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說海龍王經

西晉月氏國三藏竺法護譯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佛說海龍王經卷第三

西晉月氏國三藏竺法護譯

請佛品第十

爾時海龍王白世尊曰:「唯佛加哀諸天、龍、神及無量人,令致安隱至於大海,詣我宮中屈神小食。所以者何?大海之中有龍、鬼神、香音神,及餘無數眾生之類,見如來已,皆殖德本,悉當往會,因聞法音,除斷無底生死之源。吾等龍宮並蒙其恩,天上、世間緣得度脫,如來普現佛大道心,令我等身近道品法。」佛愍龍王,默受其請,及無量人悉當廣殖眾德之本。

時海龍王見佛就請,歡喜踴躍,稽首佛足,右繞三匝,與眷屬俱,忽然不現。還在大海聚會龍民,而告之曰:「吾明日請佛,佛垂矜許,汝等同心當俱供養。」

海龍王又告燕居無善神、誑惑縛、補離垢錦等曰:「諸仁當知!如來降神,當詣此海乎!宜用身故,率諸眷屬來集吾宮,獻饌世尊。」又勅龍王,名曰主度王、嘆無量王、離垢王、焰光王、戲樂王、清淨王、妙曜意王、現諸難王,及餘龍王百千之眾,悉當來會,至吾宮裡,奉覲如來。又勅龍子威首曰:「仁者!致敬宣吾命於無焚龍王,命諸海宮供養如來、至真、等正覺。」即時受教。又勅龍王子強威,詣安明山頂,請歡喜龍王、迦歡喜龍王,及天帝釋,使諸仁者令詣大海,集吾宮內,供養如來。時強威即時受教,宣令如是。

時海龍王化作大殿,以紺琉璃、紫磨黃金而雜挍成,則建幢幡,造金交露,寶珠、瓔珞、七寶為欄楯,而極廣大,若干種香而以熏之,散眾色華,紛紛如雪。於大殿上化立師子之座,高四百八十里,皆以眾寶而合成,敷無數百千天繒,以為綩綖。諸菩薩及比丘眾所坐師子座,各各嚴麗,階級殊別。饌具兼重,若干種味,寂然飲食,供設以具。

爾時龍王明旦修敬,住安明山十二之坎,與眷屬俱遙請世尊,以偈頌曰:

「殊特慧無量,  於法得自在,
 明知成眾事,  如空聖無限,
 離垢眼清淨,  於世為最上,
 日時今已到,  唯加哀自屈。
 清淨音如梵,  柔軟聲和仁,
 響雷如哀鸞,  為眾現甘露,
 除若干塵冥,  為眾最上醫,
 人中寶願來,  今正是其時。
 心調柔寂寞,  志軟常安和,
 自度濟眾生,  願救諸人民,
 開化眾黎庶,  使越彼四瀆,
 造安度彼岸,  惟屈今是時。
 調仁樂佈施,  學道戒清淨,
 忍辱力最上,  已獲大精進,
 滅除禪脫門,  智慧普無量,
 言誨如月明,  住聖時已到。
 智跡方別路,  邪徑永已斷,
 七覺意根力,  化現以四諦,
 平等四意止,  四神足意定,
 總得普通達,  時到宜屈神。
 三十二相明,  英妙百功德,
 為存德義者,  示現大福田,
 尊稱為眾祐,  如春萌滋茂,
 唯愍傷加慈,  大哀自屈神。
 志如須彌山,  心等譬如地,
 除愛及瞋冥,  所說如演空,
 人尊不自卑,  未曾有貢高,
 歸於空脫門,  屈神今正時。
 知義尋分別,  曉了隨順要,
 究暢解經法,  心行常如斯,
 顯進人本性,  觀察諸慧義,
 稽首最勝足,  時到屈神臨。」

爾時世尊遙聞龍王啟白,時到,告諸比丘:「著衣持缽,當詣大海開化眾生就龍宮食。」比丘應曰:「唯然!」

於時世尊與諸菩薩、比丘眾俱眷屬圍繞,踴在虛空,身放大光明而雨天華,百千伎樂相和而鳴,集於海邊至欣樂園。有思夷華名曰意樂,佛住止彼。

時海龍王往詣佛所,稽首佛足陳敬已畢,卻住一面。龍王自念:「吾欲化作寶階,從海邊至海底,令佛及比丘眾及諸菩薩,由是下海至我宮中,如昔世尊化作寶階,從忉利天至閻浮利。」適設此念,便從海邊化作三寶階金銀、琉璃,下至其宮甚微妙好。

於是世尊以威神力,化大海水令不復現,使海生類不以為患。佛身放光,照於大海,普至三千大千世界。其海居類身蒙此光,皆懷慈愍柔仁之心,不相嬈害,相視如父、如母、如兄、如弟、如子無異。

於時欲行天人、色行天人侍從世尊,欲聽道化,猶欲觀龍王莊嚴宮殿。時佛與諸菩薩及大聲聞、諸天、龍、神、香音神、無善神、鳳凰神、山神、甜柔神、釋、梵、四天王,從欣樂園思夷華樹欲詣龍宮。

佛昇寶階,涉於中階。諸菩薩眾住於右階,諸大聲聞住在左階。時六十億釋而在前導;六十億梵天皆在虛空,各執寶蓋;六十億天皆在佛後而雨天華;六十億諸欲天人作諸伎樂而供養佛;六十億魔眾皆於佛前香汁灑地;六十億龍後在虛空中,各現半身手執珠瓔垂散佛上;六十億山神皆鼓伎樂,歌佛功德;六十億香音神手執華蓋,以用奉佛;六十億無善神各持若干百千種衣,以覆佛上;無焚龍王與億百千眷屬在於虛空,皆以華香、雜香、擣香作眾伎樂,莊嚴諸龍,及諸天華以供養佛。如是比類,六萬龍王皆供養佛,欲見世尊,勸海龍王。

安樂世界無量壽如來佛土菩薩,號光世音、大勢至大士,與無央數億諸菩薩俱,為佛、世尊示現莊嚴諸所有供養,皆令前所嚴供隱蔽不現,無能知者。焰氣世界難逮如來佛土菩薩,號法英、法道大士;妙樂世界無怒如來佛土菩薩,號香首、眾香首大士;照明世界月辯如來佛土菩薩,號師子、師子音大士;不眴世界善目如來佛土菩薩,號導御、諸法自在大士;光曜世界普世如來佛土菩薩,號寶場、寶焰大士;樂御世界寶首如來佛土菩薩,號慧步、慧見大士;光察世界普觀如來佛土菩薩,號雨王、法王大士;愛見世界尊自在王如來佛土菩薩,號退魔後魔王大士。取要言之,如是十方各各無央數億諸菩薩,皆來勸樂海中龍王欲見如來供養奉事。

於是世尊以大道力諸佛感動,威德所監,以佛弘威勸化無戲,供養諸佛,放大光明,徹照十方無量世界,以佛洪音大師子吼,而講言化諸天百千,皆作音樂而雨天華,滅諸惡趣,施於一切安隱之具。有三昧名曰立於大哀歡悅群萌,以佛三昧正受已,所作莊嚴光飾大海不可思議。佛從寶階降神海宮,自然音樂普聞十方無量世界。佛之威神如來所感,皆見能仁如來下於大海。

彼時億百千玉女、魔妻、無善神、鳳凰神、山神、甜柔神、群神婦女,皆以伎樂而行迎佛,調諸音樂而歌頌佛德:

「施上戒清淨,  忍力慈心尊,
 精進勤御義,  禮樂禪脫門,
 心淨光慧智,  嚴明奮威神,
 現在示解脫,  故來除垢塵。
 施以甘露安,  道御罄眾穢,
 無盡德如空,  慧海願降海,
 所說具足要,  講嘆度無極,
 施眼明清淨,  一切人中上。
 嘆頌深義句,  愍人光無倫,
 等祠所宣普,  降伏諸異道,
 施以法無慳,  講經淨恣塵,
 讚歎實慧光,  道財敷演珍。
 見諦莫不受,  正觀斷結著,
 不動如山根,  願稽首導師。
 諸天金翅鳥,  須倫真陀羅,
 迦留鳩垣師,  願稽首足下。
 尊相三十二,  無比妙善現,
 體柔紫金色,  爪足下安平,
 妙響如哀鸞,  其聲踰梵天,
 大音超三千,  稽首柔軟音。
 根調心寂寞,  猶如月電光,
 言誠常平等,  願稽首樂法。
 已度老病苦,  救一切令脫,
 得勝伏眾魔,  滅除生現盡。
 無著蠲塵勞,  為諸天所敬,
 歸尊普救護,  導師開化眾。」

十德六度品第十一

於是王女及諸龍後、無善神、鳳凰神、山神、甜柔神後共讚佛已,一切同等皆發無上正真道意,脫身瓔珞,用散佛上。

佛與眾俱降於大海,到其海城,詣海龍王莊嚴大殿,坐師子座。時諸菩薩及比丘眾,各各次坐其座。於時海龍王與中宮眷屬俱見佛坐已,手自斟酌,寂然飲食,無央數味供養佛及比丘僧。飲食畢訖,行澡水竟,坐佛前聽經,及諸天、龍、神、香音神、無善神、鳳凰神、山神、甜柔神、釋、梵、四天王及十方諸來會菩薩。

於是佛見眾會坐定,從身放光,光名善度脫法柔和,悉照大海。諸居之類上、中、下品,普自見佛,歡喜踴躍,願樂聞法,各以恭敬遙稽首佛。爾時世尊告海龍王:「猗世間者,作若干緣,心行不同,罪福各異,以是之故所生殊別。龍王!且觀眾會及大海若干種類形貌不同,是諸形貌皆心所畫。又心無色而不可見,一切諸法誑詐如是,因或興相都無有主,隨其所作各各自受。譬如畫師本無造像,諸法如是而不可議,自然如幻化相,皆心所作。明者,見諸法因或興相,則當奉行諸善;德者,其解或相興成諸法、蔭種諸入,當歡喜悅,得好端正。龍王!具觀如來之身,以百千福而得合成,超於眾會普現巍巍,其百千德由得自在,而使梵、釋覆蔽不現。觀如來身,目不敢視,當其威光察諸大士,色身相好,莊嚴具足,皆以善德挍飾其體。」

佛語龍王:「仁所嚴淨皆因福成。諸釋、梵天、龍、鬼神、香音神、無善神、鳳凰神、山神、甜柔神,所有莊嚴皆因福生。今此大海若干種身,善惡大小、廣狹好丑、強羸細微,皆自從心而已獲之,為若干貌,悉身、口、意之所作為。是故,龍王!自護身行,救濟罪福,當作是學。汝等以護身行救濟罪福,奉行諸善,得成佛道,滅棄邪見,不住有常、無常之見,當求眾祐,已殖供養。因供養故,當為諸天、世人所敬!」

佛語龍王:「菩薩有一法,皆斷一切惡趣眾難。何等為一?專察妙法,云何正諦?入於法樂,多觀善法,不聽諸惡眾邪之想。已斷惡法,奉行眾善。在在所生與佛、菩薩賢善性俱。」

佛言:「何等善事,已立德根天、人之安,不為聲聞、緣覺之本?立道本者,志無上正真道。何謂立本?謂行十事。何謂十?身不殺、盜、淫,口不妄言、兩舌、惡口、綺語,意不嫉、恚、癡,是謂立本。」

佛語龍王:「人不殺生得十善寂法。何謂十?常施安隱於一切人,常樂慈心,斷瞋恨心,所生之處常無疾病,常種長命,為非人所護,臥安寤歡,未曾惡夢,不懷怨結,不畏惡趣,壽終之後得生安處。人不殺生得斯寂法,以不殺生善本之德,願志無上正真之道。若成佛時而得自在於壽命也。」

佛告龍王:「人不盜竊得五信法。何等五?得大富,無有縣官、水火、盜賊、怨家、惡子能竊取者,眾所愛敬,到處寂然,所至無難,患畏永除。以不取之福、志存慧施,殖眾德本,志願無上正真之道,以依如來無見之慧,成最正覺使立神通。」

佛語龍王:「人不犯邪淫,得四明智所嘆之德。何等四?攝護諸根,離諸調戲,一切世間悉共稱嘆。已離邪淫,無敢輕眄其妻室者。以是德本,志願無上正真之道,得大人相馬陰之藏。」

佛語龍王:「人不妄語,諸天、世人以八法嘆。何謂八?得面清淨;語言中當一切世人所見任信;自成其證,天人所敬;心懷至誠而無邪想;心意清淨而無諛諂;多所歡悅,無患厭者;能受禁誨,無有麁言;生天上、人間,獨見任信,無有疑者。以至誠言善德之本,志願無上正真之道,因此所行常得至誠。」

佛語龍王:「人不兩舌,得五不別離。何等五?身不別離,無散亂者;眷屬不散,不傲他人;得信無壞,見於緣報;他無壞法,以行為要;得親友和,用無欺故。以是德本求最正覺,得成如來眷屬無亂,一切眾魔及與怨敵終不能壞如來眷屬。」

佛語龍王:「人不惡口,得八清淨言辭之報,壽終之後得生天上。何等八?所說如諦,所言柔軟,所言如應,所言和順,所言能受,所言光曜,所言眾人莫不承樂,所言眾所不譏。因是德本,志願無上正真之道,得成如來音聲超梵。」

佛語龍王:「人不綺語,得三正行。何等為三?常為眾明諸等敬愛;心常專一,入於至誠;不以多言,於天上、人間常得大尊,不為雜碎。以是德本,志願無上正真之道,為佛所授決,得成如來所言無異。」

佛語龍王:「人不嫉妬,得五威神。何等五?身、口、意明,諸根具足;得極財富而以自恣;降伏諸冤,樂於飲食、美味生活之業;福德巍巍,為諸國王所見恭敬,而蒙覆蓋;如己所有微妙之寶,致差特家功德宿本,不嫉他財。因是德本,志願無上正真之道,成等世尊,三界所奉。」

佛語龍王:「人不瞋恚,得八心歡喜法。何等為八?無害樂諦,滅除瞋恚;樂於誠實,心不樂諍;心樂質直,安祥而和;等於聖賢,常懷慈心;愍傷具足見人安悅,端正殊好眾人所敬,生於梵天不以為難,心以方便哀和之故,是為八。因是八德本,志願無上正真道意,得為如來至真等正覺觀無厭者。」

佛語龍王:「人不邪見,得十法德。何等十?志性真實,得人善友;信善惡之報;若已沒命,不傷犯人;念行佛道,心無有異;不事天神,志懷質樸;舍於諛諂神咒之術;與諸天人以為朋友,不與地獄、餓鬼、畜生而作伴侶;與眾特異功德巍巍聖道為上;離於邪見,離於貪身,離於惡見;都無罣礙,於聖平等,須臾之間生天上、人間。是為十德法,已離邪見得本,志願無上正真之道,近得諸佛道法,速逮神通,成為如來。」

佛語龍王:「菩薩離於殺生而行佈施,常得大富、長壽、無極行、菩薩道,一切外怨莫能當者。已離盜竊而佈施者,既饒財寶,人不敢取,行菩薩道無能妨廢,合聚一切功德之法。離於邪淫而佈施者,後常大富,妻無逸態,在於人間無敢犯者,其家女人而不色視。離於妄語而佈施者,常大富有,不被誹謗,以下劣人皆蒙擁護,行菩薩道言行相應,所願堅強。離於兩舌而佈施者,常大富有,眷屬不別,行菩薩道則得菩薩一切眷屬質直等性。已離惡口而佈施者,常大富有,所言人受,行菩薩道入於眾會莫不欣樂。離於綺語而佈施者,常大富有,所言輒行,行菩薩道斷一切疑。離於嫉妬而佈施者,常大富有,喜好、衣食、床臥具足,行菩薩道已所喜者,而以加施得大尊豪。離瞋恚心而佈施者,常大富有,威耀端正,所言說者眾人愛樂,行菩薩道心無加害,諸根具足。離於邪見而佈施者,常大富有,立於正見,生於族姓,值佛、世尊,行菩薩道不離諸佛,常得聞法,發菩薩心。」

佛語龍王:「是謂十善佈施,莊嚴廣大乃爾!此十善行,以戒莊嚴,以自具願,得諸佛法;以忍莊嚴,諸相種好,成佛音聲;以精進莊嚴,降伏魔怨,以佛道法有所超度;以禪莊嚴,心意所趣而以清淨;以智慧莊嚴,除諸枉見;行慈莊嚴,當以仁和,不害眾生;行哀莊嚴,不舍黎庶;行喜莊嚴,無懈厭心;行護莊嚴,得無所著,斷諸疑結;行恩莊嚴,勸化群萌;行意止莊嚴,止身諸痛癢,心法具足;行意斷莊嚴,斷諸惡法,具足善德;神足莊嚴,神足輕舉;五根莊嚴,堅固其行,以上精進而無放逸,以心修治除諸塵勞;五力莊嚴,以質直心降化眾怨;覺意莊嚴,曉了諸法,如本所由;八路莊嚴,懷來正慧;寂然莊嚴,滅除一切諸垢塵勞;以觀莊嚴,觀諸法本,審諦悉無;善權莊嚴,有數無數、有為無為,具足安隱。」

佛語龍王:「取要言之,十善之德,具足十力、四無所畏,成諸佛法。以具足之故,於是十善之德,廣普莊嚴,常當精進。譬如郡國、縣邑、村落、丘聚、百穀、藥草、樹木、華果種殖刈穫,皆因地立;十善之德,天上、人間皆依因之。若學、不學及得果證、住緣覺道、菩薩道行、諸佛道法,皆由從之。」

於是海龍王白世尊曰:「何謂入法門菩薩所行?入法門者,除於宿世陰蓋之罪。已除陰蓋,得至超異。」

佛語龍王:「菩薩有一法除諸罪蓋。何等一?立於擁護,不舍所說,悔過首罪。復有二法除諸罪蓋。何等二?常觀淨法,不造現在。復有三法除諸罪蓋。何等三?入因緣慧,具足悅心,依本淨法了知本無。復有四法除諸罪蓋。何等四?曉了於空,不住無想,趣於無願,慧無所造。復有五法除諸罪蓋。何等五?無我、無人、無壽、無命、無識。復有六法除諸罪蓋。何等六?歡喜篤信,而無狐疑,往返進止,觀察審諦,所作至誠,不失正信;是為六法除諸罪蓋。」

龍王白佛:「何謂菩薩得至超異?」

世尊曰:「菩薩有十事得至超異。何等十?常念歡悅;心性清淨;善權方便;堅強精進;觀察人物,行無極哀;修德無厭,博聞不惓;奉無放逸;念於道場;令得佛慧;不舍道心。是為十事,菩薩所行得至超異。」

燕居阿須倫受決品第十二

於是燕居無善神白世尊曰:「何謂菩薩超諸德上?」

佛告無善神:「菩薩有八法超諸德上。何等為八?菩薩於是離於貢高為一切人下屈謙敬;受教恭順言行相副謙順尊長;一切德行諸法為本,所行堅強超諸善德;樂於微妙若干種施;寧失身命不求人便;見有危懼施以無畏;來歸命者不以舍棄;求於一切福慧之業不以厭足;是為八法。」

無善神又問佛言:「菩薩有幾法行,得身長大,面部弘滿,眷屬繁熾,意廣無極?」

佛告燕居無善神:「菩薩有四事得身長大。何等為四?不說他人所作貪嫉;作佛形像,根相具足;和合離別,勸令志於無上正真之道;向於眾生無傷害貌。是為四事得身長大。菩薩有四事面部弘滿。何等四?若干瓔珞而用佈施,一切所愛施而不惜,常以慈眼觀於如來,見人端正不生嫉妬;是為四事得面色弘滿。菩薩有四事得眷屬繁熾。何等四?離於兩舌,未曾破壞他人眷屬;見他友黨代其歡喜;不舍道心;並化他人,令發道意;是為四。菩薩有四事意廣無極。何等為四?其心清淨而無諛諂,除重愛慾;所在中間而無厭疲;志於微妙,深入要法;一切諸法本末皆空。是為四,菩薩意廣無極。」

於是燕居無善神與三萬二千眷屬,各各以若干種八千天華散世尊上,以偈讚曰:

「其有於十方,  人種不可量,
 須臾一時頃,  則供養世尊。
 假使十方人,  一切供養德,
 在於百千劫,  等心給足人,
 不能及慈心,  愍傷之福行,
 寂然極如應,  供養安能報。
 是為諸十方,  供養之奉事,
 發心無與等,  正諦住如應。
 於是吾自由,  立志無諛諂,
 已覺了本無,  自致得佛道。
 人中尊見愍,  三界無諛諂,
 十力證明我,  解我心性行。
 柔軟無怯弱,  以離諸恐懼,
 佈施調禁勝,  持戒及忍辱,
 精進於定意,  為應住智慧,
 順從慈愍哀,  常奉至誠行。
 加哀不為我,  勝不受善決,
 人尊我便當,  自別受佛決,
 吾悉不狐疑,  謂不成自由,
 吾了了究竟,  志淨在於道。」
 人中尊時笑,  月英尋問曰:
「今何故欣笑?  唯聖解說之。」
 化度時告曰:  「月英具聽之,
 吾所以示現,  奮出大光明。
 時燕居廣普,  志願尊大道,
 三萬二千人,  諸所從眷屬,
 於百千劫中,  常行菩薩道,
 一切志同等,  當得聖佛道。
 當供養諸佛,  等如恆邊沙,
 所開化人民,  其數復過此。
 其劫曰歡喜,  又號淨復淨,
 得佛離寂塵,  覺了至無憂。
 此燕居廣普,  當逮為法王,
 超出精進力,  號曰帝幡幢。
 其世界名曰,  欣樂仁莊嚴,
 衣食豐平賤,  譬如兜術天。
 其十力壽命,  七十億萬歲,
 滿六十那術,  比丘比丘尼,
 諸菩薩之眾,  有八百那術,
 堅住於總持,  所聞悉解了。
 彼於歡喜劫,  又號淨復淨,
 皆以如是比,  當成尊佛道。
 開化百千人,  悉使住佛道,
 具觀是德勝,  菩薩之道心。」
 燕居無善神,  彼聞佛授決,
 四千萬大眾,  悉發菩薩心。
 三千界震動,  則時雨天華,
 善哉總要德,  心意之所持。

無焚龍王受決品第十三

於是無焚龍王白佛言:「一切諸法皆無所住,亦無有人。何有受決者?誰當成至無上正真道,為最正覺乎?」

佛言:「如是!如仁所言:『一切諸法皆無所住,亦無有人。』一切諸法亦復如是。凡夫愚人處於顛倒,住吾我人,無人起人想。菩薩發大哀為除顛倒,去吾我人,被覺德鎧。此正士等,曉了諸法無吾我人,開化誘立吾我人命。屬仁所云:『誰受決者?』諸仁等解人空無我,則為受決;一切法等觀諸法寂則為受決;諸佛國等而無所取,心淨無垢,則為受決;慧觀諸佛等諸佛道不壞法界,則為受決;於諸魔眾等一切魔,於塵無塵了心本已,則為受決;無名無相,無應不應,無念不念,不受不舍,則為受決。」

佛語龍王:「其心意識無所住立,則為受決。諸法如是,以無因緣諸法本諦,覺了諸法平等無異,則成無上正真之道。究竟求本,無有受決及成佛道,若受決者,若受決已。所以者何?諸法無形,本末悉斷,皆無有主。一切諸法從因緣轉,諸法如空,無從生相故;諸法無從生相,無所至相故;諸法無所從來,計本空故;諸法無所至,未發起故;諸法無所住,不可得處故;諸法悉空,用無身故;諸法無著,用無猗故;諸法無所猗,不可動故;諸法不可動,無處所故;諸法皆愚,用自然故;諸法自然,無言教故;諸法無言教,無色像故;諸法無色像,用無念故;諸法無念,無因緣故;諸法無因緣,無所行故;諸法無所行,用寂然故;諸法寂然,無受陰故;諸法無受陰,本淨空故;諸法脫相,用無二故;諸法無二,用本一故;諸法本一,離若干故;諸法等無差特,用等覺故。」

佛語龍王:「解諸法等,無受決者、不成等覺。且觀於是,如來堅固,興無極哀,及諸菩薩勸樂之力,諸法如是,以無央數為人解說,合會有數。於諸法觀無解脫人、法亦不度。人如法者,人亦如也,道亦如也,佛亦如也,決亦如也,諸法亦如也,故曰如來。了於本無,住本無故,而不可動,故曰本無。本無像、本無壞,解了本無,故曰如來。以如來故,等住本無,諸法如是等如本無住,是為如來等住之地。其有菩薩聞是說者,不恐不怖,不畏不難,以是如來等住之地,為人解說。」

佛說是時,三千菩薩皆得法忍,阿耨達龍王歡喜踴躍,以白珠瓔珞價當是世,而覆佛上。

女寶錦受決品第十四

爾時海龍王有女,號名寶錦離垢錦,端正姝好,容顏英艶,與萬龍夫人俱,各以右手執珠瓔珞,一心視佛,目未曾眴,禮佛而立。時寶錦女及萬夫人以珠瓔珞奉上世尊,同音嘆曰:「今日吾等一類平心皆發無上正真道意!吾等來世得為如來、至真、等正覺,當說經法,將護眾僧,如今如來!」

於時賢者大迦葉謂女及諸夫人:「無上正覺甚難可獲,不可以女身得成佛道。」

寶錦女謂大迦葉:「心志本淨,行菩薩者得佛不難!彼發道心,成佛如觀手掌。適以能發諸通慧心,則便攝取一切佛法。」

女謂迦葉:「又如所云:『不可以女身得成佛道。』男子之身亦不可得!所以者何?其道心者,無男無女。如佛所言:『計於目者,無男無女。』耳鼻口身心亦復如是,無男無女。所以者何?唯仁者眼空故。計於空者,無男無女,耳、鼻、口、身、心俱空,如是虛空及寂,無男無女。若能解了分別眼本,則名曰道。耳、鼻、口、身、心亦復如是,計於道者,無男無女法。是故,迦葉!又如諸法皆在自然,道亦自然,吾亦自然。」

迦葉問女:「汝是道耶?」

其女答曰:「尊者耆年,謂我是非道乎?」

迦葉答曰:「吾非佛道,是聲聞耳!」

女又問曰:「誰開化仁?」

答曰:「如來。」

女曰:「假令如來不成正覺,寧能開化於耆年不?」

答曰:「不也。」

「是故仁者當知,在彼則為以道,無不覺道。」

迦葉問女:「逆為道乎?」

答曰:「唯然,迦葉!逆則道也。所以者何?以別本淨可覺了,道者則無有逆解,逆本淨則名曰道。空者本無分別,諸逆則名曰道。假使諸法有合有散,則非道也。等一切法、順如應者,乃為道耳。」

迦葉問女:「誰以如此辯才相施?」

女答曰:「尊者迦葉施我辯才。設使仁者不問於我,何因發辯?譬如,迦葉!無有呼者,何緣響應?假使無問菩薩義者,無因發辯。」

迦葉問女:「汝為供養幾何佛乎?」

女答曰:「如仁者所斷塵勞。」

迦葉答女曰:「吾不斷塵勞。」

女又問:「仁者!俗有塵勞穢耶?」

迦葉答曰:「吾無塵勞,亦不斷矣。」

女又問曰:「安置諸塵勞?」

答曰:「不起不滅,亦無所置。所解如此,如本無也。」

又問:「本無寧可知耶?」

答曰:「不也!」

又問:「何故仁言:『其慧如道,如所知了。』?」

「明無為,知如此,如解本無,是故名曰慧與凡夫等。」

又問女:「汝所辯者斷一切言?」

答曰:「吾無所斷,亦無有言。所以者何?法界無所斷,一切所說皆應法界。」

迦葉又問女:「汝等我於凡夫法,寧不有疑乎?」

女答曰:「假使立仁凡夫慧法,而各異者,吾當有疑。吾謂仁者凡夫無異,以故無疑。諸法皆等,無若干故,是謂平等,如虛空是謂平等。」

又問女:「汝於凡夫等聖賢耶?」

答曰:「吾不凡夫,亦非聖賢。所以者何?假使吾等身與凡夫等,不行菩薩;設使賢聖等,則斷佛法。」

又問女:「設汝不與凡夫等,亦不與聖賢等,寧與佛等乎?」

女答曰:「不也!所以者何?吾身本於佛法等。」

又問女曰:「假使汝於佛法等者,寧逮佛法乎?」

女答曰:「仁者耆年,寧信佛法有去來、今現在緣耶?有方面乎?有所處青、黃、赤、白、黑不?」

答女曰:「諸佛之法無有形貌。」

女答曰:「假令諸佛法無有形貌,云何從我求乎?」

迦葉問女:「佛法當於何求?」

答曰:「當於六十二見中求。」

又問:「六十二見當於何求?」

答曰:「當於如來解脫中求。」

又問:「如來解脫者當於何求?」

答曰:「當於五逆中求。」

又問:「五逆當於何求?」

答曰:「當於度知見求。」

又問:「此言何謂?」

女答曰:「無縛無脫、無取無舍,此為本淨,是為諸法之深教言,非若干言。」

又問女:「是之言教,不違如來言乎?」

女答曰:「是真諦言,不為違失如來之教。所以者何?如如來之道而無所得,亦不可持,亦無言說。一切所言皆音聲耳,曉了道本亦無音聲。唯仁者!解道寂然無跡,以名跡自愛跡。」

迦葉又問:「假使道無跡,如是比相,云何成最正覺?」

答曰:「亦不從身、亦不從意得最正覺。所以者何?身心自然乃成道耳!其自然者都無所覺,吾則是道,不以為道成最正覺。」

迦葉問女:「汝設是道,何不轉法輪?」

女答曰:「我轉法輪耳!」

迦葉問曰:「所轉法輪為何等類?」

女答曰:「無動之輪,遠離一切諸所猗住。其法輪者,謂法界住故。本無輪者,順本無故。無斷輪者,如本淨住故。無著輪者,覺了一切諸法,無所著故。無二輪者,等於一切法故。無若干輪,忍一行故。無言法輪者,化諸音聲,皆無所想,入一味故。清淨輪者,一切無塵故。斷諸不調輪者,不得有常、無常故。無亂輪者,善觀報應故。至誠輪者,無起無滅故。空無輪者,無相、無願故。唯迦葉!輪已如是,何所轉者?」

大迦葉曰:「如女之辯才,不久當成無上正真道最正覺!」

女答曰:「假令迦葉成最正覺時,吾亦當成最正覺!」

迦葉答曰:「吾終不得成最正覺!」

女答曰:「如是了法身者,道住無所住,無能得致,成最正覺。」

女說是語時,五百菩薩逮得法忍。佛時讚曰:「善哉,善哉!快說此法!」

爾時眾會中天、龍、鬼神、無善神、香音神心自念言:「是寶錦女,何時當成無上正真道最正覺?」

佛知諸天、龍、神、香音神心之所念,告諸比丘:「此寶錦女,三百不可計劫後,當得作佛,號曰普世如來、至真、等正覺,世界曰光明,劫曰清淨。其光明世界,如來光常當大明。菩薩九十二億,佛壽十小劫。」

於是萬龍後白佛言:「普世如來得為佛時,吾等願生彼國!」佛即記之當生其國。

天帝釋品第十五

於是天帝釋,白世尊曰:「此忉利天常懷恐懼,難無善神。天與無善神共戰鬪時,展轉共諍,懷其怨結,各有瞋毒。唯願世尊慈愍眾生,諸無善神皆悉來會,此諸忉利天悉令共和!」

佛告燕居無善神、誑詐超度離垢錦無善神言:「諸仁者!其仁慈心,諸佛所嘆。人能行慈,現世、後世具足利義。其命甚短,當就後世。合會有離,國土、豪貴皆歸無常。汝等之身,不免此患,當觀後世,和順同心,無得懷瞋,將護罪福因緣之對。」

於是世尊為說辛酸悲哀之言,使無善神及忉利天悉共和解。各自說言:「吾從今始當為親友順於等行,各各當懷悲心愍哀,無瞋恚意。」

佛言:「善哉,善哉!諸仁者!是則第一供養如來,用行慈故!」說是語時,所教造福共和不諍,謂慈心三昧。

「有四事尊敬如來。何等四?不違犯戒;身、口、意慈;不斷三寶,志於佛道;如所聞法為人講說。是為四事尊敬如來,為供養也。」

於是會中二萬三千天無善神,聞說此言皆發無上正真道意。

佛說海龍王經卷第三


上篇:龍王兄弟經

下篇:佛為海龍王說法印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經集部目錄

佛說療痔病咒

(可治癌症跟痔瘡、青春痘等等) 佛說療痔病咒: 怛(dan...

般舟三昧經

般舟三昧經卷上 問事品第一 聞如是:一時,佛在羅閱祇...

晚課(暮時課誦)

南無蓮池海會佛菩薩(三稱) 佛說阿彌陀經 姚秦龜茲三...

龍舒增廣淨土文

龍舒淨土文序 華嚴經云。信為道元功德母。長養一切諸...

大乘同性經

大乘同性經卷上(亦名一切佛行入智毘盧遮那藏說經) 周...

說無垢稱經

說無垢稱經卷第一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序品第一...

佛說十八泥犁經

佛說十八泥犁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佛言:「人生...

佛說樹提伽經

佛說樹提伽經 宋于闐國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佛言: 昔有...

修行本起經

修行本起經卷上 後漢西域三藏竺大力共康孟詳譯 現變品...

佛說解夏經

佛說解夏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光祿卿明教大師臣...

大乘同性經

大乘同性經卷上(亦名一切佛行入智毘盧遮那藏說經) 周...

【註音版】佛臨涅槃記法住經

佛臨涅槃記法住經...

海印三昧論

海印三昧論一卷(並序)依大方廣佛華嚴經 明皛所述 若夫...

雲棲淨土匯語

雲棲淨土匯語 開示 水陸會中普示持名念佛三昧 竊惟淨...

【註音版】佛藏經

佛藏經...

諸法無諍三昧法門

諸法無諍三昧法門卷上 陳南嶽思大禪師撰 如萬行中說。...

說無垢稱經

說無垢稱經卷第一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序品第一...

【佛教詞典】冥一

(術語)混然而不可區別彼此也。止觀一曰:無相之境,...

【佛教詞典】滅智

梵語 nirodha-jāna。十智之一,或十一智之一。謂了知...

為你點盞燈,將我心照亮

有這麼一個故事:漆黑的夜晚,遠行尋佛的苦行僧走到一...

如何才能有好人緣

人緣,其實就是人際關係。一個人的人際關係如何,即是...

十跪父母恩

父母一路養育我們長大,給予了我們許多,我們逐漸有了...

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原文】 般若心經云:觀自在菩薩,照見五蘊皆空,度一...

香菇的營養成份

香菇是一種可供食用的大型真菌,是四季可食的美味佳餚...

晝夜經行念佛需要注意什麼

乾陀訶提菩薩是《佛說阿彌陀經》中的四尊菩薩之一,乾...

虛雲老和尚:參禪要旨

一、參禪的先決條件 參禪的目的,在明心見性;就是要去...

預知時至是可遇不可求的

在古德的往生實例中,有許多人是預知時至而往生的,那...

蓮池大師《普勸念佛文》釋義

前言 明代高僧蓮池大師,是佛教淨土宗第八代祖師,曾...

把「牛」釋放,幸福才有可能出現

問: 佛教常說放下?什麼是放下?怎麼才放下? 一行禪...

人生只有一個結果,就是沒有結果

我們一定要視之為身世無常,幻緣虛假,這是一種無常敗...

每天三呼快樂

世間的名利就像枷鎖一樣,會縛住我們的身心;不破名利...

【視頻】朝山灑淨儀軌(靈岩山寺)

朝山灑淨儀軌(靈岩山寺)

【視頻】《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聆志居士讀誦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聆志居士讀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