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放光般若經卷第十

大/小字體  選護眼色

放光般若經卷第十

西晉于闐國三藏無羅叉奉 詔譯

◎摩訶般若波羅蜜等品第四十五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是般若波羅蜜無有底。」

答言:「虛空無有際故。」

「世尊!波羅蜜等。」

答言:「諸法等故。」

「世尊!波羅蜜寂靜。」

佛言:「常空故。」

「世尊!波羅蜜無能伏者。」

佛言:「諸法無所有故。」

「世尊!種種波羅蜜空。」

答言:「亦無字亦無身故。」

「世尊!波羅蜜空。」

答言:「呼吸出入不可見故。」

「世尊!波羅蜜無有事行。」

答言:「無所覺無所行故。世尊。波羅蜜無有字。答言。痛想念不可見故。」

「世尊!波羅蜜無有去。」

答言:「諸法無有來故。」

「世尊」

「波羅蜜無有等。」

佛言:「諸法無所取故。」

「世尊!波羅蜜消。」

答言:「以諸法常盡故。」

「世尊!波羅蜜不生。」

答言:「諸法無所生故。」

「世尊!波羅蜜無所為。」

答言:「無有作者故。」

「世尊!波羅蜜無有智。」

佛言:「智者不可見故。」

「世尊!波羅蜜無所越。」

答言:「索生死不可見故。」

「世尊!波羅蜜無所敗。」

答言:「諸法無有壞故。」

「世尊!波羅蜜如夢。」

答言:「夢中所有不可見故。」

「世尊!波羅蜜如響。」

答言:「無有聞聲故。」

「世尊!波羅蜜如光影。」

答言:「面像不可見故。」

「世尊!波羅蜜如炎。」

答言:「水流不可得故。」

「世尊!波羅蜜如幻。」

答言:「術事不可得故。」

「世尊!波羅蜜無著。」

佛言:「緒不可見故。」

「世尊!波羅蜜不斷。」

答言:「無有緒故。」

「世尊!波羅蜜不出。」

答言:「無有窟故。」

「世尊!波羅蜜不戲。」

答言:「諸戲已滅故。」

「世尊!波羅蜜無貢高。」

答言:「諸貢高已滅故。」

「世尊!波羅蜜不動轉。」

答言:「法性住故。」

「世尊!波羅蜜無住。」

答言:「諸法審爾等故。」

「世尊!波羅蜜無所住立。」

答言:「諸法無念故。」

「世尊!波羅蜜寂。」

答言:「諸法想行不可見故。」

「世尊!波羅蜜無淫。」

答言:「淫不可見故。」

「世尊!波羅蜜無恚。」

答言:「無有恚不可見故。」

「世尊!波羅蜜不癡。」

答言:「滅諸冥故。」

「世尊!波羅蜜無有垢。」

答言:「無有狐疑故。」

「世尊!波羅蜜非眾生。」

答言:「無有眾生故。」

「世尊!波羅蜜無所除。」

答言:「諸法無所處故。」

「世尊!波羅蜜兩際不滅。」

答言:「離於際故。」

「世尊!波羅蜜不破。」

答言:「諸法不受故。」

「世尊!波羅蜜無所[打-丁+此]。」

答言:「度諸聲聞、辟支佛地故。」

「世尊!波羅蜜無所分別。」

答言:「諸法無有擇故。」

「世尊!波羅蜜無有限。」

答言:「諸法不可平相故。」

「世尊!波羅蜜虛空。」

答言:「諸法不可計故。」

「世尊!波羅蜜無常。」

佛言:「諸法壞敗故。」

「世尊!波羅蜜苦。」

答言:「諸法無有黨,與師子戰故。」

「世尊!波羅蜜無有我。」

答言:「諸法無所入故。」

「世尊!波羅蜜空。」

答言:「諸法不可見故。」

「世尊!波羅蜜無有想。」

答言:「諸法無所出生故。」

「世尊!波羅蜜內空。」

答言:「內空不可得故。」

「世尊!波羅蜜外空。」

答言:「外空法不可見故。」

「世尊!波羅蜜內外空。」

答言:「內外空不可見故。」

「世尊!波羅蜜空空。」

答言:「空空不可見故。」

「世尊!波羅蜜大空。」

答言:「諸法不可見故。」

「世尊!波羅蜜至竟空。」

答言:「無為法不可見故。」

「世尊!波羅蜜有為空。」

答言:「有為法空不可見故。」

「世尊!波羅蜜常空。」

答言:「常空不可見故。」

「世尊!波羅蜜無有際空。」

答言:「無有際不可見故。」

「世尊!波羅蜜所作事空。」

答言:「所作事不可見故。」

「世尊!波羅蜜性空。」

答言:「有為性法不可見故。」

「世尊!波羅蜜諸法空。」

答言:「內外空不可見故。」

「世尊!波羅蜜自相空。」

答言:「自相寂故。」

「世尊!波羅蜜有無空空。」

答言:「有無空不可得故。」

「世尊!四意止波羅蜜。」

答言:「身痛意法不可見故。」

「世尊!四意斷波羅蜜。答言。善惡法不可見故。世尊。神通波羅蜜。」

答言:「四神足不可見故。」

「世尊!五根波羅蜜。」

答言:「五根不可見故。」

「世尊!波羅蜜力。」

答言:「五力不可得見故。」

「世尊!波羅蜜覺。」

答言:「七覺意不可見故。」

「世尊!波羅蜜道。」

答言:「八字不可見故。」

「世尊!波羅蜜無願。」

答言:「願不可見故。」

「世尊!波羅蜜空。」

答言:「空事寂不可見故。」

「世尊!波羅蜜無相。」

答言:「靜事不可見故。」

「世尊!波羅蜜脫。」

答言:「八惟無不可見故。」

「世尊!波羅蜜定。」

答言:「九次第禪不可見故。」

「世尊!波羅蜜檀。」

答言:「妬嫉不可見故。」

「世尊!波羅蜜戒。」

答言:「惡戒不可見故。」

「世尊!波羅蜜羼。」

答言:「忍不可見故。」

「世尊!波羅蜜惟逮。」

答言:「精進懈怠不可見故。」

「世尊!波羅蜜禪。」

答言:「定以亂不可見故。」

「世尊!波羅蜜慧」

答言:「惡智與慧不可見故。」

「世尊!波羅蜜十力。」

答言:「諸法無有可伏故。」

「世尊!波羅蜜勇悍。」

答言:「通事慧不可見故。」

「世尊!波羅蜜分別智。」

答言:「一切慧無礙故。」

「世尊!佛法波羅蜜。」

答言:「過諸法故。」

「世尊!如來波羅蜜。」

答言:「所說無有異故。」

「世尊!波羅蜜自然。」

答言:「般若波羅蜜自然,諸法中得自在故。」

「世尊!佛法波羅蜜。」

答言:「諸法事阿惟三佛故。」

◎摩訶般若波羅蜜真知識品第四十六

爾時釋提桓因意念:「善男子、善女人聞般若波羅蜜過耳者,皆是過去佛時作功德人,為已與真知識相得。何況受持諷誦讀說行中事者,是人已更供養若干諸佛,能為人問、能為人解,今復受持般若波羅蜜,如其中教。善男子、善女人聞般若波羅蜜不恐不怖者,其人已於若干百千劫中行六波羅蜜中事所致。」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深般若波羅蜜不恐不怖、不怯不懼,聞已便能受持諷誦行其中事,當視是輩菩薩當如阿惟越致。何以故?般若波羅蜜甚深故,未能行六波羅蜜者終不能解。如是,世尊!若復有善男子、善女人欲訾毀般若波羅蜜者,其人本以輕易般若波羅蜜已。所以者何?聞說深般若波羅蜜不信樂故。未曾從佛及弟子眾聞行六波羅蜜所致,不聞內外空及有無空所致,不聞三十七品、佛十種力及十八法所致。」

釋提桓因問舍利弗:「般若波羅蜜有何等奇特?新學菩薩聞深般若波羅蜜,云何解六波羅蜜?云何解內外空及有無空?云何解三十七品、十種力、十八法?」

釋提桓因語舍利弗言:「般若波羅蜜者有大名稱,諸不恭敬般若波羅蜜者,為不恭敬薩雲若慧。」◎

佛告釋提桓因言:「如是,拘翼!不恭敬般若波羅蜜者,為不恭敬薩雲若慧。何以故?諸佛如來薩雲若慧皆於中生。拘翼!善男子、善女人欲住薩雲若者,當住般若波羅蜜;欲發道慧者,當習行般若波羅蜜。善男子、善女人欲離諸習緒,當習行般若波羅蜜;欲轉諸佛法輪者,當習行般若波羅蜜。善男子、善女人欲得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辟支佛道、三耶三菩佛道者,當習行般若波羅蜜;欲總持比丘僧者,當習行般若波羅蜜。」

釋提桓因白佛言:「菩薩云何住六波羅蜜?云何習六波羅蜜?云何行般若波羅蜜,習內外空及有無空?云何行三十七品、四無所畏、十八法?」

佛告釋提桓因言:「善哉,善哉!拘翼!承佛威神乃能作是問如來、無所著、等正覺。」

佛言:「菩薩行般若波羅蜜者,不住於五陰,如五陰不住者為習五陰;不住於眼耳鼻舌身意,不住於色聲香味細滑法,不住十二衰者為習十二衰;不住六波羅蜜者為習六波羅蜜;不住內外空及有無空者為習內外有無空;不住三十七品、四無所畏、十力至十八法者為習十八法。何以故?不見五陰有可住可習者,乃至十八法亦不見可住可習者。

「復次,拘翼!菩薩於五陰不合者為習五陰,乃至佛十八法不合者為習佛十八法。何以故?菩薩索過去五陰不可得見、當來五陰不可得見、現在五陰亦不可得見,乃至佛十八法亦如是。」

舍利弗白佛言:「般若波羅蜜甚深。」

佛言:「五陰如亦甚深。舍利弗!乃至十八法如亦甚深。」

「世尊!般若波羅蜜甚深,難持難受。」

佛言:「五陰難持難受故,般若波羅蜜難持難受;乃至十八法難持難受故,般若波羅蜜難持難受。」

「世尊!般若波羅蜜不可平相。」

佛言:「五陰不可平相故,般若波羅蜜不可平相;乃至十八法不可平相故,般若波羅蜜不可平相。」

佛告舍利弗:「若菩薩行般若波羅蜜,不行深五陰,為行般若波羅蜜;乃至十八法深不行,為行般若波羅蜜。何以故?以五陰深為非五陰,乃至十八法甚深為非十八法。」

佛言:「若菩薩行般若波羅蜜,不行五陰難持難受,為行般若波羅蜜。何以故?若五陰難持難受者為非五陰;若十八法難持難受者為非十八法。舍利弗!菩薩行般若波羅蜜,不行不可平相五陰,為行般若波羅蜜。何以故?若五陰不可平相者為非五陰;乃至佛十八法不可平相者為非十八法。」

舍利弗白佛言:「般若波羅蜜甚深難解、不可平相,不當於新學菩薩前說是深般若波羅蜜,聞者或恐或怖,狐疑作礙不信不樂;當為阿惟越致菩薩摩訶薩說是深般若波羅蜜,聞是終不恐怖、終不疑閡,聞則信解。」

釋提桓因問舍利弗:「正使於新學菩薩前說深般若波羅蜜,有何等過?」

舍利弗語釋提桓因言:「若於新學菩薩前說者,便能恐怖、便能誹謗、便不得度脫、便受劇惡之罪,更倍久難乃能成阿耨多羅三耶三菩。」

釋提桓因問舍利弗:「頗有未受記莂菩薩聞是深般若波羅蜜不恐不怖者不?」

舍利弗言:「有聞是深般若波羅蜜不恐不怖者,今受記莂不久,不過更見一佛兩佛便受記莂。」

爾時世尊告舍利弗:「如是,如是!若有聞深般若波羅蜜不恐不怖者,當知是輩菩薩摩訶薩人發意已久、行六波羅蜜已久,供養諸佛,所行轉轉出於本所聞所行者上。」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所說者,我已解所言。世尊!若善男子、善女人發菩薩意者,若於夢中行六波羅蜜、若坐於佛座,當知是善男子、善女人不久近阿耨多羅三耶三菩。悉於夢中所作如是,當近阿耨多羅三耶三菩不久;何況行六波羅蜜求阿耨多羅三耶三菩,而不疾成三耶三佛?善男子、善女人聞是深般若波羅蜜能奉行者,於善本功德為已成就,已曾供養過去無央數諸佛,為與真知識相得,受持諷誦般若波羅蜜,得阿耨多羅三耶三菩記莂不久,當知是菩薩於阿耨多羅三耶三菩不復動轉。今現在信者亦當如是,甫當來信者亦復如是。世尊!譬如有人,若行百喻旬、若二百喻旬至四百喻旬,所經過處,饑饉賊寇梗歰劇難。遙見樹木若放牧之地,當知居家去是不遠,便自歡喜:『今我為得脫此諸難,不復恐畏、不復飢餓。』受持深般若波羅蜜者,當知是菩薩為已受記,成阿耨多羅三耶三菩不復久。是菩薩不畏當墮羅漢、辟支佛地,是者則菩薩摩訶薩應成之兆。」

佛語舍利弗:「汝所說辯才者,皆是佛事。」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譬如有人欲見大海,便發往趣大海不懈止,亦不見樹亦不見山,便作念言:『今近大海不久。』雖不見大海,於中生想言:『如我所見相,知我今至海不久。』世尊!菩薩摩訶薩當作是知,聞受持般若波羅蜜諷誦讀者,雖不面於諸如來、無所著、等正覺前受阿耨多羅三耶三菩劫數之記,然自知成三耶三佛不久。何以故?已得見般若波羅蜜受持諷誦故。世尊!譬如人見春天諸樹痱癗含氣,當知是樹枝葉花實將生不久。何以故?是樹先有瑞應故,閻浮提人見瑞應莫不歡喜者。世尊!菩薩得見聞般若波羅蜜,聞已受持諷誦念習行中事,當知是菩薩功德已成滿,已供養若干百千諸佛,逮前功德之所扶接,便成阿耨多羅三耶三菩。天上諸天曾見諸佛,皆歡喜言:『前過去諸菩薩皆受記莂,瑞應亦如是。』世尊!譬如母人懷姙稍稍長大,坐起不安行步無便,氣力轉微食飲損少,臥起不寧稍稍覺痛,厭本所習皆受諸惱;異母人觀見瑞應,知是婦人今產不久。菩薩摩訶薩已作善本,供養若干百千諸佛,從久遠作行常與真知識相得,功德成就。菩薩摩訶薩行諸功德故,便得般若波羅蜜已,便受持諷誦習行中事如法住者。世尊!當知是菩薩摩訶薩受阿耨多羅三耶三菩記莂終不復久。」

佛言:「善哉,善哉!舍利弗!汝乃作是問者,皆是佛事。」

須菩提白佛言:「甚奇甚特!世尊悉豫知菩薩所應。」

佛語須菩提:「菩薩摩訶薩發阿耨多羅三耶三菩,欲益眾生、安隱一切及天與人,欲以四事受行菩薩道者。何等為四?一者、施與,二者、仁愛,三者、利人,四者、同義。勸彼令行十善;自行四禪及四空定,勸彼使行四禪及四空定;自行六波羅蜜,勸彼令行六波羅蜜;以般若波羅蜜勸令人得須陀洹道,自於內不為勸人行羅漢、辟支佛道,自於內不為不受羅漢、辟支佛證,勸助無央數億百千菩薩令行六波羅蜜;自過於阿惟越致地,勸彼住阿惟越致地;自淨佛國土,勸彼淨佛國土;自具神通,勸彼修神通;自淨陀隣尼門,勸彼令淨陀隣尼門;自行具足辯才,勸彼令行辯才;自成就身相,勸彼令成身相;自成童真地,勸彼令修淨潔行地;自得佛十力,勸彼使行十力;自建薩雲若,勸彼令建薩雲若;自離諸習緒,勸彼令離習緒;自轉法輪,勸彼令轉法輪。」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甚奇甚特!菩薩摩訶薩為眾生普具足作功德,行般若波羅蜜,求阿耨多羅三耶三菩。世尊!菩薩摩訶薩念般若波羅蜜,云何當得具足?」

佛言:「行般若波羅蜜,亦不見五陰有增有減,是故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得具足念,乃至薩雲若亦不見有增有減;是為菩薩得具足念。復次,須菩提!行般若波羅蜜菩薩,亦不見是法亦不見非法,亦不見過去當來今現在惡法善法,亦不見受記莂亦不見不受,亦不見有為法亦不見無為法,亦不見三界,亦不見六波羅蜜,乃至薩雲若亦無所見;是故菩薩般若波羅蜜得具足念。何以故?諸法法之相法不壞空,無堅固侵誑之貌,法亦無生無壽無命故。」

須菩提言:「世尊所說不可思議。」

佛語須菩提:「以五陰不可思議故,所說不可思議;六波羅蜜乃至薩雲若不可思議故,所說不可思議。須菩提!若有菩薩行般若波羅蜜,知五陰不可思議則知具足般若波羅蜜,乃至薩雲若知不可思議則具足知般若波羅蜜。」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深般若波羅蜜,誰當信解者?」

佛言:「菩薩久行六波羅蜜多,作諸善本,已供養過去無央數諸佛,已與真知識相隨者,是輩菩薩乃信解深般若波羅蜜。」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是菩薩行六波羅蜜、作諸善本以來幾時?供養若干佛與真知識相得?」

佛告須菩提:「菩薩摩訶薩不有名五陰,不分別五陰,亦不以想有名分別五陰,亦不有名分別五陰有實,及諸六情、三界、六波羅蜜、內外空,及有無空、三十七品、佛十八法、道慧及薩雲若,亦不有名分別,亦不以想有名分別有虛有實。何以故?須菩提!以五陰不可思議,乃至薩雲若亦不可思議。以是故,菩薩摩訶薩久行六波羅蜜多,作諸善本與真知識相得。」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般若波羅蜜者甚深。以五陰甚深故,般若波羅蜜甚深。以薩雲若甚深故,般若波羅蜜甚深。世尊!般若波羅蜜者珍寶之積聚,是須陀洹及羅漢、辟支佛寶之積聚,亦是阿耨多羅三耶三菩寶之積聚,亦是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慧、四等、四空定、五神通、三十七品、佛十八法及薩雲若,乃至諸法寶之積聚。世尊!般若波羅蜜者是清淨之積聚,以五陰清淨乃至薩雲若清淨故。世尊!深般若波羅蜜甚可奇怪,於是中云何而有留難?」

佛言:「有是有留難。善男子、善女人欲書是般若波羅蜜者當疾疾書之,若欲受持、若欲諷誦、若欲守行者亦當疾疾為之。所以者何?或未受書行之頃能有留難。善男子、善女人若能一月書成者,若二若三若四若五若一歲成者,要當書持受之諷誦學習,若一月書成持學受者亦當竟之,若至一歲亦當竟之。所以者何?多於珍寶中起諸因緣有留難故。」

須菩提言:「世尊!是深般若波羅蜜,有書持學諷誦守行念中事者,諸魔波旬常念欲斷絕之。」

佛語須菩提:「正使波旬欲斷絕者,會不能斷絕,令不守行書持學者。」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是何誰恩,令魔波旬不能斷絕學深般若波羅蜜者?」

佛告舍利弗:「是佛之事,令魔波旬不能斷絕。亦復是十方諸佛之恩,擁護是菩薩受持般若波羅蜜者,令魔波旬不能斷絕。所以者何?舍利弗!菩薩受持般若波羅蜜為佛所護持者,天魔波旬終不能斷絕、為作留難。何以故?舍利弗!諸有菩薩書持受學般若波羅蜜念諷誦者,諸佛之法當應擁護,令魔波旬不能中道令有留難者。舍利弗!是善男子、善女人當作是念:『我今書持受學般若波羅蜜者,皆是諸佛事。』」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書持受學般若波羅蜜者,皆為佛恩之所護持。」

佛言:「如是,如是!」

舍利弗言:「世尊!十方現在諸如來、無所著、等正覺,頗知是善男子、善女人書持受學般若波羅蜜念諷誦者不?頗持佛眼頗知頗見不?」

佛告舍利弗:「諸有書持受學般若波羅蜜諷誦行者,十方諸如來、無所著、等正覺已見已知諸善男子、善女人行菩薩道者,書持受學般若波羅蜜諷誦行者;當知是人今近阿耨多羅三耶三菩不久。舍利弗!若復善男子、善女人行菩薩道者,書持受學般若波羅蜜,諷誦守習行如中事,愛樂供養般若波羅蜜名花、擣香澤香雜香、繒綵花蓋幡幢。所有作是供養者,諸佛以天眼悉見是善男子、善女人已。是善男子、善女人有書持般若波羅蜜奉行學者,得最大福、得大功德,為得最行。善男子、善女人持善本功德,終不墮惡趣至阿惟越致,終無有離諸佛、六波羅蜜時,終不離內外空及有無空時。至阿耨多羅三耶三菩,終不離三十七品、佛十八法時。舍利弗!如來去之後,是般若波羅蜜當在南方,南方諸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亦當受學書持是深般若波羅蜜,持是功德,終不至惡趣,受天上人中之福。以奉行六波羅蜜、明六波羅蜜已,當復供養承事諸佛,承事之後當以三乘而得度脫。舍利弗!般若波羅蜜所在方面、所至到處,四輩學士亦當受持是深般若波羅蜜書持諷誦,持是功德不至惡趣,受天上人中之福。亦當復奉行六波羅蜜、明六波羅蜜已,當復供養承事諸佛,承事之後以三乘法而得度脫。舍利弗!是般若波羅蜜當轉北去,北方四輩亦當復受書持諷誦行深般若波羅蜜,持是功德不生三惡趣,受二道之福,亦當奉行六波羅蜜,亦當承事諸佛世尊,復以三乘而得度脫。舍利弗!深般若波羅蜜是時當行佛事。所以者何?舍利弗!我泥曰後法欲盡時,我已豫知是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是深般若波羅蜜者。我復知是善男子、善女人盡意供養般若波羅蜜,所有名香繒綵華蓋,持是功德不墮三惡趣,受二地之善福,行六波羅蜜供養諸佛,以三乘法而得度脫。何以故?舍利弗!如來已見是輩人、已稱譽是人,我已署是人所在;十方現在諸佛亦復稱譽,亦見是人,亦署是人已。」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是般若波羅蜜後當普在北方耶?」

佛言:「如汝所說。乃後世時善男子、善女人受學書持行般若波羅蜜者,當知是人久發大乘意已,更供養若干諸佛,作諸善本。」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後北方面當有幾所善男子、善女人行菩薩道,受持般若波羅蜜諷誦解者?」

佛告舍利弗:「後北方世雖多有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般若波羅蜜者,少有成大乘者耳。舍利弗!是善男子、善女人行菩薩道者,聞說深般若波羅蜜,不難不厭而不恐怖。所以者何?善男子、善女人已為見佛,已從諸佛聞深法已。所以者何?是善男子、善女人已為具足六波羅蜜,為已具足內空、外空及有無空,已為具足佛十八法、三十七品。是善男子、善女人多作諸功德,發阿耨多羅三耶三菩,為一切眾生故。舍利弗!我為是善男子、善女人說薩雲若慧;過去諸如來、無所著、等正覺亦復說應薩雲若慧。諸求阿耨多羅三耶三菩者,皆為生老病死故,亦復為彼說阿耨多羅三耶三菩諸慧之事。是善男子、善女人從小至竟求阿耨多羅三耶三菩,魔及魔天終不能壞,何況其餘有惡行者而欲誹謗深般若波羅蜜?舍利弗!是善男子、善女人聞深般若波羅蜜者,便得最妙歡喜,立多所人於阿耨多羅三耶三菩。」

佛言:「我為菩薩時亦復作是誓:『我等亦當立無央數眾生勸令行菩薩道,我等亦當受阿耨多羅三耶三菩不動轉記。若有菩薩發意者,我代歡喜;諸有勸人使發阿耨多羅三耶三菩者,我亦代歡喜。』善男子、善女人行般若波羅蜜者,為已於過去諸佛前作是誓已,今復於我前誓願眾生:『我當饒益安隱眾生,我當勸助一切眾生立阿耨多羅三耶三菩意,使不動轉。』所以者何?過去諸佛亦復代諸發意菩薩作是誓者,代其歡喜。舍利弗!我代歡喜者善男子、善女人,亦為復欲安隱一切,勸助眾生使立阿耨多羅三耶三菩,離於六衰、得淨妙行。已自清淨,復以淨施;淨妙施已,便受淨妙功德之福;受淨妙福已,復為眾生故分別內外所有,令眾生得淨妙福;持是功德遍至十方諸佛國土說般若波羅蜜處而得聽受;聞受已,亦復於彼勸發眾生,令立阿耨多羅三耶三菩意。」

舍利弗白佛言:「甚奇,世尊!如來、無所著、等正覺所說過去當來今現在之法,無所不知眾生之行,無事不知,乃復知諸當來過去現在佛事、眾僧之事。或有善男子、善女人得六波羅蜜欲諷誦受,或意進退便不能得學六波羅蜜。若善男子、善女人求六波羅蜜意不進退、精進不懈,便能一時具足六波羅蜜。」

舍利弗白佛言:「善男子、善女人如是行者便得深經,為應般若波羅蜜耶?」

佛言:「如是深經者為應般若波羅蜜。何以故?用能勸助安立眾生,令發阿耨多羅三耶三菩故。舍利弗!是善男子、善女人於六波羅蜜不捨生老病死,精進不怠如般若波羅蜜教,淨佛國土、教化眾生,令立阿耨多羅三耶三菩志,終不懈怠。」

摩訶般若波羅蜜覺魔品第四十七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嘆說是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耶三菩行六波羅蜜者,攝取佛國、教化眾生,其德乃爾。是善男子、善女人云何而趣斷絕留難?」

佛告須菩提言:「辯不即生者,當知魔事。」

須菩提言:「世尊!云何菩薩辯不即發知是魔事?」

佛言:「菩薩行般若波羅蜜,具足六波羅蜜久久乃成。以是故,菩薩辯不即生,當知魔事也。須菩提!菩薩辯才卒起,亦是魔事。」

「世尊!何以故辯才卒起復是魔事!」

佛言:「是菩薩行六波羅蜜卒起辯事。所以者何?學無本末,辯起咃卒不能究竟,是故當知魔事。菩薩書是經時轉相形笑,志亂不定,眾意不和,如是菩薩則為魔事。書是經時意自念言:『我不得是經中滋味。』便捨而去,當復知是魔事。須菩提!說是經時若受持之,貢高綺語隱置他人者,復是魔事。受持諷誦學是經時,各自貢高轉相形笑。菩薩當覺是為魔事。須菩提!受是經時,各各志亂意不和同者,當知是為菩薩魔事。」

須菩提言:「世尊!云何不得經中滋味便棄捨去,當覺魔事?」

佛言:「是輩菩薩未曾習行六波羅蜜,不聞般若波羅蜜,自生意念言:『我無有記莂於六波羅蜜。』以是故,聞般若波羅蜜不喜樂悅便棄捨去,當知是為菩薩魔事。」

「世尊!云何菩薩言:『我無記莂。』不樂便去?」

佛言:「未得菩薩道者,終不記阿耨多羅三耶三菩莂。是故言:『我無有莂於六波羅蜜。』便棄捨去。當知是為菩薩魔事。若有菩薩意念言:『我鄉里不聞般若波羅蜜,及所生處亦不聞是。』復棄捨去,不復欲學般若波羅蜜。意轉一念輒卻一劫,隨其轉意多少之數當更乃爾所劫。甫當復更學餘經,不住薩雲若亦不至薩雲若。是輩菩薩為棄其根而攀枝條,當知是為菩薩魔事。」

須菩提言:「世尊!何等經不從薩雲若中出,而欲學誦餘經?」

佛告須菩提:「聲聞所應三十七品法及三脫門,善男子、善女人住是中,求取須陀洹道,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道,不取薩雲若,然自作礙。須菩提!是為捨本攀枝者。所以者何?是菩薩亦復出生於般若波羅蜜中,般若波羅蜜者亦出道法、俗法。菩薩學般若波羅蜜者,亦當學道法、亦當學俗法。譬若有狗得大家所食不肯食之,得使人之食而更食之。須菩提!當來有學菩薩道者,得深般若波羅蜜更棄捨去,反攀枝條。須菩提!當知是為菩薩魔事。

「復次,須菩提!譬如有人欲得見象,得像捨去,反求象跡。於意云何,是人為黠不?」

須菩提言:「為不黠。」

「當來之世有行菩薩道者,得深般若波羅蜜反棄捨去,更學聲聞辟支佛經法。於意云何,是菩薩為黠不?」

須菩提言:「為不黠。」

佛言:「是菩薩當覺魔事。須菩提!譬如有人欲見大海,已見捨去,反觀牛跡之水。便言:『海之大小,孰愈於此。』於意云何,是人為黠不?」

須菩提言:「世尊!為不黠。」

佛言:「當來有學菩薩道者,得深般若波羅蜜亦棄捨去,反學聲聞辟支佛經法,於中受學諷誦。須菩提,是輩菩薩當覺魔事。須菩提!譬如工匠,欲以揆則日月殿捨之模,竪立安造作釋之殿。於意云何,彼匠雖巧,寧能作不?」

須菩提言:「世尊!此事甚難,非是凡夫世愚之士所能作者。」

佛言:「當來之世有行菩薩道者,得學深般若波羅蜜,中道而棄捨去,更於聲聞,辟支佛經法中欲以具足薩雲若薩雲若事。於意云何,是人寧能成薩雲若不?」

須菩提言:「所不能成。」

佛言:「是菩薩當覺魔事。須菩提!譬如有人欲見轉輪聖王,見已反觀小王,諦熟視之。便言:『聖王之體與此何異。』是人為黠不?」

須菩提言:「世尊!為不黠。」

佛言:「當來有少德之人學菩薩道者,得聞深般若波羅蜜,學持守行中道捨棄,更受羅漢、辟支佛經法。復言:『我當於中具薩雲若。』於意云何,是菩薩為黠不?」

須菩提言:「世尊!為不黠。」

佛言:「是為菩薩魔事。譬如飢人得百味食,更念欲得六十味食,捨百味去食六十味。於意云何,是為黠不?」

須菩提言:「世尊!為不黠。」

佛言:「當來有學菩薩道者,得深般若波羅蜜棄捨去已,更於聲聞、辟支佛經法中求薩雲若。是菩薩為黠不?」

須菩提言:「為不黠。」

佛言:「是為菩薩魔事。譬如士夫得無價摩尼寶已,反比水精。於意云何,是為黠不?」

須菩提言:「世尊!為不黠。」

佛言:「當來有學菩薩道者,得深般若波羅蜜已更棄捨去,反持比聲聞、辟支佛經法,於聲聞、辟支佛經法中欲得薩雲若。寧為黠不?」

須菩提言:「為不黠。」

佛言:「是為菩薩魔事。復次,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書般若波羅蜜已,於中他因緣起便不得書,或復有色聲香味細滑法之留難,或復有檀波羅蜜留難、尸波羅蜜留難、羼波羅蜜留難、惟逮波羅蜜留難、禪波羅蜜留難,乃至阿耨多羅三耶三菩皆為作留難。何以故?須菩提!般若波羅蜜者非是留難,不可思議亦非選擇,不生不滅、不著不斷,無礙、非見、非行、非猗。所以者何?須菩提!般若波羅蜜無是象法。若有菩薩書是經時,若有是輩留難事者,當知是為魔事。」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是般若波羅蜜可得書耶?」

佛言:「不也。何以故?般若波羅蜜者其實不可見,至檀波羅蜜實不可見,乃至薩雲若亦不可見。諸所有者皆不可見。何以故?無所有故。無所有者,不可書也。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行菩薩道者,作是念言:『是深般若波羅蜜無所有者。』是為菩薩魔事。」

須菩提言:「世尊!諸行菩薩道者,書是深般若波羅蜜經字已,入是字中,便言:『我書般若波羅蜜。』世尊!是六波羅蜜無有字法。所以者何?六波羅蜜無有文字,五陰亦無有文字,乃至薩雲若亦無文字。世尊!善男子、善女人行菩薩道者,從六波羅蜜乃至薩雲若,作無文字入般若波羅蜜者,亦是菩薩魔事。」

「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行菩薩道者,書般若波羅蜜時,若起想念郡國縣邑丘聚村落,若聞父母所尊之聲意念父母,若念兄弟姊妹,若念兵賊淫欲之事。作是念已,復生餘念。魔波旬復益其念,作是留難,欲令中斷使不書持。須菩提!是為菩薩魔事。若善男子、善女人行菩薩道者,書持般若波羅蜜時,若供養事起——衣被財利、飲食床臥、病瘦醫藥——言:『我書般若波羅蜜故,得是供養。』於是樂者,當覺魔事。須菩提!書是經時,魔波旬於菩薩前說種種異深經之事。菩薩有漚惒拘捨羅者,不受魔所說。何以故?是經不能令人至薩雲若故。須菩提!若是菩薩無漚惒拘捨羅意者,聞深般若波羅蜜便欲捨去。」

佛言:「我廣為諸菩薩說漚惒拘捨羅事,欲得漚惒拘捨羅事者,當從深般若波羅蜜中索之。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求菩薩乘者,捨深般若波羅蜜,欲從聲聞、辟支佛經法中求漚惒拘捨羅。須菩提!當知是為菩薩魔事。」

放光般若波羅蜜經卷第十

 

上篇:放光般若經

下篇:光讚經

文庫首頁全部欄目隨機文章
佛經咒語文章列表
大藏經·般若部目錄

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時稱...

【註音版】華嚴經淨行品

(印光大師校印本)...

佛說十善業道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娑竭羅龍宮,與八千大比丘眾、三萬...

【註音版】暮時課誦--單日

根據《靈岩山寺專修淨土道場念誦儀規》(印光法師鑒定...

佛母寶德藏般若波羅蜜經

佛說佛母寶德藏般若波羅蜜經卷上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

大明度經

大明度經卷第一 南吳月支國居士支謙譯 行品第一 聞如...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陳天竺三藏真諦譯 如是我聞: 一時...

佛說仁王般若波羅蜜經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

大乘寶月童子問法經

大乘寶月童子問法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少卿...

【註音版】大乘入楞伽經

大乘入楞伽經...

法華三昧行事運想補助儀

法華三昧行事運想補助儀 唐國清沙門湛然撰 夫禮懺法世...

佛為年少比丘說正事經

佛為年少比丘說正事經 西晉沙門法炬譯 如是我聞: 一...

【註音版】觀世音菩薩聖誕祝儀

本祝儀根據《靈岩山寺專修淨土道場念誦儀規》(印光法...

佛說身毛喜豎經

佛說身毛喜豎經卷上 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卿光梵大...

佛說醫喻經

佛說醫喻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光祿卿傳法大師賜...

樂瓔珞莊嚴方便品經

樂瓔珞莊嚴方便品經(亦名轉女身菩薩問答經) 姚秦罽賓...

【註音版】佛說四十二章經

(龍藏本)...

【佛教詞典】五淨居天生處

【五淨居天生處】 p0279 顯揚二卷九頁云:若雜修下品世...

【佛教詞典】體相

(術語)實質為體,依於實質而外現差別之支分為相,體...

宏海法師:印祖文鈔——一函遍復

(第一講) 我們尊敬的化通長老慈悲,真常法師慈悲,各...

眾生肉、子女肉、父母肉,有何區別

張居士學歷很高事業有成,信佛多年,在全國的佛教界很...

人生要八戒更要悟空

人生在世,在某種程度上講就是慾望得到滿足與失落的不...

地獄是你自己的業所現,實際上沒有

《地藏菩薩本願經》云:獄中有床。遍滿萬里。一人受罪...

處理雜務也是修行

峨山慈棹禪師在月船禪慧禪師處得到印可,月船就對他說...

五百女子矢志出家,佛陀無奈立八敬法

佛陀暫住在尼拘陀林中,有一天,佛陀的姨母摩訶波闍波...

慾望永遠都不能滿足

有一位禁慾苦行的修道者,準備離開他所住的村莊,到無...

禮拜《梁皇寶懺》的意義與功德

相信大家都知道,《梁皇寶懺》的緣起,這個懺本是南朝...

修淨土者皆不妨一切世務,人何為而不修乎

原文: 譬如人入大城中,必先覓安下處,卻出幹事,抵暮...

錯過班車 意外免禍

這是我親耳聽到的一則有關念佛消災免難的感應故事。 在...

工作也可以是一個悠遊的過程

我有很多次都在大殿裡觀察那些施工的工人。有些人的神...

藥王菩薩——施予眾生良藥,救治身心病

農曆四月廿八是藥王菩薩的聖誕。藥王菩薩是極樂世界阿...

【視頻】《普賢行願品》衍輪法師粵語讀誦 MP3

《普賢行願品》衍輪法師粵語讀誦 MP3

【視頻】心經(胡渭康粵語演唱)

心經(胡渭康粵語演唱)