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虛空藏菩薩能滿諸願最勝心陀羅尼求聞持法

大唐中印度三藏善無畏奉 制譯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虛空藏菩薩能滿諸願最勝心陀羅尼求聞持法

  出金剛頂經成就一切義品

大唐中印度三藏善無畏奉 制譯

爾時薄伽梵。入諸波羅蜜平等性三摩地。從定起已即說此能滿諸願虛空藏菩薩最勝心陀羅尼曰。

南牟(一)阿迦(去引)捨(舒可反二)揭(魚羯反)婆(去引)耶(餘可反三)唵(四)阿唎(五)迦(入)麽唎(六)慕唎(七)莎嚩訶(八)

薄伽梵言。此陀羅尼。是過去現在一切諸佛之所同說。若能常誦此陀羅尼者。從無始來五無間等一切罪障悉皆銷滅。常得一切諸佛菩薩共所護念。乃至未成佛來。所生之處。虛空藏菩薩恆隨守護。令諸有情常所樂見。諸有善願無不滿足。一切苦患皆悉銷除。常生人天不墮惡趣。生生之處常憶宿命。設不加法但能常誦獲福如是。若欲加法持此陀羅尼求聞持者。當於絹素白[疊*毛]或淨板上。先畫滿月。於中畫虛空藏菩薩像。其量下至不減一肘。或復過此任其力辦。菩薩滿月增減相稱。身作金色。寶蓮華上半加而坐。以右壓左。容顏殊妙作熙怡喜悅之相。於寶冠上有五佛像。結加趺坐。菩薩左手執白蓮華。微作紅色。於華台上有如意寶珠。吠琉璃色黃光發焰。右手復作與諸願印。五指垂下現掌向外。是與願印相。畫像了已。當於空閑寂靜之處。或在淨室塔廟山頂樹下。隨在一處安置其像。面正向西或容向北。淨物覆之。別作一方木曼茶羅下。至一肘過此亦任。其壇下安四足。或以編附。上面去地恰須四指。其板若用檀沉作者最為殊勝。不爾或以柏等有香之木為之亦得。如法作已置於像前。次應嚴辦五種供具。所謂塗香諸華燒香飲食燈明。塗香者磨白檀為之。華以隨時藥草所生者充。若無時華當以粳米。或燒蕎麥或取橘柏等葉。或用丁香以充華用。燒香但以沉檀龍腦隨應用之。食除薰穢每須新淨。燈用牛酥油亦通許。當欲具辦此物之時。必須晨朝盥洗手面護淨如法。具辦足已。置在壇邊。然後出外。復以淨水重洗手已。即作手印掌承淨水。誦陀羅尼三遍便即飲之。其手印相。先仰舒右手五指。屈其頭指與大母指相捻。狀如捻香。此是虛空藏菩薩如意寶珠成辦一切事印。復以此印如前承水。誦陀羅尼三遍竟已。灑頂及身。即令內外一切清淨。次應往詣像所。至心禮拜面向菩薩半跏而坐。舉去像上所覆之物。次即須作護身手印。其手印相。先舉右手。然後以頭指與大母指相捻。狀若捻香。其頭指屈第二節。其第一節極令端直。方始印相。如法作此印已。置於頂上誦陀羅尼一遍。次置右肩復誦一遍。左肩心喉亦皆如是。作此護身法已。一切諸佛及虛空藏菩薩。攝受此人。一切罪障即皆銷滅。身心清淨福慧增長。一切諸魔及毘那夜迦皆不得便。復作前印掌承淨水。誦陀羅尼一遍。灑塗香等諸供養物並壇及近壇之地。復如前作護身手印。置塗香上誦陀羅尼一遍。餘華香等乃至木壇。各皆如是作此法已。華香等物即便清淨。復作護身手印右轉三匝。兼指上下。但運其印身不動搖誦陀羅尼七遍。隨其自心遠近分劑。結十方界。次應閉目思惟。虛空藏菩薩真身即與此像等無有異。複用護身印作意。請虛空藏菩薩。誦陀羅尼二十五遍已。即舉大母指向裡招一度。頭指如舊。復作此印誦陀羅尼三遍。幀上蓮華以之為座。復想菩薩來坐此華。即便開目見菩薩已。生希有心作真身解。又誦三遍手印如前作是念言。今者菩薩來至於此。是陀羅尼力非我所能。唯願尊者暫住於此。次取塗香誦陀羅尼一遍。用塗其壇。次復取華亦誦一遍佈散壇上。燒香飲食燈明次第取之。皆誦一遍手持供養。置在壇邊復作念言。一切諸佛菩薩福慧熏修所生。幡蓋清淨香華眾寶之具。悉皆嚴好。復作手印誦陀羅尼一遍。如前想念。諸供養物悉得成辦。即持供養一切如來及諸菩薩。如是運心供養中最。如其不能辦塗香等供養之物。但作第二運心供養。法亦成就。即以手印搯珠。誦陀羅尼明記遍數。誦時閉目。想菩薩心上有一滿月。然所誦陀羅尼字。現滿月中皆作金色。其字復從滿月流出。澍行人頂。復從口出入菩薩足如自發言諮啟菩薩足下。誦陀羅尼未止息來。所想之字巡環往來。相續不絕如輪而轉。身心若惓即須止息。至誠瞻仰便坐禮拜。閉目復觀滿月菩薩。極明瞭已。應更運心令漸增長週遍法界。復漸略觀。於最後時量如本已。方始出觀。又作前手印誦陀羅尼三遍已。舉大母指發遣菩薩。作是念言唯願慈悲佈施歡喜。後會法事復垂降赴。如是誦陀羅尼。隨其力能或一日一上。或一日兩上。從始至終每如初日。遍數多少亦如初上。不得增減。前後通計滿百萬遍。其數乃終亦無時限。然於中間不容間闕。後於日蝕或月蝕時。隨力捨施飲食財物。供養三寶。即移菩薩及壇露地淨處。安置。復取牛酥一兩。盛貯熟銅器中。並取有乳樹葉七枚及枝一條。置在壇邊。華香等物加常數倍。供養之法一一同前。供養畢已。取前樹葉重佈壇中。復於葉上安置酥器。還作手印誦陀羅尼三遍。護持此酥。又以樹枝攪酥。勿停其手。目觀日月兼亦看酥。誦陀羅尼無限遍數。初蝕後退未圓已來。其酥即有三種相現。一者氣。二者煙。三者火。此下中上三品相中。隨得一種法即成就。得此相已便成神藥。若食此藥即獲聞持。一經耳目文義俱解。記之於心永無遺忘。諸餘福利無量無邊。今且略說少分功德。如至卻退圓滿已來。三相若無法不成就。復應更從初首而作。乃至七遍。縱有五逆等極重罪障。亦皆銷滅法定成就。

虛空藏菩薩能滿諸願最勝心陀羅尼求聞持法


上篇:佛說彌勒菩薩發願王偈

下篇:大虛空藏菩薩念誦法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密教部目錄

大智度論

大智度論卷第一 大智度論卷第二 大智度論卷第三 大智...

【註音版】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禪秘要法經

禪秘要法經卷上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唯識二十論

唯識二十論一卷 世親菩薩造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佛說無二平等最上瑜伽大教王經

佛說無二平等最上瑜伽大教王經卷第一 西天譯經三藏朝...

新集浴像儀軌

新集浴像儀軌一卷 慧琳述 西國五印度僧眾住持稍加嚴麗...

阿難陀目佉尼呵離陀經

阿難陀目佉尼呵離陀經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聞如是...

佛說聖最勝陀羅尼經

佛說聖最勝陀羅尼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卿傳...

佛說長者子制經

佛說長者子制經 後漢安息三藏安世高譯 聞如是: 一時...

【註音版】慈悲道場懺法

慈悲道場懺法卷第一 慈悲道場懺法卷第二 慈悲道場懺法...

佛說須摩提菩薩經

佛說須摩提菩薩經 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聞如是: 一時...

佛說菩薩本業經

佛說菩薩本業經一卷 吳月氏優婆塞支謙譯 聞如是: 一...

天樂鳴空集

天樂鳴空集序 予讀《易傳》,至天地閉、賢人隱,未嘗...

佛說金剛三昧本性清淨不壞不滅經

佛說金剛三昧本性清淨不壞不滅經 失譯經人名今附三秦...

【註音版】稱讚淨土佛攝受經

稱讚淨土佛攝受經...

【註音版】佛說佛醫經

佛說佛醫經...

大乘止觀法門

南嶽大乘止觀序 兩浙路勸農使兼提點刑獄公事朝奉大夫...

【佛教詞典】八王子

(雜名)法華經序品曰:其最後佛未出家時有八王子。...

【佛教詞典】國土海

(術語)對於世界海而言。謂不可思議佛剎即十佛自體所...

聖嚴法師《放下的幸福》情緒管理智慧

簡體版序:放下自己也放下別人 當惱人的情緒來襲時,...

欲決定往生者,請從持戒念佛真實行去

【原文】 佛法廣大如法界,究竟如虛空。克論其要,唯戒...

大安法師:皈依十多年了怎麼事事不如意

問: 我皈依佛法已經十多年了,事事不如意,倒霉透了...

對網絡交友應抱持什麼看法

問: 網絡為大家的生活帶來很多便利,例如上網查資料...

到臨命終時,就是憑本事了

你平常的功力如果不是堅定的,到臨終的時候,你的冤親...

初學坐禪調五事

經常教人家打坐,主要是按照智者大師《小止觀》一書中...

放縱慾念及嗔心的後果

佛法裡有句話:一念嗔心起,百萬障門開。又說:火燒功...

在動中修行更為重要

用功的人,似乎靜中用功好用,坐下來用,工夫就現前。...

聖印法師:受三皈依的態度

三皈依應該採取什麼樣的態度呢?我認為這必須發十種心...

失敗的成功者

我偶然聽說過一個小名為史帕基的男孩的故事。上學對於...

一切都是幻化不實,若執著即生煩惱

修行須在不知不覺中進步,一天過一天,無掛無礙、無憂...

在家佛教徒必讀經典

人們往往用浩如煙海或汗牛充棟等詞彙來形容佛經數量之...

【視頻】佛陀成道日法寶節法會(佛光山唱誦)

佛陀成道日法寶節法會(佛光山唱誦)

【視頻】《般舟三昧經》聆志居士念誦

《般舟三昧經》聆志居士念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