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佛說梵志女首意經

西晉月氏三藏竺法護譯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佛說梵志女首意經

西晉月氏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

一時,佛游波羅奈鹿苑仙人所止處而轉法輪,與大比丘眾五百人,無數菩薩俱,諸異佛國各各來會。

爾時世尊,晨旦整服,持缽入城而福一切。賢者阿難侍如常儀,大聖則入波羅奈大城,普次街裡向梵志門。

梵志有女名曰首意,遙見佛身端正殊妙威神巍巍,其心靜然諸根寂定,建上玄默第一澹泊,無有衰入恐懼永除。其意清淨而無垢穢如大淵澄,紫磨金色晃如寶山,若盛天樹華實繁茂,有三十二大人之相莊嚴其身,八十種好遍佈其體。昱如大殿而有寶柱,如須彌山峻峙顯特,如月盛滿眾星中明,如日出光晃耀暉赫,無所不照。

女見佛來住於門外,心懷踴躍迴入設座,還詣佛所,稽首佛足下,長跪白言:「善來!安住,願降聖尊屈神臨眄。」佛垂慈愍入館就座。

首意悅豫,重稽首,而取小榻於佛前坐,進而啟曰:「唯,天中天!曾聞如來游波羅奈仙土鹿苑,為沙門、梵志、梵天、龍神,諸魔世人群生之疇,轉無上輪興顯正法。」

佛告梵女:「如是!如是!誠如所云,吾游斯國轉無上輪,為諸未聞宣現正法,不以非法。」

首意問佛:「何謂如來所轉法輪?」

世尊告女:「以十二事緣起之法而轉法輪。」

首意白佛:「重加大恩為我分別,廣說十二緣起之法,法輪所歸令識義趣。」

佛言:「諦聽!善思念之,吾當為汝解散其義。」梵女首意,受教而聽。

佛告女曰:「若計有我便有終始,起於不起,從癡因緣則便有行,從行因緣則便有識,從識因緣則有名色,從名色因緣則有六入,從六入因緣則便更習,從更習因緣則便有痛,從痛因緣則便有愛,從愛因緣則便有受,從受因緣則便有有,從有因緣則便致生,從生從緣。致老病死,勤苦愁惱,大患集會。

「如是,女!癡滅,識、行、名色,六入、更習,痛、愛、受、有、生老病死滅,勤苦愁惱大患盡除。汝欲知吾以是法故,於波羅奈仙士鹿苑,為諸沙門、梵志、梵天、龍神、諸魔世人而轉法輪,解十二因緣,若受奉行,因可得度。」

首意問佛:「唯,天中天,法寧有內、有外乎?」

告女曰:「不也!」

女又問曰:「法寧有住無明號乎?」

答曰:「不也!」

女又問曰:「寧有興明、有除滅乎?」

答曰:「不也!」

女又問曰:「其明達者寧有形貌乎?」答曰:「不也!」

女又問曰:「以何因緣而致是身?以無有癡何從致生?興心慢意因成其行,何謂因緣而得合成?」又曰:「唯,大聖!如樹無根,何因忽生莖節枝葉華實?如是,世尊!計其無明無有形像,假使因緣從無哲起而致憍慢,何謂無哲之原而致於行?何從致是眾惱集會?」

佛告女:「欲知諸相,本悉清淨,亦復如是。諸法之法,法不知法,愚冥凡夫不聞罪福而造凶危,因從凶危則有終始,因終始則有苦樂。計曉於彼,亦無作罪,亦無福者,亦復無有進退終始,亦復無有遭苦遇樂。」

佛告首意:「汝欲知之,譬如幻士化作所化,其化人者,亦不想念言:『我是化。』彼之幻士,或以實為虛,或以虛為實,悉是欺詐愚偽之法。計斯幻士及所化人,有所化者亦無所化,彼亦空虛誑惑迷妄癡騃之法。於汝意云何?其幻化者,豈復有內而有外乎?」

答曰:「不也!天中天!」

「於汝意云何?幻無住豈有我名乎?」

答曰:「不也!天中天!」

「於汝意云何?其幻化者,豈有到後世復來者乎?」

答曰:「不也!天中天!」

「於汝意云何?其幻者豈有所起有所滅乎?」

答曰:「不也!天中天!」

「於汝意云何?其幻化者,豈有所有有形像乎?」

答曰:「不也!天中天!」

「於汝意云何?其幻化者,豈有見聞有幻無幻乎?」

答曰:「不也!天中天!」其女白佛言:「我曾聞之,其幻化者,無有見聞有幻無幻。」

世尊又問:「於汝意云何?其幻化者,假使無身,豈能令幻化發起諸術乎?」

女答曰:「唯,天中天!其幻化者,實為如此真無所有。」

佛復言:「如是!如是!女!其無明者無內無外,計其法者亦無所有,亦無字也,其無明者不至後世,亦無還返,其無明者亦無有起,亦無有滅,其無明者亦無形像。適興無明緣致眾行,名色、六入、更習、痛、愛、受、有、生老病死,勤苦愁惱大患集會。」

時女首意白佛言:「甚為可奇!至未曾有!世尊所興而不可及。所以者何?佛、天中天!於虛空中而轉法輪,不可思議所轉法輪,不可稱限無量法輪,無獲法輪,無形法輪,無生法輪,滅度法輪。」

世尊告曰:「如是!如是!誠如所云,吾所轉輪為轉空輪,所轉法輪不可思議,所轉法輪不可稱限,其可轉輪無量無獲,無形無生,為滅度也。」

時首意女歡喜踴躍,善心生焉,則以栴檀搗香及諸華香,供養散佛:「唯然世尊!以是德本,誓致擁護,而善救攝。降伏諸根,御制愛慾,逮轉法輪,轉空無輪,無思議輪,不可稱限。無量無獲,無形無生,滅度之輪。」

佛尋欣欲,五色青黃赤白綠光從口而出,其大光明普照十方無數佛國,悉皆覆蔽日月之明,還來繞身至於三匝,從頂上入。

賢者阿難曉了七法:一曰、知義;二曰、解法;三曰、曉時;四曰、了節;五曰、明眾;六曰、練己;七曰、採識人本;即從坐起,更整衣服,偏袒右肩,下右膝叉手白佛:「今大聖欣欲,為何感應,願說其意?唯,天中天!多所愍傷,多所安隱,哀念諸天世間人民,分別說之。」

佛告阿難:「爾見梵女首意,以末栴檀、華香、搗香,供養散佛乎?其心誓願逮轉法輪。」

對曰:「已見。」

佛言:「是女以斯德本護己安人,多所救攝,壽終之後當轉女身,至八十四億劫,不歸惡趣,供養六萬諸佛世尊,出家為道,志於沙門,聽受經法。受經法已,即時諷誦,將御如來現在正法,佛滅度後供養舍利,勸化無數無量眾生,不可計會,使立無上正真之道,最於後世窮竟劫已,於三千大千,即當逮得無上正真之道,成最正覺,劫名寶明,佛號寶光如來、至真、等正覺、明行成為、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御、天人師,為佛、眾祐。其佛當壽具足一劫,為難計量群黎之疇,勸發道教而逆長益,後至無餘於泥洹界而取滅度。」

阿難白佛:「其首意女,為於何佛植眾德本?」

佛告阿難:「斯女往昔惟衛佛時,以女人身初發道意,取寶珠瓔用散佛上。至於今世復會吾前,志願無上正真之道。亦於式佛、如來正覺發歡喜心,加懷篤信脫衣上佛,以家之信離家為道,而作沙門具滿千歲,淨修梵行,數數講問深奧妙法。於隨葉如來正覺時,以十五日供養世尊及諸弟子,充滿周備,亦復志願無上正真之道。於拘樓如來正覺時,心樂善學攬攝章句,以諸真珠名香供散佛上,其心亦願誓成正覺。於拘那含牟尼佛正覺時,以香塗塔盡其形壽,供養衣服飲食醫藥床座,於二日供養世尊聖眾。見迦葉佛供養奉事,不捨道意。今供養吾,當轉女身,然後得佛道度脫眾生。」

佛說如是,莫不歡喜。

佛說梵志女首意經


上篇:樂瓔珞莊嚴方便品經

下篇:有德女所問大乘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經集部目錄

【註音版】佛說四十二章經

(龍藏本)...

【註音版】文殊師利菩薩除淫慾神咒

文殊師利菩薩除淫慾神咒...

普賢行願品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四十 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

【註音版】佛說三十五佛名禮懺文

佛說三十五佛名禮懺文...

佛說出家緣經

佛說出家緣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如是我聞: 一...

阿闍世王授決經

阿闍世王授決經 西晉沙門釋法炬譯 聞如是: 一時,佛...

佛說寶如來三昧經

佛說寶如來三昧經卷上 東晉天竺三藏祇多蜜譯 聞如是:...

八十八佛大懺悔文

八十八佛大懺悔文: 大慈大悲憫(mǐn)眾生,大喜大捨...

【註音版】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聖善住意天子所問經

聖善住意天子所問經翻譯之記 夫法留正像,唯聖是依;...

【註音版】慈氏菩薩所說大乘緣生稻稈喻經

慈氏菩薩所說大乘緣生稻稈喻經...

摩訶般若鈔經

摩訶般若鈔經 摩訶般若鈔經卷第一(亦名長安品) 秦天竺...

菩薩瓔珞經

菩薩瓔珞經卷第一(一名現在報) 姚秦涼州沙門竺佛念譯...

【註音版】佛說聖法印經

佛說聖法印經...

不退轉法輪經

不退轉法輪經卷第一 僧祐錄雲安公涼土異經在北涼錄第...

【註音版】佛說長者女菴提遮師子吼了義經

佛說長者女菴提遮師子吼了義經...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釋要

明菩薩沙彌智旭述 此直指吾人現前一念介爾之心。即是...

【佛教詞典】安居受日法諸部不同

亦名:受日法諸部不同 子題:受七夜法、七夜法、受三十...

【佛教詞典】摩魯迦

(雜名)又作摩樓迦,摩婁伽。...

「孝子」是「孝順孩子」

前一陣子,慈濟醫院的志工說了一個讓人非常感慨的個案...

貽誤今生淨土機緣,未知何世再得人身

我們知道這娑婆世界的劇苦,因因果果的冤家對頭碰面,...

出家人所穿「三衣」的含義

三衣依佛教戒律的規定,比丘所可擁有的三種衣服,謂之...

世俗忍辱觀與佛教忍辱觀

忍辱波羅蜜,是六波羅蜜之一,為大乘佛教的重要教理和...

白衣上座,比丘下座,乃法滅之相

那麼現在也有二寶,現在很多地方提倡二寶,不承認僧寶...

如何提升人品

提升人品,不一定是在今天的社會裡才需要,在古代的社...

聖嚴法師《海綿精神》

我們學佛修行的人,應該具備兩種態度內方、外圓。 內...

不吃肉就很難應酬,該怎麼做呢

問: 請問我從出生到現在已28歲,吃過不少肉,也殺過...

行惡與修善

有學僧請示峻極禪師道:如何才是修行行善的人? 峻極...

娑婆世界的苦,一刻也住不下去

原文: 娑婆之苦,不可一朝居。當通身放下,一心念佛。...

居士如何在生活中落實和傳播佛法呢

隨著現代弘法方式的改善和弘法途徑的增多,當今社會,...

「天地人合一」是否回歸本源

問: 天地人合一是否回歸本源?它與圓成佛道是一還是...

【視頻】《我建超世願》男聲讀誦

《我建超世願》男聲讀誦

【視頻】《佛說慢法經》聆志居士

《佛說慢法經》聆志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