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住寂靜處深思出離得無漏智慧

正果法師  2011/02/21  大字體  護眼色

修習止觀,在住處條件講,須住在較寂靜的地方。最初修習止觀的人沒有一個寂靜住處,從無始以來本自散亂的心就很難調柔靜定。所以佛陀在《遺教經》裡教導弟子說:「汝等比丘,欲求寂靜、無為、安樂,當離憒鬧,獨處閑居。靜處之人,帝釋諸天所共敬重。是故當舍己眾他眾,空間獨處,思滅苦本。若樂眾者,則受眾惱。辟如大樹,眾鳥集之,則有枯折之患。世間縛著,沒於眾苦,譬如老象溺泥,不能自出,是名遠離。」

眾生都是有我執和我所執的,寂靜、無為、安樂就可對治我相執著障。寂靜即法無我空,無為即無相空,安樂即無取舍的無願空。由空無相無願,就可以對治我相執著。當離憒鬧,獨處閑居,專注修習善法品,修習止觀,觀我、我所執相無,就能對治我及我所的相執。是故比丘當舍師徒弟子等己眾和同學他眾等人,到空閑處獨居,思維消滅眾苦的根本善法,智慧成就,徹底解脫生死,否則如大樹直立,為眾鳥所集,則有枯折之患。比丘為同學弟子等自眾他眾之所纏縛,如老象溺泥,不能自出,沒於眾苦而死,豈不悲哉!修習止觀者應深思出離,遠離憒鬧,獨處閑居靜處去。

《大智度論》卷十七說:「問曰:菩薩法,以度一切眾生為事,何以故閑坐林澤,靜默山間?獨善其身,棄舍眾生?答曰:菩薩身雖遠離眾生,心常不舍。靜處求定,獲得實智慧,以度一切。譬如服藥,將身權息眾務,氣力平健,則修業如故。菩薩宴寂,亦復如是,以禪定力,服智慧藥,得神通力,還在眾生。或作父母妻子,或師徒宗長,或天,或人,下至畜生,種種語言,方便開導。」文明義顯,不必解釋了。

寂靜處在佛教論典籍稱為阿練若,或阿蘭若,漢文譯為寂靜、無諍聲、空間處等,至少距離鄉村八里,大約五百弓之處。《大日經疏》第三卷說:「阿練若,名為意樂處。謂空寂靜行者之所樂處。或獨一無侶,或二三人,或但居樹下空地。」空間寂靜處,居住則獨自一人,或二三人都可以。因為住阿蘭若的修行者,一人固好,但若碰上患病,有魔事須決疑等事情發生,多一二位真心學道的同參,也有方便之處。

《瑜伽師地論》卷第十三說:「如世尊言曰:汝等比丘,當樂空間,勤修觀行,內心安住正奢摩他者,謂能遠離臥具貪著。或處空閑,或坐樹下,繫念現前,乃至廣說。」

文義是說身心遠離,當樂空閑,即顯示身遠離。身遠離就是不與在家及出家眾共聚一處,不相雜住,獨一無侶。內心安住正奢摩他,即顯示心遠離。修習止觀要修九種住心,即令心內注、等住、安住、近住、調順、寂靜,最極寂靜,專住一趣,若樂處空閑,便能引發內心安住正奢摩他。若內心安住正奢摩他,便能引發毘缽舍那。若於毘缽舍那善修習已,即能引發於諸法中如實覺了的無漏智慧。

《瑜伽師地論》卷第二十五說:「云何名為住門練若?謂住空間山林之 野,受用邊際所有臥具,遠離一切村邑聚落。如是名為住阿練若。云何名為常居樹下?謂常期願,住於樹下,依止樹根。如是名為常居樹下。如何名為常居迥露。謂常期願,住於迥露,無復障處,如是名為常居迥露。云何名為常居塚間?謂常期願,住冢墓間,諸有命過送尸骸處。如是名為常住塚間。」

比丘住處,除阿練若外、樹下、迥露處、冢墓間等,遠離喧鬧,無諍吵聲,都是寂靜可居之處。這些地點在印度熱帶氣候中,完全可以安住無恙。地處寒冷溫熱之區,則不可拘執為善。住冢墓間特有好處,常有送死人火葬、露葬等,修止觀行者思之,可以引發無常、不淨等相,對觀行大有好處。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口業清淨得大智慧

密跡金剛力士告訴寂意菩薩:過去久遠世時,有位神仙名...

如何判斷發心的正與邪

【世有行人,一向修行,不究自心,但知外務,或求利養...

聖嚴法師《謝謝癌菩薩》

病苦是幫助道心增長的逆增上緣,重病更可能是悟道的因...

快樂與否取決於覺照

根據佛教所說,人是由五蘊構成的:色、受、想、行、識...

慧律法師《「運命」而不被「命運」》

當前命相、風水、地理之學大行其道,相信的人為數不少...

心裡面的無常,影響我們最為嚴重深遠

無常的道理,對初學者來講,是很重要的觀念。比方說,...

印順法師:為在家居士說法

佛教的信徒,可以分為兩大類,就是出家與在家的分別,...

戒律在修行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呢

《業疏》云:戒是警意之緣也。以凡夫無始隨妄興業,動...

【大藏經】佛說十善業道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娑竭羅龍宮,與八千大比丘眾、三萬...

【大藏經】【註音版】暮時課誦--單日

根據《靈岩山寺專修淨土道場念誦儀規》(印光法師鑒定...

【大藏經】佛說八關齋經

聞如是:一時,婆伽婆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四十二章經

(龍藏本)...

龍樹菩薩:十二禮偈

稽首天人所恭敬,阿彌陀仙兩足尊, 在彼微妙安樂國,無...

先以欲鉤牽,後令入佛智——度化母親學佛的歷程

釋迦牟尼佛的教法充滿著智慧與善巧方便,最終目的都是...

十法界皆不出因果之外

修學佛法的次第依次為 :第一、深信因果,第二、親近善...

生從何來,死往何處

當我們看到呱呱墜地的初生嬰兒,可曾想到這個小生命從...

【推薦】具足清淨律儀,有十種功德利益

戒為無上菩提本,世人應當持淨戒,若人堅持以淨戒,是...

【推薦】具足了所有功德的六個字

阿彌陀佛把他因地當中,無量劫以來備修菩薩六度萬行,...

目犍連救母

有一次,目犍連尊者在七月間結夏安居打坐時,突然想起...

由於這個善因,感得九十一劫沒有病苦

舍藥材以拯疾苦, 就是修善的一個科目,要佈施藥材來幫...

五欲對我們的傷害

欲就是人類的慾望希求,它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精神上的...

現在念佛迴向給過世的母親,還能往生嗎

問: 我母親生前追求故後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讓我給她...

賣酒犯重罪

六根的功能沒有錯,錯在你內心的攀緣心什麼叫酒呢?只...

學佛人應警惕的十大問題

一、法不契機、擇法不當: 三藏十二部部部是經典,八...

守戒太難,是否守住十戒就夠了

問: 祖師曾說受戒容易守戒難,尤其是末法時代要守清...

深心誓出愛慾海,念佛頓斷生死流

人身難得而易失,三途時長而苦重。 深心誓出愛慾海,念...

佛世樂音老母

隋大業年間,佛陀在維耶羅國(在今日中印度)時,其所...

生氣是一種無能的表現

人與人打交道,免不了碰上不對脾氣的人,於是便出現其...

【佛教詞典】五淨肉

五種的淨肉,即:不見殺、不聞殺聲、不為我殺、自死、...

【佛教詞典】習鑿齒

東晉名士。襄陽人,字彥威。乃習郁之後。博學多聞,以...

【視頻】大安法師《往生論註》

大安法師《往生論註》

【視頻】一聲佛號一聲心(觀音聖號)

一聲佛號一聲心(觀音聖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