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說放牛經

後秦龜茲國三藏鳩摩羅什譯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佛說放牛經

後秦龜茲國三藏鳩摩羅什譯

聞如是:

一時,婆伽婆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是時,佛告諸比丘:「有十一法,放牛兒不知放牛便宜,不曉養牛。何等十一?一者放牛兒不知色,二者不知相,三者不知摩刷,四者不知護瘡,五者不知作煙,六者不知擇道行,七者不知愛牛,八者不知何道渡水,九者不知逐好水草,十者[(殼-一)/牛]牛不遺殘,十一者不知分別養可用不可用。如是十一事,放牛兒不曉養護其牛者,牛終不滋息,日日有減。比丘!不知行十一事,如放牛兒者,終不成沙門,此法中終不種法律根栽,無有葉枝覆蔭;不行十一事強為沙門者,死墮三惡道。何等比丘十一行?比丘不知色,不知相應摩刷,不知摩刷應護瘡,不知護瘡應作煙,不知作煙,不知擇道行,不知愛牛,不知何道渡水,不知食處,不知敬長老。

「比丘!云何不知色?比丘!不知四大,不知四大所造色,比丘!如是不知。比丘!云何不知相?比丘!不知癡因緣相、不知黠因緣相。云何不知癡因緣相?比丘!不知黑緣,不知白緣,不知黑白緣。云何不知黠相?不知黑緣,不知白緣,不知白黑緣。比丘!如是不知相。比丘!云何應摩刷而不摩刷?比丘!設欲心發便樂著,不捨、不忘、不斷絕,起愚癡貪慳及餘恶心,盡懷不吐捨。如是,比丘!應摩刷而不摩刷也。比丘!云何應護瘡而不護瘡?比丘!見色起想、聞聲愛著,思想形體不知為惡,不護眼根、耳、鼻、舌、身、心,盡馳外塵而不能護。如是,比丘!應護瘡而不護瘡。云何,比丘!應作煙而不作煙?比丘!所學聞不知為人說。如是,比丘!應起煙而不起煙。云何,比丘!不知擇道行?比丘!不入直道行,行於非道。云何行非道?比丘!入淫女裡及酒會博戲處。如是,比丘!為不知行道。云何比丘不知愛?比丘!講說法寶時,不至心愛樂聽。如是,比丘!為不知愛。云何,比丘!不知渡水?比丘!不知四諦。何等四諦?比丘!不知苦諦、苦習諦、苦盡諦、苦盡道諦。如是,比丘!為不知渡水。云何,比丘!不知食處?比丘!不知四意止。何等四意止?比丘!不知內觀身、外觀身、內外觀身,不知內觀痛、外觀痛、內外觀痛,不知內觀意、外觀意、內外觀意,不知內觀法、外觀法、內外觀法。如是,比丘!為不知食處。云何,比丘!不知食不盡?比丘!設為國王長者清信士女請食,設種種餚饌至心進上,比丘不知齊限,食已有餘復欲持歸。如是,比丘!為不知食不盡。云何,比丘!不知敬長老?比丘!恭敬供養之云何不知?設有長老比丘,久習道德學問廣博,小比丘不至心禮敬,見之不起不為避坐,輕慢調戲不以善心待。如是,比丘!不知敬長老。其有比丘,不知行十一法,於吾法中不應為沙門,不種法律根栽,無枝葉覆蔭皆自朽壞,不如還為白衣。若強為沙門者必入三惡道。

「比丘!知放牛兒十一行養護,其能使滋息。云何十一?此放牛兒為:知色,知相,摩刷,護瘡,起煙,擇道,渡水,愛牛,逐水草,[(殼-一)/牛]知遺殘齊限多少,分別牛好惡,養視可用者。如是放牛者,便能養護增益其牛。」

佛於是頌曰:

「放牛兒審諦,  牛主有福德,
 六頭牛六年,  成六十不減。
 放牛兒聰明,  知分別諸相,
 如此放牛兒,  先世佛所譽。

「如是十一法,比丘當行,便能於是法中種法律根栽,枝葉茂盛覆蔭大地,不復朽壞。何等十一?比丘知色、知相、知摩刷、知覆瘡、知時作煙、知行道、知愛、知渡水、知食處、知不盡、知敬長老舊學耆艾恭敬供養。云何比丘知色?比丘!知四大造起色,如是,比丘!為知色。云何比丘知相?比丘!別癡別黠。云何癡?非所思而思、非所行而行、非所說而說,是為癡。云何為黠?思可思、行可行、說可說,是為黠。能別癡黠,是為知相。云何比丘應摩刷知摩刷?比丘!設生欲心能制遠避如吐惡見,設起瞋恚慳貪及餘諸惡,能制遠避如吐惡見。如是,比丘!應刷知刷。云何比丘應護瘡而護?比丘!眼見色不分別好惡、守護眼根不著外色、遠捨諸惡護於眼根,耳聽聲、鼻嗅香、舌嗜味、身貪細滑意多念,制不令著,護此諸根不染、外塵如吐惡見。如是,比丘!為知護瘡。云何比丘時時放煙?比丘!如所學所聞所知,以是廣說,如是比丘為知放煙。云何比丘知行道?比丘行審諦八道,知不可行處,淫裡、酒家、博戲處,終不妄入,如是比丘為知行道。云何比丘知愛?比丘!見說法寶時,至心聽受踴躍愛樂,如是比丘名為知愛。云何比丘知渡水處?比丘!知四諦。云何四諦?苦諦、苦習諦、苦盡諦、苦盡道諦。如是比丘為知渡水。云何比丘知食處?比丘!知四意止。云何四意止?比丘!觀內身、觀外身、觀內外身,觀內痛、觀外痛、觀內外痛,觀內意觀、外意觀、內外意,觀內法、觀外法、觀內外法,如是比丘為知食處。云何比丘知食不盡?比丘!若國王長者清信士女,以信樂心請於比丘,供養飲食種種餚饌,加敬進勸,比丘知節供身則止,思惟佛語:『施者雖豐,當自知限,不為盡受。』如是比丘知食不盡。云何比丘知敬長老舊學耆艾恭敬供養?比丘!當親近是輩禮敬供養,出入迎逆見來避坐,任力進上,勿以懈慢。如是比丘知,敬長老。比丘!能行是十一事者,於此法中種法律根栽枝葉滋茂,多所覆蔭清淨無垢。」

爾時,世尊以偈頌曰:

「有信精進學,  受食知節限,
 恭敬於長老,  是行佛稱譽。
 如此十一法,  比丘學是者,
 晝夜定心意,  六年得羅漢。」

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受行。

佛說放牛經


上篇:佛說波斯匿王太后崩塵土坌身經

下篇:緣起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阿含部目錄

【註音版】佛說無常經·臨終方訣附

佛說無常經·臨終方訣附...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

御製無量壽佛讚  西方極樂世界尊,  無量壽佛世希...

佛說療痔病咒

(可治癌症跟痔瘡、青春痘等等) 佛說療痔病咒: 怛(dan...

龍舒增廣淨土文

龍舒淨土文序 華嚴經云。信為道元功德母。長養一切諸...

佛說千佛因緣經

佛說千佛因緣經佛說千佛因緣經 後秦龜茲國三藏鳩摩羅...

眾經譔雜譬喻

眾經譔雜譬喻卷上 比丘道畧集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菩薩訶色慾法經

菩薩訶色慾法經 後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女色者,世間之枷...

鳩摩羅什法師大義

鳩摩羅什法師大義卷上 宋國廬山慧遠法師。公少瞻儒道...

佛說是法非法經

佛說是法非法經(出《中阿含》)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

佛說三轉法輪經

佛說三轉法輪經 三藏法師義淨奉 制譯 如是我聞: 一...

舍利弗摩訶目連游四衢經

舍利弗摩訶目連游四衢經 後漢外國三藏康孟詳譯 聞如是...

佛說兜調經

佛說兜調經 失譯人名今附東晉錄 聞如是: 一時,佛在...

餓鬼報應經

尊者大目揵連,從佛在耆闍崛山中,遊行恆水邊,見諸餓...

佛說五母子經

五母子經 吳月氏國居士支謙譯 昔者有阿羅漢在山中奉行...

【註音版】曼殊室利菩薩十大願王

曼殊室利菩薩十大願王...

如來莊嚴智慧光明入一切佛境界經

如來莊嚴智慧光明入一切佛境界經卷上 元魏天竺三藏曇...

無門關

禪宗無門關 說道無門。盡大地人得入。說道有門。無阿...

佛說鹹水喻經

佛說鹹水喻經 失譯人名今附西晉錄 聞如是: 一時,婆...

【註音版】佛說輪轉五道罪福報應經

佛說輪轉五道罪福報應經...

佛說校量數珠功德經

佛說校量數珠功德經 大唐天竺三藏寶思惟譯 爾時,文殊...

金剛三昧經

金剛三昧經序品第一 北涼失譯人名 如是我聞: 一時佛...

【佛教詞典】所有

所有有三,謂貪、瞋、癡。由依止貪瞋癡故,積畜財物有...

【佛教詞典】茶鼓

(物名)於祖忌獻茶湯時,或茶禮湯禮時所鳴之鼓也。見...

往生則必證不退轉

問:前面提到博地凡夫,只要得生淨土,便可位登不退,...

野老得斧而不知寶

【經文】 昔有貧窮孤獨老人,無業資生,偶得一斧,乃是...

教授寫給新入大學女兒的9條忠告

開學季,大一新生們滿懷憧憬地步入大學校門。然而大學...

修行前應當先修懺悔之法

善男子若未來世諸眾生等欲求度脫生老病死始學發心修習...

《印光法師嘉言錄》白話文

(印光大師著;圓濤法師白話譯) [封一題詞] 宣講因...

對「攀緣」意義的誤解

有一回,佛陀對弟子說:「要把自己的心照顧好,不要攀...

在名號中化解我們凡夫的心

因果輪迴是正知正見,如果撥無因果就是大邪見。所以我...

聖嚴法師:人格在寂寞中昇華

一個寂寞的人,雖能引起他人的同情;但人之對於寂寞的...

念佛為何越念雜念越紛飛

問: 請教法師!本來念佛應該是越念越清靜的,為什麼...

怎樣隨喜才能真正獲得功德

時下流行隨喜一詞,很多學佛人嘴上有事沒事總喜歡掛著...

五停心觀對治五種煩惱

五停心觀指不淨觀、慈悲觀、緣起觀、念佛觀、數息觀等...

心外焚香求福了不可得

在達摩祖師《觀心論》這部書裡面(這個論,相傳是達摩...

【視頻】《六祖大師法寶壇經》男聲讀誦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男聲讀誦

【視頻】《佛說阿彌陀經》廣行法師念誦

《佛說阿彌陀經》廣行法師念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