是故說「當作佛事」。

佛言:「是善男子、善女人,我及十方諸佛,皆以佛眼見,念、知、讚歎。」

舍利弗白佛言:「是深般若,在北方廣行耶?」

廣行者,於閻浮提北方廣大故。又北方地有雪山,雪山冷故,藥草能殺諸毒,所食米穀,三毒不能大發。三毒不能大發故,眾生柔軟,信等五根皆得勢力。如是等因緣,北方多行般若波羅蜜。

是人聞是深般若波羅蜜,書、持乃至正憶念、如說行,當知是人久發大乘意、多供養佛、種善根、與善知識相隨,是故能於惡世書、持、信受,乃至如說修行。

舍利弗問:「北方有幾許人,聞是深般若波羅蜜,能書、讀、誦,乃至如說修行?」

佛答:「是深般若波羅蜜,難知難行,雖多有人發無上道心,得名菩薩,少有人聞是般若波羅蜜,心通達,不驚、不沒。」

心通達,不驚、不怖相,佛此中自說:

「是人多親近諸佛」:「親近諸佛」者,於無量世常見諸佛,恭敬供養。

「問難」者,直問其事,疑心不解,重種種問,名為難;是人世世從諸佛問難般若波羅蜜事。

是人功德果報雖未成,當知是人具足六波羅蜜、三十七品,乃至十八不共法具足。

是福德淳熟故,多利益眾生,所謂檀波羅蜜、尸羅波羅蜜因緣故,生於富貴家,自行佈施,教人佈施。羼提波羅蜜、禪波羅蜜因緣故,令無量眾生出家、受戒,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此中佛說因緣:「是人從我及過去諸佛,聞應薩婆若大乘法,是故後生不失是心;是人亦教化他人,說如是事。」如然一燈,展轉皆然。

是人諸煩惱薄,無慳貪、嫉妬、瞋恚故,不相讒謗,常一心和合;是故魔若魔民,不能沮壞。若人少有錯故,魔得其便,如人有瘡受毒。魔是欲界主,尚不能沮壞,何況惡行人!

或有人惡行而非惡,如未離欲聖人;以是故說惡行人毀呰般若波羅蜜,即毀壞菩薩。

復次,諸善男子、善女人無量世來愛佛法,深著實法,信力、慧力多故,聞深般若波羅蜜,得大慈大悲心故,隨眾生力,令入深般若波羅蜜、若令得般若因緣——所謂佈施、持戒等諸善根。

「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者,是善男子、善女人求無上道故,教他令住諸善根福德。

【經】

「是善男子、善女人,於我前立誓願:『我行菩薩道時,當度無數百千萬億眾生,令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示、教、利、喜,乃至阿鞞跋致地受記。』我知其心,我亦隨喜。

「是善男子、善女人,亦於過去諸佛前立誓願:『我行菩薩道時,當度無數百千萬億眾生,令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示、教、利、喜,乃至阿鞞跋致地受記。』諸過去佛,亦知其心而隨喜。

「舍利弗!是諸善男子、善女人,所為心大,所受色、聲、香、味、觸、法亦大,亦能大施;能大施已,種大善根;種大善根已,得大果報。為攝眾生故受身,能於眾生中捨內外所有物。以是善根因緣故,發願欲生他方世界現在諸佛說深般若波羅蜜處,於諸佛前聞是深般若波羅蜜已,亦於彼示、教、利、喜百千萬億眾生,令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舍利弗白佛言:「希有!世尊!佛於過去、未來、現在法,無法不知,無法知相不知,眾生之行無事不知!今佛悉知過去諸佛及菩薩、聲聞,亦知今現在十方諸佛世界菩薩及聲聞,亦知未來諸佛及菩薩、聲聞。」

「世尊!未來世有善男子、善女人勤求六波羅蜜,受持、讀、誦乃至修行有得有不得?」

佛告舍利弗:「若善男子、善女人一心精進勤求,當得應六波羅蜜諸經。」

舍利弗白佛言:「善男子、善女人如是勤行,當得是應六波羅蜜深經?」

佛語舍利弗:「是善男子、善女人得是應六波羅蜜深經。

「何以故?善男子、善女人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與眾生說法,示、教、利、喜,令住六波羅蜜中。

「以是因緣故,是善男子、善女人後身轉生易得應六波羅蜜深經;得已,如六波羅蜜所說修行,精勤不息,乃至淨佛世界,成就眾生,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論】

釋曰:

佛說:「善男子、善女人,於我前及過去諸佛前,立誓願:『我行菩薩道,當令無量百千萬億眾生,發無上道意;示、教、利、喜,令得阿鞞跋致記。』我及過去佛,知是善男子心大,能有所作,故隨喜。」

善男子、善女人,聞佛知其心,則生歡喜,自念過去作誓願事,倍加精進。

「大心」者,一切眾生心皆樂緣六塵:

有人行雜福德,所謂作福時心生疑悔;是福德果報,雖得富貴,不能好用,亦不能與他;罪業因緣故,諸根闇鈍,不擇好丑。

是善男子未得道時,清淨福德故,得上妙五欲,亦能盡意用,能隨意施與,或施窮乏,或種於福田。若得善知識,聞佛法,著欲心息,憐愍眾生,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內外所有佈施,無所愛惜;若持戒,遍行十善道,具戒律儀,以慈悲心共行;餘善法亦如是,皆以深心自行,及引導他人令行善道。是福德因緣故,不求世樂,天王、人王、富貴處;聞有現在佛處,願往生彼。是菩薩知諸法實相故不樂生;若為眾生,生十方佛前,聞深般若波羅蜜;聞已,於彼開化無量百千眾生,發無上道心。

舍利弗無一切智,聞說三世菩薩願行事,發希有心,白佛言:「世尊!佛於三世中無法不知;從如、法性、實際無不知者;諸眾生心所行業、果報、因緣,無事不知;從十方現在諸佛及過去、未來世佛及世界弟子及所行事,皆悉遍知。佛一切智,其力甚大,不可思議!」

舍利弗意謂:「同是出家人,俱求般若波羅蜜,何以故有得、有不得者?」

佛答:「若是菩薩常一心求六波羅蜜,不惜身命,是人內有好心,外諸佛菩薩及諸天所護助故。」

舍利弗意:「雖復精進,佛不在世,魔力復大,是菩薩云何得是般若波羅蜜深經?」是故更問:「得是應六波羅蜜深經?」

佛言:「得。」

此中說得因緣,所謂「善男子、善女人為無上道故,為眾生說法,示、教、利、喜,令住六波羅蜜,開佛道。是業果報故,轉身易得應六波羅蜜深經。」

「若得,能疾受持,乃至如所說修行,精進不捨,世世常不離。用六波羅蜜果報故,淨佛世界,成就眾生,乃至無上道。」

若悋惜法,則常生邊地無佛法處。

大智度論卷第六十七

 

上篇:大智度論

下篇:金剛般若論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釋經論部目錄

維摩詰所說經

維摩詰所說經(一名不可思議解脫上卷) 佛國品第一 如是...

【註音版】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註音版】大乘入楞伽經斷食肉品

大乘入楞伽經斷食肉品...

華嚴經·淨行品

(據《華嚴經疏鈔》分段) 爾時智首菩薩問文殊師利菩...

三具足經憂波提舍

三具足經優波提舍翻譯之記一卷 施戒聞三備攝眾行。是...

三法度論

三法度論卷上 東晉罽賓三藏瞿曇僧伽提婆譯 德品第一...

無量壽經優波提舍願生偈

世尊我一心  歸命盡十方  無礙光如來  願生安樂...

佛地經論

佛地經論卷第一 親光菩薩等造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

坐禪三昧經

坐禪三昧經卷上 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導師說難遇, ...

【註音版】華嚴經普賢行願品

普賢行願品...

大般涅槃經後分

大般涅槃經後分卷上 大唐南海波凌國沙門若那跋陀羅譯...

【註音版】阿難問事佛吉凶經

阿難問事佛吉凶經...

大寶積經

大寶積經卷第一 大寶積經卷第二 大寶積經卷第三 大寶...

肇論疏

肇論疏卷上 序 釋元康撰 肇論序小招提達法師作者 就...

過去現在因果經

過去現在因果經卷第一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如是我...

佛說十號經

佛說十號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少卿明教大師...

佛說五十頌聖般若波羅蜜經

佛說五十頌聖般若波羅蜜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

【佛教詞典】上藍順

宋代臨濟宗僧。生卒年不詳。西蜀人。出家後,與圓通居...

【佛教詞典】性土

為「相土」之對稱。指無形無色,真如法性之世界。蓋法...

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法,是名魔業

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法,是名魔業。 我們判定一個人到底...

拜佛時為什麼要燒香點燈

香燭是象徵心香和心光。因為眾生和佛一樣,本來有著心...

開悟不是想出來的

功夫用踏實了,開荒種地,磕著碰著都能開悟。 香嚴禪師...

和尚也需要與時俱進嗎

為什麼和尚也需要和時代同步? 不同的人,會給佛教下...

人的壽命真的很短促啊

今天已經是農曆的三月十四,明天就是十五了,再過一個...

如何理解「是非以不辯為解脫」

百丈大智禪師《叢林要則二十條》中說:煩惱以忍辱為菩...

老做小

有一位信徒,到寺院裡拜訪住持。這位年輕的住持對身旁...

中國十大名寺佛教文化

一、靈隱寺 去過杭州的人都知道,杭州有座靈隱寺,是古...

憍者於自盛事,深生染著醉傲為性

隨煩惱二十:憍者,於自盛事,深生染著,醉傲為性。能...

世間之道不能了生死

我們講道,它有世間之道與出世間之道之分。 一、世間之...

為何會懷疑善惡因果報應的存在

又三業殊體,自同有定。報定則時來必受,非祈禱之所移...

捉賊啊

寺院裡剛來了一批小沙彌。有天夜裡,當新來的小沙彌們...

【視頻】《佛說大吉祥天女十二名號經》釋大力讀誦

《佛說大吉祥天女十二名號經》釋大力讀誦

【視頻】《金剛經》廣行法師念誦

《金剛經》廣行法師念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