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說放牛經

後秦龜茲國三藏鳩摩羅什譯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佛說放牛經

後秦龜茲國三藏鳩摩羅什譯

聞如是:

一時,婆伽婆在捨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是時,佛告諸比丘:「有十一法,放牛兒不知放牛便宜,不曉養牛。何等十一?一者放牛兒不知色,二者不知相,三者不知摩刷,四者不知護瘡,五者不知作煙,六者不知擇道行,七者不知愛牛,八者不知何道渡水,九者不知逐好水草,十者[(殼-一)/牛]牛不遺殘,十一者不知分別養可用不可用。如是十一事,放牛兒不曉養護其牛者,牛終不滋息,日日有減。比丘!不知行十一事,如放牛兒者,終不成沙門,此法中終不種法律根栽,無有葉枝覆蔭;不行十一事強為沙門者,死墮三惡道。何等比丘十一行?比丘不知色,不知相應摩刷,不知摩刷應護瘡,不知護瘡應作煙,不知作煙,不知擇道行,不知愛牛,不知何道渡水,不知食處,不知敬長老。

「比丘!云何不知色?比丘!不知四大,不知四大所造色,比丘!如是不知。比丘!云何不知相?比丘!不知癡因緣相、不知黠因緣相。云何不知癡因緣相?比丘!不知黑緣,不知白緣,不知黑白緣。云何不知黠相?不知黑緣,不知白緣,不知白黑緣。比丘!如是不知相。比丘!云何應摩刷而不摩刷?比丘!設欲心發便樂著,不捨、不忘、不斷絕,起愚癡貪慳及餘恶心,盡懷不吐捨。如是,比丘!應摩刷而不摩刷也。比丘!云何應護瘡而不護瘡?比丘!見色起想、聞聲愛著,思想形體不知為惡,不護眼根、耳、鼻、舌、身、心,盡馳外塵而不能護。如是,比丘!應護瘡而不護瘡。云何,比丘!應作煙而不作煙?比丘!所學聞不知為人說。如是,比丘!應起煙而不起煙。云何,比丘!不知擇道行?比丘!不入直道行,行於非道。云何行非道?比丘!入淫女裡及酒會博戲處。如是,比丘!為不知行道。云何比丘不知愛?比丘!講說法寶時,不至心愛樂聽。如是,比丘!為不知愛。云何,比丘!不知渡水?比丘!不知四諦。何等四諦?比丘!不知苦諦、苦習諦、苦盡諦、苦盡道諦。如是,比丘!為不知渡水。云何,比丘!不知食處?比丘!不知四意止。何等四意止?比丘!不知內觀身、外觀身、內外觀身,不知內觀痛、外觀痛、內外觀痛,不知內觀意、外觀意、內外觀意,不知內觀法、外觀法、內外觀法。如是,比丘!為不知食處。云何,比丘!不知食不盡?比丘!設為國王長者清信士女請食,設種種餚饌至心進上,比丘不知齊限,食已有餘復欲持歸。如是,比丘!為不知食不盡。云何,比丘!不知敬長老?比丘!恭敬供養之云何不知?設有長老比丘,久習道德學問廣博,小比丘不至心禮敬,見之不起不為避坐,輕慢調戲不以善心待。如是,比丘!不知敬長老。其有比丘,不知行十一法,於吾法中不應為沙門,不種法律根栽,無枝葉覆蔭皆自朽壞,不如還為白衣。若強為沙門者必入三惡道。

「比丘!知放牛兒十一行養護,其能使滋息。云何十一?此放牛兒為:知色,知相,摩刷,護瘡,起煙,擇道,渡水,愛牛,逐水草,[(殼-一)/牛]知遺殘齊限多少,分別牛好惡,養視可用者。如是放牛者,便能養護增益其牛。」

佛於是頌曰:

「放牛兒審諦,  牛主有福德,
 六頭牛六年,  成六十不減。
 放牛兒聰明,  知分別諸相,
 如此放牛兒,  先世佛所譽。

「如是十一法,比丘當行,便能於是法中種法律根栽,枝葉茂盛覆蔭大地,不復朽壞。何等十一?比丘知色、知相、知摩刷、知覆瘡、知時作煙、知行道、知愛、知渡水、知食處、知不盡、知敬長老舊學耆艾恭敬供養。云何比丘知色?比丘!知四大造起色,如是,比丘!為知色。云何比丘知相?比丘!別癡別黠。云何癡?非所思而思、非所行而行、非所說而說,是為癡。云何為黠?思可思、行可行、說可說,是為黠。能別癡黠,是為知相。云何比丘應摩刷知摩刷?比丘!設生欲心能制遠避如吐惡見,設起瞋恚慳貪及餘諸惡,能制遠避如吐惡見。如是,比丘!應刷知刷。云何比丘應護瘡而護?比丘!眼見色不分別好惡、守護眼根不著外色、遠捨諸惡護於眼根,耳聽聲、鼻嗅香、舌嗜味、身貪細滑意多念,制不令著,護此諸根不染、外塵如吐惡見。如是,比丘!為知護瘡。云何比丘時時放煙?比丘!如所學所聞所知,以是廣說,如是比丘為知放煙。云何比丘知行道?比丘行審諦八道,知不可行處,淫裡、酒家、博戲處,終不妄入,如是比丘為知行道。云何比丘知愛?比丘!見說法寶時,至心聽受踴躍愛樂,如是比丘名為知愛。云何比丘知渡水處?比丘!知四諦。云何四諦?苦諦、苦習諦、苦盡諦、苦盡道諦。如是比丘為知渡水。云何比丘知食處?比丘!知四意止。云何四意止?比丘!觀內身、觀外身、觀內外身,觀內痛、觀外痛、觀內外痛,觀內意觀、外意觀、內外意,觀內法、觀外法、觀內外法,如是比丘為知食處。云何比丘知食不盡?比丘!若國王長者清信士女,以信樂心請於比丘,供養飲食種種餚饌,加敬進勸,比丘知節供身則止,思惟佛語:『施者雖豐,當自知限,不為盡受。』如是比丘知食不盡。云何比丘知敬長老舊學耆艾恭敬供養?比丘!當親近是輩禮敬供養,出入迎逆見來避坐,任力進上,勿以懈慢。如是比丘知,敬長老。比丘!能行是十一事者,於此法中種法律根栽枝葉滋茂,多所覆蔭清淨無垢。」

爾時,世尊以偈頌曰:

「有信精進學,  受食知節限,
 恭敬於長老,  是行佛稱譽。
 如此十一法,  比丘學是者,
 晝夜定心意,  六年得羅漢。」

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受行。

佛說放牛經


上篇:佛說波斯匿王太后崩塵土坌身經

下篇:緣起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阿含部目錄

【註音版】佛說救拔焰口餓鬼陀羅尼經

佛說救拔焰口餓鬼陀羅尼經...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

【註音版】佛說療痔病經

佛說療痔病經...

佛說當來變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捨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俱...

龍樹菩薩傳

龍樹菩薩傳 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龍樹菩薩者。出南天竺...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註解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註解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奉 詔譯...

自在王菩薩經

自在王菩薩經卷上 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如是我聞: 一...

禪秘要法經

禪秘要法經卷上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

佛說食施獲五福報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捨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佛告諸比丘:...

佛說三歸五戒慈心厭離功德經

佛說三歸五戒慈心厭離功德經 失譯人名今附東晉錄 聞如...

佛母般泥洹經

佛母般泥洹經 宋沙門慧簡譯 聞如是: 一時,佛在維耶...

佛說齋經

佛說齋經 吳月氏國居士支謙譯 聞如是: 一時,佛在捨...

佛本行經

佛本行經卷第一(一名佛本行讚傳) 宋涼州沙門釋寶雲譯...

藥師琉璃光七佛本願功德經

藥師琉璃光七佛本願功德經卷上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

慈悲地藏懺法

慈悲地藏懺法卷上 嚴淨壇場 楊枝淨水。遍灑三千。性空...

吉祥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捨衛祗陀園給孤獨精舍。時已深夜...

在家律要廣集

在家律要廣集卷第一 明 蕅益沙門 智旭 集 清 (源...

顯密圓通成佛心要集

顯密圓通成佛心要集序 (宣政殿學士金紫榮祿大夫行給事...

如來示教勝軍王經

如來示教勝軍王經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如是我聞...

【註音版】念佛儀

出自弘化社《日誦經咒簡要科儀》...

佛說四不可得經

佛說四不可得經 西晉月支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 一時...

【佛教詞典】塵妄

不淨謂塵,不實謂妄。塵妄則指一切生死之境界。明神宗...

【佛教詞典】藥師

(菩薩)具曰藥師琉璃光如來。又有大醫王佛,醫王善逝...

【佛學漫畫】西天極樂世界

輪迴苦海茫茫,能夠獲得人身已然是個奇跡,就像夢中的...

度化長者

佛陀想度化一位長者。有一天,佛陀到長者的家門口乞化...

但見過年忙似箭,有誰離苦急如仇

2012年的除夕,原本計劃像往年一樣參加龍泉寺華嚴法會...

人生中需要放下的八樣東西

1、放下壓力 (累與不累,取決於自己的心態) 心靈的...

弘一大師《經典法語集》

1.不讓古人是謂有志,不讓今人是謂無量。 2.有才而性緩...

恭敬得延壽

佛陀時代,有位長者的兒子年紀大約五、六歲,佔相師為...

不論老少美丑,心都要平等對待

從前印度的阿育王信佛非常虔誠。有一年,他要舉辦供僧...

七種人不能吃花生

沒有人不認識花生的吧,也沒有從來沒有吃過花生的吧。...

功夫來時有兩個岔路

生死大事,古往今來,諸位大德為了這件事也不容易得到...

淨土不是自了漢法,更不是小乘佛教

問: 請問法師,修行以自利為主,容易被人誤解為是自了...

被塵埃封在心底的善念

一個殺人犯亡命逃竄了整整一年,來到小鎮時,已經衣衫...

信仰的虔誠與否與貧富無關

( 導語: 不論世俗之中還是在佛門裡,人們通常都會看...

【視頻】《佛說十善業道經》女聲讀誦

《佛說十善業道經》女聲讀誦

【視頻】《佛說阿彌陀經》聆志居士讀誦

《佛說阿彌陀經》聆志居士讀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