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說諸法本無經

隋天竺三藏闍那崛多譯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佛說諸法本無經卷上

隋天竺三藏闍那崛多譯

復次婆伽婆游於王捨鷲聚山中,與大比丘眾五百人俱,菩薩九萬二千,所謂莊嚴瑩飾菩薩摩訶薩、師子游步菩薩摩訶薩、無礙焰淨光德威王菩薩摩訶薩、迷留山頂音王菩薩摩訶薩、愛笑無垢光菩薩摩訶薩、出光蔽日月光菩薩摩訶薩、最勝無垢持冠菩薩摩訶薩、出威蓮華開身菩薩摩訶薩、梵自在音菩薩摩訶薩、象戲師子王意菩薩摩訶薩、金光淨無垢威菩薩摩訶薩、柔軟觸身菩薩摩訶薩、金莊嚴相開身菩薩摩訶薩、百光休摩羅力菩薩摩訶薩、寂根威儀寂行菩薩摩訶薩、地最上王菩薩摩訶薩、天言辭鳴音菩薩摩訶薩、法力自在寂靜遊行菩薩摩訶薩、德威無垢身菩薩摩訶薩、曼殊尸利菩薩摩訶薩,如是等上首九萬二千菩薩。

爾時,師子游步菩薩摩訶薩見是菩薩等集,從坐而起,整理衣服,一肩郁多羅僧伽作已,右膝著地向佛合掌,即以歌頌而問佛義:

「無我無命無育法,  無邊名稱為我宣;
 寂靜極寂常寂然,  如是此眾最勝者。
 諸見云何是菩提?  憍慢瞋恚及嫉妬,
 欲體云何是菩提?  為說導師無邊稱。
 涅槃若無無煩惱,  行界云何是菩提?
 其體無二佛亦然,  為我演說大悲者。
 諸法云何畢竟脫,  涅槃相似解脫同?
 云何當復等虛空,  無礙無著無處系?
 迦羅頻伽梵天音,  無垢光明金光色;
 清淨光音無邊德,  當為說法畢無塵。
 云何諸蓋等菩提?  云何欲是菩提體?
 法非法道云何一,  無垢清淨等虛空?
 若無有數無無數,  已滅度法云何是?
 菩提若無無著者,  遍智云何亦復無?
 是作非作無有諍,  取及不取並無體;
 眾生於中不曾有,  法中障礙亦復無。
 於中無戒復無忍,  破戒亦復無一處;
 定之與智如是無,  無智及智無所得。
 云何是法淨無垢,  而無所有等虛空?
 心於一時無得處,  無心云何而是法?
 於中知見無所有,  無有念修亦無證,
 於中亦復無所斷,  眾生云何空界同?
 於中法體是一行,  於中無生亦無轉;
 發起及生無所有,  如是等法勝人說。
 於中無學無羅漢,  緣覺亦復無所有;
 求菩提者不可得,  此法無來亦無去。
 於中無住亦無處,  亦無有去亦無來;
 無來去法復云何,  如彼須彌住不動?
 於中無想亦無色,  色體云何是菩提?
 色與菩提無有二,  如是法體勝人演。
 於中無空無無相,  無有染著無無著;
 名與無名法云何,  言道猶如於山響?
 於中無生無惱者,  於中亦復無無生;
 無有已滅亦無遮,  諸法云何是一行?
 於中無天亦無龍,  無緊那羅夜叉等;
 於中泥犁無所有,  無有所趣及眾生。
 若說導師最勝法,  若說惡意諸外道;
 此二云何是一行,  諸字如是皆入一?」

爾時,世尊讚師子游步菩薩摩訶薩言:「甚善甚善!希有善家子!汝今所問,乃至諸世不能信受,諸天等世當住迷惑。善家子!汝今不須問是因緣。善家子!初業菩薩於此非地,謂:空見者、無相見者、無願見者、無生見者、無有見者、無相貌見者、涅槃見者、佛陀見者、菩提見者。善家子!初業菩薩前不應說此法。何以故?諸善根斷必有是處,於佛菩提則行非道若墮斷常,不知如來以何意義而說此法?」

如是語已,師子游步菩薩摩訶薩復白佛言:「說婆伽婆、說修伽多。世尊!若有未來菩薩摩訶薩,空見者、無相見者、無願見者、無生見者、無有見者、無相貌見者、涅槃見者、佛陀見者、菩提見者,於空無相言說境界,染著言說以字為淨,言道為勝重於名利。彼聞如來說是無名字法已,當捨諸見,當知諸法是一相道。如眾生信、如信說法,巧方便中彼當善學,雖說少欲知足減省,而皆不信為淨;雖說在眾過惡,而信諸法遠離;雖讚說獨一無間無雜,而亦不信為淨;雖讚說發菩提心,而亦知心自性菩提;雖讚說廣修多羅,而信諸法是廣;雖讚說於菩薩,而信聲聞、獨覺及佛無有別異;雖讚說陀那,而善通達陀那平等;雖讚說尸羅,而善通達尸羅本性;雖讚說羼帝,而於盡滅無生法等善通達見;雖讚說毘梨耶,而善擇諸法不發;雖讚說第耶那三摩地三摩撥帝,說三摩地出生百千俱致三摩地門,而知見本性三摩般那;雖讚說般若數千種相,而善通達智及無智,本性自體善擇諸法。說毀欲過,不見一法可染;說毀瞋過,不見一法可惡;說毀癡過,而信諸法離癡無礙。雖為眾生顯說泥犁、畜生、閻摩世等過惡,而亦不見泥犁、畜生、閻摩世等。彼等如眾生信、如信說法,當信一行,所謂信空、信無相、信無願、信無生、信無所有、信無相貌。大德世尊!但當說之!彼不可思巧方便句,於中若諸聲聞、獨覺及初乘發行菩薩摩訶薩等,皆非其地,唯除信深一行菩薩摩訶薩等。」

如是語已,世尊復告師子游步菩薩摩訶薩言:「善家子!彼若然者,汝宜善聽,正念善思,當為演說。」

師子游步菩薩摩訶薩言:「如是世尊!我當正聞。」

爾時世尊說此伽他:

「若欲當覺妙菩提,  彼莫分別貪慾過;
 諸法常是貪自性,  若知是者得勝尊。
 貪瞋及癡不可得,  亦無已得今得者;
 諸法皆與虛空等,  若知是者得勝尊。
 見及不見常一行,  僧非僧二是一等;
 於中無佛無妙法,  若知是者得世智。
 猶如丈夫於夢中,  得菩提已教眾生;
 於中無道無眾生,  如是自性即諸法。
 菩提坐處無可得,  彼無可得亦無有;
 明無明二是一相,  若知是者得導師。
 說眾生性是菩提,  菩提性即諸眾生;
 眾生菩提二不一,  若知是者得人上。
 猶如丈夫善覺幻,  彼幻化現無邊種;
 於中所現畢竟無,  惑亂眾生數非一。
 貪慾瞋恚與幻等,  諸此煩惱各如幻;
 凡夫皆念我染恚,  彼癡亂心惡趣行。
 於中無有貪恚癡,  於中亦無異煩惱;
 幻等法體分別已,  如是凡夫煩惱然。
 若無煩惱無眾生,  於中無佛無當有;
 此無生法分別已,  凡夫念我當作佛。
 既無有佛無佛法,  眾生亦無一處見;
 若知法體似虛空,  彼速當作人上者。
 若求菩提彼無覺,  彼遠菩提如天地;
 若知法體等於幻,  彼速當作人上者。
 若分別戒彼無戒,  若見持戒則破戒;
 戒破戒二是一相,  若知是者作導師。
 猶如丈夫於夢中,  受用欲事生歡喜;
 癡亂分別想婦女,  於中婦女常是無。
 破戒持戒如夢性,  凡夫分別此二種;
 於中無戒無破戒,  若知是者作導師。
 著名此是凡夫覺,  以彼不知聲自性;
 若覺此名非是名,  彼當得於勝妙忍。
 有諸眾生誓作佛,  以說告於餘人知;
 住言為淨無修行,  彼即普閉菩提道。
 於威儀中取乖錯,  憙言重說彼無知;
 不以言淨覺菩提,  以彼不知法自性。
 雖於空法常顯說,  而憙鬪諍惡意生;
 何有菩提及佛法?  乃是說瞋無智者。
 瞋忍二種是一相,  若知是者不分別;
 眾生自性彼不知,  生諸過惡是凡智。
 自言眾生我皆愛,  我作勝尊脫眾生;
 被動彼即生瞋惡,  以有恶心不與語。
 恆憙鬪諍求他過,  而復讚說此忍心;
 亦說諸法皆是空,  意中貢高求錯失。
 於食貪著無智者,  晝夜思念於欲事;
 彼等來入村邑已,  說我當脫諸眾生。
 諸眾生中我悲轉,  我於眾生有利益;
 是類法體雖顯說,  而著害心常惡意。
 然我未聞亦未見,  有悲而復有害心;
 各各共作破瘡已,  而求阿彌多由國。
 恆伽河沙如是有,  常得毀辱及打罵;
 不能堪忍諸惡事,  不至彼土人牛王。
 土即非土若能知,  空土猶如空自性;
 不念土及土功德,  當至彼土人牛王。
 說我能忍諸惡事,  我於菩薩教師想;
 然我未聞亦未見,  教師想所而生惡。
 各各相毀所有行,  著乞食家及友家;
 說是我所成熟者,  於中莫令餘人入。
 我能脫汝莫親餘,  其彼無有清淨行;
 雜閙遊行是無智,  於菩提利彼未有。
 晝夜如是作三時,  當禮諸佛及菩薩;
 莫求彼所有錯失,  如欲行導常修行。
 若見憙於欲事樂,  彼所錯失亦勿求;
 如此久必當觸證,  最勝菩提無邊德。
 當漸次學漸次作,  不可一時佛即成;
 多劫俱致那由多,  我著鎧甲非今日。
 莫以分別分別欲,  我觸菩提如欲性;
 無此煩惱當不生,  若能信此得勝忍。
 觀此諸聲即非聲,  無字法體便已入;
 如是聲類諸法體,  當不生欲亦無瞋。
 於欲及瞋觀無生,  應知此二無有字;
 此二唯可以名轉,  字若無有於中無。
 若知諸辭即一辭,  名亦不生本非有;
 我之所說外道說,  是類法體彼不知。
 說此諸法以聲言,  而法及聲不可得;
 能入諸法一相道,  無上勝忍便觸證。
 莫分別忍莫不忍,  莫分別瞋莫欲渴;
 此等無生常解知,  當得世親人中勝。
 東西南北諸方中,  恆伽許沙如是有;
 一一沙顆人民置,  若所有土多無邊。
 諸寶滿中施最勝,  無邊百劫過於上;
 若有聞此修多羅,  如此福德當無數。
 求此菩提出家已,  彼所我當付此經;
 必速得於最勝忍,  經無邊門此當說。
 於陀羅尼不難得,  當得俱致那由經;
 利智辯才彼當得,  少動多知疾得解。
 即得無邊樂說辯,  諸佛皆與彼辯才;
 說修多羅寶非一,  無邊辯說彼當有。」

爾時師子游步菩薩摩訶薩而白佛言:「大德世尊!說此伽他,幾許眾生聞作利益?」

如是語已,佛告師子游步菩薩摩訶薩言:「善家子!見此眾集論不?」

答言:「我已見。婆伽婆!我已見。修伽多!已過算數,於此說法集會。滿虛空中,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伽留荼、緊那羅、摩睺羅伽,及餘諸世界中眾生,亦皆聞此說法。」

如是語已,佛告師子游步菩薩摩訶薩言:「善家子!說此法時,九十八千天子無生法中得忍,九十二千夜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生,三十六千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生,五百比丘增上慢意未得得想。彼等聞此說五慢法,信解諸法一相道已,無所受故,漏心解脫。於彼菩薩數中六十二千菩薩,信解諸法無障礙已,無生法中得忍。何以故?善家子!此法說中最上。

「善家子!如我於作燈如來、應、正遍知所,現前信解諸法一相道已,我於彼時,然後無生法中得忍。善家子!若得諸六波羅蜜,若復聞此法本,稱量一等。善家子!菩薩摩訶薩因此道故,滿足六波羅蜜。我如是說。何以故?善家子!若有菩薩恆河沙等劫行施、護戒、具忍、發勤、入定、修智,於此法道以不知故,諸有善根還覆滅盡。善家子!汝看提婆達多,如是善根具足有三十相,彼雖如是善根具足,而更斷諸善根,遂墮泥犁耶中,於此法道以不知故。善家子!以是因緣,當知如諸善根斷者,於此法道以不知故。

「善家子!於先過去阿僧祇劫,復過無數廣大無量不可思不可量,過已復過,於彼時節有佛出世,名迷留上王如來、應、正遍知、明行具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教師、佛、婆伽婆。彼如來壽量九十九俱致那由多百千歲。彼世界名金焰影,其彼佛土皆用金作,亦以三乘令眾生涅槃。何者為三?所謂聲聞乘、獨覺乘、菩薩乘。彼如來第一集會,聲聞有八十俱致那由多百千,彼皆阿羅漢,諸漏已盡應作者作,所作已辦棄捨重擔,得到自利盡諸有結,以平等智得善解脫。第二集會,比丘有七十俱致那由多百千。第三集會,比丘有六十俱致那由多百千。第四集會,比丘有二十五俱致那由多百千,又倍上數比丘尼集,又倍上數憂波塞迦集,又倍上數憂波斯迦集,又倍上數諸菩薩集。彼諸菩薩具足無生法忍,巧出無邊三摩地道,得無邊門總持,轉不退轉法輪,何況初乘發行菩薩?於中復有無量無數獨覺乘者。善家子!於彼時節,彼佛有無量、無數、無算諸聲聞眾。

「善家子!彼金焰影世界,若樹若柱,彼皆七寶所成。彼樹出如是聲,所謂:空聲、無相聲、無願聲、無生聲、無所有聲、無相貌聲,彼出如是等聲。於中如是等聲出時,彼諸眾生其心解脫。彼如來滅度千歲正法住已,彼聲亦不復出。

「善家子!彼迷留上王如來、應、正遍知,勸請說法比丘名淨善行,令其說法爾乃滅度。善家子!彼時復有說法比丘,名善行意,其人具足善淨戒聚,復得世間五通勝智,亦能轉誦毘那耶藏;彼比丘復有嚴熾苦行,信樂廉儉領眾說教;彼安立住處已於中止住;彼之徒眾善住戒聚,信樂頭多功德及以減省;彼比丘亦發勤行而離於菩提心。彼有餘菩薩眾,亦教以威儀道,令其相應;見有所得而行教化,取諸行無常、取諸行苦、說諸行無我;彼無巧慧,於菩薩行亦無善巧;彼比丘雖爾而善根具足。又彼說法比丘淨善行者,善知眾生各各別根,彼所有眾不重頭多功德及以減省,乃於無所得忍善巧方便。

「善家子!爾時說法比丘淨善行者,與其徒眾到善行意比丘住處止宿,然亦以時數數入村,愍眾生故,村中食業作已而出,彼令多百千家已作淨信。彼之徒眾亦善化導,到眾生所為其說法,令多百千眾生建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若善行意所有徒眾,憙樂修定不數入村。爾時善行意比丘,於淨善行說法者及徒眾邊,不淨心生而言:『此是嬾墮比丘,常數入村。』即鳴犍遲集比丘眾,自作制住:『汝等一莫入村。』向淨善行所有徒眾,作如是言:『汝等不善知行、不少言語,何因汝等數數入村?諸佛世尊讚歎許可住阿蘭拏,汝等莫到他家,汝等應住思惟定樂。』

「善家子!爾時淨善行比丘所有徒眾,於善行意比丘所制言教不順其轉,複數入村,為成熟眾生故。善家子!時彼比丘從村出已,彼善行意比丘復鳴犍稚集比丘眾,作如是言:『汝等若更入村,於此住處不得共住。』善家子!時淨善行說法者,護彼比丘故,於自徒眾告言:『汝等一莫入村。』時彼村中所有眾生,是彼比丘所成熟者,彼等不見諸比丘故,悉懷熱惱善法損減。

「善家子!時淨善行說法者,彼三月過已,從住處出到別住處,及共徒眾復入村城國邑王都,入已為諸眾生說法。善家子!時善行意比丘,復見淨善行說法者數入村家,亦見彼眾本性威儀入他家中。彼復唯有不淨心生:『今此比丘惡戒破戒,自身既爾徒眾亦然,此禿何有菩提?唯是詐誑。』便告多人作如是言:『此比丘雜行、去菩提遠,貴重利養染著他家。』

「善家子!爾時善行意比丘於他時死。然其死時,以於彼邊不淨心生,作業熟故,墮阿毘至大泥犁耶中。經九十九俱致百千劫在大泥犁耶中,所有大泥犁耶苦皆具受已,於六十三百千生中常得誹謗;於三十三百千生中行出家已,還退在俗。以彼餘業障故,於無垢焰如來、應、正遍知教中出家,壽量既長,於俱致百千歲如救頭然發勤修行,猶未曾得隨順道忍。復多百千生中闇鈍,以彼餘業故。

「善家子!彼時說法比丘名淨善行,汝莫異見。何以故?不動如來即是彼時說法比丘名淨善行。善家子!彼時說法比丘名善行意,汝莫異見。何以故?我身即是彼時說法比丘名善行意。我於彼所乃至微細方便,於中不淨心生已,作此業障墮大泥犁耶中。

「善家子!有如是微細業障。善家子!若有菩薩不欲如是業障者,於第二菩薩所諸修行中不應違背,諸作業中皆當信順。應生如是心:『我不知他心,眾生所行是亦難知。』善家子!如來見是義故,說如是法於富伽羅,富伽羅所不應選擇,唯我能選擇富伽羅及餘似我者。善家子!若欲自護不應選擇有所行者,不於他所而作遮礙此如是相,當於佛法勤作相應,晝夜勤念與法相應。善家子!發行深心菩薩,不應復於他所而作遮礙,當勤隨順相應修行。

「善家子!假使三千大千世界眾生,若有菩薩令彼安立十善業道;若有菩薩獨到閑處,乃至一彈指頃信諸法一相道,若問若共議若說、若教誦若自誦,此生福德過多於彼。何以故?善家子!菩薩摩訶薩因此道故得淨業障,諸眾生中遠離愛憎速到遍智。」

佛說諸法本無經卷上

佛說諸法本無經卷中

隋天竺三藏闍那崛多譯

爾時曼殊尸利童真而白佛言:「佛說業障淨者,世尊!菩薩云何業障當淨?」

佛言:「曼殊尸利!若有菩薩見於諸法無業無報,彼當到業障淨。復次曼殊尸利!若有菩薩即於欲際而見實際,彼當到業障淨;瞋際、癡際即見實際,彼當到業障淨。復次曼殊尸利!若有菩薩,見諸眾生即涅槃界,彼當到業障淨。何以故?曼殊尸利!彼以順見,業障得淨。曼殊尸利!於四聖諦不如實見,有四倒心眾生,於不實流轉不能超過。」

如是語已,曼殊尸利復於佛所白言:「世尊為說,眾生云何當有所見,而於流轉不能超過?」

佛言:「曼殊尸利!眾生著我、我所故,於流轉不能超過。何以故?曼殊尸利!若見自他彼有業行。曼殊尸利!凡夫小兒眾生以無聞故,不知諸法畢竟滅度,彼於自他而有所見。見已作三種業:身、語及意。彼於無有有取,分別我貪、我瞋、我癡。彼若如來教中出家,當作是念:『我具戒、我淨行、我當過流轉、我當得涅槃、我當解脫苦。』彼複分別:『此法善此法不善、此法漏此法無漏、此法知此法斷、此法證此法修。所謂苦應知、集應斷、滅應證、道應修。彼複分別諸行無常、諸行苦、諸行熾然,我於諸行應當走出。』彼如是觀察生時,即於和合想念而有厭捨。此相先行,彼作是念:『此苦應知。』若此諸法所應知者,彼作是念:『我應斷集。』彼於諸法羞慚厭怖,彼作是念:『此集應斷。』若此諸法所羞厭者,彼作是念:『滅應證、道應修。』彼法分別已復知於滅,彼作是念:『此是彼滅應證。』若此諸法所應證者,彼作是念:『我應修道。』彼便獨到閑處,思念諸法得捨摩他,滅于思念。彼得捨摩他故,於諸法中其心自然開敷涼潤,轉生羞慚不憙樂心。彼作是念:『我脫諸苦,於上更無所作。』自謂是阿羅漢,作如是知。彼欲死時見受生處,則於佛菩提中有疑惑不正意,彼以心墮疑惑故,死已當墮諸大泥犁耶中。何以故?墮無生諸法中分別故,於佛菩提有毀害心。」

爾時曼殊尸利童真復白佛言:「世尊!云何當見四聖諦?」

佛言:「曼殊尸利!若見諸行無生,彼即知苦;若見諸行無起,彼即斷集;若見諸法畢竟滅度,彼即證滅;若見諸法無有,彼即修道。曼殊尸利!若如是見四聖諦,彼不分別此法善此法不善、此法當知此法當斷、此法當證此法當修,所謂苦應知、集應斷、滅應證、道應修。何以故?若諸凡夫小兒染恚癡處,於中見彼諸法無生無有不實,分別所繫。如是見已,彼於法中無取無捨,見諸欲瞋癡等皆如虛空自性。彼於諸三界中無所著,於諸三界彼見無生,見諸三界如幻如夢、如響如影,於諸善不善法見其如焰。見彼欲界即涅槃界,見瞋恚界即涅槃界;見愚癡界即涅槃界。彼見諸法如是自性,便於諸眾生中遠離愛憎。何以故?彼於諸法不見若愛若憎,心等虛空,亦不見佛及以法僧。彼既不見諸法,便於法中無處作疑,既不作疑則無有取,既無有取則無有生,便當涅槃。曼殊尸利!上座須浮帝知如是法故,不來禮如來足。何以故?彼尚不見自身,何況當見如來?無有是處。」

爾時曼殊尸利童真復白佛言:「世尊!云何當見四念處?」

佛言:「曼殊尸利!於未來世當有比丘,彼於不淨身中隨順身觀,說為念處;生滅受中隨順受觀,說為念處;見心乃是生法滅法,於是心中隨順心觀,說為念處;彼如是說,若有圓想彼則非有,若有法想彼亦非有,於是法中隨順法觀,說為念處。」

如是語已,曼殊尸利復白佛言:「世尊!四念處更云何熏修?」

佛言:「不須。曼殊尸利!如來所說別意難知。」

曼殊尸利白言:「大德世尊!但當為說薰修念處。」

佛言:「曼殊尸利!若見其身等如虛空,此是身中隨順身觀念處。曼殊尸利!若不得受內外兩間,此是受中隨順受觀念處。曼殊尸利!若知其心唯有名量,此是心中隨順心觀念處。曼殊尸利!若不得諸善不善法,此是法中隨順法觀念處。曼殊尸利!如是應見四念處。」

曼殊尸利復言:「世尊!云何當見聖八分道?」

佛言:「曼殊尸利!若見諸法無不平等,無二亦不作二,此是正見。曼殊尸利!若見諸法不分別,不種種分別,不普分別,無所見故,此是正分別。曼殊尸利!若見諸法不可言說,言說平等善薰修故,此是正語。曼殊尸利!若見諸法無作無作者,不得作者故,此是正業。曼殊尸利!若於諸法不聚不散,正住活命,此是正命。曼殊尸利!若於諸法不起不發行故,此是正精進。曼殊尸利!若諸法中皆不作念,念業已離亦不追憶,此是正念。曼殊尸利!若見諸法本性入定,無散亂無攀緣,不可得故,此是正定。曼殊尸利!如是應見聖八分道。」

曼殊尸利復言:「世尊!云何當見五根?」

佛言:「曼殊尸利!若信諸法不生,以本性不生故,此是信根。曼殊尸利!若諸法中心不發遣,以近想遠想離故,此是精進根。曼殊尸利!若於諸法不作念意,以攀緣性離故念不繫縛,此是念根。曼殊尸利!若於諸法不念不思,如幻不可得故,此是定根。曼殊尸利!若見諸法離生離無智,本性空故,此是慧根。曼殊尸利!如是應見五根。」

曼殊尸利復言:「世尊!云何當見七覺分?」

佛言:「曼殊尸利!若見諸法無有自性,不作念意,此是念覺分。曼殊尸利!若選擇諸法已,不得善、不善、無記,以不成就故,此是擇法覺分。曼殊尸利!若於三界不取不捨,以知界想壞故,此是精進覺分。曼殊尸利!若諸行中不繫於喜,以知喜不喜壞故,此是喜覺分。曼殊尸利!若諸法中其心止息,此是止息覺分。曼殊尸利!若知諸法心不可得,隨順覺故,此是定覺分。曼殊尸利!若諸法中不依不住、不著不縛,不見諸法而得於捨,此是捨覺分。曼殊尸利!如是應見七覺分。

「曼殊尸利!若有如是見四聖諦、四念處、聖八分道、五根、七覺分,我當說彼名為度者,名為到彼岸者、名為到陸地者、名為得安隱者、名為得無畏者、名為抖擻塵者、名為無所有者、名為無慾惱無障礙者、名阿羅漢、名為盡漏者、名為作所應作所作已辦者、名為離重擔者、名為得自利者、名為盡有結者,乃至名為心皆自在得勝彼岸者、名為沙門、名為婆羅門、名為能度者、名為度鞞陀迦者、名為輸嚧帝疑夜者、名為佛、名為佛子、名為奢迦子、名為踏破刺棘者、名為除卻塹者、名為度塹者、名為拔箭鏃者、名為離熱惱者、名為比丘、名為聖者、名為滿足幢者。

「曼殊尸利!比丘具足如是忍者,則能淨施,應得諸天世等供養。是故曼殊尸利!比丘欲不虛食國人食者、欲破摩羅者、欲超過流轉者、欲順到涅槃者、欲解脫苦者、欲作諸天世等淨施福田者,於此法中應當勤習相應。」

說此言時,三十二千天子法中證見,彼以曼陀羅華、摩訶曼陀羅華而散於佛,說如是言:「大德世尊!若說此法耳得聞者,彼於如來教中,是善出家,何況聞已信解為緣如實奉行?世尊!彼等眾生乃至若聞此說,當得無增上慢。」

爾時曼殊尸利復白佛言:「大德世尊!為說陀羅尼句。以是陀羅尼故,當令菩薩得無著辯,無一聲中而有怖畏,於佛法中出生諸法,信解諸法是一相道。」

如是語已,佛告曼殊尸利童真菩薩言:「曼殊尸利!以彼因緣汝當善聽!今說法門,名雞羅句及種子句。以是法門故,令諸菩薩於諸法中當得明照,速於無生法中得忍。」

曼殊尸利言:「云何名雞羅句、種子句法門?」

佛言:「曼殊尸利!諸眾生一心是種子句。」

曼殊尸利言:「世尊!何因是種子句?」

佛言:「曼殊尸利!諸眾生心皆無所有,攀緣不可得故,彼是此種子句;曼殊尸利!諸眾生心皆同一量,是種子句。」

曼殊尸利言:「世尊!何因是種子句?」

佛言:「曼殊尸利!諸眾生心如虛空量,入於無著平等行故,彼是此種子句。曼殊尸利!諸眾生、一眾生是種子句。」

曼殊尸利言:「何因是種子句?」

佛言:「曼殊尸利!說諸眾生唯是其一,畢竟不生遠離於名,一異不可得故,彼是此種子句。曼殊尸利!欲是雞羅句。」

曼殊尸利言:「世尊!何因是雞羅句?」

佛言:「曼殊尸利!欲不可動,於法界住,以不住故;彼不動搖,本性離故;彼是此雞羅句。曼殊尸利!瞋是金剛句。」

曼殊尸利言:「世尊!何因是金剛句?」

佛言:「曼殊尸利!瞋不可破亦不可斷,如彼金剛不破不斷。如是如是。曼殊尸利!諸法亦皆不破不斷,諸事不成就故,彼是此金剛句。曼殊尸利!癡是智句。」

曼殊尸利言:「世尊!何因是智句?」

佛言:「曼殊尸利!即此諸法轉滅於智,遠離無智,如彼虛空非智具足,亦非無智具足。如是如是。曼殊尸利!諸法非智具足,亦非無智具足。智與無智及所應知,本性寂靜故,彼是此智句。曼殊尸利!色是雞羅句。」

曼殊尸利言:「世尊!何因是雞羅句?」

佛言:「曼殊尸利!如彼天帝門橛不動不搖,以善住故。如是如是。曼殊尸利!諸法於法界住,以不住故,彼亦無去無來、無取無捨,亦不於他有所行作。以住無住處故,彼是此雞羅句。曼殊尸利!受是寂靜句。」

曼殊尸利言:「世尊!何因是寂靜句?」

佛言:「曼殊尸利!諸受本性寂靜,不內不外、不東方不南方、不西方不北方、不下方不上方、不十方中。曼殊尸利!若樂受在內者,眾生應一向樂。曼殊尸利!若苦受在內者,眾生應一向苦。曼殊尸利!若不苦不樂受在內者,眾生應一向癡。曼殊尸利!是故諸受不內不外、不東方不南方、不西方不北方、不下方不上方、不十方中可得。是故諸眾生等皆似草本及壁,本性不生不滅故,彼是此寂靜句。曼殊尸利!想是種子句。」

曼殊尸利言:「世尊!何因是種子句?」

佛言:「曼殊尸利!分別起想不如實生,空拳相似如焰自相,本性離故,彼是此種子句。曼殊尸利!行是種子句。」

曼殊尸利言:「世尊!何因是種子句?」

佛言:「曼殊尸利!不正思惟故而生於行,諸數已離無數過數,如芭蕉實。曼殊尸利!如芭蕉實畢竟自無,以不可得、本性不生。如是如是。曼殊尸利!諸法本性自離,名已離故,彼是此種子句。曼殊尸利!識是種子句。」

曼殊尸利言:「世尊!何因是種子句?」

佛言:「曼殊尸利!識如幻相不生不出,空無相、無自性、無狀貌如虛空,以五指託畫故,彼是此種子句。曼殊尸利!色是種子句。」

曼殊尸利言:「世尊!何因是種子句?」

佛言:「曼殊尸利!不生諸色故。曼殊尸利!如影雖見而無所有。如是如是。曼殊尸利!諸色雖見而無所有,唯迷惑眼、唯迷惑心,虛妄不實法故,彼是此種子句。曼殊尸利!聲是種子句。」

曼殊尸利言:「世尊!何因是種子句?」

佛言:「曼殊尸利!諸法無種種無種種相。曼殊尸利!諸聲無二,所有語道亦如山鳴響故,彼是此種子句。曼殊尸利!香是種子句。」

曼殊尸利言:「世尊!何因是種子句?」

佛言:「曼殊尸利!諸法不嗅,本性頑鈍等於虛空,鼻香嗅者不可得故,彼是此種子句。曼殊尸利!味是種子句。」

曼殊尸利言:「世尊!何因是種子句?」

佛言:「曼殊尸利!味界即不可思,味不可識遠離於識,本來自性離故,彼是此種子句。曼殊尸利!觸是種子句。」

曼殊尸利言:「世尊!何因是種子句?」

佛言:「曼殊尸利!諸法不可觸著,如虛空離故、善壞身故、觸不起作故、觸自離故,彼是此種子句。曼殊尸利!法是種子句。」

曼殊尸利言:「世尊!何因是種子句?」

佛言:「曼殊尸利!諸法無心離心,自性不成、離名離相,如法界本性故,彼是此種子句。曼殊尸利!地是種子句。」

曼殊尸利言:「世尊!何因是種子句?」

佛言:「曼殊尸利!諸法無堅無軟、虛妄和合,人以為堅,彼是此種子句。曼殊尸利!水是種子句。」

曼殊尸利言:「世尊!何因是種子句?」

佛言:「曼殊尸利!諸法無濕無雜無膩,如炎網故,彼是此種子句。曼殊尸利!火是種子句。」

曼殊尸利言:「世尊!何因是種子句?」

佛言:「曼殊尸利!諸法無暖無熱,其已捨離,自性寂靜無實無生,以顛倒分別故,彼是此種子句。曼殊尸利!風是種子句。」

曼殊尸利言:「世尊!何因是種子句?」

佛言:「曼殊尸利!諸法無著無礙、無急行無自性,風道已過不吹動故,彼是此種子句。曼殊尸利!佛是種子句。」

曼殊尸利言:「世尊!何因是種子句?」

佛言:「曼殊尸利!諸法不作覺者,不覺、不隨順覺、不等覺,以覺離故,彼是此種子句。曼殊尸利!法是種子句。」

曼殊尸利言:「世尊!何因是種子句?」

佛言:「曼殊尸利!諸法不斷不破、離斷離破,無名無相、離名離相,亦無自性,語道已過故,彼是此種子句。曼殊尸利!僧是雞羅句。」

曼殊尸利言:「世尊!何因是雞羅句?」

佛言:「曼殊尸利!不住聖眾如法界際,持戒破戒平等故、定亂平等故、智無智平等故、解脫煩惱平等故,於諸法中無所安住,以處非處不可得故,彼是此雞羅句。曼殊尸利!諸法境界是雞羅句。」

曼殊尸利言:「世尊!何因是雞羅句?」

佛言:「曼殊尸利!諸法如虛空境界、不可思境界。諸境界斷、無諸事物,其中空虛斷,不可得故,彼是此雞羅句。曼殊尸利!諸法無攀緣是雞羅句。」

曼殊尸利言:「世尊!何因是雞羅句?」

佛言:「曼殊尸利!諸法無住處,無依倚故,彼是此雞羅句。曼殊尸利!諸法不破是雞羅句。」

曼殊尸利言:「世尊!何因是雞羅句?」

佛言:「曼殊尸利!諸法不可見,以無色不可見故,不可斷不可破、不可得不可著、不可解脫故,彼是此雞羅句。曼殊尸利!諸法不取不捨是雞羅句。」

曼殊尸利言:「世尊!何因是雞羅句?」

佛言:「曼殊尸利!諸法等歸於如、等合法界,彼不起取、彼不捨出,不求不願諸願已斷,本性寂靜等虛空故,彼是此雞羅句。曼殊尸利!諸法無咎是雞羅句。」

曼殊尸利言:「世尊!何因是雞羅句?」

佛言:「曼殊尸利!諸法無垢亦無所有,清淨光顯最善清淨,如虛空清淨故,罪不可得故無咎,彼是此雞羅句。曼殊尸利!諸法無住處是雞羅句。」

曼殊尸利言:「世尊!何因是雞羅句?」

佛言:「曼殊尸利!諸法無事,寂靜無住持故,彼是此雞羅句。曼殊尸利!諸法無學是雞羅句。」

曼殊尸利言:「世尊!何因是雞羅句?」

佛言:「曼殊尸利!諸法無學,彼不應學、不應修、不應思、不應念、不應住、不應發、不應行、不應斷、不應證、不應說、不應顯、不應求、不施設名、不開不淺、不生不滅、不洗非不淨、不分別說、不眾言說、不攀緣、不執取、不脫不棄不捨。何以故?曼殊尸利!諸法畢竟已捨,本性不取常是棄捨,彼非智所行,非無智所行故,彼是此雞羅句。」

佛說諸法本無經卷中

佛說諸法本無經卷下

隋天竺三藏闍那崛多譯

爾時曼殊尸利童真復白佛言:「世尊!我欲說雞羅句。」

佛言:「曼殊尸利!汝可辯說。」

曼殊尸利言:「世尊!諸眾生得到菩提是雞羅句。」

佛言:「曼殊尸利!何因是雞羅句?」

曼殊尸利言:「諸法不到、不普到、不順到、已離到,非證時、非不證時,過智離到故,彼是此雞羅句。世尊!諸眾生得到遍智是雞羅句。」

佛言:「曼殊尸利!何因諸眾生得到遍智是雞羅句?」

曼殊尸利言:「世尊!諸種諸處無諸眾生,順到遍智自性故,名得到遍智。世尊!其遍智者,無有得到相應現住。何以故?世尊!眾生自性即遍智故,彼是此雞羅句。世尊!諸眾生具足遍智是雞羅句。」

佛言:「曼殊尸利!何因是雞羅句?」

曼殊尸利言:「世尊!諸法無自離自,無自性等順,至於如、遍智本性一性相故,彼是此雞羅句。世尊!諸眾生無量具足是雞羅句。」

佛言:「曼殊尸利!何因是雞羅句?」

曼殊尸利言:「世尊!諸眾生過算離數,若如是知彼不可量,如虛空量故,彼是此雞羅句。世尊!諸眾生菩提場是雞羅句。」

佛言:「曼殊尸利!何因是雞羅句?」

曼殊尸利言:「世尊!菩提場者是何句義?」

佛言:「曼殊尸利!菩提場者,諸法寂靜場、諸法無生場、諸法無所有場、諸法不可取場、諸法無自性場。曼殊尸利!此是菩提場句義。」

曼殊尸利言:「世尊!諸眾生不常入此場耶?」

佛言:「如是如是。曼殊尸利!」

曼殊尸利言:「世尊!以此因緣,諸眾生菩提場是雞羅句。世尊!諸眾生得忍是雞羅句。」

佛言:「曼殊尸利!何因是雞羅句?」

曼殊尸利言:「世尊!諸眾生是無盡法、無滅法、不生法,名相已離、順入平等忍故,彼是此雞羅句。世尊!諸眾生無著辯是雞羅句。」

佛言:「曼殊尸利!何因是雞羅句?」

曼殊尸利言:「世尊!若諸眾生有如是辯,彼於十方皆無所有,無著無障平等順到。世尊!諸辯已離、自相不住故彼無所著。世尊!以此因緣彼是此雞羅句。世尊!諸眾生得陀羅尼是雞羅句。」

佛言:「曼殊尸利!何因是雞羅句?」

曼殊尸利言:「世尊!諸眾生想持諸眾生色、聲、香、味、觸等,不實顛倒,分別取相故,彼是此雞羅句。世尊!諸眾生慈心是雞羅句。」

佛言:「曼殊尸利!何因是雞羅句?」

曼殊尸利言:「世尊!諸眾生非眾生,本性不瞋,於瞋與慈而不分別,平等得到故,彼是此雞羅句。世尊!諸眾生大悲具足,是雞羅句。」

佛言:「曼殊尸利!何因是雞羅句?」

曼殊尸利言:「世尊!諸眾生本性無作及無作者,如來平等不過大悲,自性具足故,彼是此雞羅句。世尊!諸眾生得三摩地是雞羅句。」

佛言:「曼殊尸利!何因是雞羅句?」

曼殊尸利言:「世尊!諸眾生本性入定,無散亂、無略攝、無異緣,本性不生畢竟入定,攀緣離故。世尊!若諸眾生因於攀緣而有識知,彼攀緣中則無有識。何以故?世尊!其攀緣識念念速滅故,彼是此雞羅句。」

佛言:「曼殊尸利!諸眾生不種種分別思覺耶?」

曼殊尸利言:「諸思覺何處住?」

佛言:「於中住虛空界。」

曼殊尸利言:「世尊!虛空界有散亂耶?」

佛言:「曼殊尸利!虛空界無散亂。」

曼殊尸利言:「世尊!諸眾生不行虛空界耶?」

佛言:「如是。曼殊尸利!」

曼殊尸利言:「世尊!若虛空界如,彼諸眾生如;若諸眾生如,彼虛空界如。然世尊!諸眾生如、虛空界如,此無有二,無二相故,彼是此雞羅句。世尊!諸佛貪慾具足是雞羅句。」

佛言:「曼殊尸利!何因是雞羅句?」

曼殊尸利言:「世尊!諸佛順入貪慾平等,無染離染捨離諍競,不過貪慾平等順覺,貪慾自性故。世尊!貪慾即是菩提。何以故?世尊!順覺貪慾自性說名菩提故,彼是此雞羅句。世尊!諸佛瞋惡具足是雞羅句。」

佛言:「曼殊尸利!何因是雞羅句?」

曼殊尸利言:「世尊!佛說諸有為行過惡者,諸佛安住瞋惡平等,順覺瞋惡自性故,說名瞋惡具足,彼是此雞羅句。世尊!諸佛愚癡具足是雞羅句。」

佛言:「曼殊尸利!何因是雞羅句?」

曼殊尸利言:「世尊!諸佛能脫愚癡諸名諸著,安住愚癡平等,順覺愚癡自性故,彼是此雞羅句。世尊!諸佛身見具足是雞羅句。」

佛言:「曼殊尸利!何因是雞羅句?」

曼殊尸利言:「世尊!諸佛安住身見,於諸法中不入不出亦不入出,畢竟安住無住相故,順覺身見不生不出,無自性故,彼是此雞羅句。世尊!諸佛邪見具足是雞羅句。」

佛言:「曼殊尸利!何因是雞羅句?」

曼殊尸利言:「世尊!諸佛示現有為是邪,示現不實、示現離如,示現有為是空無虛妄法,順覺邪見自性相故,彼是此雞羅句。世尊!諸佛住顛倒得菩提。世尊!諸佛住諸蓋、住五欲、住欲、住瞋、住癡得菩提,是雞羅句。」

佛言:「曼殊尸利!何因是雞羅句?」

曼殊尸利言:「世尊!住處者即無住處句。」

佛言:「曼殊尸利!無住處者是何句義?」

曼殊尸利言:「世尊!無住處者難住及以動震,即是凡夫小兒。又諸佛善住欲平等故、瞋平等故、癡平等故、五欲平等故、諸蓋平等故、顛倒平等故。彼住欲自性處,如是證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彼住瞋癡五欲功德、諸蓋顛倒自性處,如是證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諸佛住顛倒蓋五欲三毒,證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雞羅句。」

如是語已,佛告曼殊尸利童真言:「曼殊尸利!若復有人問汝:『如來、應、正遍知,諸不善法斷、諸善法具足。』如是問時,汝何發遣?」

曼殊尸利言:「世尊!若復有人如是問我:『如來、應、正遍知,諸不善法斷、諸善法具足。』世尊!彼如是問時,我作如是說:『汝先親近善友,勤作方便相應,莫一法合,亦莫作離、莫取莫放、莫攀緣、莫不攀緣、莫依莫住、莫棄莫掌、莫聚、莫求、莫願、莫見,一法為勝。若小若最勝,彼後當知如來境界,不思境界、離境界,斷境界法。』」

佛言:「曼殊尸利!汝作如是解說,是何發遣?」

曼殊尸利言:「世尊!我作如是解說,無有一法可發遣者。世尊!佛坐菩提場已有法,若生若滅可見不?」

佛言:「不然。曼殊尸利!」

曼殊尸利言:「世尊!若法無生無滅,彼有善法具足、不善法具足耶?」

佛言:「不然。曼殊尸利!」

曼殊尸利言:「世尊!若法不生不出,彼無善法具足、不善法具足。彼何所知?何所斷?何所修?何所證?何所見道?」

爾時上虛空中十千天子,聞此佛及曼殊尸利童真說已,即散憂波羅花、撥陀摩華、拘目陀華、奔荼梨迦華、曼陀羅華、摩訶曼陀羅華,禮佛及曼殊尸利童真足已,如是說言:「世尊!無著尸利,此謂曼殊尸利!世尊!無二尸利,此謂曼殊尸利!世尊!無有尸利,此謂曼殊尸利!世尊!無餘尸利,此謂曼殊尸利!世尊!如尸利、實際尸利、法界尸利、勝尸利、最勝尸利、無上尸利、無上上尸利、無等尸利、無等等尸利,世尊!此謂曼殊尸利童真。」

如是語已!曼殊尸利童真告彼天子言:「止止天子!莫分別我。我不見一法若勝、若劣、若最勝、若妙。又天子!汝若說言曼殊尸利者,我欲尸利彼是我曼殊尸利;我瞋尸利彼是我曼殊尸利;我癡尸利彼是我曼殊尸利。如是說者,名為正說。何以故?天子!我不過欲、不過瞋、不過癡。天子!諸凡夫小兒有行有到,諸菩薩無一處法中有行有到。」

天子言:「曼殊尸利!諸菩薩不到佛法、不行十地耶?」

曼殊尸利言:「天子!於意云何?幻人心心數法行十地耶?」

天子言:「曼殊尸利!如是幻人本無住處,何處於地復有行到?」

曼殊尸利言:「如是天子!諸法喻幻,彼無行踐、無他處到、無用力行、無自主行。」

天子言:「曼殊尸利!汝不當覺菩提耶?」

曼殊尸利言:「天子!於意云何?凡夫小兒貪慾繞住,能坐菩提場具足遍智不?」

天子言:「曼殊尸利!汝豈復貪慾繞住、是凡夫小兒耶?」

曼殊尸利言:「如是天子!我欲繞住、我瞋繞住、我癡繞住。我是外道、我是邪行。」

天子言:「曼殊尸利!以何義意說如是言:『我欲繞住、我瞋繞住、我癡繞住、我是外道、我是邪行?』」

曼殊尸利言:「天子!我所有繞住無有住處,於十方中無慾瞋癡自性住處故,以無住處相應故。」

天子言:「曼殊尸利!汝云何是外道?」

曼殊尸利言:「天子!我於外道無所行到,彼因緣故,我是外道。」

天子言:「曼殊尸利!汝云何是邪行?」

曼殊尸利言:「天子!我知諸法是邪、不實、不如,但是分別,彼因緣故,我是邪行。」

爾時十千天子,於曼殊尸利童真邊聞此說已,無生法中得忍。彼得忍已說如是言:「世尊!若彼眾生善此金剛句光明到耳者得勝利,何況聞已,信解為緣,受持讀誦、修習演說、如所說行?世尊!彼於諸法中當得無著辯才,及得明照善說一相諸法,於佛法中相續不斷,顯示諸法皆是佛法。」

爾時眾中復有天子,名蓮華遊戲智通,來集會坐。爾時蓮華遊戲智通天子而白佛言:「世尊!宜說十種音聲入智,於後世時五十歲中,菩薩聞如是等法已,不驚、不怖、不畏於諸法行,當知入行不疑不惑。」

如是語已,佛告蓮花遊戲智通天子言:「止止天子!何須問如是處?此音聲入門,初業菩薩不能知覺思惟、稱量共議。善家子!此法說時,亦不得於初業菩薩前說。何以故?說意難知故。天子!音聲入門,菩薩如恆伽河沙等劫,若彼不如實言訶罵,彼於其中無瞋礙心。又復恆伽河沙等劫,若得淨心好意供養,尊重諸樂因緣、衣食、臥床、病緣藥等諸事,彼於其中亦無順愛心生。善家子!如阿羅漢漏盡,於諸順愛住處法中終不生愛,於諸瞋礙住處法中亦不生憎。善家子!如是音聲入門,菩薩於恆伽河沙等劫,若得供養諸樂因緣,彼於其中而無順愛心生。於恆伽河沙等劫,若彼不如實言訶罵,彼於其中無瞋礙心。善家子!如是音聲入門,菩薩於諸衰利、毀譽、稱譏、苦樂,無受無著。過於世法而住,猶如山王。」

如是語已,蓮華遊戲智通天子復白佛言:「世尊!菩薩學時,復云何學音聲入門?」

佛言:「善家子!汝今何須問如是處?」

天子言:「世尊!為說音聲入智,於彼未來若有菩薩入於此忍,當作淨想、信想、愛想。彼等聞此音聲入智已,當覺自惡亦教餘人。」

如是語已,佛告蓮華遊戲智通天子言:「彼若然者,天子善聽,正念善思,吾當為汝演說此義。」

蓮華遊戲智通天子對曰:「如是!我甚樂聞。」

佛言:「天子!若有菩薩於欲聲中生過罪想、離欲聲中生讚利想,即不學佛法中。於瞋聲中生過罪想、離瞋聲中生讚利想,即不學佛法中。於癡聲中生過罪想、離癡聲中生讚利想,即不學佛法中。於少欲聲順愛、於多欲聲背憎,即不學音聲入門中。於知足聲順愛、於不知足聲背憎,即不學音聲入門中。於減省聲順愛、於不減省聲背憎,即不學音聲入門中。

「如是略說,當知於樂獨聲順愛、於多人聲背憎;於佛聲順愛、於外道聲背憎;於梵行聲順愛、於非梵行聲背憎;於毘那耶聲順愛、於非毘那耶聲背憎;於清白聲順愛、於煩惱聲背憎;於愛聲順愛、於非愛聲背憎;即不學音聲入門中。於果聲順愛、於凡夫聲背憎;於樂聲順愛、於苦聲背憎;於出世聲順愛、於世聲背憎;即不學音聲入門中。於出家聲順愛、於在家聲背憎,即不學音聲入門中。於施聲順愛、於慳聲背憎而生礙想,即不學佛法中。於持戒聲生讚利想、於破戒聲背憎而生礙想,即不學佛法中。於忍聲生讚利想、於瞋聲生礙想,即不學佛法中。

「如是略說,於精進聲生讚利想、於懈怠聲生礙想;於定意聲生讚利想、於亂聲生礙想;於智聲生讚利想、於無智聲生礙想,即不學佛法中。於近聲順愛、於遠聲背憎,即不學音聲入門中。於流轉聲生過罪想、於涅槃聲生讚利想,即不學音聲入門中。於此岸聲背憎、於彼岸聲順愛;於村落聲生過罪想、於阿蘭拏聲生讚利想;即不學音聲入門中。於獨行順愛、於共行背憎,即不學佛法中。於比丘行順愛、於在家行背憎;於威儀業順愛、於非威儀業背憎;於淨妙行順愛、於非淨妙行背憎;於戒行順愛、於惡戒行背憎;於不雜行順愛、於雜行背憎;於離貪慾行順愛、於貪慾行背憎;於離瞋惡行順愛、於瞋惡行背憎;於離愚癡行順愛、於愚癡行背憎;於空行順愛、於有見行背憎;於無相順愛、於相背憎;於無願順愛、於願背憎;於菩薩行順愛、於聲聞獨覺行背憎;即不學佛法中。

「若譏菩薩過失則遠菩提,亦取業障;若譏威儀則遠菩提,亦取牢固業障;若有菩薩於菩薩邊生卑小想,於己勝想則為自傷,亦取業障。如是菩薩,於他菩薩若教若誡,生教師想,然後教誡。菩薩若欲不捨菩提,於菩薩邊莫生小想。

「善家子!菩薩如是,無有一處令善根斷,如輕第二菩薩者。是故菩薩若欲護諸善根、欲清淨諸業障、欲速於諸法中得無礙行,應當晝夜各作三時禮諸菩薩乘者富伽羅。」

爾時曼殊尸利童真復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欲聲佛聲稱量一等、瞋聲佛聲等、癡聲佛聲等、外道聲佛聲等、少欲聲多欲聲等、知足聲不知足聲等、減省聲不減省聲等、樂獨聲共眾住聲等、此岸聲彼岸聲等、遠聲近聲等、流轉聲涅槃聲等、村落聲阿蘭拏聲等、施聲慳聲等、持戒聲破戒聲等、瞋恨聲忍聲等、精進聲懈怠聲等、亂聲定意聲等、無智聲智聲等。」

爾時蓮華遊戲智通天子語曼殊尸利童真言:「曼殊尸利!何因緣故稱量一等?」

曼殊尸利言:「天子!如是欲聲,於汝意謂是何?」

天子言:「曼殊尸利!如我意謂欲聲如響。」

曼殊尸利言:「天子!如是佛聲,汝意復謂是何?」

天子言:「曼殊尸利!如我意謂亦與響法不別。」

曼殊尸利言:「此因緣故,稱量一等。」

爾時佛告曼殊尸利童真言:「曼殊尸利!汝於前世住初業地,未入如是法道,作何業障?汝今可說。若未來世所有假名菩薩,聞如是等業障惡已,當自守護。」

如是語已,曼殊尸利童真復白佛言:「世尊!彼聞如是等業障惡已,雖當憂怖而得淨於業障,亦得諸法無礙。世尊!乃往過去無數劫,復過無數廣不可量、無量不可思,復過彼已,於彼時節有佛出世,名師子鼓音王如來、應、正遍知、明行具足、善逝、世間解、無上、調御丈夫、天人教師、佛、婆伽婆。彼如來壽量六十俱致那由多百千歲,說法調伏恆伽河沙等眾生,亦以三乘成熟眾生。彼世界名大光。於中若樹、若柱,七寶所作。於彼樹中有如是等聲出,所謂空聲、無相聲、無願聲、無生聲、無滅聲、無所有聲、無狀貌聲,常出如是等聲。若聲出時。彼諸眾生於法見證。

「彼時如來初集,聲聞有九十九俱致,彼皆阿羅漢,乃至以平等智善解脫心。第二集有九十六俱致比丘。第三集有九十三俱致比丘。第四集有九十俱致比丘,亦皆阿羅漢,乃至以平等智善解脫心。彼菩薩集亦如是數,彼皆無生法忍具足,善能出生種種法道,供養多百千俱致那由多佛,名稱聞於百千俱致那由多佛土,度脫多百千俱致那由多眾生,得無邊門陀羅尼,出生百千俱致那由多三摩地;自餘始業初乘發行菩薩摩訶薩,亦多無量無數。彼如來土功德莊嚴具足,若以言說終不能盡。彼如來滅後,正法住九十九百千歲,彼諸樹聲皆不復出。

「世尊!彼時有菩薩比丘,名曰喜根,作說法者。世尊!彼喜根菩薩先行質直,不分別威儀、不捨世間、不礙世法。彼時眾生諸根悉利,少聞即知有深信解,為彼眾生不讚說少欲、不讚說知足減省樂獨;亦不讚說不共眾住;亦不示現發起精進。示現自身行於雜行,令彼眾生攝取諸法,即欲自性攝取諸法、即瞋自性攝取諸法、即癡自性攝取諸法,而無障礙。彼以方便令彼攝取諸行一相。若彼眾生彼以方便令攝取已,無有一處眾生若行、若威儀而有瞋礙。彼不瞋礙心已便得忍地,於如來教中當得決定不壞深心。

「世尊!彼時復有菩薩比丘,名曰勝意,亦作說法者。世尊!勝意說法者,得四第耶那四無色入,受行十二頭多功德。世尊!勝意菩薩所調伏者,取他過惡,其智動搖。

「世尊!爾時勝意菩薩於村落中為食而行,至喜根菩薩所乞之家。以不知故,彼於其中見捨主子,即至彼捨主子所,至已設如是座,坐已為彼捨主子說少欲、說知足、說減省、說共眾住過惡,讚說樂獨、讚說不共眾住。仍於彼捨主子前,惡說喜根菩薩云:『彼比丘者,乃令多人取於顛倒。彼比丘者,乃令多人取於邪見。其彼比丘是雜行者,取欲無礙、取瞋無礙、取癡無礙、取諸法無礙。』彼捨主子利根得忍,語彼比丘言:『大德意謂貪慾是何?』比丘言:『如我意謂欲是煩惱。』捨主子言:『大德!貪慾為內為外?』比丘言:『貪慾非內非外。』捨主子言:『貪慾從何所來?去至何所?復住何處?』比丘言:『貪慾無來無去亦無住處。』捨主子言:『大德!貪慾若非內外,非東方分,亦非南、西、北方、上下、四維,無有處住亦非無住。彼之貪慾豈非無生?若無有生,何有煩惱及以清淨?』

「爾時勝意比丘瞋恚不喜,從坐起去,說如是言:『彼比丘者,乃令多人取不如實。』以不學入音聲故,於佛陀聲則喜、於外道聲則瞋。以不學入音聲故,於梵行聲則喜、於非梵行聲則瞋。以不學入音聲故,於清淨聲則喜、於染污聲則瞋。以不學入音聲故,於聖果聲則喜、於凡夫聲則瞋。以不學入音聲故,於樂聲則喜、於苦聲則瞋。以不學入音聲故,於出家聲則喜、於在家聲則瞋。以不學入音聲故,於出世間聲則喜、於世間聲則瞋。以不學入音聲故,於施聲則生利想、於慳聲則生礙想。以不學佛法中故,於持戒聲則生利想、於破戒聲則生礙想。

「於彼乞家出已,還向阿蘭拏處。至住處已,令餘比丘亦如是取,即於眾中見喜根菩薩已,說如是言:『此比丘者乃令多人取於顛倒。此比丘者,乃令多人取於邪見。其此比丘是雜行者,取欲無礙,如是亦取瞋、癡無礙,及取諸法無礙。』

「喜根菩薩作如是念:『今此比丘必作業障,我須為說如是深言,乃至令作修助菩提法因。』爾時喜根菩薩欲令眾信,即於諸比丘僧前,說此伽陀:

「『貪慾說涅槃,  恚癡亦如是!
  於中道當覺,  佛菩提不思。
  若分別貪慾,  及諸恚癡等;
  遠彼佛菩提,  譬如天與地。
  若不破壞欲瞋已,  入於癡者見菩提;
  彼即近於勝菩提,  當得於忍亦不久。
  貪慾菩提二非二,  一入平等與相應;
  若不如是隨順覺,  彼佛菩提遠復遠。
  貪慾不生亦不滅,  未曾作惱染於心;
  若有我想有得見,  為彼貪慾泥犁入。
  所有欲法即佛法,  所有佛法即欲法;
  此二一字而無相,  如是知者為導師。
  若分別戒破戒已,  以戒自高而醉逸;
  彼不生天況菩提,  但自安住有得見。
  若於煩惱分別已,  常好依倚瞋見中;
  此道非是勝菩提,  若念彼則凡夫縛。
  若住蘭拏分別已,  高貴自我而欺他;
  彼無菩提無佛法,  但自安住蘭拏見。
  蘭拏法中既不見,  於村落中作威儀;
  天修羅中彼是賊,  何有菩提及佛法?
  若分別我當作佛,  彼凡無智力所牽;
  所有佛法如虛空,  於中無取亦無捨。
  見行菩提本不二,  名字數音說為人;
  若不入於此法中,  彼佛菩提遠復遠。
  若求菩提無菩提,  若見菩提遠菩提;
  不此教中至滅度,  分別此法無有實。
  若佛法中生羨樂,  彼則遠此佛菩提;
  無實法中既生羨,  則當復受於苦惱。
  若以供養異不供,  供養法中則聚著;
  若知此界同平等,  彼當作佛人中尊。
  若不於佛及佛法,  諸種諸處未曾見;
  彼於諸法則不染,  覺菩提已破摩羅。
  若欲度脫諸眾生,  彼眾生界未曾念;
  諸法猶如涅槃等,  彼若見是作人尊!
  若說外道是惡意,  若說諸佛人勝者;
  於此二中無差別,  如是知者作導師。
  若覺菩提無所覺,  若如是知無所知;
  佛與非佛不等佛,  此不分別人中上。
  佛於菩提未曾覺,  眾生未曾有脫者;
  凡夫分別無有法,  彼遠復遠佛法中。
  若有為法非有為,  彼所有數未曾有;
  若無有數算亦無,  此諸方便不說二。
  若無眾生無成就,  不見佛法是實有;
  如佛亦如諸眾生,  如是知者觸菩提。
  若欲當覺勝菩提,  於彼欲法莫分別;
  所有欲法自性相,  彼即佛德不可思。
  若佛法中未曾發,  於佛菩提不生心;
  無異菩提無異心,  如是知者作導師。
  以菩提心凡自高,  若分別念我作佛;
  彼無菩提無佛法,  則捨此法自性印。
  若念眾生我欲脫,  愚癡著彼眾生想;
  說眾生者無眾生,  菩提不於眾生住。
  若見眾生如是怖,  彼則無邊恐怖生;
  諸眾生言如山響,  如是知者人中上。
  若見眾生畢竟脫,  常無貪慾瞋癡等;
  眾生寂靜常大寂,  如是知者作導師。
  貪慾非內亦非外,  欲於諸方無依倚;
  無實諸法分別已,  如是我想凡所迷。
  如響如幻如焰等,  如石女兒亦如夢;
  如諸煩惱不可見,  凡夫轉行由無知。
  若求煩惱彼有惱,  正念選擇莫懈怠;
  不分別道及煩惱,  觸無分別菩提地。
  若空法中凡夫畏,  於佛法中彼當遠;
  若空法中無有疑,  最勝菩提彼當得。
  若以言說分別境,  言說及義不可思;
  染著名稱及利報,  自謂念道無疑惑。
  不以著名念所說,  而見蘭拏有所住;
  少欲知足分別已,  復為貪慾力所牽。
  若人避於欲法走,  彼於欲法不可脫;
  若能順覺欲法實,  彼則見法飲乃離。
  守護禁戒雖長夜,  出生定意無邊劫;
  此佛教中彼不脫,  以不覺此真實際。
  若覺此法無所有,  於諸法中彼無著;
  不以分別戒破戒,  而脫凡夫有見境。
  若見持戒常無戒,  若覺戒義破戒法;
  彼於破戒不可得,  彼覺戒行相如是。
  法王所有不思法,  俱致方便化眾生;
  以一方便令其入,  此菩提中寂無漏。
  凡夫墮於大墮中,  說勝法所聞法已;
  無作無物無有相,  一道方便自性空。
  雖在勝家喜欲樂,  而聞法已不驚怖;
  不於此教出家已,  頭多自高有見得。
  所有十方佛世尊!  住世作利大仙主;
  皆知諸法如空已,  法無起作觸菩提。
  無知而有淨相想,  聞此實法有驚怖;
  彼俱致劫受多苦,  常受苦分無有間。』

「說此伽陀時,三十千天子等無生法中得忍;十八千比丘以不受故,諸漏心皆解脫。即時地裂,勝意菩薩死墮大啼叫泥犁耶中。彼業障故,於百千俱致劫大泥犁耶中,受諸極重苦毒。受已於七十百千生中,常得誹謗。於多百千俱致劫中,不聞如來、應、正遍知名字。彼後值遇如來,於彼教中出家而不憙樂。六十百千生中出家已,反戒入俗。以彼殘業障故,於多百千生中闇鈍而行。

「於彼時節名憙根比丘菩薩摩訶薩說法者,今已證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現住說法。在東方分,過百千俱致佛土,於寶畫世界中,名密無垢蔽日光福德威熾王如來、應、正遍知,現住說法。於彼時節名勝意比丘說法者,即我彼時作說法者,名勝意比丘。

「世尊!我受如是苦惱、如是住時,以未入此法道故,受如是苦。於無苦中分別苦、顛倒苦,是故若發菩薩乘者、若發獨覺乘者、若發聲聞乘者,不用如是業障者、不用如是苦者,於諸種法不應毀棄,於彼正法亦不應毀棄,亦不應一處而作瞋礙。」

爾時佛告曼殊尸利童真言:「曼殊尸利!彼時汝因聞彼伽陀,有何勝作?」

曼殊尸利言:「世尊!我因聞彼伽陀,從彼業障而起,處處馳走遍流轉已,於諸處中得甚深忍,得決定忍善說深法。」

佛言:「曼殊尸利!是誰神力憶念如是久遠所作業障?」

曼殊尸利言:「世尊!所有菩薩,若思若念若隨順念,彼皆如來神力。何以故?世尊!如是諸法皆是如來本性。」

佛言:「若得如來十力,與聞此者稱量一等;若於無生法中得忍,與聞此者稱量一等。」

曼殊尸利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聞此法本,果不可思。」

佛言:「如是如是。曼殊尸利!如汝所說。聞此法本果不可思,但如來不記說。何以故?彼不勤修非善丈夫,若聞此已當不信解。曼殊尸利!此是諸法入門。」

爾時曼殊尸利童真及慈氏菩薩摩訶薩,復白佛言:「世尊!當住持此法本,令末後世後五百歲法轉之時,廣至多人手中,不使摩羅及摩羅身天得入其便。」

爾時世尊為住持此法本故,左右觀視如是無間。世尊觀已,彼時十方恆伽河沙等佛土六種振動。於彼時中,世尊則為已住持此法本。自餘諸佛世尊,於恆伽河沙等世界中,亦住持此法本。說此法本時,乃至十方恆伽河沙倍多,於彼眾生無生法中得忍,彼復倍多於法證見,何況復言住聲聞乘、獨覺地、無學地?

爾時命者阿難陀而白佛言:「世尊!云何名此法本?我云何持?」佛言:「阿難陀!此法本名『說諸法不轉』,此名當持。」

佛說此時,曼殊尸利童真歡喜,慈氏菩薩摩訶薩、師子游步菩薩摩訶薩,蓮華遊戲智通天子及餘天子,並彼大菩薩眾,諸天、人、犍闥婆、阿修羅等,聞佛所說,皆大歡喜。

諸法本無經卷下


上篇:諸法無行經

下篇:佛說大乘隨轉宣說諸法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經集部目錄

【註音版】普賢菩薩行願品

(根據印光大師校定本校對)...

【註音版】禮佛大懺悔文

禮佛大懺悔文...

餓鬼報應經

尊者大目揵連,從佛在耆闍崛山中,遊行恆水邊,見諸餓...

【註音版】曼殊室利菩薩十大願王

曼殊室利菩薩十大願王...

佛說彌勒來時經

佛說彌勒來時經 失譯人名附東晉錄 舍利弗者,是佛第一...

佛說梵摩難國王經

佛說梵摩難國王經 失譯人名今附西晉錄 聞如是: 一時...

佛說四品法門經

佛說四品法門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光祿卿明教大...

持心梵天經

持心梵天所問經卷第一(一名莊嚴佛法諸義,又名佛說等...

肇論新疏

肇論新疏卷上 五台大萬聖祐國寺開山住持釋源大白馬寺...

佛本行集經

佛本行集經卷第一 隋天竺三藏闍那崛多譯 發心供養品第...

佛說十二頭陀經

佛說十二頭陀經 宋于闐國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如是我聞:...

佛說帝釋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佛說帝釋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

佛說八關齋經

聞如是:一時,婆伽婆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

佛說造塔功德經

造塔功德經序 夫塔者,梵之稱,譯者謂之墳。或方或圓...

【註音版】拔濟苦難陀羅尼經

拔濟苦難陀羅尼經...

大乘寶月童子問法經

大乘寶月童子問法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少卿...

【註音版】大乘入楞伽經

大乘入楞伽經...

【佛教詞典】旃檀香身陀羅尼經

(經名)一卷,趙宋法賢譯。有陀羅尼名旃檀香身。誦持...

【佛教詞典】修瑜伽處所

【修瑜伽處所】 p0902   瑜伽二十卷三頁云:卽此十種...

聖嚴法師:佛化婚姻與佛化家庭

談如何建立美滿婚姻 佛教是不贊成結婚的嗎?當然不是...

欲求長生,莫如淨土

佛眼見無量劫事,故自古及今,無所不見,又戒人妄語,...

在慾望面前,人的智商會降低

財跟色這兩種慾望當中,哪一種慾望最厲害?大家深有體...

哪個法門消業障效果最好呀

問: 慈雲灌頂法師在《觀無量壽佛經》註解裡面告訴我們...

不憑我佛之慈,曷遂超升之路

浮生若夢,幻質非堅;不憑我佛之慈,曷遂超升之路。 我...

貪瞋癡是一切惡果的罪魁禍首

佛教認為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癡,貪瞋癡是人...

文殊師利菩薩降伏魔王波旬

一日,阿難尊者告訴舍利弗尊者,說自己曾見過文殊師利...

常律法師:修持藥師法門的感應實例

藥師經云: 「第三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以無量無...

化緣並非募捐那麼簡單

化緣一詞,本極莊嚴,比如釋迦世尊,是為一大事因緣而...

果中皇后:草莓的超強功效

草莓又叫紅莓、楊莓、地莓等,是薔薇科草莓屬植物的泛...

狗子為何沒有佛性

過去趙州老人,有人來問他說:狗子有沒有佛性呢? 趙州...

為什麼要修淨業三福

【欲生彼國者,當修三福:一者,孝養父母,奉事師長,...

【視頻】梵網經菩薩戒本(德凱法師讀誦)

梵網經菩薩戒本(德凱法師讀誦)

【視頻】晚課蒙山施食(深圳弘法寺)

晚課蒙山施食(深圳弘法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