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欲決定往生者,請從持戒念佛真實行去

印光大師  2016/09/21  大字體  護眼色

欲決定往生者,請從持戒念佛真實行去

【原文】

佛法廣大如法界,究竟如虛空。克論其要,唯戒定慧三法而已。然此三法,互攝互融,不容獨立。而初心入道,則持戒一事,尤為要務。故楞嚴雲,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是則名為三無漏學。

是以如來初成正覺,即說梵網經菩薩戒。俾一切菩薩,並梵釋諸天,與夫王臣士庶,若僧若俗,迨及娼優奴婢,三途惡道一切眾生,同皆受持。是知此戒,乃如來煉聖烹凡之大冶洪爐也。良以六道眾生,雖則尊卑貴賤,種種不同。而一念心性,尚與三世諸佛,無二無別。

但由宿世善惡各異,致使今生果報不同。如來鑒本遺跡,以故普勸受持。倘能依教奉行,則宿世惡業,可以頓消。現生福慧,速得圓滿。初則了妄即真,次則唯真無妄。自可複本心源,親證妙性矣。故云眾生受佛戒,即入諸佛位。位同大覺已,真是諸佛子。

又云汝是當成佛,我是已成佛。常作如是信,戒品已具足。此如來金口為一切眾生所保任者,可不信乎。無名居士宿植德本,篤修淨業。欲令自他同出苦輪,選淨土著述之切要者,輯為淨土津要。既而又輯續編,擬以梵網經弁之於首。又以經文深奧,不易窺測。開遮持犯,難以解了。不有註解,實難普益。乃以清陳熙願所節略之梵網經疏註節要見選。則若文若義,自可一目瞭然矣。

夫宏闡淨土,何以首列梵網。良以欲生淨土,當淨其心。隨其心淨,則佛土淨。欲淨其心,非持佛淨戒不可。果能持戒,則貪瞋癡心,不發現行。戒定慧道,徹底圓彰。恆沙功德,無量妙義,不求自得,具現心中。所謂戒為法界,一切法趣戒,是趣不過。

況又加以真信切願,執持阿彌陀佛萬德洪名。則能念之心,與所念之佛,相冥相契。現生固已心佛不二,臨終不生淨土,將何生乎。縱令根機陋劣,未能如是。而以嚴持佛戒之清淨身心,真為生死,發菩提心,以深信願,持佛名號。迨至臨終,感應道交,蒙佛接引,往生西方。即使帶業往生,固已永脫輪迴,高超三界。常時親炙彌陀,自可速證法身。況已業盡情空者哉。

其有自詡高明,藐視戒律,及與淨土,謂自性清淨,有何善惡持犯自他淨穢。但任天真,即如如佛。從茲口口談空,步步行有。聽其言,則高出九天之上。察其行,則卑入九地之下。生為法門之敗種,死作泥犁之主人。

較彼帶業往生者,尚天地不足以喻其否泰,況上焉者乎。其有欲現生親得實益,臨終決定往生者,請從持戒念佛真實行去,自可不虛所望矣。(選自增廣·卷三·梵網經心地品菩薩戒疏註節要跋)

【白話文】

佛法象法界那樣廣大,象虛空那樣究竟。但是若說其要點,只是戒、定、慧三法而已。然而這三法,互相攝受,互相融和,不能互相孤立。

初發心入道,持戒這件事尤其重要。所以《楞嚴經》上說:「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是則名為三無漏學。」因此,如來初成正覺,就說《梵網經菩薩戒》,希望一切菩薩和梵釋諸天,王臣士庶,或僧或俗,乃至娼優奴婢,三途惡道一切眾生,都來受持。所以,戒是如來煉聖人,烹凡夫的大冶洪爐。因為六道眾生,雖然尊卑貴賤種種不同,而一念心性卻與三世諸佛無二無別。只因為宿世行善行惡各不相同,致使今生所受的果報各異。如來鑒本遺跡,所以普遍地勸一切眾生受持戒律。

倘若能依教奉行,宿世的罪業可以馬上消除,現在生的福慧很快的可以圓滿。開始的時候,了妄即真,然後是唯真無妄。這樣,自然可以回複本有的心源,親身證得妙性。所以說:「眾生受佛戒,即入諸佛位。位同大覺已,真是諸佛子。」又說:「你是當成佛,我是已成佛。常做如是信,戒品已具足。」這是如來金口為一切眾生所擔保的,能不相信嗎!

因為,要生淨土,應當淨自己的心。隨著心淨,佛土自然清淨。要淨自己的心,非持佛的淨戒不可。果真能持戒了,那麼貪瞋癡的心,不發現行。戒定慧之道,徹底圓彰。恆沙功德,無量妙義,不求自得,都現在心中。所謂戒就是法界,一切法都趨向戒,是趨向而不是超過。何況又加以真信切願,執持阿彌陀佛萬德洪名。這樣,能念的心,與所念的佛相冥相應。現在生固然已經心佛不二,臨終不生淨土,生在哪裡呢!縱使根基陋劣,沒能這樣。而以嚴持佛戒的清淨的身心,真為生死,發菩提心。以深信願,持佛名號。到臨終的時候,感應道交,蒙佛接引,生往生西方。即使帶業往,也已經永遠脫離輪迴,高高地超出三界,常常親近阿彌陀佛,自然可以很快證得法身。何況那些已經業盡情空的人呢!

有人自詡高明,藐視戒律以及淨土,認為自性清淨,有什麼善惡持犯,自他淨穢!只任憑天真,就是如如之佛。從此,口口談空,步步行有。聽他的言辭,高出九天之上;看他的行為,卑入九地之下。生為法門的敗種,死作泥梨的主人。跟往生的人比起來,天地都不足以比喻他們的差別。要想現在生就親自得到實益,臨命終決定往生淨土的人,請從持戒念佛真實去做,自然可以不虛所望。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印光大師文章列表

具此功德,一日乃至七日,即得往生

經文:復有三種眾生,當得往生。何等為三。一者慈心不...

可不可以就一句佛號念到底

問: 師父,我有一個問題,就是因為我們都不夠了解自...

念佛人不要反被聰明所誤

公據何人問大蘇,大蘇就是指蘇東坡蘇軾,唐宋八大家之...

業障障礙我們修淨土法門

一件很難理解的事:修淨土一法有這麼大的利益,但是很...

真為生死而念佛

佛教人念佛求生西方,是為人現生了生死的。若真為生死...

讓業力沉澱,帶業往生

你修行,你要知道問題在哪裡。就像佛陀說的,外道為什...

南無阿彌陀佛即六字真經

【六字真經堪讀誦,誰言名字假非因。即名顯體方稱妙,...

一句彌陀賅盡三藏教義

關於佛法的修證,由於眾生同俱和佛一樣的無陋智性,本...

【大藏經】佛說法滅盡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拘夷那竭國如來三月當般涅槃與諸比丘...

【大藏經】佛說彌勒大成佛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摩伽陀國波沙山(孤絕山也)過去諸...

【大藏經】【註音版】楞嚴經四種決定清淨明誨

(印光大師校印本)...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出家功德經

佛說出家功德經...

關於宋儒闢駁因果輪迴

宋儒竊取佛經心性奧義,以宏闡儒道。深恐後人學佛,以...

居家處世如何對待不如法的人

居家處世,見人有不如法,既無威德,足資制服,又不善...

每日的功課都應迴向法界眾生

【原文】 每日功課迴向,一一當與法界眾生。若此功課為...

初心念佛,誰能無有妄念

原文: 初心念佛,未到親證三昧之時,誰能無有妄念?所...

佛預言出家人容易得兩種「惡瘡」

《大寶積經普明菩薩會》:又出家人有二癰瘡,何謂為二...

【推薦】為何一念《地藏經》心裡就恐怖害怕

像我們有些個人跟我說不能念《地藏經》,一念《地藏經...

弘一大師《放生與殺生之果報》

今日與諸君相見。先問諸君(一)欲延壽否?(二)欲愈...

叢林參學中的警策格言

自古以來,叢林即是十方人士聚集之所,過去中國大陸的...

違約的代價

很久以前,在印度的荒野裡,一隻獅子王正跟象王鬥得不...

【推薦】多一份理解與寬容,少一份暴躁與氣惱

美國心理學家做了這樣一項實驗:他們把生氣人的血液中...

何以念一聲佛號能滅多劫重罪

中國向有家家觀世音、戶戶阿彌陀之說,側面反映出中國...

禪定者調和出入息的方法

智者大師原文: 夫初欲入禪調身者。行人欲入三昧調身之...

小女孩的白日夢

「過去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去除妄想,才能認清...

大安法師:經常做夢睡眠質量差怎麼辦

問: 我經常在睡夢中做很多夢,造成睡眠質量很差,這...

經營生意就是經營人心

清代乾隆年間,南昌城有一點心店主李沙庚,以貨真價實...

將心比心,如果是你會怎樣?

一問: 兵荒馬亂的時候,幸虧老天的保佑,我們僥倖逃過...

【佛教詞典】補特伽羅我無所有

【補特伽羅我無所有】 p1246 顯揚十五卷十一頁云:復次...

【佛教詞典】無功用

梵語 an-ābhoga。略稱無功。不借功用之意。即不加造作...

【視頻】東林寺2012五一佛七紀實

東林寺2012五一佛七紀實

【視頻】懺公和尚禮請夢參長老授皈依戒及開示

懺公和尚禮請夢參長老授皈依戒及開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