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說四自侵經

西晉三藏竺法護譯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佛說四自侵經

西晉三藏竺法護譯

佛言:「夙夜不學,老不止淫,得財不施,不受佛言,是四出心,還自侵身。往古豪富,傲尊自恣,國王、帝主、世俗愚人,但知晝夜過疾,不覺命盡,常欲瞋怒,強佷自用,淫憍貪富,今為所在?不好經道,惡聞自侵,走心恣意,放逸無禁,當爾之時,不覺飢渴,不能自惟九孔瘡痍,臭處不淨,行止臥覺,百端諸事,種苦惱根,慢於大法,不曉愛身。老病來時,姿顏則變,五樂之欲,不可常得。病著床時,擾動不安,死命忽至,身當敗壞,安得久乎?死生不絕,惡道不休,己身壽命,亦與死生苦惱憂患,皆由己矣。

「以是觀之,何者是人?淫色戲樂,歌舞倡伎,幾何間耶?若如呼吸。慧之明之,改其志分,守身貞潔,世間所有一歸空無。假使歌戲,人不歡樂,不以為快,歌者便恥。眾人迷惑,常樂伎樂,疾病憂至,爾乃愁慼。安隱之時,多事萬端,不為身計,已招萬罪,殃禍響應,不能分別。所因致身,身若畫瓶,內滿不淨,臭處膿血,猶如革囊,裹於不淨,不知內外身當歸盡。常以彩色,脂粉莊嚴,自謂端正,顏貌無雙,不察九孔瘡病流出,斯人之等,羅網所纏,莫能觀身。

「譬如幻化,慌惚不現,唯有道士覩世俗人迷惑如此,常自計身,諦觀一切擾擾紜紜,但諍咽喉不急之事,禍從口出,千殃萬罪,還自纏繞。或相害傷,忿怒成仇,皆由貪起,競諍利慾。群迷雷同,不識道義之真、俗偽之惑,老死忽至,不得自由。仁賢知者,若能曉了,財物非常,忽若風雨暴至,如電如夢幻化野馬,無常對至,人所不喜,終始連鎖,縛著相隨,不離五陰、六衰之獄。

「不孝師父,疏遠道慧,貪身骨肉,淫態不休,耳、目、鼻、口、身、心六事,但種災患,多於天下草木之栽;恩愛之心,既廣且長,喻於江海。從生至老,經事萬端,雖有顏貌端正姝好,當以庠序觀察非常、苦空、非身。而反迷惑,自見邪利,沉溺五音,匿能在內,不能攝心,游逸四方,造俗方便,不在時節漏剋之念,不在行步吉祥之間。願一伏心,盡力削除眾厄之患,莫若嬰兒不別好丑,屎尿不淨矣!

「勤修精進,棄惡無處則可離惱,生老病死朽敗之患。自惟念之,從三十三無思想天,都在三處,終始之難。發心學道,識道不諦,貪身散意,還墮六情;當諦思計,生死正心無復往來,終始乃斷。人着色味,諸情不絕,反畏禁戒;眾疑不除,吸吸計常,覩目前事。以是之故,五道不止,則復獲身。除刈六情,揃去五陰,修行則安。見可貪者,則自省己。不受六入,則無憂懼,已無所懼,則入道場,得向慧門。學者猶豫心不專恆,或進或退,故使迷惑,往來不絕。

「假喻言之,曾為怨家,後更和解,至重相親,前作士夫,後更驚怯,意以向道,中復違失,還墮六入,此之謂也。還墮五道生死之惱,飲苦食毒,更相吞沒,不避親戚,不別宗門,不自覺知。巍巍佛聖,目覩之耳,痛其失道,故垂四等慈悲喜護,愍傷萬姓,萠類之兆,未見群類,苟懷一分志不轉易。

「假使有人,至心欲度,當諦思計,一心行道,勿言我家宗親,恩愛之戀,當知無常,假借是身,合會相偶,皆當別離。長有憂患,寄生相因,萬物歸空,皆非我所。曉知無者,則度天下十方人民。諸為業道者,不疑惠施,不懷忿怒,捨貪愛心,因緣皆斷,道人觀察可否之事,內自省身。譬如夢幻,喻如軍征,百萬之眾,恃怙名將,以卻怨敵。道人伏心制意,修法奉道,順行戒禁,身意清白,布恩施德,除棄忿怒、憍奢、諍訟,專精行道,無得為礙,志在軌跡。若將帥眾也,先自正心,爾乃身行,身心俱正,則無所失。已無所失,則無群侶,得道絕去,雄勐無雙,乃知道尊。

「猶如世人所行不同,有事天神、地水火風、日月、山川、諸鬼神者,永無所益,故在周旋生死之裡,不得脫出羅網牢獄,但願長壽安樂自恣,獲百千歲,何足言乎!會當歸死。行道一日,勝壽百年,不計無常,而反貪愛,言有父母、兄弟妻子、中外親族,疾病忽至困劣著床,曉語親屬,分取吾痛,皆言不能,疾者乃覺也。

「五種親戚,謂當益已,常坐汝等勤勞治生,隨時給足,使身墮貪,自縛、自侵。憂念九族,妨廢善行,壞亂道心,老病死來,善惡苦樂,獨自當之,無有代者。未得道者,皆有此念,不能施與,守道為德。能施與者,今世後世,長得安隱。為生死糧,世世豪富,得致車乘、象馬、舍宅、金銀財寶不可稱數,父母、兄弟、妻子、知識皆蒙得安。有布施者,邊人助喜,得福無量,況其施主!手自斟酌,後世所生,福隨身報,若影隨形、響之應聲。

「無陰蓋者,謂之泥洹。其泥洹者,亦無五陰,日月星辰,風寒明瞑,不虛不實,無有歲年。除老病死,響之無聞,不復陰身,以與道合。斯為長壽,常得安隱,久存無極,快樂難量,非俗所明也。慧人了是,分別說之,則可得佛真人之道。愚不行道,但為身計,慕老病死。危害之業若干苦痛,如種五穀,還自食之,善惡如是,各自受之。本已種惱,不當畏之而復恐懼畏老病死。四大之身,不免此難,水火、盜賊、怨家、債主、縣官、萬端同復畏之,不覺是苦。本由此生,反求嗜欲,人生在世,作是憂事,此非天與,非道使然,從本所行,自然獲之。

「夫人學道,求度世者,極易不難亦不勞役,常自勤意精進求之,信受聖教,雄勐伏意,而得明慧,寶英之報。譬如師子威,眾獸靡不降伏;譬如世人不能了知苦之為苦,猶豬處溷不知臭之為臭。又如飛蛾入於燈火,顓愚之人從心所好,苟見邪淫,投身愛獄,貪於生死,不知為生死之所惱,自謂無憂高勝無上。虛天邪步廣視裂目,不知天地日月之表,而可進退求生之術,但欲紜紜,競稱尊貴,貪慕榮名,憍豪自恣,欲令眾人為己歸伏,威加天地,令人畏之,望於敬事,自以畢足於當世也。

「佛見天下萬端之事,皆處不肖,當法道化,類習先聖所棄污辱之行,世人可傷,怔忪求利,欲益多有,貪求快富,滋著五欲,宛轉俗道,不假自出;如牢獄囚開鎖五木,安能自濟解脫?苦哉如是之屬,志在生死。譬如車輪,無窮無竟。斷絕是行,卻除眾欲;若開獄戶,鳥脫羅網。夫學道者,坐戀親戚妻子之屬,是以自迷,不至泥洹。」

諸來會者,聞說如是,皆更一心離俗,遠著精進,作禮而去。

佛說四自侵經


上篇:佛說四願經

下篇:所欲致患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經集部目錄

佛說無量壽經

佛說無量壽經卷上 我聞如是,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序 古筠比丘德異撰 妙道虛玄不可思議...

無量義經

無量義經序 蕭齊荊州隱士劉虯作 無量義經者,取其無相...

【註音版】金光明最勝王經

金光明最勝王經...

大乘入楞伽經

新譯大乘入楞伽經序 御 製 蓋聞:摩羅山頂,既最崇而...

維摩詰所說經

維摩詰所說經(一名不可思議解脫上卷) 佛國品第一 如是...

佛說處處經

佛說處處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佛言:「道人行道...

盧至長者因緣經

盧至長者因緣經 失譯人今附東晉錄 「若著慳貪,人天所...

佛說大方廣未曾有經善巧方便品

佛說大方廣未曾有經善巧方便品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

【註音版】佛說十吉祥經

佛說十吉祥經...

觀世音菩薩授記經

觀世音菩薩授記經 宋黃龍國沙門曇無竭譯 如是我聞:...

佛說如來智印經

佛說如來智印經一卷 僧祐雲闕譯人今附宋錄 如是我聞:...

【註音版】佛一百八名讚經

佛一百八名讚經...

佛說月光菩薩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竹林精舍,與大苾芻眾,而...

【註音版】楞伽阿跋多羅寶經斷食肉章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斷食肉章...

佛說法滅盡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拘夷那竭國如來三月當般涅槃與諸比丘...

佛說閻羅王五天使者經

佛說閻羅王五天使者經 宋沙門慧簡譯 聞如是: 一時,...

【佛教詞典】羯磨疏諸分衣法篇第八

亦名:諸分衣法篇、分衣法篇 羯磨疏·諸分衣法篇:「諸...

【佛教詞典】化法四教

三藏教、通教、別教、圓教。三藏教即是經律論三藏,部...

前世吝嗇今世貧窮

在捨衛國裡有一個貧窮的老人,年齡已經一百歲了。他拄...

遇到橫禍突然去世能往生嗎

【以前曾經有佛弟子請問佛:要是遇到橫禍,突然去世,...

「無事不登三寶殿」的說法從何而來

人們常說:無事不登三寶殿。無事不登三寶殿說法從何而...

為妻之道與七種妻子

佛陀在【玉耶女經】中對玉耶女說了為妻之道: 1、不要...

極樂在現前一念心中全體具足,為何卻感覺不到

問: 西方極樂世界在現前一念心中全體具足,可弟子卻感...

三藏十二部

三藏即經藏(梵語sutranta-pitaka)、律藏(梵語vin...

善惡業因 果報自召

昔日,佛接受頻婆娑羅王供養,住於杖林塔,為頻婆娑羅...

我身邊的素食店

半年前,小區裡開了素食店,引起了我的好奇,一方面是...

佛教寓言故事系列

舊屋鬧鬼 村中有一間古老的舊屋,聽說那舊屋常常有惡...

謙恭,富貴將至的表現

《了凡四訓》中記載,袁了凡先生歷次應試時,每見寒士...

寧願做傻瓜

從前有一個禪師叫作無相大師。無相大師給弟子開示的時...

做供養要具備這三個條件

做供養要具足三個要點:第一,福田清淨;第二,意樂清...

【視頻】海明寺大悲懺法會

海明寺大悲懺法會

【視頻】《金剛經》印能法師唱誦

《金剛經》印能法師唱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