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女人為什麼有貧富貴賤和美丑

2010/07/27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聽文章

勝鬘夫人是舍衛國波斯匿王之女,也是逾闍國的王妃。

勝鬘夫人地位尊貴,但面貌卻長得不太好看,她心裡常常因此生起疑惑。

有一次,當釋迦牟尼佛在舍衛國祇園精舍的時候,她來到佛前頂禮佛陀之後,很恭敬地向佛陀提出幾個問題:

世尊!

一、為什麼有些女人面貌丑陋,體態粗劣,望之可怖,而且窮苦卑賤?

二、為什麼有些女人面貌丑陋,體態粗劣,望之可怖,但是大富大貴?

三、為什麼有些女人長的美麗出眾,卻很貧苦,出身卑賤?

四、為什麼有些女人長的美麗端莊,清秀可敬,有財有福,身世高貴?

佛陀開示說: 【勝鬘!女人面容丑陋,體態粗劣,望之可怖,而且貧苦卑賤,是由於過去世性情暴躁,容易發怒,有人稍微說她不是,就心懷怨恨,氣憤憎惡;同時她也不以吃的、用的、以及各種財物,或是香花之類布施沙門(出家修道的人)、婆羅門;又生性善妒,看見別人得到財物、榮譽、尊重、敬仰、禮遇、崇拜,就生妒忌,因忌生怒。

勝鬘!女人面貌丑陋,體態粗劣,望之可怖,但卻大富大貴,是由於過去世性情暴躁,有人說她不是,她就生氣、怨恨、憤怒、憎惡,可是她卻常以吃的、喝、用的,及一切財物、建地或房舍,以及香花水果等布施供養沙門、婆羅門;且又沒有妒忌之心,看見別人得到財富、榮譽、尊重、敬仰、禮遇、崇拜,她能隨喜讚歎。

勝鬘!女人面目姣好,美麗動人,但很貧苦,身世卑賤是由於過去世性情溫柔,有人講她壞話,也不生氣,又能忍讓,可是他對沙門及婆羅門卻不肯作任何供養布施,又生性善妒,看見別人得到財富、榮譽、尊重、敬仰、禮遇、崇拜,她就生妒忌,常自傲慢。

勝鬘!女人長的端莊美麗、清秀,品行高潔,多財富且福德高貴,是由於過去世性情溫柔,又能忍讓,人說她非,毫不計較,亦不生氣,她又能以一切財物建地舍宅香花水果飲食醫藥,恭敬供養布施沙門及婆羅門,並廣行善事,對別人不生嫉妒之心,言行謙遜有禮,而且對他人之好,時常隨喜讚歎。

勝鬘啊!這就是婦女們貧富貴賤和美丑的緣故了。 】

勝鬘夫人聽了世尊的開示,很慚愧而又歡喜的說道!【世尊!我聽了你的開示,完全明白自己長得丑陋而身世尊貴的原因,好比從黑暗中得到光明,從荒野中發現了康衢大道,這道理實在太奇妙了。我從今天起,縱然有人說我壞話,也不生氣,對別人更不生妒嫉之心,常隨喜讚歎他人之善,並要以一切財物、飲食、醫藥、建地屋宇、香花供養沙門及婆羅門。歸我統制的婦女很多,我也要教她們如是學,如是行。請世尊收我為弟子吧!我要皈依佛、法、僧三寶,直到終身。 】

結後語:

聽完了佛陀的回答,勝鬘夫人的心靈已經得到光明;聰明的讀者您是不是已經把握到兼具美麗與富貴的要訣了呢?首先要培養溫柔的性情、謙虛忍讓、不計較、不忌妒,並且能夠隨喜讚歎別人善行的美德。其次要以衣服、飲食、臥具、醫藥、香、花、舍宅、財物廣行布施,恭敬、供養出家的修行人。今生種下的種子,來生就可以收穫了;如是因、如是果,佛陀的真理讓您永遠離貧窮、丑陋與卑賤 。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向觀音菩薩求子是如何應的

問: 懇請師父解惑,我理解:此心作觀音菩薩,此心是觀...

如何處理學佛與做生意之間的衝突

問: 請教師父,在談生意的過程當中,會談及成本和利...

如何看待淨土宗裡面不同的知見

問: 現在佛教各種知見鬥爭堅固,不僅是不同法門之間...

機巧反招禍,因果天平最公道

憨山大師說:人從巧計誇伶俐,天自從容定主張;諂曲貪...

打妄語才能去學佛,這樣是不是不能受五戒

問: 因為家里人反對,所以總是要打妄語才能去學佛,這...

過午不食有何好處

問: 佛製定過午不食戒,有何好處?修行到何種境界,...

佛教對於愛情的看法是什麼

問: 佛教對於愛情的看法是什麼? 淨因法師答: 要想解...

不小心傷害了小動物是否破戒

問: 在清理花園的時候,不小心傷害了小動物,是否破戒...

【大藏經】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香讚: 爐香乍(zh) 爇(ru) 法界蒙熏 諸佛海會悉遙聞...

【大藏經】【註音版】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普門品(日誦式版本)...

【大藏經】佛說玉耶女經

聞如是: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長者給...

【大藏經】小品般若波羅蜜經

小品經序 釋僧睿 般若波羅蜜經者,窮理盡性之格言,菩...

但凡深信切願之人,必能時時不離佛號

俞有光,新安人。從小居住在江蘇宜興縣,和吳如庵一同...

知見清淨得證涅槃

古印度時,有一位比丘,從遠處見到滿願子(即富樓那尊...

感謝嫉妒者

宋徽宗喜歡書畫,並且有很深的造詣。一天,他問隨從:...

【推薦】人生的真相

在一個寂寞的秋天的黃昏,無盡廣闊的荒野中,有一位旅...

心是如何「作繭自縛」的

作繭自縛這個成語,借用蠶吐絲作繭把自己包在裡面,來...

「唯心淨土」不是指妄心,而是指妙真如心

宗門下很多祖師大德常常談到唯心淨土、自性彌陀之理,...

四十八大願——(第22願)菩薩一生補處

設我得佛,他方佛土諸菩薩眾,來生我國,究竟必至一生...

怒宜努力消融,過要細心檢點

怒宜努力消融,過要細心檢點。 這一條同樣是告訴我們:...

慧律和尚頓悟自性偈頌

著相修行百千劫,無相修行剎那間。 若能萬法盡捨卻,...

如何生起真實無偽的慈悲心

問: 請問法師,如何生起真實無偽的慈悲心? 大安法師...

聽佛的話,能做到的盡量去做到

佛在世的時候領上比丘們去乞食,乞食不能超過七家。有...

淨宗六祖-永明延壽大師

1.生平 永明大師(公元904---975年),諱延壽,字沖元...

吃肉的人是勇敢的人

我雖然對佛教充滿了恭敬,但是,開始吃素的時候,卻不...

乃至十念,也包含平時的信願稱名

乃至十念,一定要談這種深信切願的人,一定是念很多佛...

羅睺羅的眼淚

佛陀說:「當知瞋心,甚於猛火。」人時常因為瞋怒而亂...

用微笑將世界傳染

一個人的情緒,不僅會影響自己,還會影響到身邊的人,...

【佛教詞典】捨界

謂順捨觸所起身捨心捨非平等非不平等受。受所攝。是名...

【佛教詞典】白毫之賜

意指僧人受用之物。白毫,指世尊兩眉間之白毛;此相稱...

【視頻】宏海法師《地藏菩薩本願經》普濟寺

宏海法師《地藏菩薩本願經》普濟寺

【視頻】妙境法師《如何觀察苦》

妙境法師《如何觀察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