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六門陀羅尼經論

世親菩薩造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六門陀羅尼經論(附廣釋)

世親菩薩造

當知此陀羅尼經以六義故。說一慧圓滿。二慈力清淨。三自性清淨。四令知他所作障。五攝一切菩提資糧。六彼果正智及真如也。

復有異門。一於苦時攝取有情界。二於樂時攝取有情界。三於自斷資糧障。四於他斷資糧障。五積集一切資糧。六所集資糧為自利滿及顯利他滿也。

復有異門。從正遍知而退還者。有其六因。一棄背有情於生死苦不能安受。二於世富樂有執著心。三而積諸障。四隨順惡友之所傾動。五不集資糧。六而於諸有圓滿等法。有習近心及未著心。對治彼故。隨其次第而說六門。

第一第二而則顯其苦分位不捨有情成熟有情。第五即能成熟佛法。第三第四斷除障故。即能成就自彼之二。第六顯示聲聞獨覺不共之果清淨法身無超過故。而能行於利生行故。是名住於盡生死際。

復有異門。以四淨心而當開示。一了法無我故。顛倒有情及流轉苦而不傾動。二於富盛時而不起於有情之見迷等雜染。三與不清淨因麁重之果能生之力而不隨順。四而能斷除彼增長因。加行清淨者當知。即於波羅蜜多相應善根而起加行。淨心果者無上之智。加行清淨者即是解脫。所謂轉依。無上之智及於解脫而非加行清淨果耶。是故經言。我諸所有波羅蜜多所攝一切世及出世廣大善根。願諸有情皆當速證無上智果等。作如是說。波羅蜜多若有圓滿。唯清淨心不能生長無上智果。是故說彼名為波羅蜜多之果。種類同故。無上之智當知即是淨心果也。又彼二之果二俱所攝。淨心加行更互相待為究竟故。謂由所有一切資糧無所得心修習迴向即得正智。及於如來諸餘功德是彼因故。若不如是。所修淨心而空其果。又即彼二亦復名為而不住於流轉涅槃。又彼二因平等智慧大悲所攝。謂即彼法之所成故。為取如是大功德故。菩薩所有一切善根應當如是而迴向之。是故此則名為所有善根廣大迴向。如是所修六行之者。得六功德。如其次第。若有菩薩具足如是善根之者。一流轉生死微薄受苦。彼不能壞。二而常唯受無盡廣大富貴世樂。及能成熟無量無邊有情之果。三以無障礙速攝善根。於善歡喜及有勝得解。四於諸菩薩而不見有微細忘誤。善觀斷除。五速成資糧及能證得成種智定。六盡諸世界及有情界現利生事成就彼故。

六門陀羅尼經論一卷

六門陀羅尼經論廣釋

尊者智威造

 敬禮圓滿六度乘  及以善巧六處者
 並能具足六神通  然後廣開六門義

經曰。如是我聞一時者。此即是其集經者辭。為欲顯示如來所說諸餘經等相連故也。若不如是不相連故。即便輕賤不生恭敬。又涅槃時世尊告曰。我滅度後。汝等善男子當結集法。應置如是我聞等辭結集一切。今欲隨順先言教故。為結集時。勸請菩薩而有請言。汝何所聞當如是說。菩薩答言。如是我聞。言如是者。是答辭也。言我者。非轉聞故。言聞者。耳識持故。言一切者。謂於一時聞此法時言薄伽梵者。而能降伏貪等故也。言在淨居天上依空而住者。謂於何處與十地自在及大自在諸天子等所住處也。為彼宮殿在色究竟上空界住故。言眾妙七寶莊嚴者。為諸端嚴而莊飾故。何故住此處耶。為顯此法非是異生同共有故。何故而偏告於菩薩。為表此法不與聲聞等而共有故。言與無央數菩薩眾者。有二因緣。菩薩無數。謂功德無數及數無數也。言利益安樂有情者。為欲令得增上之生及解脫故。

此陀羅尼總攝義者。論曰。當知此陀羅尼經以六義故說。云何為六。論曰。一慧圓滿。二慈力圓滿。三自性清淨。四令知所作障。五攝菩提資糧。六彼果。果有二種。正智及真如也。

言一慧力圓滿者。當知證得了於真如。是故經曰。謂我流轉於生死中諸所受苦。於諸有情願證平等。言一切有情平等者。謂一切有情真如之性。彼所受苦無知之相。作如是說。願勿無知。明瞭證悟。言二慈力清淨者。慈即力故。故言慈力。彼清淨者。謂對治品不屈伏故。爾時於自所有諸樂。願樂施他。乃可名為慈力清淨。非唯願樂。離苦解脫。是故經曰。我有所受富貴世樂。願諸有情同受斯樂。言三自性清淨者。謂自心清淨。當知盡於惡趣染污及盡於業。是故經曰。我所作惡若先未悔。以無上懺悔願懺悔之。言無上懺悔者。當知即是無所得心。言四令知他所作障者。謂他所作近所作也。令知所作障者。知彼於我作如是障。是故經曰。我諸所有眾魔之業若未先覺。以無上覺知願令覺悟。言無上覺知者。即如諸佛及諸菩薩如理知也。眾魔業者。當知即是而能障於善法者也。言五攝一切菩提資糧者。謂是無上正等菩提一切資糧。即是因也。攝彼一切者。謂修習也。是故經曰。我諸所有波羅蜜多所攝一切世及出世廣大善根。願諸有情皆當速證無上智果。言波羅蜜多所攝一切者。謂與波羅蜜多相依故也。所有波羅蜜多迴向無上正等菩提乃能成故。言六彼果者。謂彼菩提資糧果也。言正智及真如者。示彼果也。依等流果及離系果而宣說故。如經我證解脫亦願有情皆得解脫。勿令住著生死涅槃。隨次應知。此中離障智者。謂是解脫。願速證得遠離煩惱所知障智。有此意趣。不住生死及涅槃者。當知即是真如之性。彼於生死及以涅槃無別異故。如經說言。生死真如涅槃真如。於真如界無有差別當知彼則是諸如來清淨法身是故建立彼即是其諸波羅蜜多果除彼。更無餘果故也。

論言復有異門者。謂第一第二經之文者。當知即於苦時樂時攝取有情界。隨次應知。如經我所受苦。於諸有情願證平等。我有所受富貴世樂。願諸有情同受斯樂。於諸有情不證平等者。謂無所了。當知非得。言證者。謂了知故。猶如念性。即是其念此則顯其彼所受苦所有無知願勿生起。謂自所受苦與諸有情等同一想。為由此事而迴向故。是故當知於受苦時攝取有情界。所受世間富樂之時。於自所有富樂之事悉樂施與諸有情者。此則名為於受樂時攝有情界。

論曰三於自斷資糧障者。如經我所作惡若未先悔。以無上懺悔願懺悔之。謂自造罪從於自生所有諸障。以無上懺悔而斷除故。

論言四於他斷資糧障者。如經我諸所有眾魔之業。以無上覺知願令覺悟。謂諸天魔而離於自是別心識。而從於彼所起障者名於他也。

論言五積集一切資糧者。謂集一切諸資糧故。言一切資糧者。當知即是福之資糧及智資糧。彼謂應知即六度性。如有說言。

 施戒福資糧  智資糧是慧
 餘三二種攝  五亦智資糧

如是當知所集資糧悉皆迴向無上正等菩提是故經曰。我諸所有波羅蜜多所攝善根。皆當速證無上智果。

論言六所集資糧為自利滿及顯他利滿者。此中且初依自利者。如經我證解脫亦願有情皆得解脫。謂由依彼所證解脫令離煩惱所知諸障。為彼即是一切有情解脫因故。言顯他利滿者。如經勿令住著生死涅槃。若住生死或住涅槃。而不能作利有情事。諸染污法而攝持故。為無身故。隨次應知。言顯者。與上諸門一一相合。

論曰。復有異門從正遍知而退還者有其六因。釋曰。云何為六。所謂論言棄背有情於生死苦不能安受者。此是初因。對治此故。是故經曰。我所受苦於諸有情願證平等。於諸有情心平等者。應知乃能於生死苦而能安受。

第二因者。論曰。於世富樂有執著心。對治此故。是故經曰。我有所受富貴世樂願諸有情同受斯樂。

第三因者。論曰。而積煩惱及諸業障。對治此故。是故經曰。我所作惡若未先悔。以無上懺悔願懺悔之。謂異熟障不可懺故。

第四因者。論曰。隨順惡友之所傾動。言隨順者。謂無覺悟。言惡友者。謂諸天魔。言傾動者。謂令作惡障礙於善。對治此故。是故經曰。我諸所有眾魔之業若未先覺。以無上覺知願令覺悟。

第五因者。論曰。不集資糧。謂不具足雜資糧也。對治此故。是故經曰。我有所攝根願諸有情皆當速證無上智果。此亦顯集智資糧故。

第六因者。論曰。於諸有圓滿等法。有習近心及未著心。言諸有圓滿者。謂身資具相。當知即是天人所攝等聲。即攝聲聞獨覺圓滿法也。言習近者。於圓滿法有悕望也。當知彼即以諸有愛及自利愛有未著心。對治此故。是故經曰。我證解脫亦願有情皆得解脫。勿令住著生死涅槃。隨次應知。論言。對治彼故隨其次第而說六門者。謂有六種退還之因。對治彼故。以此六門證遍知。故如是六門證得遍知此中說故。此陀羅尼名為六門。

論言第一第二等。為顯異門。如經我諸受苦及我有所受富貴世樂也。是故論言。第一第二而則顯其苦樂分位不捨有情成熟有情。云何知然。如是彼欲斷除一切有情苦故。忍受其苦作饒益事。是故當知第一能顯於苦分位不捨有情。自所有樂樂施一切諸有情故。是故第二於樂分位不捨有情。能除彼苦令彼受樂。是則名為成熟有情。若不如是。於闕資緣及苦所逼諸有情所。殊勝善心無由生故。云何名為成熟之相。言成熟者。令諸有情善根增盛。

論言第五即能成熟佛法者。如經我諸所有波羅蜜多所攝善根也。言佛法者所謂力等。成熟彼者。謂能證得作用故也。彼得即由所修波羅蜜多悉皆迴向菩提故得。

論言第三第四斷除障故即能成就自彼之二者。如經我所作惡及我諸所有眾魔之業也。言斷除障故者。謂能斷除從於自他所生罪障故也。言即能成就自彼之二者。謂成熟有情。及能成熟諸佛之法。能成故也。

論言第六者。如經我證解脫亦願有情皆得解脫也。言聲聞獨覺不共之果清淨法身者。謂一切種智及於真如。以解脫聲而宣說故。言無超過故者。經言願諸有情皆解脫故。言而能行於利生行故是名住於盡生死際者。經言勿令住著生死涅槃故。

論曰復有異門者。此則示其第五異門。是故論言以四淨心而當開示。釋曰。云何為四。是故論曰。一了法無我故。此是第一。如經我所受苦於諸有情願證平等。此言云何而能表於了法無我。是故論曰。顛倒有情及流轉苦而不傾動。顛倒有情不傾動者。謂得自他平等性故。彼亦若無了法無我即不如是。生等流轉一切諸苦不傾動者。亦如上說為利有情而樂彼故。彼亦了法無我之時乃能得故。

論曰二於富盛時而不起於有情之見迷等雜染者。此是第二。如經我有所受富貴世樂願諸有情同受斯樂。言迷雜染者。謂煩惱雜染等聲。即攝業雜染也。

論曰三與不清淨因麁重之果能生之力而不隨順者。此是第三。如經我所作惡若未先悔。以無上懺悔願懺悔之。言麁重者。謂從罪生能引等流及異熟果。即此名為處。不淨因彼處自果。能生力者。謂能引其等流異熟之果力能也。不隨順彼因者。當知即是懺悔之法。

論曰四而能斷除彼增長因者。此是第四。如經我諸所有眾魔之業若未先覺。以無上覺知願令覺悟。言彼聲者。引麁重也。餘文可知。是故當知有四淨心。唯獨淨心而不能證無上正等菩提。是故論曰。加行清淨者當知。即於波羅蜜多相應善根而起加行。如經我諸所有波羅蜜多攝所善根。如是具說因圓滿也。

果圓滿者。論曰。淨心果者無上之智也。謂如上說四種淨心。彼之果者是無上智。即是一切正遍知也。如經說言。彼當速證無上智果。論言加行清淨者即是解脫者。為顯果也。其相云何。論曰所謂轉依。謂轉煩惱所知障依阿賴耶識。如經我證解脫亦願有情皆得解脫。論雲無上之智及於解脫而非加行清淨果耶者。謂當說彼。是其果也。云何是彼淨心之果。論曰。是故經言。我諸所有波羅蜜多所攝一切世及出世廣大善根。願諸有情皆當速證無上智果等。作如是說。是故無上智果言淨心果者。與理相違。雖作是說。無有相違。是故論曰。波羅蜜多若不圓滿。唯清淨心不能生長無上智果。是故說彼名為波羅蜜多之果。謂諸經說故。論說言種類同故。無上之智當知即是淨心果也。言種類同者。是心心所種類因果故也。應知解脫事用得故理合。是彼如行之果。論言又彼二之果二俱所攝者。謂前各各別說其果。今說二俱具二果也。此復云何。是故論言。淨心加行更互相待為究竟故。謂獨淨心或唯加行於彼無有。無上正等菩提因故。論言。謂由所有一切資糧無所得心修習迴向即得正智。及於如來諸餘功德是彼因故者。此亦顯其二俱皆有彼二果也。

言一切資糧者。所謂諸度此名加行。言無所得心修習者。無染善心而修習故。謂不染著我法故也。言淨心者。如論說言。由迴向也。論言若不如是者。施等不成遍知因故。如是顯其淨心加行彼一切果。是故決定應如是知。若不如是。所修淨心而空其果。此我不欲。

論言又即彼二亦復名為而不住於流轉涅槃者。謂如上說智及解脫二種果法而不住於流轉涅槃。如經勿令住著生死涅槃。云何知然。是故論言。又彼二因般若大悲平等所攝。謂即彼法之所成故。言彼二因者。謂淨心加行。般若大悲平等所攝者。謂智及悲平等之性。即名智悲平等性故。彼二攝者。謂具足也。若無有智唯悲偏增不捨流轉。如是智惠增多而無悲者即般涅槃。是故當知彼二平等不住於二。言謂即彼法之所成故者。謂智悲平等性之所成故。彼二果法不住流轉及涅槃也。論言為取如是大功德故菩薩所有一切善根應當如是而迴向之者。謂欲取證不住流轉及以涅槃諸功德故。論言是故此則名為所有善根廣大迴向者。謂如所說以迴向故。名大迴向。於殊勝義而加行故。論曰如是所修六門之者得六功德者。謂如所說六種加行所證善根證六德故。論言如其次第者。第一獲得第一之德。乃至第六獲第六故。論言若有菩薩具足如是善根之者。謂具迴向善根故也。

論曰一流轉生死微薄受苦彼不能壞者。此初果利。如經我所受苦。言彼不能壞者。謂不屈伏故。

論曰二而常唯受無盡廣大富貴世樂及能成熟有情之界者。第二果利。如經我有所受富貴世樂。此中成熟有情界者。即彼世樂而攝受故。論曰以無障礙速攝善根於善歡喜及有勝解者。第三果利。如經我所作惡。此中於善歡喜者。謂淨心也。於善有勝解者。謂加行也。論曰四於諸菩薩而不見有微細忘誤善觀斷除者。第四果利。如經我諸所有眾魔之業。言善觀斷除者。謂善知已而修忘誤對治法也。

論曰速成資糧及能證得成種智定者。第五果利。如經我諸所有波羅蜜多所攝善根。言及能證得成種智定者。謂以其次而證種智。當知即是金剛喻定。彼亦而從資糧圓滿乃能生長。非從餘得。論曰六盡諸世界及有情界現利生事成熟彼果者。第六果利。如經我證解脫等。言盡諸世界者。謂不分別有情界故。言及有界者。謂所化生。言成就彼故者。為欲成其利有情事不住流轉及涅槃故。

六門陀羅尼經論廣釋一卷

  (癸丑年十月上旬八日於沙州永康寺集譯訖故□之也)


上篇:六門陀羅尼經

下篇:佛說善夜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密教部目錄

【註音版】佛說盂蘭盆經

佛說盂蘭盆經...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卷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室羅筏城祇桓精舍,與大比...

【註音版】佛說救拔焰口餓鬼陀羅尼經

佛說救拔焰口餓鬼陀羅尼經...

佛說當來變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俱...

瑜伽蓮華部念誦法

瑜伽蓮華部念誦法一卷 開府儀同三司特進試鴻臚卿肅國...

宗睿僧正於唐國師所口受

宗[睿-├+〡]僧正於唐國師所口受 大隨求根本印第一 二...

大毗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略示七支念誦隨行法

大毘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略示七支念誦隨行法 開府儀...

法華十羅剎法

法華十羅剎法 先欲作印可入釋迦定印。 一道場印 二手...

【註音版】佛說淨業障經

佛說淨業障經...

二諦義

補刻二諦章敘 嘉祥藏大師所譔二諦義章三卷。傳流吾國...

大薩遮尼乾子所說經

大薩遮尼乾子所說經卷第一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留支譯 序...

禪宗決疑集

禪宗決疑集 西蜀野衲智徹述 源湛流清門 原夫法不孤起...

【註音版】佛說老母女六英經

佛說老母女六英經...

佛說大迦葉本經

佛說大迦葉本經 西晉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 一時,佛...

【註音版】受八戒法

受八戒法...

佛說胞胎經

佛說胞胎經 西晉月氏國三藏竺法護奉 制譯 聞如是:...

法集要頌經

法集要頌經卷第一 有為品第一 尊者法救集 西天中印度...

【佛教詞典】歌詠

歌頌、吟詠之意。律教禁止歌詠,若有比丘歌詠引聲而誦...

【佛教詞典】娜多家瑟

梵語 danta-kāstha。又作禪多抳瑟插。譯作齒木、楊枝...

念經是快點好,還是慢點好?

問: 念經是快點好,還是慢一點好啊? 惟賢老和尚答:...

這樣的老實頭,就能預知時至自在往生

老實頭很可愛,知道自己業障深重,知道自己一錢不值,...

口業清淨得大智慧

密跡金剛力士告訴寂意菩薩:過去久遠世時,有位神仙名...

大安法師的出家因緣

社會上也說,人有一點隱私嘛,就算我是一點出家因緣的...

沒有一個人會讓你痛苦

怎麼樣能夠戰勝自己呢?當然佛陀是用智慧,不是強忍,...

弘一法師供奉地藏菩薩之靈感

地藏菩薩廣大靈感,為諸大菩薩中第一,其靈感之益見於...

遇到逆境時,應存三種觀想

我們看第三段的歷事練心,轉逆緣成菩提道。我們先念一...

這只野狐到底聰明在哪裡

原文: 野狐黑夜入廚房,飽食睡去。天明不能逃竄,乃佯...

現在是念佛者多,往生者少嗎

問: 請問法師,現在信佛的人大多是以淨土為最終的歸宿...

不需花錢就可以修的大福德

末學曾看過某大德著的《現代社會修積功德的十件善事》...

想要明心,這句名號就是佛心

念佛也要明瞭自心,這些都是作為上品往生的開示,這種...

富貴的正因與助緣

施捨財物是富貴的正因,拚命工作只不過是導致富貴的一...

【視頻】《觀世音普門品 心經》慧平法師讀誦

《觀世音普門品 心經》慧平法師讀誦

【視頻】《菩薩行五十緣身經》風柯月渚讀誦

《菩薩行五十緣身經》風柯月渚讀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