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根本薩婆多部律攝卷第六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根本薩婆多部律攝卷第六

尊者勝友集

三藏法師義淨奉 制譯

一月衣學處第三

爾時薄伽梵在室羅伐城逝多林給孤獨園,時諸苾芻多畜長衣,或經一月或復過此,廢修正業,因望滿事煩惱同前,制斯學處。

「若復苾芻,作衣已竟,羯恥那衣復出,得非時衣,欲須應受,受已當疾成衣,若有望處求令滿足,若不足者得畜經一月。若過者,泥薩祇波逸底迦。」

得非時衣者,若五月、一月是謂衣時,異此名非時。若在時中得衣,不分別無犯。於非時中,若衣不足更有希望處,應求令足。應受者,合畜時。有望處者,謂於親友及阿遮利耶等,或五年會等,我當得衣,或時轉換。若不足者,我欠爾許衣,求令滿足。若苾芻於月一日,得青黃等色衣,應法滿足而不作衣,復生異望,更得如是相似之物,我當成衣者。或無希望,於十日內無犯,至十一日得舍墮罪。若未足者,得齊一月。若過者,得泥薩祇。若十日內於所望處情皆斷絕,過十便犯。有二種衣:一、未用衣,謂是新衣。二、曾用衣,謂於三時隨一時中已經受用。得此二衣量未滿足,畜過一月不分別者,得舍墮罪。

使非親尼浣故衣學處第四

佛在室羅伐城給孤獨園,時鄔陀夷苾芻因精污裙,與故二尼笈多令浣,彼持不淨置女根內及安口中,為因求事煩惱同前,制斯學處。

「若復苾芻,使非親苾芻尼浣染打故衣者,泥薩祇波逸底迦。」

此為除淫染煩惱故,復為廢彼正業,是故因開親尼為浣。又為防其譏嫌過故,亦為數數親近女人,令自煩惱轉增盛故,為斯眾過制斷非親。言非親者,非親族類。言親族者,謂從七世祖父母已來所有眷屬,咸名親族,異此非親。言苾芻尼者,謂受近圓非餘下眾。諸餘學處同此應知。言故衣者,謂曾經著是守持衣,體應淨法者方犯。若老病無力,或苾芻尼恭敬尊德情樂為洗,及是門徒,悉皆無犯。令洗氈褥,得惡作罪。浣者,下至以水一浸,即名為浣。或泥污令洗染者,乃至一入染汁打者,下至將手一打一拍,實非親族,為非親想疑,令浣染打,得舍墮罪。實是親族非親想疑,令浣染打,咸得惡作。與衣已後尼轉根者,或時歸俗,得方便罪。使非親尼親尼為浣,亦得惡作。意浣此衣錯浣餘衣者,但得墮罪,無其舍法。凡見門徒為非不止,由不正教故,師亦得罪。言無犯者,或三寶衣物、或使親尼、或時自浣、或師主為浣、或鄔波索迦鄔波斯迦、或使親尼非親為浣,斯皆無犯。令他浣衣有四種別:一者不浣;二者微浣;三者善浣;四者過浣。如是染打同有四別,犯有輕重隨事應知。有五染色,謂根、皮、葉、花、果。然非法色有其二別:一謂八種大色。何者是耶?頌曰:

紫礦紅藍鬱金香,  朱沙大青及紅茜,

黃丹蘇方八大色,  苾芻不應將染衣。

二謂深緋色及淺緋色。此二種色若為玩好心著者,皆不清淨,得惡作罪。若有施主生敬重心,將大色衣持施,苾芻應用餘色壞其大色,著時無犯。凡著衣服應舍三種心、生五種心。言三種者:一、喜好玩飾心;二、輕賤受用心;三、矯覓名稱心,後謂詐著弊衣,欲令他知有德有行,希招利譽。如是三心皆不應作,但求壞色,趣得充身,順大師教,進修善品。

言五種心者,一、知量;二、知間隙;三、知思察;四、知時;五、知數。言知量者,受用衣時知其新舊量度而用,徐徐緩牽勿使傷損,後求難得。言知間隙者,不可頻頻常著一衣,臭而疾破,可間用之。言思察者,心常思察此衣來處極難,非自臂力、由他施已,作報恩心,受用之時勿為非法。言知時者,寒熱適時受用合度,若乖時節自損損他,自損者不益己身,損他者福不增長。言知數者,十三資具足得資身,多畜貯求長貪廢業。

攝頌曰:

知量知間隙,  思察識其時,

知數受用衣,  自他俱利益。

若衣須洗者,或時自洗、或遣門徒、或近事男、或近事女、或是可信浣衣之人,勿不用心,令衣有損。凡洗浣衣有五種利:除臭穢氣、蟣虱不生、身無瘙癢、能受染色、堪久受用。不洗衣者,翻成五失。著染色衣亦有五利:順聖形儀故、令離傲慢故、不受塵垢故、不生蟣虱故、觸時柔軟易將護故。過分浣衣有五種失:能令疾破故、不堪苦用故、受用勞心故、無益煩勞故、障諸善品故。著好染衣亦有五失:自長憍恣生他嫉心故、令他知是冶容好色故、能令求時多勞苦故、能障善品事故、過染損衣用不牢故。若過打時亦有五失,四過同前,五、過打損衣用不牢故。難陀苾芻過打衣故,佛言:「受用衣者,不應打不極打。若於施主得極打衣,有好光色柔壞而用。仍不壞者,或置露中摩使光失,或可以水灑浸而用,若用僧伽物亦應如是。」有釋准此,總不聽打。又有釋云:「若爾,但遮其打,何須雲極打耶?」故知遮其過打,不遮其打。又復遣浣染打,遮非親尼不障餘者,即知衣有許打之義,如前所說。不依行者,咸得對說惡作之罪。

取非親尼衣學處第五

佛在室羅伐城給孤獨園,鄔波難陀苾芻從嗢缽羅苾芻尼取賊施衣,其事同前譏嫌待緣煩惱,制斯學處。

「若復苾芻,從非親苾芻尼取衣者,除貿易,泥薩祇波逸底迦。」

言非親者,由於非親尼處取衣自濟不顧有無,若於親處懷顧念心,因制不聽非親處取。除貿易者、或以衣換,同體別體、或全酬價、或半價、或少或多、或劣或勝、或相似物,隨衣主意而貿易之,或觀彼意愍而為受。或為報恩、或為福德、或供養心,受皆無犯。又設非貿易作如是心,我當酬直,亦名換易。若為飾玩、若輕慢心、若矯誑意而貿易者,咸得惡作。若無上下衣者應受。若過受者,便得舍墮。境想及疑,同前學處。或不對面取、或遣書等取、或衣不現前,咸得惡作。無犯者,謂求寂女及學戒女、或施僧伽、或聽妙法情生欽重、或近圓時所有惠施、或酬價直、或共貿易、或知彼尼是福德者,彼以衣物置苾芻前:「我有餘衣現無闕乏,願為受之。」作是言已,舍衣而去。或親友想、或暫用想,如斯等衣受皆無犯。

從非親居士居士婦乞衣學處第六

佛在室羅伐城給孤獨園時,鄔波難陀善能說法,諸俗男女深生敬信,有心供養,言許惠衣。既聞語已,往就其家,即為咒願,強從索衣因生煩惱,令他不樂長自貪求,其事同前,由過限廢闕、譏嫌煩惱,制斯學處。

「若復苾芻,從非親居士居士婦乞衣,除餘時,泥薩祇波逸底迦。餘時者,若苾芻奪衣、失衣、燒衣、吹衣、漂衣,此是時。」

言居士、居士婦者,簡餘黃門,謂是男子女人,方得重罪;若是不男二根外道之類,但得惡作。言乞者,或自乞、或使人乞。言奪衣者,謂被賊奪,或他與衣後還卻索。言失衣者,謂失落、或忘處、或蟲鼠嚙傷。言燒衣者,或火燒、或灰汁壞。言吹衣者,謂風吹去。言漂衣者,謂水漂將。衣價、色、量,三種不同。價謂直五迦利沙波拏等。色謂青、黃、赤、白等。量謂五肘等。此中犯者,謂價量滿足,乞時惡作,得便本罪。於非親想疑等,准上應說。或現身相、或遣書等、或時減量、或乞經緯、或取時根轉、或出諂言、或詐欺人、或現異相、或苦言求覓者,咸得惡作。無犯者,謂失奪等,或他施衣、或乞衣繢得小片物、或乞小片他與大段、或乞雨衣、或乞蚊幬、或為眾乞、或從非人傍生趣乞,咸悉無犯。

過量乞衣學處第七

佛在室羅伐城給孤獨園,六眾苾芻數被賊奪,因斯過分乞上下衣,事惱同前,制斯學處。

「若復苾芻,奪衣、失衣、燒衣、吹衣、漂衣,從非親居士、居士婦乞衣。彼多施衣,苾芻若須,應受上下二衣。若過受者,泥薩祇波逸底迦。」

言施者,謂重重施、慇勤施、真心施、詐心施、勝心施、劣心施、期心施、隨順施、不順施、自財施、他財施、共他施、去時施、還時施、瞋心施、喜心施、串習施、不串施、現相施、自言施、遣他施、自手施,此等施相,據施主心,有斯差別。隨順施、詐心施、瞋心施,乞得之時,得惡作罪,餘皆本罪。言上下衣者,有其二種:一、苾芻上下衣。上者僧伽胝,橫五肘、豎三肘;下者是裙,橫五肘豎、二肘。二、俗人上下衣。上者,長十一肘、闊三肘;下者,長七肘、闊二肘。有云:「下者謂裙及僧腳崎,上者謂三法衣。」若乞苾芻上下衣、或乞俗人上下衣,各依量,得者無犯。若過量求者,乞時得惡作;入手,犯舍墮。若乞俗人上下衣,縱少不足,不應更乞;若更乞者得罪。若有盈長不須還主。若乞苾芻上下衣,不足者,應須更乞;若長應還,若不還者得舍墮罪。

知俗人許與衣就乞學處第八

佛在室羅伐城給孤獨園,時鄔波難陀於俗人處強索衣價,施主俯仰情不得已,買物與之,其事同前。過限待緣譏嫌煩惱,制斯學處。

「若復苾芻,有非親居士、居士婦,共辦衣價,當買如是清淨衣,與某甲苾芻及時應用。此苾芻先不受請,因他告知,便詣彼家,作如是語:‘善哉仁者!為我所辦衣價,可買如是清淨衣及時與我,為好故。’若得衣者,泥薩祇波逸底迦。」

言衣價者,謂貝齒金銀。買者,非乞得物。言如是衣者,謂價直五迦利沙波拏,乃至五十迦利沙波拏、或青色等、或長五肘,乃至五十肘。言清淨者,謂非駝毛緂等,由體不堪為衣用故。言及時者,謂順苾芻須用之時、或順苾芻開畜之時。言先不受請者,未曾言請。言善哉仁者,即是讚歎勸喻之辭。言為好者,更求勝大,謂價色及量悉皆精妙。若過量求乞時,惡作;入手,舍墮。未近圓時已興方便,近圓之後方始獲財,准前應說。無犯者,若從天等乞、或乞縷繢及小帛片等無犯。

勸共作衣學處第九

「若復苾芻,有非親居士、居士婦,各辦衣價,當買如是清淨衣,與某甲苾芻。此苾芻先不受請,因他告知,便詣彼家作如是語:‘善哉仁者!為我所辦衣價,可共買如是清淨衣及時與我,為好故。’若得衣者,泥薩祇波逸底迦。」

此之學處緣罪同前,然由夫婦二人別出衣價,欲各買上衣持施苾芻,苾芻勸令合作一衣,以此為異。

過限索衣學處第十

佛在室羅伐城給孤獨園,時王舍城大臣名勃裡沙哥羅,因有商客遂寄衣價與鄔波難陀。聞已往取,持付餘人,復從強索。彼人有事須赴眾集,苾芻不許,遂即取價相還。由去違時,遂乖眾制,被罰六十迦利沙波拏。取不淨財不護他意致生惱亂,因受不淨財事同前煩惱,制斯學處。

「若復苾芻,若王、若大臣、婆羅門、居士等,遣使為苾芻送衣價。彼使持衣價至苾芻所白言:‘大德!此物是某甲王、大臣、婆羅門、居士等遣我送來,大德哀愍為受是。’苾芻語彼使言:‘仁!此衣價我不應受,若得順時淨衣應受。’彼使白言:‘大德!有執事人不?’須衣苾芻言:‘有,若僧淨人、若鄔波索迦,此是苾芻執事人。’彼使往執事人所,與衣價已語言:‘汝可以此衣價買順時清淨衣與某甲苾芻令其披服。’彼使善教執事人已,還至苾芻所白言:‘大德!所示執事人我已與衣價,得清淨衣應受。’苾芻須衣,應往執事人所,若二、若三令彼憶念,告言:‘我須衣。’若得者善,若不得者乃至四五六返,往彼默然隨處而住。若四五六返得衣者善;若不得衣,過是求得衣者,泥薩祇波逸底迦。若竟不得衣,是苾芻應隨彼送衣價處,若自往、若遣可信人往報言:‘仁為某甲苾芻送衣價,彼苾芻竟不得衣,仁應知勿令失此是時。’」

王者,謂灌頂王。大臣者,謂親輔佐國政。波羅門者,是貴種。居士者,謂諸貴人。等者,謂城內外人。言此衣價我不應受者,何謂不應?謂諸苾芻不應自作,一國之主及半國王等,亦不受畜金銀寶等,谷粟、米豆、村園、奴婢、牛羊、車乘,此金銀等僧伽應受,別人不應受。若田地園囿亦合眾畜,應與寺家淨人及餘俗人,計分征課以供僧伽。若使淨人及佣作人自作田者,所有穀麥菜蔬果實並皆不淨,苾芻不應食。又銅盤、銅碗、釜鑊、甕器,咸是僧伽,非別人畜。若須守護,應差掌器具人,隨時摩拭勿令黑壞。若僧伽器物分與別人,受用無犯。若諸苾芻畜私銅器者,得惡作罪。匙及飲水器、並安鹽盤子、衣缽、臥具、病藥所須,別人應畜。言僧伽淨人者,謂寺家淨人。鄔波索迦者,謂受三歸及五學處。言默然住者,有四住處,為六詰問。何謂四處?一、廠處;二、舍處;三、田處;四、店處。廠謂於中作瓦器等,及剃髮處。舍謂居宅。田謂谷蔗。田中店謂賣貨之處。言六詰問者,謂掌衣價人見苾芻來,作如是語:「仁何故來?仁極善來!應坐此座、應食此餅、應啖此餅、應飲此漿。」苾芻聞已尋聲答言:「為衣故來。」一一言時,若尋聲疾答,令彼無暇作餘言者,名不圓滿詰問。若緩答時,令他得作餘語者,名圓滿詰問。言遣可信者,謂弟子門人。此中犯者,若王臣送衣價來,不付淨人,自受者,犯舍墮。若三語六默不得衣時,更欲從索,初便惡作,語得墮罪,得衣犯舍。有云:「雖自不設方便,餘人為索,信而不遮,得罪如上。」若執事人報云:「仁今可取衣直。」苾芻應言:「我已舍訖,宜還本主。」若云:「仁可取衣,我當語彼。」取時無犯。苾芻不作如是次第求衣,犯墮。若以不實等事詰彼而索衣價,及不報主知,皆得惡作。若三處並人過數索,得衣者,犯舍墮。若三處並非人過數,得衣者,犯惡作罪。若以人雜非人,總有八句,罪有輕重具如廣文。

攝頌曰:

三處人為一,  三句人各二,

三非人為一,  三句兩非人。

斯皆准義知,  總成於八句,

依教成非犯,  過索罪便生。

若苾芻從人乞衣價時,得惡作,得便舍墮。若從非人或龍乞衣價時,得惡作,得便犯舍。若遣使書印乞衣價時,得惡作,得亦犯舍。若有俗人為苾芻以衣價寄外道及非人,如是乃至更互相望等,若過索時得惡作,得便舍墮。無犯者皆依數求得、或善方便而從索得。若索衣價時應作如是語:「先所與物可見相還,我今衣服現有闕少。」

攝頌曰:

高世耶純黑,  分六尼師但,

擔毛浣金銀,  納質並賣買。

用野蠶絲作敷具學處第十一

佛在室羅伐城給孤獨園,時諸苾芻用高世耶繭絲而為敷具,殺諸生命,增長貪求,廢自善品,損他正信。由臥具事過分廢闕,譏嫌待緣煩惱,制斯學處。

「若復苾芻,用新高世耶絲綿作敷具者,泥薩祇波逸底迦。」

言新者,有二種新:一謂新造,二謂新得。此據新造高世耶者,謂純高世耶蠶絲。言敷具者,謂是臥褥。此有二種:一者貯褥;二者捍成。此敷具言,二種皆取。下之三戒,咸據捍成。作者,一、自作;二、使人作。為求好故、為堅牢故、為換易故,若一繭或小團、或大聚、或披或擘、或以弓彈乃至未成,但得輕罪,竟得舍墮。高世耶高世耶想疑,得舍墮罪。非高世耶作高世耶想疑,得墮,不應舍。於高世耶非高世耶想無犯。若作未成而舍棄、若為他、若兩人共作、若毛、若麻紵、若不淨物而和雜者,自作使人,咸得輕罪。無犯者,若得已成、或他已用、或修故物、或他施高世耶衣、或施高世耶絲令他為織、或於其處高世耶絲綿易得者無犯。或他告言:「我為仁作高世耶衣。」意欲得故默而不止,遂貪心故,得惡作罪。

用純黑羊毛作敷具學處第十二

佛在室羅伐城給孤獨園,時諸苾芻多求黑羊毛作新敷具。由愛上色復求細軟,廢業長貪遮無益故。事惱同前,制斯學處。

「若復苾芻,用純黑羊毛作新敷具者,泥薩祇波逸底迦。」

言純黑羊毛者,有四種色:一、性黑;二、性青;三、泥染;四、尨色。言新者,謂是新作於純黑色、若片、若團、若聚、或披、或擘、或以弓彈,乃至未成,但得惡作,成得舍墮,餘並同前。

過分數作敷具學處第十三

「若復苾芻,作新羊毛敷具,應用二分純黑、第三分白、第四分粗。若苾芻不用二分純黑、第三分白、第四分粗,作新敷具者,泥薩祇波逸底迦。」

緣等同前。言第三分白者,謂是脅邊、項邊及脊上毛。言第四分粗者,謂頭足、腹毛,由頭足腹是行動處,毛粗惡故。言不用者,不依兩數便得本罪。無犯者,若作十斤毛褥,五斤純黑、二斤半白、二斤半粗,若更增減,准此而說。凡欲作褥,應分其毛以為四分:兩分黑、一分白、一分粗。黑中分兩,三四義成。隨作褥時,於後二分,或減一兩乃至半兩,或用純黑,已興方便,得惡作罪,成得舍墮。此中犯者,據用黑毛,由難求故。若後二分用作褥時,隨意少多無犯。若不為己、或得先成、或黑者易得餘者難求,斤數減增,並成無犯。

減六年作新敷具學處第十四

緣等同前,遮不用故愛新好者,制斯學處。

「若復苾芻,作新敷具,縱心不樂應六年持,若減六年,不舍故更作新者,除得眾法,泥薩祇波逸底迦。」

言六年持者,縱不樂畜亦須年滿,如於此年造一褥、或於此年復造一褥,乃至第五年造一褥。若初造第二褥時,得惡作罪,成得舍墮。其第一褥體非是犯,若第六年更造新者,若舍前作後、或為他作者無犯。或已興方便,後便還俗,重受近圓,更復修造;或先轉根後還依舊,重造成者得惡作罪;或減六年作新褥者,眾應與法、或眾往觀,應須三請。不應隨彼樂欲便即與法。或持褥來至眾中,若長應截;若短若狹應更裨補;若薄應更毛帖;若全壞不堪料理者,應作白二與其別褥。

作新尼師但那不用故帖學處第十五

佛在室羅伐城給孤獨園,時有年老苾芻,為造尼師但那,於北方商人邊乞得五百張大[疊*毛],故尼師但那悉皆棄舍。世尊見已,令更料理,為欲遮其輕賤心故,事惱同前,制斯學處。

「若復苾芻,作新尼師但那,應取故者堅處縱廣佛一張手,帖新者上,為壞色故。若苾芻作新尼師但那,不以故者帖新者上為壞色故,泥薩祇波逸底迦。」

尼師但那者,謂襯臥具。縱廣者,正方也。應取故者,謂故敷具。若無全者,應合集故物而帖。言佛張手者,中人三張手為佛一張手,當一肘半。帖為壞色者,是堅牢義,由其重帖遂令受用,久堅牢故。若以故帖新,於佛張手或減一指、或減半指,此不成帖,得舍墮罪。若有故者作有故想疑,並如上說。或忘故者、或復全壞不堪補治,但有新成者無犯。作尼師但那法應兩重作、或青或泥、或赤色,諸雜彩色並不應作,可疊為三分,在下一分截斷作葉,與三衣葉同於四邊帖緣,不依者,得惡作罪。

自擔羊毛過三逾膳那學處第十六

佛在室羅伐城給孤獨園,時六眾苾芻往泥波羅國,於彼道中遇毛車軸折,便從乞求多得羊毛,自擔而去。因道行事煩惱同前,制斯學處。

「若復苾芻,行路中得羊毛,欲須應取。若無人持,得自持至三逾膳那。若過者,泥薩祇波逸底迦。」

行路中者,謂險路中。言得者,從他乞得。言須者,謂有所用隨意應取。無人持者,謂無淨人。此中犯者,謂七極微成一微塵,此七成水塵,此七成金塵,此七成兔毛塵,此七成羊毛塵,此七成牛毛塵,此七成隙游塵,此七成蟣、此七成虱,此七成??麥,此七成一指,二十四指成一肘,四肘成一弓,五百弓為一拘盧舍,齊此名為阿蘭若處。若苾芻於無村處,自負羊毛隨路而行,若過三逾膳那,得舍墮罪。若路有村者,或經七村,一一村間有一拘盧舍,若苾芻經此村間而行者,半村惡作,過村舍墮。村間之路若半拘盧舍,亦得惡作,滿拘盧舍,得舍墮罪。乘空持去者,得惡作罪。若為作帽富羅、或腰條立播密而持去者,無犯。凡諸苾芻不應負擔。

使非親尼治羊毛學處第十七

佛在室羅伐城給孤獨園,時鄔波難陀令大世主瞿答彌治理羊毛,因廢正修,為因求事煩惱同前,制斯學處。

「若復苾芻,使非親苾芻尼浣染擘羊毛者,泥薩祇波逸底迦。」

浣者,下至以水一漬。染者,下至一入染汁。擘者,下至擘一片。於非親尼令浣染等,境想同上。若遣書令作、若為他、為三寶、或兩人共作、若不淨毛,咸得惡作。餘皆同上浣故衣戒說。

捉金銀等學處第十八

佛在王舍城竹林園中,時諸苾芻捉金寶等,眾人議曰:「若釋迦子得捉金銀等者,世五欲樂何不受之?」佛言:「若苾芻須薪草等應求薪草,不應因此遂求金等。」復於室羅伐城,時六眾苾芻自捉金等、或令他捉,俗人外道因起譏嫌,為受不淨財事煩惱同前,制斯學處。

「若復苾芻,自手捉金銀錢等、若教他捉,泥薩祇波逸底迦。」

言苾芻自手者,謂自執捉。教他者,謂使人捉。言金銀等者,謂金銀、或貝齒或諸錢。此中犯者,若他人物、或受他寄金銀等物及諸錢貝、或復拾遺,但得墮罪,而不應舍。若得己物不為淨法,自捉使人皆舍墮罪。他施金等已作心受,若自若他未捉觸時,咸非本罪。若教他取時,有十八種,咸成其犯,謂告彼云:

「汝取此物,  汝於此取,  汝取此爾許。

汝將此物,  汝於此將,  汝將此爾許。

汝安此物,  汝於此安,  汝安此爾許。」

此之九句皆是對面教。於此三三,各初、中、後,據物器數,如次應知。又有三三種,據不對面教,謂於前九改此為彼,即為九句,合成十八。於可得處使他取時,得惡作罪,捉便本罪。若不可得處,二皆惡作。金銀等物,若成不成,觸皆舍墮。若非通用錢、或缺或廢、或少分似,捉皆惡作。若於水陸得遺墮物,應置顯處,隨識者應取。無主伏藏應取,於三寶中隨利益處用。若得有主伏藏,當告主知,應問記驗,與相當者還之。如不相當,亦入三寶中用。若輕慢心而捉者,亦得惡作。若金作金想疑,皆犯舍墮。非金作金想,得墮。無舍疑,便惡作。若金非金作非金想,無犯。銀等同此。此據自物,得舍墮。若他物自捉,得墮無舍。若鍮石、銅鐵、鉛錫,捉時無犯。若被賊盜錢寶等物,自奪取時無犯。聞有難事將欲至時,無淨人可得,若僧伽物、若窣睹波物、若法物,應自掘坑密藏舉已當去。若後時來應自出取;無難為者,咸得本罪。若坐夏時安居,施主持衣價與苾芻眾,即作委寄此施主心,而受取之。諸苾芻應求信敬人、若寺家淨人、若鄔波索迦為淨施主。苾芻若得金等物時,作施主物想,執捉無犯。縱相去遠得不淨物,遙作施主物心持之,乃至施主命存以來,並皆無犯。若無施主可得者,應持金銀等物,對一苾芻隨住隨立,作如是說:「具壽存念!我苾芻某甲得此不淨財,當持此不淨財,換取淨財。」如是再三應自持舉、或令人舉。若苾芻於行路中,得金銀等,為道糧故,應自持去、或令淨人等及求寂持去。應知求寂於金銀等,但制自畜,不遮執捉。

出息求利學處第十九

佛在室羅伐城給孤獨園,鄔波難陀共外道交易,以己粗緂換他細緂,事惱同前,制斯學處。

「若復苾芻,種種出納求利者,泥薩祇波逸底迦。」

言種種者,謂作多種經求方便出納。息利者,謂以錢等而規其利、或以金銀真珠貝玉、及諸縷線、貯聚穀麥、驅馳車馬,為求利故,或以成物博未成物。應作四句,未獲之時得惡作罪,得便舍墮。出物生利亦皆同犯。若他將苾芻物為生利時,苾芻貪利默而不止,得利之時得根本罪。自餘境想、或為他、或轉根,如斯等句准前應說。若為三寶出納、或施主作無盡藏,設有馳求並成非犯。然此等物出利之時,應一倍納質求好保證,明作契,書年終之日,應告上座及授事人皆使同知,或復告彼信心鄔波索迦。若苾芻出息得利慾舍之時,若是苾芻所應畜財,舍與可信苾芻。若不淨財,舍與信心俗人。此謂作法,非是未施。若不還者,應就強索,不可唐捐。

賣買學處第二十

佛在室羅伐城給孤獨園,因六眾苾芻種種賣買,事惱同前,制斯學處。

「若復苾芻,種種賣買者,泥薩祇波逸底迦。」

言種種者,謂作多種販賣,或賤處賤時多聚財貨、貴時貴處轉賣規求,或瞻相時宜預知豐儉,乘時射利以求活命。言賣買者,謂劫貝、縷線、芻摩白[疊*毛]、酥油、糖蜜、米豆、稻麻、銅鐵、金銀、真珠、貝玉,及諸錢貨此等諸物。買時為利,買得輕罪。賣無利心者,無犯。若翻前,初無犯,後得舍墮罪。俱有利心,初輕後重;俱無,非犯。有云:「初為利買即得重罪,後賣獲利方為舍悔。」此賣買財准前應舍,境想輕重類可思之。若賣買時不依實說、或以為濫斗秤欺誑於他,得妄語罪。獲物之時,便犯盜罪。凡持財物慾賣買時,先須定意無求利心,隨處獲利悉皆無犯。若諸苾芻設為三衣,不應規利而作販賣。又於俗人作市易處,不應自酬價直,應令敬信俗人、或使求寂為買無犯。若無此者應自酬直,或二、或三而還其價,不應過此共為高下。若現前眾物慾賣之時,上座應先為作本價,不可因斯即便唱斷。應取末後價極高者,方可與之。實不欲買妄增他價,得惡作罪。唱得衣時未還價直,即便著者,得惡作罪。若施主信心持妻子施,應還問彼此欲如何?若言:「唱賣,我當酬直。」者,隨施主意應賣,苾芻不應增價,若增價者得惡作罪;然亦不應問其價直,隨彼施主與價而受。若父母信心持小童子施苾芻者,應為受取。若彼卻索應還;若酬價者,任彼多少取亦無犯。此小童子在苾芻邊,以袈裟片而繫於頸,隨時濟養,後時長大,念欲報恩者持物來,施隨意應受。

根本薩婆多部律攝卷第六

 

上篇:根本說一切有部略毗奈耶雜事攝頌

下篇:根本薩婆多部律攝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律部目錄

唯識三十論頌

唯識三十論頌 世親菩薩造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 奉詔譯 護...

【註音版】十善業道經

十善業道經...

佛說阿彌陀三耶三佛薩樓佛檀過度人道經

佛說阿彌陀三耶三佛薩樓佛檀過度人道經卷上 佛在羅閱...

【註音版】十小咒

十小咒...

佛說大乘戒經

佛說大乘戒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卿傳法大師...

曇無德律部雜羯磨

(以下僅限出家具戒者觀看) 曇無德律部雜羯磨(《四分》...

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出家事

(以下僅限出家具戒者觀看)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出家...

毗尼母經

(以下僅限出家具戒者觀看) 毘尼母經卷第一 失譯人名今...

佛說太子墓魄經

佛說太子墓魄經(開元錄云:沐魄或慕魄) 西晉月氏三藏...

大方等大集經

大方等大集經卷第一 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於姑臧譯 瓔珞...

大正句王經

大正句王經卷上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光祿卿明教大...

金光明最勝王經

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

【註音版】佛說月光菩薩經

佛說月光菩薩經...

華嚴經問答

華嚴經問答上卷 沙門法藏撰 問。三乘事理。普法事理雲...

寶星陀羅尼經

寶星經序 唐釋法琳撰 《寶星經》梵本三千餘偈。如來初...

勸修淨土切要

重刻淨土切要序 今夫苦樂縱橫。一靈萬變。升沉往返。...

十二緣生祥瑞經

十二緣生祥瑞經卷上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少卿...

【佛教詞典】四向

須陀洹向、斯陀含向、阿那含向、阿羅漢向。向是正向其...

【佛教詞典】隨宜

即隨順眾生根器之所宜。又順應人、時、處所宣說之法,...

舍利弗的牛脾氣

佛陀弟子中,舍利佛是智慧第一的尊者,但他也有頑固的...

略說三十七道品

三十七道品: 四念處:身、受、心、法念處。 四正勤:...

熬夜對身體的損害

地球上的規律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萬物在白天的時...

聖嚴法師《謠言止於智者》

佛教的五大基本戒律中有一項不妄語戒,意思是指不說任...

淨土行人要通達淨土的教理

一、印光大師勸人要通達淨土教理(除了老年人最好一心念...

六件損財消福的事

求財之人,有六種事不當做:一是種種戲,就是賭博;二...

人生世間,險難甚多,淫慾邪見是其大宗

人生世間,險難甚多,淫慾、邪見,是其大宗。汝家道頗...

惟賢長老《學習唯識對淨土宗念佛之人的現實指導意義》

一、唯識的中心是改造心地 唯識是講什麼的?唯識的中...

皈依時可以請人代替嗎

皈依有翻邪三皈、五戒三皈、八戒三皈、十戒三皈和具足...

極樂淨土,人人不再設防的世界

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之第三十九願:受樂同於漏盡願 第三...

看似贏了,但卻輸了

一對年輕的夫婦正在所租的小套房裡為著添購新傢具的事...

保護自命之第一良方

天地之間,凡有血氣者,莫不自愛身命,是故世間有種種...

【視頻】《心經》演甫居士

《心經》演甫居士

【視頻】大乘起信論(男聲讀誦)

大乘起信論(男聲讀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